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四题”——选必下第三单元(教师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70675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学:“四题”——选必下第三单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教学:“四题”——选必下第三单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教学:“四题”——选必下第三单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学:“四题”——选必下第三单元(教师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课前预习题主备人:张洋备课时间:单元教学目标:1 .熟读作品,梳理人称代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概括文章内容,知人论 世,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2 .涵咏品味,比较分析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章法特点以及个性化的表现手 法,领会不同作品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3 .讨论交流,探究不同体式或者多种题材的散文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增 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4 .结合实际,通过书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规划,理解“修辞 立其诚”,能说真话,叙真知,抒真情。单元学习方式: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一、自主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写出你初次阅读后的感受

2、、认识,并提出一两个疑难问题。课文阅读初感疑难问题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二、梳理单元内容1 .陈情表李密向晋武帝陈述孝情,说明自己 的境遇。骈散交替,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11 .驼业种树 12 .有能硕茂之也13 .有能早而蕃之也14.鸣鼓而聚之15 .遂而鸡豚16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今义 今义 今义(2)古今异义1 .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 2 .其实害之古义: 3 .吾去不复顾古义:设题说明:文言文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言”的积累。只有扎实的掌握 了文言基础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去赏读文章。而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在读懂文 言文中起到至关重

3、要的作用。参考合案.(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称呼2.名词作动词,结果实3.名词作动词,爪,掐、抓4.名词作动词,做官5.名词作动词,吃晚饭;名词作动词,吃早饭6 .名词作动词,作传7.形容词作动词,保全8 .名词作状语,从早到晚9.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0 .名词作状语,从早到晚11.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业12.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长得高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长得茂盛13使动用法,使早结果;使动用法,使多结果14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敲击;使动用法,使聚集15 .使动用法,使成长16 .使动用法,使多,使动用法,使安定(2)古今异义1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

4、况)2 .(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3 .(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二)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吗?谈谈你的理解设题说明:“传”本来指传记,但实际上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 彩的传记文。本题试图让学生学会从文体的角度去区分本文与一般传记文章 的不同。大体上对文章的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参考答案:这篇文章虽然被称为“传”,但并非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 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助郭橐驼之口,由种 树人的经验说为官治民的道理。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助行政命令瞎指挥,使 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使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 官吏,又不得不

5、劳民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样仅仅使人民增加财 政负担和精神痛苦。二、课后巩固与提升(-)本文虽重在说理,但郭橐驼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请说说作者是 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并简析其性格特征。设题说明:本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作者刻画人物的巧妙艺术 效果,并在体会作者如何将生动的描写与说理效果更浑然一体。体会寓言式 人物传记的特点。参考答案:本文重点虽不在刻画郭橐驼其人,但他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 这与作者在行文中高超的艺术处理是分不开的。比如作者在介绍郭橐驼这个 名字的由来时,便颇有匠心地选择了能说明其外形特征的语言:病偻,隆 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这既说明了郭橐驼名字的由来,

6、 又勾勒出了他的外形。又如郭橐驼在对话时的用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等,他虽身怀种树绝技,但在讲 述种树经验时毫无骄矜之气,他谦逊的语气,也烘托出他的精神面貌。再如 第4段中的“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数句,语气符合他的身份,也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树人。正因为这 样,所以他谈种树之道,句句恰到好处,这就增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以及他言谈的可信性。作者是怀着歌颂劳动人民聪慧才能的感情来刻画郭橐 驼这一人物形象的。(二)作者从种树之理联系到治民之道,我们能否从种树的道理联系到其他方面,请简要说明。设题说明:核心素养

7、中强调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 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深刻 理解其中的道理。思考源于课本又能延伸到更广泛的生活中去。参考答案:育人也和种树一样,不可过多地束缚人才的成长。比如教育 儿童的根本方法应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儿童, 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人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 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堰 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12.石钟山记主备人:江家东备课时间:一、课中梳理与探究(一)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特殊句式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请大

8、家结合书下注释对这两类文言现象进行梳理归纳。(1)词类活用1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2 .微风鼓浪3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4 .而此独以钟名5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6 .事不目见耳闻 7.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2)古今异义的词(解释古义)1.自以为得其实古义:今义: 今义2.空中多窍古义 (3)明确句式特点1 .石之铿然有声者()2 .噌吹者,周景王之无射也(3 .嶷坎镇整者,魏庄子之歌钟也(4 .古之人不余欺也()5 .得双石于潭上()设题说明:文言文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言”的积累。只有扎实的掌握了文言基础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去赏读文章。而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等在读懂 文言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

