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城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创新城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说明书.docx(1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1.概述11.1项目背景11.2规划年限及范围41.3规划依据51.4规划过程61.5规划内容72.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现状及规划条件分析92.1现状条件分析92.2区域规划条件193.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路网规划原则及目标433.1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功能定位433.2路网规划原则443.3路网规划目标464.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交通需求分析494.1交通需求分析494.2交通适用性分析565.科技创新城核心区路网布局方案635.1路网布局方案635.2路网规划指标评价676.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交通组织方案736.1组团之间的交通组织736.2内部交通组织756.3货运交通组织877.科
2、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规划方案917.1道路等级划分917.2干路网规划937.3支路规划987.4平面线形规划997.5道路横断面规划997.6交叉口规划1147.7公交专用道及站点规划1237.8公交首末站规划1327.9公交枢纽规划1347.10公共停车场规划1357.11人行过街设施规划1358.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建设方案1398.1路基工程1398.2路面工程1428.3交通工程1468.4桥梁工程1528.5附属工程1538.6科技创新1608.7分期实施171III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说明书1. 概述1.1 项目背景XX市区位于XX盆地的最北端,而XX盆
3、地是XX唯一适宜集中建设的区域,未来将成为XX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点,在全省的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XX市南部区域北起长风西街及南中环街,南至晋祠以南地区及太中银铁路,东起XX行政界线,西至西山边坡,总面积约为276 km2。XX南部区域位于XX都市圈的核心位置,是XX向南辐射整个XX盆地的前沿地区,是XX都市圈的交通枢纽和对外门户,有条件成为整个都市圈的服务中心和组织中心,带动XX都市圈整体发展。作为XX辐射南侧区域腹地的门户,XX南部区域的建设对于XX城市群的建设和太榆一体化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南部区域是XX市区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主要方向。XX科技创
4、新城地处XX市区南部和XX市榆次区(含)西部,规划范围北起XX南环高速及太旧高速公路,南至潇河两岸,西接汾河,东至龙城高速公路,规划范围涵盖XX市小店区小店镇、经开区、综保区、高新新扩区、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和XX市榆次区、省高校新校区、XX开发区、武宿机场等功能区,面积约510 km2。科技创新城是国家批复的XX综改试验总体方案中的先导区。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性低碳技术创新基地、国家煤基产业科技中心,XX省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包括核心区和产业区两部分,本次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针对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核心区位于武宿机场以南,北至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路,西至马练营路,东至太中银和大西铁路
5、,建设用地规模20km2。核心区人口规模控制在20万人。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是在上位规划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市政公用交通设施规划。其工作目的在于:1)确定城市道路网红线控制;2)确定城市道路路网规划方案及交通组织方案;3)确定公交场站布局及规模;4)确定公共停车设施布局及规模。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成果为:阐述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的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组织分析、路网布局方案、道路断面、公交专用道及站点布局方案、公交首末站及停保场布局方案、公交枢纽布局方案、路内及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方案、行人过街设施布局方案等内容。图1.1-1 XX市南部区域
