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docx

上传人:鸥鸥 文档编号:9473049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7.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docx(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送审稿)二一六年八月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基本情况表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市XX新区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建设规模XXX热泵建设项目单位XXXX新能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报告编制单位XXXXXXXXXXXXXXXXXX论证资质编号甲字第XXXXX号编制指标工作等级一级分析范围项目取水口以上的长江流域,重点分析大通水文站至项目取水口断面之间的长江流域。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口至大通水文站长江干流河段取水影响论证范围长江XXXX段退水影响论证范围长江XXXX段现状水平年2014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项目取水取水地点取水口位于长江XX

2、段XX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距离约685m取水口所在水功能区长江XXXX饮用水水源区二级保护区取水流量(m3/h)夏季取水流量53866m3/h冬季取水流量59969m3/h年取水量(亿m3)0.924亿m3取水用途生活取水水源类型地表水现状水质类水质要求现状取水口水质满足项目取水水质要求最大取水流量(m3/s)19.4m3/s日最大取水流量(m3/d)70000m3/d用水保证率(%)97%项目退水退水地点项目设置2座排水口,均位于XXXX自来水厂取水口下游,拟建1号排水口位于江浦水厂取水口下游约600m处,2号取水位于下游约1400m处。退水方式退水通过排水管道并经排水管设置的散热装置后排入

3、长江年退水水量(亿m3)0.896亿m3年耗水量(亿m3)0.028亿m3最大退水流量(m3/s)19.4m3/s退水最大温升()8退水最大温降()5温升、温降退水影响范围夏季工况:1.0等温升值最大包络面积209m2;1.0温升包络线沿岸方向最远上溯8m、最远下溯距离78m,垂直岸线方向最远扩散宽度9m。冬季工况:1.0等温降值最大包络面积253m2;1.0温降包络线沿岸方向最远上溯11m、最远下溯距离84m,垂直岸线方向最远扩散宽度8m。退水地点水功能区长江XXXX饮用水水源区二级保护区退水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程度影响较小退水是否满足水功能区要求满足目 录1总论11.1建设项目概况11.1.

4、1项目背景11.1.2基本情况21.1.3取用水方案31.1.4退水方案51.2项目来源61.2.1委托单位61.2.2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61.3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71.3.1目的71.3.2任务71.4编制依据81.4.1法律、法规81.4.2省部级文件规定91.4.3相关规划与规范91.4.4采用标准101.4.5主要参考报告101.5论证工作等级与水平年111.5.1工作等级111.5.2水平年111.6水资源论证范围122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152.1分析范围内基本情况152.1.1自然地理152.1.2水文气象152.1.3河流水系182.1.4水利工程192.1.5社会经济

5、202.2水资源状况222.2.1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222.2.2水功能区及水质情况24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292.3.1取水口以上长江干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92.3.2供水工程与供水量302.3.3用水量与用水结构332.3.4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362.3.5三条红线362.4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73取用水合理性分析393.1取水合理性分析393.1.1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393.1.2与水资源条件、规划的相符性413.1.3水源配置的合理性433.1.4工艺技术的合理性433.2用水合理性分析443.2.1建设项目用水环节分析443.2.2设计参数的合理

6、性识别453.2.3污废水处理及回用473.2.4用水过程合理性分析473.2.5节水潜力分析493.2.6合理取用水量的核定493.3节水措施与管理504取水水源论证524.1水源方案524.2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524.2.1依据的资料524.2.2来水量分析544.2.3用水量分析614.2.4可供水量分析614.2.5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要求624.2.6水资源质量评价644.2.7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644.2.8取水口上游主要水利工程对本项目取水影响684.2.9取水可靠性分析705取水影响论证735.1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735.1.1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影响735.1.2对水生态的影响7

7、45.1.3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745.2对其它用户的影响745.2.1对其它用户取水条件的影响745.2.2对其它用户权益的影响746退水影响论证766.1退水方案766.1.1退水系统及组成766.1.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766.1.3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766.2退水影响776.2.1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776.2.2退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776.2.3退水对第三者的影响806.2.4入河退水口设置方案论证807影响补偿和水资源保护措施827.1影响补偿827.1.1补偿原则827.1.2补偿方案(措施)建议827.2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措施827.2.1工程措施