9、作用。参考答案:(1)词类活用1 .T :名作状,在下面2.鼓:名作动,振动3 .鸣:使动用法,使鸣4.名:名作动,命名5 .舟:名作状,坐船6.目、耳: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7 .夜:名作状,在夜里(2)古今异义的词L古义:事情的真相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8 .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之中(3)句式特点1 (定语后置)2 (判断句)3 (判断句)4 (宾语前置)5 (介宾结构后 置)(二)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第一段,作者一 “叹”一“笑”,有什么深刻含意?设题说明:文言文的言简意赅让文章更巧妙精悍。一字一词包含丰富而 又复杂的情感。本题是在通读全文之下,让学生体会言简意赅文字背后

10、的丰 富性。参考答案:郦道元是经过实地考察的,然而“言之不详”,所以使人有“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之疑,这是可叹的;李渤“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的做法本身就很可笑,是自欺欺人之谈。二、课后巩固与提升(一)苏轼自己实地考察发现了石钟山得名的由来,认为这证明了 “古 之人不余欺也”,为什么?请分析他这一论断内在的逻辑思路。设题说明:本文的重难点之一是鼓励质疑,学习反对臆断,重视实践的 科学精神,学会对人或事物全面评价。而苏轼在证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得 过程中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由小事入,由深理出,体现了有趣而严密的 逻辑推理能力。值得学生去学习与借鉴。参考答案:因为古书上记载:“

11、噌眈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嶷坎键整者, 魏庄子之歌钟也。”这是古人描述的钟声的特点,也是人们对钟声的共识, 是认识的前提。苏轼实地考察发现:“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与 风水相吞吐,有薪坎锋鞘之声”。并且两者相应,“如乐作焉”,这表现了水 声如钟,符合人们对钟声的共识,所以,石钟山应是以声得名。这与古人郦 道元的说法“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相合,所以说,“古之人不 余欺也” 0(二)作为游记,苏轼对夜游石钟山情景的描写很有特色,请列举两例, 简要说明其运用的表达技巧。设题说明:本文集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的行文特点和自然流畅、挥 洒自如的文笔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其描写之独特更是

12、精彩绝伦。试图 通过本题让学生试图赏析行文表达技巧的独特。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 水波的形态和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运用了 “磔磔“噌咙“薪坎锋鞘”等拟声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 其声,且所用拟声词都是联绵词,韵律和谐。(三)苏轼感慨“郦元之简”“李渤之陋”,有人认为苏轼自己的观点也 未必完全正确,请分析文中苏轼考察石钟山的时间和结论,说说你的看法。设题说明:学习科学态度、学会对人或事物全面评价是本文重要的目标 之一。本题试图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说理中批判性地看待事情,从而培养学生 的思辨能力。参考答案:苏轼选择“暮夜月明”时进行考察,这个时间段不适合全面

13、 观察,细致考察,结论未必可靠;苏轼通过考察,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由来, 否定了李渤等人的说法,并据此提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这一论断,认为凡事都必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能判断它的有和无,这否 定了间接经验在人的认识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够准确的。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的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无误的一项是()A.燥热惠风激湍(duan) 彭殛(shang) B.皙得禊事虚诞(dan) 流觞(shang) C.俯仰嗟悼会稽(kuai) 绰约(chud) D.葵丑暮春形骸(hai)骋怀(cheng)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可追

14、:可以补救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出征的人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乘化:顺随自然 3 .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4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也是授予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的老师, 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C. 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 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

15、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D. 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 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时间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B.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c.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 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 目的、简介编写体

16、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 属于议论文。D.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二、语言表达6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搅天下风光,堪称独步。材料:记诗序文志表王勃李密崔颠韩愈范相(范仲淹)震川(归有光)两楼一阁孝友妻情数江南文物堕众生眼泪各有千秋俱是名篇注:韩愈祭十二郎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7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85个字。在浙江,有这样一群学生,刚刚考完中考就能提前“锁定未来要入读的高校和专业。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下

17、文,规定从2019年起,将原有的职业教育“3+2培养模式变更为 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模式。浙江新公布的培养模式由高职院校牵头组织实施,优选 等级中职学校、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或非等级学校的名专业(品牌、优势特色)和示 范(骨干、特色、新兴)专业。招生专业要求是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 较长、技能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适合中高职统筹培养、社会需求相对稳定的优势和特色 专业。三、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大地血脉 汽车飞驶于湘南山水间,望见大地被高速公路重新分割,山峦起伏,江河奔流,田 畴葱绿,万物生机,仿佛开天辟地时神显奇迹那样。走在高速公路上,我往往醉心于两 旁的绿树、花圃和各色景