6、与XX科技创新城地理位置关系图科技城核心区图1.1-2 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地理位置图1.2 规划年限及范围1.2.1 规划年限根据XX科技创新城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本次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的总体规划年限确定为2014年-2030年。交通控制规划年限为16年,拟为2014-2030年,近期结合“十三五”规划,年限为6年,到2020年。1.2.2 规划范围XX科技城核心区位于武宿机场以南,北至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路,西至马练营路,东至太中银和大西铁路,建设用地规模20 km2。图1.2-1 科技创新城核心区规划范围1.3 规划依据1)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XX市城市规划设
7、计研究院2)XX市南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送审稿)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科进交通咨询有限公司3)XX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4)XX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5)XX科技创新城建设总体方案(2013年)6)XX都市区规划(2011-2030)(报批稿)7)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报批稿)8)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纲要)9)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10)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30年)11)XX南部区域规划深化(2013年)12)区域现状地形图13)
8、相关工程技术资料1.4 规划过程2014年3月中旬,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咨询设计联合体,通过竞标方式取得XX市南部区域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的咨询设计任务。2014年3月中旬2014年8月,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按进度完成本项目的咨询设计任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派出多名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设计人员进驻项目现场,与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人员共同组成了项目组。期间,项目组通过现场调研、部门沟通及方案确定,在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2014年8月底完成了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专项规划初步成果。
9、2014年9月下旬,项目组在充分吸取专家组意见,并结合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其他专项规划,特别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总体规划等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规划方案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及完善,最终形成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交通控制规划成果,成果共分为三部分:即总说明书、文本和图纸。1.5 规划内容XX科技城核心区道路交通控制规划主要包括科技城核心区交通组织、路网规划方案及道路建设方案几部分内容,其目的是确定道路等级、划定道路红线、明确交叉口的布置方式、提出有轨电车和快速自行车道与市政道路交叉形式。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路网布局方案q 路网布局方案q
10、 路网规划指标评价2)交通组织方案q 对外交通组织q 内部交通组织:包括机动车交通组织、公共交通组织、自行车交通组织、步行交通组织及停车交通组织q 货运交通组织3)交通控制规划方案q 道路等级及功能划分q 干路网规划:包括功能定位、建设形式及干路间距分析q 支路规划q 道路横断面规划q 交叉口规划q 公交专用道及站点规划q 公交线位规划(含快速公交)q 公交首末站规划q 公交枢纽站规划q 出租车站规划q 停保场规划q 公共停车场规划q 客货运交通枢纽站规划(对外交通枢纽、市级交通枢纽、片区级交通枢纽)q 人行过街设施规划4)道路建设方案q 路基工程:包括一般路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及边坡设计q