8、827.2.2节水与管理措施847.2.3其它非工程措施847.2.4计量设施与水资源监测方案建议858结论与建议868.1结论868.1.1取用水合理性868.1.2取水水源可靠性878.1.3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及补偿措施建议878.1.4水资源保护措施888.2建议88附图1:委托书90附图2:项目建议书批复91附图3:项目前期策划研究会议纪要93附图4: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96附图5: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意见99附图6:项目委托单位营业执照101附图7:项目地理位置情况图102附图8:项目周边状况图103附图9:项目各能源站布局与服务范围图104附图10:项目取排水口位置图1

9、05iv1 总论1.1 建设项目概况1.1.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014年的30%(建筑能耗总量12.7亿吨),成为我国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大户。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能耗较高,目前已有建筑大概有95都是属于高耗能建筑。在建筑能耗中,空调系统能耗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建筑能耗的50%65%。因此,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对于落实国家建筑节能目标意义重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关于空调节能技术主要包括热泵技术、蓄能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及分布式能源等技术。其中,热泵技

10、术是利用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现阶段,国家重点支持的热泵技术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等几大类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对于推广绿色建筑,实现建筑节能,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重点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中,XXX热泵是一种利用江水为冷热源的水源热泵技术,具有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沿江城市青睐,国内如重庆XXCBD、XX鼓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世博园,上海十六铺等

11、工程都采用了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XXXX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XXXX新区,起始于2010年的“XX新城”规划上升为“XX新区”,相应的“XX新城核心区”升级为“XX新区XX中心区”。根据规划,XX中心区的定位是XX新区的核心区和先期启动区,XX新区的文化、医疗和商业中心,XX市生态宜居、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结合地区江水资源优势,规划建议“沿江地区根据实际用热需求设置XXX热泵能源站,实现公建和居住地区的区域集中供暖和供冷”。为了加快落实XX新区XX中心区集中供热供冷设施建设,提高新区的市政服务水平,XX市XX

12、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采取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模式,通过招投标确定由XX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XX丰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为本项目社会投资人,合资成立了XXXX新能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本次XX新区XX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DHC系统项目。1.1.2 基本情况1.1.2.1 服务范围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新区XX中心区,地处XXXX区中部,东接长江与XX老城、河西新城隔江相望,南接XX中心区隧道片区,西接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接高新区,规划范围东至长江,南至七里河,西至沿山大道,北至定向河路、浦东路,XX新区XX中心区

13、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16km2。项目选址于XX省XX市XX新区XX中心区南侧,东南至滨江岸线,西北至迎江路,东北至定向河,西南临城南河,能源站规划服务地域面积约7.4km2,能源站用地面积为4.88万m2,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状况见附图7和附图8。能源站服务范围主要是滨临长江的区域,规划服务地域如图1.1所示,可服务建筑面积约1421万m2,其中公共建筑898万m2,住宅523万m2。根据市场需求及项目经验,考虑到接入率问题,实际服务面积预计为860万m2。图1.1 项目规划服务范围1.1.2.2 项目取水要求项目取水水温要求:如果水源水直接进入主机,机组的适用温度为7-35。根据项目单位已有项目

14、2012运营数据,其中冬季供暖时,江水5以下0天,6以下1天,7以下3天,而夏季供冷时江水28以上9天,29以上4天,30以上0天。项目取水水质要求:对于水源热泵主机而言,对直接进入其冷凝器、蒸发器的水质有较高要求,含砂量:1/20万;浑浊度:20mg/L;酸碱度:PH值6.58.5;硬度:CaO含量200mg/L;矿化度:3000mg/L;腐蚀性:Cl-100mg/L ;SO42-100mg/L;Fe2+1mg/L;H2S0.5mg/L。1.1.3 取用水方案1.1.3.1 取水保证率取水保证率:在P=97%设计保证率条件下,满足本项目取水水量要求。1.1.3.2 取水方案1、取水方案取水口