18、观。刘鹑的老残游记,写老残去济南,“一路秋山红叶, 老圃黄花,颇不寂寞。”我读过这段便不能忘记,只因喜欢那路上的景致。似乎叫音 乐家激情澎湃的并不是五线谱上的线条,而是线条间忽上忽下跳跃的音符。人们奔驰在 坦途时总会不自觉地忘记道路,正像脚上最舒适的鞋也会叫人完全忘记。实则却是有了 路,才有路边无穷变幻的景致;有了五线谱上的线条,音符才会各安其位澎湃激荡。 我多次去过湘南,都会去拜谒柳宗元和秦观遗迹。这回又去了。柳宗元贬谪永州是 一千二百年前,他那首妇幼皆知的江雪便是在潇水边上写的:“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这首诗的字缝里,后人读出它藏头四字:千万 孤独。永州去京

19、师长安,去故里山西,都太遥远了,岂能不孤独!但柳子是位哲人,独 与天地共往来。他不但能把孤独生吞到肚子里去,诗文中还常见闲适与放达。柳子的永 州八记是散淡优容的,他的诗作也不喜作悲苦之声。他在溪居中写道:“久为簪 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诗人说自己久为朝廷官职所累,幸而被贬到南夷之地来了。永州人烟稀 少,仰天放歌,多么惬意!我想柳宗元骨子里应是充满骚怨的,只是刻意叫自己忘情于 山水罢了。 柳宗元之后近三百年,秦观贬谪永州邻地郴州。秦观与柳宗元性情迥异,柳子偏于 沉潜,秦氏则情形于言。秦观到了郴州,便悲叹“人共楚天俱远”,“衡

20、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人到郴州,想“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者口很难了。他的名句“郴江幸自 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亦是愁肠万种。古人流寓客乡的孤独虽各有遭逢际遇,然 山高路远会令孤独雪上加霜。辛弃疾站在赣州郝孤台上,一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只是说了遥远,孤独便油然而生。 千百年来,先人们都梦想化天涯为咫尺。与日逐行的夸父走得最快,河渭之间在他 脚下不过三两步。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也颇能行走,虽豪迈不及夸父,也能日 行八百里。然而,这都只是千古沉梦。古人写快的诗句,想得起的真是寥寥。“万里 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所写飞马之快,只是文学夸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过万重山”

21、,同样也是诗人的浪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与其说是 旅程之快,毋宁说是思乡之切。 慢而愈远,远而愈慢。古人对遥远的喟叹,却俯拾即是。晏殊有词说:“欲寄彩笺 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固然离人无处寻觅,更奈何大地太辽阔了。张若虚想着北 方到南国,远得叫人断肠:“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天高地远而行道迟 迟,万端愁绪便随地而生。故而欧阳修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陆机 说“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 我有时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常常会想象先人的旅途之苦。当年柳宗元古道瘦马 从京师赴永州,入湘后也许就是沿着今天高速公路的线路走的。我们车轮此刻辗过的地 方,说不定

22、印有柳宗元那匹瘦马的蹄痕。他在路上走了几近一年,风餐露宿,车马颠簸, 困苦劳顿。想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突然感觉到某种荒诞。今日高速公路上的电光石 火,当年柳宗元的车马麟横,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间体验。假若我以超光速飞奔在超 车道,柳宗元慢吞吞走在行车道,我会因时间倒流而同他相遇。那一刹那,他还来不及 瞥我一眼,我已像幻影般一闪而逝了。 我这回往湘南去,随身背着一本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书上开篇写盘古开天辟 地,天地间有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盘古倒下后身躯化为五 方名山、四肢变成大地四极、肌肉变成肥沃的土地、经脉变成无数道路而神的初民 仍在路上不断求索。直到秦始皇时,五尺官道

23、才逐渐遍布九州,同辙之车吱吱呀呀开辟 了新的纪元。 今天,人类又在开天辟地。人说,要有高速公路,就有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把东 西南北贯通起来,天堑变成了通途。从地球的这端到那端,就像村东头到村西头。人称 高速公路为动脉,大地便血脉充盈了。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孤独生吞到肚子里去生吞:生硬地接受 B.想得起的真是寥寥 寥寥:指诗句很多 C.万端愁绪便随地而生随地而生:随空间距离产生 D.高速公路上的电光石火 电光石火:形容车速度极快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作者将路比作五线谱上的线条,将路边的景致比作音符,意在说明高速 公路也是风景的组