11、路面工程:包括路面结构类型选择、机动车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及人行道铺装及侧平石q 交通工程: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信号灯及安全护栏q 结构工程:包括桥梁设计及地道设计q 附属设施:包括公交站点、人行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及生态草沟2. 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现状及规划条件分析2.1 现状条件分析2.1.1 自然地理条件1)自然地貌XX位于XX省境中央,XX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汾河冲积扇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XX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市面积的4/5,平原、谷地次之,约占1/5。海拨最高点达2700m,最低点760m,平均高度
12、800m。XX市中心区就座落在汾河两畔的海拔780800m平原上。XX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km,南北纵约107km。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XX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km。XX科技城核心区属于XX盆地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地貌均匀,西侧有汾河流经。整体地势趋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大的高程差不超过5m,平均海拔769775m之间。2)气候条件科技城核心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短暂凉爽。年均气温9.6,无霜期170天,年均日照
13、时数2675.8小时,年降水量495mm左右。3)水文地质XX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可划分为四个区,十四个亚区。变质岩类裂隙水区分为两个亚区:西部变质岩亚区北部变质岩亚区,分布于XX北东及西部边缘山区,富水性差。碳酸盐类溶裂隙水区分为五个亚区:兰村泉域亚区;晋祠泉域亚区;东山娘子关泉域亚区;东山黄场峪泉亚区;类烦细米河中下游亚区。碎屑岩类裂隙水区分为两个亚区:西山石千峰亚区;东山观家峪亚区。含水层主要分布于西山地区,东山观家峪一带。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分布于市区,清徐汾河冲积平原区。含水介质主要以下更新统,中更新、上更新统的砂砾为主。4)主要河渠(1)汾河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是XX最大的河流。汾河流域
14、地处XX省的中部和西南部,东西宽188km,南北长412.5km,呈带状分布,流域面积39471km2。汾河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30km2的支流有59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7条。按河流特征,汾河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XX兰村以北为上游,中游与下游的分界断面为洪洞县石滩村东北1km处的汾河石滩水文站测验断面。本项目位于汾河中游段:中游段河长266.9km,流域面积20509km2,穿行于XX盆地中部,河道宽150300m,汇入的较大支流主要有潇河、文峪河、象峪河、乌马河、昌源河等。本段属平原性河流,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河谷中冲积层深厚、河流两岸抗冲刷能力低,在水流长
15、期堆积作用下,两岸形成了较宽阔的河漫滩,河型蜿蜒曲折,中水河床与洪水河床分界分明,该段河床纵坡较缓,平均纵坡约1.7%,由于汇入支流较多,径流量大,坡度缓,汛期排泄不畅,是全河防洪的重点河段。项目区所在的汾河XX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与2001年8月完成,治理后洪水设防频率可达百年一遇。路线位于汾河河床东侧10km左右的位置,汾河对本项目无影响。(2)潇河潇河,是汾河第二大支流。由“小河”谐音得名,其主流发源于昔阳县店尚乡马道岭,经寿阳、榆次、清徐,在东赵乡大发村汇入龙门河,在北合流汇入涂河,在榆次市东约4km的源涡村出山口进入平川。源涡以下有涧河和牛耕河汇入,在XX市刘家堡乡洛阳村南汇入汾河。
16、主流全长137km,平均纵坡6.5%,流域面积3720 km2,年迳流量2.32亿m3。据源涡大坝23年实测资料分析,年平均迳流量为1.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洪峰流量一般为800m3/s,1963年最大,为2390m3/s,枯水期仅1m3/s。潇河上建有源涡大坝。在XX市潇河支流龙门沟内,建有总库容311万m3的十里沟水库。5)工程地质XX受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XX断陷盆地,盆地东西北三面为山环绕,中央形成较为平坦的平原。平原上部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主要为湿陷性土和砂土。汾河两岸冲沟较发育,两岸有大小沟十二条,东岸有四条较大冲沟,属季节性河流,全部流入汾河