15、位置:项目以XXX热泵服务范围内的长江段水为取水水源并设置取水口,属地表水资源。取水口位于XX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距离约685m,具体位置见附图10。取水量:依照XX市XX新区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项目申请报告及企业提供数据,本项目取水量如下:项目申请年最大取水量为0.924亿m3,申请峰值小时取水量为70000m3/h即19.4m3/s,其中夏季取水流量为53866m3/h,冬季取水流量为59969m3/h。天最大取水量为42万m3/d。项目各个能源站夏季和冬季取水量及综合考虑后的取水量情况如表1.1所示:表1.1 能源站取水量情况编号冷负荷(MW)热负荷(MW)夏季

16、取水量(m3/h)冬季取水量(m3/h)综合考虑(m3/h)一号能源站A区129.92286.276142461562115621二号能源站B区90.83262.88199601138511385三号能源站C区50.111 33.298 5495 6029 6029四号能源站D区22.38614.416288826102610五号能源站E区80.37055.91188131012310123六号能源站F区113.67178.438124641420114201泵站合计487.292331.22538665996959969考虑发展需要,适当考虑10-20%裕量70000取水口布设:根据XX市X

17、X新区XX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取水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取水口布置4根DN2000钢管,延伸至长江中间,单根引水量17500m3/h,4.861m3/s,管道流速1.55m/s。项目规划范围内划分为A区、B区、C区、D区、E区、F区,总计6个片区,拟建6座XXX热泵能源站和1座江水取水泵站(与3号能源站合建,峰值小时取水量70000m3/h),能源站布局与服务区域见附图9。取水泵站以长江水为取水水源,新建取水口和输水管道,取水经过沉淀,直接进入XXX热泵系统,室外铺设水系统管网及能源输送管网干管支管共计约113486m;江水取水排水管网总长度约为19674m。取水方

18、式:项目取水方式采用江心取水方式,流程如图1.2所示:图1.2 项目取水流程图2、取水口构筑物根据XX市XX新区XX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取水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取水头部采用箱式复合结构,底部平台采取800钢管桩基础,浇筑混凝土平台,上部采用钢结构进水箱,进水箱顶部侧面设置进水格栅。取水头部设4座,进水箱直径4.0m,高4.0m。底标高为-4.8m,顶标高为-0.5m,位于设计低水位以下0.8m。3、取水管道基础取水泵房距离江堤约100m,江堤外取水管道施工采用顶管法施工。江堤内取水管沿长江滩地延伸至长江中间深水处,取水管道采用陆上大开挖和水下打桩结合施工方法。大开

19、挖段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水下打桩部分采用桩基础,上部浇筑承台,承台处采用钢制活络半合套筒连接。1.1.3.3 用水方案水源热泵技术以地表水为冷热源,向其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进行能量转换。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722,夏季水体温度为1835。通过区域供热供冷(District Heating and Cooling,简称DHC)系统来利用一个或多个能源站集中制取热水,冷水或蒸汽等冷媒和热媒,并通过区域管网提供给最终用户,实现用户制冷或制热的要求。DHC系统利用水体的冷热能量转换通常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能源站,输配管网、用户端接口和末端设备,其系统可简单描述如图1.3所示:图1.3

20、DHC的组成其中能源站为产生冷、热能量的场所。能源站安装有产冷和产热的设备、相关的仪表和控制装置,并通过管网与用户连接。产冷产热设备(包括锅炉、热电联产设备、电动制冷机组、热力制冷机组、热泵和蓄热(冷)装置等)利用水体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的温差供冷供热。1.1.4 退水方案1、排水口及排水管项目设置2座排水口,均位于XX自来水厂取水口下游,距离分别约为732m和1410m,具体设计位置见附图10。每座排水口布置2根DN1800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坡度1.52,管道满流流速1.75m/s。考虑出水口对江滩冲刷,出水口将采用扩大阶梯出水口横断面,减少影响。2、退水量及退水处理依照XX市XX新区中心区X