17、。由于冲沟较为发育,地形被切割的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汾河的摆移下切作用,使两岸构成相互对称的三级河谷阶地地貌单元。一级阶地为汾河堆积阶地,主要沉积物是粉细砂,中砂和一般粘性土。二级阶地为第四纪冲堆积阶地。为较好的建筑用地。主要是亚粘土或轻亚粘土和砂类土。三级阶地系黄土组成的汾河浸蚀堆积阶地。XX科技城核心区主要位于汾河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上,部分地区位于三级阶地,土质主要是砂类土和粘性土。6)地震XX市位于XX断陷带XX断陷盆地北部,是XX地震带以至华北地震活动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XX共发生MS4级地震23次,最大为6.5级地震。自1970年建立地震台网以来测定的ML2.0地震733次
18、。另外,XX北部紧靠忻定盆地,南邻临汾盆地,因此,这两个盆地的地震波也曾多次给XX造成严重震害。依据“XX省工程地震设施防裂度图”,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2.1.2 用地现状创新城核心区总体面积约20km2,规划范围内的用地此前尚未得到开发,大部分地区都是村镇建设用地。现状村庄主要包括杨盘村、东温庄村、田庄村、西荣、北六堡、南六堡等。土地使用权为这些村庄所有,所有权则以集体和国家所有为主。图2.1-1 核心区现状用地布局2.1.3 道路交通现状区域内现状主要道路包括东西向武洛街、龙湖大街、使赵街、迎宾西街,南北向的马练营路等。目前XX境内皆为乡村公路,XX境内皆为断头的城市道路,行驶在上面的车辆
19、较少,多为村民出行,无公交线路。图2.1-2 核心区现状交通设施(1)通达街(XX市)-武洛街(XX市)-杨盘街(XX市)通达街现状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路,在汾东商务区交通控制规划中规划为双向八车道加强型主干路。武洛街现状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路。杨盘街目前已实施至市界以东,现状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图2.1-3 通达街现状图2.1-4 武洛街现状图2.1-5 杨盘街现状(2)化章街(XX市)龙湖大街(XX市)化章街目前已实施太茅路大运路段,现状为双向八车道主干路。龙湖大街目前已实施至市界,现状为双向八车道主干路,远期预留快速路,线位与XX市化章街对接。图2.1-6 龙湖大街现状(3)四号线(
20、XX市)使赵街(XX市)使赵街现状为车行道10 m的公路,规划为双向六车道城市次干路,线位与XX市四号线(即汾东商务区中央景观带北侧道路)对接。图2.1-7 使赵街现状(4)十号线(XX市)迎宾西街(XX市)十号线目前已实施太茅路大运路段,现状为双向八车道主干路。迎宾西街目前已实施至市界,现状为双向八车道主干路,线位与XX市十号线对接。图2.1-8 迎宾西街现状(5)马练营路现状为县乡道路,部分路段路况较差。图2.1-9 马练营路现状(沥青路面段)图2.1-10 马练营路现状(水泥路面段)图2.1-11 马练营路现状(渣石路面段)图2.1-12 马练营路现状(土路段)2.1.4 排水现状1)污
21、水系统现状XX市南部区域现状已建污水处理厂四座。在2005年污水专项规划前提下,南部区域基本形成了九个污水系统,包括:现状南堰污水厂系统;现状一电厂污水系统;原规划罗城污水处理厂系统;原规划晋源新城污水处理厂系统;现状武宿机场污水处理厂系统;原规划城南污水处理厂系统;原规划西蒲污水处理厂系统;现状XX金世纪阳光水净化有限公司系统;规划XX市教育园区污水处理厂系统。2)雨水系统现状XX市南部区域现状已建和正建的雨水泵站七座。在2005年雨水专项规划前提下,南部区域根据现状河渠自排系统,规划雨水泵站系统划分,基本形成了十一个雨水系统,包括:冶峪沟雨水泵站系统及滨河西路南过境、武洛、南瓦窑雨水泵站系
22、统;现状三王雨水泵站系统;风峪沟雨水泵站系统;清水河自排系统;工农退水渠系统;现状晋阳街泵站系统;拟建太茅路雨水泵站系统;南过境以北,北张渠、许坦渠自排系统;小店镇建成区北张渠自排系统;XX经济技术开发区雨水系统;原规划XX教育园区雨水系统。2.2 区域规划条件2.2.1 省、市“十二五”规划1)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
23、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XX。着力建设“四个XX”:绿化XX、气化XX、净化XX、健康XX。2)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把XX建设成为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以建设全国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和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三个产业集群,推进省城主导产业高端化,引领全省产业绿色转型。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省级的战略重点,建设环渤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华夏文明看XX旅游中心、国际性的专业会展中心、区域性
24、金融中心四大中心。2.2.2 XX都市圈规划XX都市圈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促进职能提升与模式转变,成为XX省实现转型与跨越发展的龙头与示范基地,其主要职能包括:国家能源服务中心与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与环渤海联动发展的主要增长极、XX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和辐射中心、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创新型示范基地。2.2.3 科技创新城空间结构1)空间结构科技创新城的空间应有效地纳入XX和XX既有的空间结构组织中,在XX和XX既有的空间基础上,形成科技创新城“三轴、四心”的空间结构。在衔接XX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双城、双区、五轴”城市空间结构基础上,XX南部区域规划深化(2013年)进一步深化
25、了南部区域的空间结构。1)一区:为晋阳大文化旅游休闲区。围绕晋祠-晋阳古城-晋阳湖、工业遗址公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XX新时期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和文化休闲区,形成XX在国际国内新的旅游品牌。2)两带:为西山文化生态产业带和汾河文化生态带。3)四心:为“长风-晋阳湖-龙城”都市圈服务核心区;南客站中心服务区;汾东商务中心;武宿科技创新中心。4)五轴:包括府城文化轴、太榆文化轴、长风文化商业轴、龙城休闲商务轴。正在编制的XX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两带、三轴、两片、两组团”的空间结构。两带:为区域产业发展带和潇河生态功能带三轴:为中都路空间发展轴、顺城街空间发展轴、潇河空间发展轴两片:城东片区、城西片区两
26、组团:潇河和修文两个产业组团科技创新城主体区的中心体系与XX和XX规划中确定的城市中心联动发展,形成四大城市中心,分别是:科技城中心:由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和武宿商务办公区联动构成。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是南部区域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发展科技研发、总部基地、城市商业、商务等综合职能。远期机场搬迁后,中心区向北拓展,与武宿中心区融为一体。汾东中心:由汾东商务区和晋阳文化产业区联动构成。汾东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中心等现代服务平台,并配合晋阳文化产业区沿汾河两岸发展文化博览、晋商会馆等文化功能。榆次中心:由榆次老城中心区和XX大学城中心区联动构成。XX大学城中心区依托XX北部新区和XX高校科技区,重点建
27、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创新服务基地,与南部的榆次老城中心区形成互动式发展。潇河新城中心:由潇河综合服务区和潇河文化创意区构成。潇河综合服务区结合大西客专机场高铁站发展商业商务服务功能,潇河文化创意区主要承载潇河新城相应的文化休闲和创意职能,两个区域沿潇河一体化发展,形成潇河文化长廊。科技创新城的发展轴线延续XX南部区域规划中确立的府城文化轴,同时完善太榆文化轴和太榆科技创新轴,并串联XX及XX既有的重要空间节点,形成三条城市发展轴线。结合清徐、修文产业组团的建设,形成几条次级轴线,构成科技创新城完整的空间结构。太榆科技创新轴:向北联系XX火车站、XX南站、武宿机场
28、、武宿商务办公区、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和XX站,向南联系潇河文化创意区和新机场高铁站,以武宿绿轴、东干一支渠绿带、产业区东部绿轴为载体,同时串联科技城生态湿地、XX省文博园、常家庄园等文化职能,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要职能的南北向发展轴线,是统筹科技创新城南北主体区、衔接XX都市圈产业空间的重要轴线。太榆文化轴:加强汾东中心、榆次中心这两个副中心与中部科技城中心的联系。向西经过汾东商务区跨越汾河,形成与大晋阳文化休闲旅游区的休闲文化的渗透,向东加强与XX大学城的教育创新文化的联系,形成文化、商贸、商业、教育等生产生活服务功能组织轴线,是促进太榆一体化的重要轴线。府城文化轴:通过与汾河平行的城市文化脉络
29、,将XX北部的迎泽中心、都市服务核心的城市文化功能南延,串联汾东商务区和潇河综合服务区,带动城市空间有序拓展。(2)核心区空间结构核心区构建“一心两轴、一环六园”的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在核心区中部的中心区。中心区由科技创新、智慧管理、知识交流、健康生活四大核心服务功能板块环绕科技绿芯构成。科技创新服务板块是知识产权交易、科技会展、金融商务、风险投资、企业总部、企业孵化、超级计算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网络平台与功能中心,集中布置商业商务用地。智慧管理服务板块是城市智能市政、交通、社区等管理服务中心,集中布置行政办公用地和配套商业商务用地。知识交流服务板块创造更畅通的线上线下知识交换场所,布置用于知
30、识交换和文化交流的文化设施用地。健康生活服务板块由健康管理中心、健身绿岛、医院、主题娱乐休闲区等功能组成,集中布置体育、健康疗养、康体娱乐用地,并配套布置商业商务用地。科技绿芯通过生态湿地、立体景观与周边建筑的相互渗透,形成科技创新城的生态和景观中心。结合周边的用地功能,打造24小时活力中心区。绿芯中央建设煤炭科技博览园,展示煤炭历史与科技发展。“两轴”是指两条与周边城市空间相衔接的发展轴线。南北向轴线为科技创新轴,向北联系武宿,向南联系南部潇河产业区,沿线主要布置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科技研发等用地;东西向轴线为智慧生活轴,向东联系汾东,向西联系XX,沿线主要发展各类生活服务与