21、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项目申请报告,排水口设计峰值小时排水量为70000m3/h即19.4m3/s。分2座排水口排放,单座排水量为35000m3/h即9.7m3/s。扣除项目耗水量,退水量约为0.896亿m3。项目运行过程中会带来水温的变化若将排水直排长江将对长江水生态带来影响,因此项目将排水口设置成散水模式进行散热,再排入江内。1.2 项目来源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XXXX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XXXX新区,起始于2010年“XX新城”规划上升为“XX新区”,相应的“XX新城核心区”升级为“XX新区XX中心区”。根据规划,XX中心区的定位是XX新区

22、的核心区和先期启动区,XX新区的文化、医疗和商业中心,XX市生态宜居、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结合地区江水资源优势,规划建议“沿江地区根据实际用热需求设置XXX热泵能源站,实现公建和居住地区的区域集中供暖和供冷”。根据2006年4月国务院460号令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2002年3月24日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业主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受业主单位XXXX新能源开发管

23、理有限公司的委托,XX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了XX市XX新区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1.2.1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XXXX新能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XXXX新能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21日,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开发项目管理;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建筑节能环保项目设计、咨询、投资、建设、安装、管理与技术服务。1.2.2 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1、承担单位承担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XX水利科学研究院XX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设有水

24、文水资源研究所、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河流海岸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水利类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承担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科学研究任务与生产实践任务。拥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业务范围为:水利、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2、工作过程受XXXX新能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负责开展XX市XX新区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过程分为报告编制准备阶段,工作大纲编制阶段、工作大纲评审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和评审阶段。1.3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1.3.1 目的XXXXXXX热泵DHC集

25、中供冷供热项目采用长江水作为热源和热汇,对水体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温度的变化。由于工程规模大,取水及排水还是会对长江工程江段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建成使用将导致取水口下游一定范围内径流量略有减少;从热泵空调系统排出的水体夏季制冷时水温会有所升高,冬季制热时水温会有所降低,因此需对给周边区域取用水户权益造成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同时还需要对工程取水水源的可靠性、用水的合理性及取退水的影响等进行分析论证,以达到贯彻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针,预防并消除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引发的水事纠纷,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和审批提供科学技术依据的目的。1.3.2 任务根据建设项目的取用水

26、方案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要求,确定本报告书论证的主要任务如下:1、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业主提供的取用水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等,论证建设项目的取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用水过程,计算相关用水指标,论证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2、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评价取水水源的水质、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等。3、建设项目取水退水影响论证依据有关法规、规划和水资

27、源管理要求,分析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与保护的协调一致性。从水资源基本条件、水功能区管理、水域纳污能力使用、水生态保护及对第三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和退水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减缓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4、提出本工程水资源论证的结论和建议。1.4 编制依据1.4.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4、中国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

28、1988年6月30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7、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2006年06月21日)8、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2号令,2004年10月10日)9、国务院关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10、关于同意设立XXXX新区的批复(国函2015103号)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1998年11月29日)12、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国务院第119号)13、其它法律法规1.4.2 省部级文件规定1、

29、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2002年5月1日起施行)2、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2145号)3、XX省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暂行规定(XX省水利厅苏水政199512号文发布)4、XX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XX省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编写组,2002年9月)5、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34号,2008年4月9日)6、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2004年11月30日)7、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利部水资源2003233号,2003)8、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基本要求(试行)(水利部水资源200579,2005)9、全国重

30、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务院函2011167号批复,2011年12月28日)10、XX省水资源管理条例(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号公告,2003年8月15日)11、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6号,2008年1月9日)12、XX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XX省政府,2003年3月18日批准实施)13、XX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同意省辖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县级(市、区)分解方案的批复(苏水资201415号)1.4.3 相关规划与规范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

31、013)2、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 3、水资源评价导则(SL/238-199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2003年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1994年4月1日实施;6、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DL/T7832001)7、水电水利工程水文计算规范(DL/T5431-2009)8、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T5105-1999)9、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年国务院批复,国函2010118号)10、XX市XX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河海大学,2015年)11、XX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河海大学,2009