31、康体休闲功能,提高各类智慧网络的覆盖度,建设新型城市娱乐休闲空间。“一环”是指科技环廊。科技环廊宽度80米,是融交通、市政、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廊道。环廊内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市政综合管沟系统,慢行与生态绿地系统,串联基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文物单位,结合各园区主题展示科技成果。“六园”是指六大生活科技园区。中心区外围由科技环廊串联,形成六大生活科技园区。园区采取组团式建设模式,园区内综合布置试验研发、企业孵化、企业总部、居住以及商业商务服务等功能,每个园区成为一个功能完整和低碳智能、生态优先的基本单元。园区内采取人车分流、慢行优先的交通组织方式。构建独立于机动车道的慢行系统,与公交、
32、轨道站点实现无缝衔接。生活科技园区由若干个邻里单元组成。邻里单元包括科研邻里和居住邻里两种类型,功能相对独立清晰。邻里单元是科技城的基本开发模块,也是智慧和低碳生态的终端。在邻里单元内部通过立体交通组织方式,形成完全独立的地面步行系统,提供优质的邻里交往空间环境。邻里单元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模式。2.2.4 XX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1)城市路网现状现状XX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已形成“九纵九横加一环”的基本格局。其中“一环”指绕城高速公路环线;“九纵”包括窊流路、和平路-旧晋祠路、古城东路(新晋祠路)、滨河东路、滨河西路、新建路-平阳路、解放路-长治路、五一路-并州路、建设路
33、-太榆路;“九横”包括胜利街、兴华街-北大街、漪汾街-府西街、迎泽大街、双塔街、南内环街、长风街、学府街、龙城大街、南中环。现状XX中心城区道路网总体呈现南北向狭长的棋盘状格局,其中汾河以东、现有XX站以西的老城地区路网建设最为完善;而河西地区,由于布置了较多大型工矿企业、学校,其用地被厂矿、单位大院分割比较严重,造成现状汾河以西地区道路系统建设水平相对滞后,断头路、城中村内部道路较多。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对于人口规模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长度30km以上的带状城市,城市道路网中应规划建设完善的快速路系统。”,但现状XX中心城区内仅有近年通车的滨河东路、滨河西路两条道路,基本具备达到快速
34、路标准的条件,距离“建设完善的快速路系统”还有较大差距。与一般规范指标相比较发现,城市快速路、次干路、支路比例偏低,城市交通的主要功能由主干路承担。2)发展愿景以实现XX交通“畅达、绿色、和谐”为基本特征,建成枢纽城市、畅达都市、公交都市为蓝图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枢纽城市:构建路港、空港、信息港“三港”合一,轨道交通主导,模式多元,层次清晰的国家级综合性枢纽城市,支撑城市地位提升,城市规模扩大。畅达都市:合理构建XX都市圈交通发展框架,构建“12231”为畅达目标,高机动性和高可达性的畅达都市,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实现。公交都市:构建城际轨道、城轨、地面公交等多级公交网络合一,高效率、高品质
35、、高适应性的一体化公交都市,引领城市布局,交通结构优化。3)远期目标XX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远期目标为:到2020年,XX市基本建成一个与XX市发展进程相适应、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符合未来城市发展要求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管理先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外和市域陆路运输通道服务优质;国际空港初具规模;都市圈核心区域建成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对外门户,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基本奠定。具体而言,到2020年,XX市交通运输体系将实现以下分项目标:(1)设施规模公路总体规模达到8500km,干线公路近230
36、0km。中心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8标台,公交车辆进场率超过70%以上,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300m覆盖范围达到70%,城市公共交通承担居民出行比例达到40%以上。(2)运输服务实现XX至都市圈各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实现以XX为中心,辐射全省各地级市2小时交通圈;XX到省辖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实现与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呼包鄂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镇群核心城市的快捷陆路联系通道,达到一日可往返。城市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km/h以上,中心城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3)交通安全全年交通死亡事故万车率在万分之五以下。(4)节能环保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
37、P的比值比十一五初期降低2个百分点,到2020年降低4个百分点。实现2020年实现交通行业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末降低30%的目标。汽车尾气排放达到国四以上标准,白天噪声污染的等效声级不超过70分贝。与2005年相比,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6%左右,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左右。4)近期目标“十二五”期间,XX市将按照合理布局、统筹协调、有效衔接的基本原则,着力打造“三环十线八放射,一网两纵四横两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实现XX市与周边省会城市高速公路半日交通圈。(1)初步构建“两环八放射”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1231”目标,即XX都市圈核心区内各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
38、,所有县(市、区)20分钟之内上高速,XX到省辖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XX至周边省会城市一日可往返。XX市公路建设实现“三个翻番”,一是高速公路里程翻番,通车里程突破500km,二是国省干线公路里程翻番,通车里程突破1000km,三是农村公路新增通车里程翻番。(2)初步形成XX环城铁路,完成既有干线铁路升级改造,完善XX市连接周边省区四通八达的铁路快速客运网体系。(3)加强XX武宿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XX机场为中心,省内其他支线机场为辅助,连接全国,面向国际的全省民航运输机场格局。逐步将XX机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同时,还将适时启动XX机场搬迁前期准备工作。(4)基本形成由
39、XX机场、铁路XX站、XX南站、公路主枢纽客运南站等构成的综合客运枢纽新格局,完成一批客货枢纽和场站重点建设工程。(5)“十二五”期间进行轨道1、2号一期线建设,启动XX榆次,XX忻州城际轨道前期工作。(6)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络优化和公交换乘枢纽建设,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的国家要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7)初步建成公共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并与城市内其他交通信息系统互通联网,建成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和面向公众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5)发展战略坚持基础设施规模扩充与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优化并重,交通运输系统与城市化、现代化和机动化协同发展战略;以国际和区域城际复合型大
40、通道建设为龙头,以综合枢纽建设为重点,全面带动综合运输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着力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推进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实施高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战略;建立节约化、集约化公共运输为主导的综合运输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和供给合理引导需求,推动建立统一的运输大市场的战略。6)城市路网规划(1)城市路网系统规划构思现状XX路网结构为一个高速公路外环内部均质方格网,随着未来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用地向南发展,现有结构必须改变以适应未来双城多组团的空间格局。通过对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进行解构与分析,提出以横纵干线为骨架,衔接高速环路的同时,通过快速路放射线辐射中心
41、城区以外的主要发展组团。“横纵向骨架干线”主要结合城市带状空间结构特征,联系城市主要发展地区之间的中长距离交通;“外围放射型快速路”与中心城区主要骨架快速路相衔接,联系各外围主要发展组团和地区、兼有部分组织出入境、过境衔接功能。由于XX城市发展空间条件限制,“南北狭长”的现实特征很难改变,因此路网格局与普通平原城市(如北京)“摊大饼”式的环路放射的骨架路网体系在空间分布上会有所不同。(2)道路网络规划方案图2.2-1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XX市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为 “五纵、六横、四放射”基本结构。五纵线:窊流路-义井西路、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建设路、规划马练营路;六横线:迎新南三巷、北中环