32、年)12、历年XX市水资源公报(XX水务)13、历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14、XX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XX市XX区统计局,2015年)1.4.4 采用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 4、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348-2006) 5、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7、防洪标准(GB50201-2014)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

33、水标准(SL252-2000)1.4.5 主要参考报告1、XX市XX新区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项目申请报告(XXXX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XX工程顾问有限公司,2016)2、XX市XX新区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XX省环境保护厅,2016)3、XX市XX新区XX中心区XXX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DHC)项目.取水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科技有限公司,2016)1.5 论证工作等级与水平年1.5.1 工作等级依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中水资源论证分类等级表,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水取水、用水

34、合理性分析、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的分类指标最高级别分别确定。依据表1.2,项目从水量充沛的长江取水,取用长江地表水,只有一个取水水源,本项目XXX热泵系统主要有6个能源站,取排水口均位于长江XX段江浦XX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综合考虑项目取水水量、取水地点、取退水影响等因素,按最高分类原则,确定本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级。表1.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分类分级指标表分类分类指标分类等级本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分类指标等级地表水取水生活取水量(万m3/s)15155542一级取水水源个数或者类型321项目设置1个取水三级用水合理性主要用水系统或者工序个数5522项目建设6个能源站一级取水影响和退水

35、影响水资源利用对流域或者区域水资源利用产生显著影响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显著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轻微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轻微三级水功能区涉及一级水功能区的保护区、缓冲区中的1个或者以上;涉及二级水功能区的饮用水水源区或者其他3个及以上水功能二级区涉及一级水功能区的过渡区、保留区或者跨地(市)级的一级水功能区;涉及2个水功能二级区涉及1个水功能二级区取水口位于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级1.5.2 水平年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结合地区水文条件以及资料的实际情况,拟定本项目水资源论证现状水平年为2014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1.6 水资源论证范围1、分析范围以建设项

36、目取用水有直接影响关系的区域为基准,综合考虑取水论证范围、取水及退水影响范围、水功能区划,流域与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要求,确定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本项目水资源论证涉及到XX市XX区及主城区。根据取水水源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退水影响论证的需要,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分划与行政区划,确定本项目的分析范围为项目取水口以上的长江流域,重点分析大通水文站至本项目取水口断面之间的长江流域。项目分析范围图如图1.4所示:图1.4 分析范围2、论证范围根据XX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取水水源地水文站网、现状工程和供用水情况,确定该项目的论证范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取水口至大

37、通水文站长江干流河段;取水退水影响范围为长江XXXX段。项目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取水影响范围图、退水影响范围图见图1.5和1.6。图1.5 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1.6 取退水影响范围902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2.1 分析范围内基本情况2.1.1 自然地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中段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总落差5400m左右,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长江从江源到湖北宜昌段,为长江上游,长约4520km,集水面积约100万km2,占流域面积的55.6。从宜昌至江西湖口段,为长江中游,长955km,集水面积约68万km2。湖口以下为长江下游,长938km,集水

38、面积约12万km2。XX市位于长江下游,平面上东西窄、南北长,南北直线距离150km,东西最大宽70km,且南北两端东西宽仅30km。长江横穿而过,将XX分南北两部。XX市地貌类型丰富,沿江、河、湖两岸是平原圩区,腹地为丘陵山区,江河、圩洲、山丘相互交错,是丘岗山区和平原区的地貌混合体。全市面积土地总面积6582km2,其中山丘区占64.5%,江河水面占11.4%,圩洲占24.1%。XX区地处XX市长XX岸,位于北纬31143217,东经1182011913,前临长江,后有滁河,老山山脉横亘中部,西部丘陵起伏。江河沿岸均有冲积洲地,按地形差异和地貌特点,自然形成沿江圩区、沿滁圩区、山地和近山丘