42、街、南内环街(准快速路)、南中环街、规划化章街、规划南环快速路;四条主要放射线:北向放射的太忻路联系阳曲(改造国道108/208通道);东向放射的规划化章街联系XX市区;南向放射的滨河东路-太茅路联系规划XX新机场;西南向放射的滨河西路延伸段联系清徐。并结合远景东部高速公路过境通道的预留和XX市区最新道路网规划设想,建议预留现状武宿立交直接向南延伸进入XX市区快速路的远景通道空间。2.2.5 XX市南部区域概念规划XX市南部区域北起长风西街及南中环街,南至晋祠以南地区及太中银铁路,东起XX行政界线,西至西山边坡。总面积约为276km2,现状人口约93万人。1)功能定位南部区域是XX市南拓发展的
43、主战场,是太榆共建XX都市区的核心区域。一方面,南部区域作为XX市新的城区,将承接老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向外疏解,尤其是市级行政、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南部区域将面向XX都市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发展面向区域的生产者服务业、商贸流通、旅游与文化产业;同时南部区域也将成为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组织都市区内外客货运职能。2)结构布局未来南部区域将构建“四轴四心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图2.2-2 南部区域空间结构图(1)四轴汾河都市生活服务轴:以汾河为纽带串珠两岸城市生活的各种公共活动、服务中心和公园,并串联长风文化商务中心、晋阳湖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市级行政决策中心、汾河南总部商
44、务中心、小店南健康休闲区等,形成南北向的都市生活服务轴带。行政公共服务轴:在东西方向上形成串联晋阳古城公园、市级决策中心、晋商论坛、区域消费中心、后台服务、省政府、金融中心的行政公共服务轴,加强省市之间的行政联系和沟通,促进太榆的一体化建设。区域生产服务轴:南北向串联XX站、双塔、南客站、武宿创新转化中心、省政府和金融中心,整合区域服务职能,统领南部区域的发展。府城文化轴:南北向串联府城传统文化区、并州路特色饮食段、坞城路教育研发段、平晋城遗址公园、大运路现代景观、后台服务中心、中央公园以及新机场,整合南北向的文化资源和服务职能,加强了XX府城和南部区域的联系。此外,在四条主轴的基础上,以景观
45、交通为纽带组织三条次轴空间,包括串联晋阳湖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创新研发新区、南客站商务区的龙城大街商业公共服务轴,串联汾河公园、小店、经开区、武宿创新转化中心、省高教园区的庆云街科技创新轴以及串联西山、晋源、小店南、XX站、榆次老城的龙山大街-新生街休闲健康轴。(2)四心规划形成四大都市服务中心区,包括武宿创新转化中心与省级行政中心、汾河南总部商务中心与市级行政决策中心、长风文化商务中心与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晋阳湖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中心。(3)多节点规划建设南客站商务区、小店南健康休闲区等次级城市中心,晋源、小店、长风西、龙城大街、武宿东、武宿南等区级服务中心,以及奥体中心、晋祠等特色节点地区。
46、3)功能布局根据XX南部区域的发展定位,结合城市四大中心和产业园区的布局,按照分区功能明晰,职住平衡的原则,分区引导产业、文化娱乐、教育、科技行政、商业与商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发展。在南部区域规划8 大功能区,包括晋阳文化核心区、长风片区、晋阳湖片区、高新区片区、南客站片区、小店-经开区片区、武宿-武宿南片区、汾河南片区。本次规划研究的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属于南部区域八大功能区之一的汾河南片区。(1)晋阳文化核心区规划面积与人口:规划占地面积为3635 公顷,规划人口为9万人。主要功能:该区以保护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会议和生态居住功能为主,依托晋阳古城遗址和晋祠、晋阳区政府驻地,建设晋阳文化核
47、心区。功能布局:对晋阳古城遗址内和周边村庄进行搬迁整治,改善晋祠周边生态环境,并与天龙山、龙山等旅游区互动发展,建设晋阳文化旅游区。以晋源区政府驻地为依托,配套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生态居住区,促进加工制造业外迁。对晋源新城规划的装备制造园进行用地调整,于姚村北侧重新选址。远期考虑西南环线改为城际铁路,在晋祠北侧建设晋源城铁站,做好用地预留工作。(2)长风功能区规划面积与人口:规划占地面积为1490 公顷,规划人口为14 万人。主要功能:以市级行政服务中心、文化展览、创意产业、都市工业等为主要功能,推动XX文化事业的加快发展。功能布局:沿汾河和东西方向主干道布局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市级文化公共设施和传媒文化企业,建设长风文化商务区,商务区规模在150 万平米左右。进行化工渠水系整治和中央绿带建设。在该区西南侧布局长风都市工业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