39、陵、远山丘陵四大片。全区总面积912.33km2,其中丘陵山区面积632.7km2,圩区总面积269.3km2。2.1.2 水文气象2.1.2.1 水文特征1、区域基本情况长江流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流域东西高差达数千米,高原、盆地、河谷、平原等各种地貌,使气候多种多样。江源地区气温低,全年皆冬,降水少,日照多,风力大;金沙江地区干湿季分明,有“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四川盆地气候温和,湿润多雨;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等。XX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据19622005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深1059.8mm,降水年

40、季间变幅较大,年最大降水量1713.9mm(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528.4mm(1978年)。汛期(5月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每年6月7月有一次梅雨过程,梅雨期间常遭受多次大暴雨袭击,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每年7月10月还会遭受13次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外围影响。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884.3mm,其中汛期约占全年蒸发量的54%。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4(1955年1月6日)。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3.6m/s,极端最大风速39.9m/s,年均日照1686.5小时。根据地理位置,XX区属亚热

41、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在年际、季节之间差异较大,丰枯明显,降雨量分布不均。据多年的资料统计,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02.2mm,丰水年高达1778.3mm(1991年),枯水年仅有465mm(1978年),汛期(5月9月)平均降雨量为712.lmm,汛期最大降雨量1324.5mm(1991年),最小降雨量248.8mm(1978年),最大日降雨量301.4mm(2003年7月5日)。本地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62亿m3。2、水文特征(1)径流特征径流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流域面积及其地带性,大通水文站以上流域集水面积达170.54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4.7%,大通水文站以下流域面积仅为10.

42、8km2,虽有众多支流汇入,但水量仅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3%5%。因此,一般以大通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作为下游河段分析水沙特征的主要依据。据统计,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28256m3/s,历年最大流量92600m3/s,历年最小流量4620m3/s,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510月为丰水期,约占全年71.1%,以七月为最大,11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约占全年的28.9%,以2月为最小。(2)泥沙特征根据长江下游大通站水文年鉴等资料统计,长江平均每年向下游输送泥沙3.82t,年平均含沙量0.428kg/m3,多年平均输沙率12.1t/s,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水量、沙量集中,沙量集中程度大于水量,51

43、0月输沙量约占全年的87.7%,11次年4月份仅占全年的12.3%。其中7月份最大,平均输沙率达35.4t/s,1月份为最小,平均输沙率1.07t/s。(3)潮汐特征受长江口潮汐作用影响,大通以下河段为潮流往复区,长江口的潮汐可以影响至大通附近,在特枯季节甚至可以影响至安庆河段,一般情况下,将大通断面作为长江河段的潮区界,将江阴断面作为潮流界,但受河床变形及径流变化,潮流界与潮区界均有所变化。长江口潮波自下向上游传播,沿程各段的涨落潮历时和潮差都不一样,涨落潮历时年内变化较为稳定的河段为五圩至镇江五峰山段,潮差由下游向上游逐级递减,从高桥开始,以0.004m/km递减,至大通附近为零。(4)潮

44、流特征长江口潮流界随径流强弱和潮汐大小等因素变化而变动。小径流遇大潮汛,潮流界上提;大径流遇小潮汛,潮流界就下移。据实测资料分析,长江口潮流界大部分时间在江阴附近,当大通站流量大于60000m3/s,潮流界在如皋港太子港一线。2.1.2.2 气象特征1、长江流域气象概况长江流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流域东西高差达数千米,高原、盆地、河谷、平原等各种地貌,使气候多种多样。长江中下游年平均气温受纬度影响,由南部的19逐步向北递降到15,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南风。长江大通至徐六泾区间介于东经1173712159,北纬30463100之间,处于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气候区,具有明

45、显的季风特征。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年均气温介于1317之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平均日照18002500hr,无霜期200250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区域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春夏之交,常形成持续“梅雨”,夏秋季节,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易形成特大暴雨。2、XX市气象特征XX是XX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简称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XX省西南部,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地跨长江两岸。XX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冷,四季分明。XX又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雨热同季、湿润多雨、旱涝显著。根据近三十年的气象资料,XX市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为1090.4mm。XX冬季和秋季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