24、成部分。B.第段和第段比较柳宗元和秦观流寓客乡的经历,凸显山高路远带来的消解不 去的巨大孤独。C.第段借神话传说、小说、诗歌中先人化天涯为咫尺的事实,表达作者对追逐梦 想的肯定和赞美。D.第段引用大量古诗词,表现古人对距离遥远的喟叹是相似的,使文章的语言凝练 雅致,富有诗意。10 .作者在结尾说:今天,人类又在开天辟地。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的作用。11 .如何理解文章题目大地血脉的含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陈情与感动罗伟章(1)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2)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 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

25、了,二哥便拿着书, 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 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那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 院看灯去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书取来,挑一篇念给我听。 念的是陈情表。我听不懂内容,但闻到了旧香。语言的美,是美到嗅觉里的。念了, 二哥又背诵,很是自得。当他逐句讲解,自得的心淡了。那是一个没下雪却打着黑霜的 冬日。(3)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给予我的宽慰,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 我五岁多,母亲就去世了。家里的天,是母亲顶着的,父亲也要听母亲的,母亲去世, 天就塌了。在对未来的惊恐中,我常躲

26、到屋后的林子里,窥视村里小孩跟在各自的母亲 身后,从田间地头走过,一声一声地叫“妈”。为啥他们都有妈,唯独我没有?我的妈 是一个土堆,冰冷而臃肿,摸上去是粗糙的颗粒。再摸,还是。找不到答案,疑惑就凝 结为痛楚。我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悲苦的人。然而,李密,陈情表的作者,半岁就死 了父亲,到四岁,母亲改嫁。死别和生离,小小年纪,他就尝透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 关于痛苦的教育。(4)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5)当痛苦降临,无力除去,便逃脱,不能逃脱,便忍受岂止忍受,还要担 荷。如此,胸襟就撑出别样天地。后读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那门,那窗,是打开的,打开后就看到万千气象:众生之苦里,蕴

27、含着无限生机。杜诗 让我更深地理解了陈情表对我的意义。(6)在我心里,李密始终是个孩子。到他写陈情表时,已44岁,可依然是个 孩子。这感觉真没有错。李密以孝闻名,陈情表以孝动人,“孝”字在甲骨文里就 有,是汉字的母字,“老”之下一 “子”,“子”紧贴“老”,代表晚辈对老人的扶持。 李密对祖母,侍奉汤药,“未曾废离”,是一辈子的孩子。(7)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人情相类,普天同理。但如果突然撞到他的家 乡去了呢?那便是故人重逢。认识作家,无须相见,读了他的作品,就算认识了。作品 是作家的内在星空,读过,就不仅认识,还是熟识。我和李密认识的年头,该和他写陈 情表时的岁数差不多吧?这是货真价实的

28、老友了。因此,来到川西彭山,得知他是彭 山保胜乡人,欢喜心如风拂柳。也不是激动,只是心里一亮。是烛光的那种亮,外面的 世界退去,只照见两人和两人的秘密。(8)彭山县属眉山市,眉山有苏东坡,这奠定了一种美,也奠定了一种温度和好2 .项脊轩志归有光通过记叙项脊轩的几经兴废,借助日常生活 和生活琐事来抒发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作者擅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 和场面来表现人物。3 .兰亭集序王羲之融叙事、抒情、为一体,描绘了兰亭 的景致和集会的乐趣,由乐至悲及痛,抒发盛世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的感慨。4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叙述辞官归隐之后的生活乐趣和内心 感受,表现他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

29、的思索,表达他洁身自好、不同流 合污的情操。5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 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述,表达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是一篇兼 具 的传记文。6 .石钟山记苏轼通过记述对石钟山得名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 断一件事物,必须要 O设题说明:单元有效学习离不开对文本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因 此设有以上两个环节。换言之,以上两个环节作为基础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保 障。同时,通过以上两大题的反馈,也能更好让反馈学情。第一大题,主要 是未来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并让学生珍视自己的阅读初感受,建立后续思 辨阅读的基础;第二大题,是想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借助题

30、目 已经给出的题干部分,实现自己对于课文的整体方向性的把握。参考答案:忠孝两难议论寓言和政论色彩深入实际,认真调查9.陈情表项脊轩志主备人:张洋备课时间:一、课中梳理与探究 整以暇的气质。东坡的厉害,在于个性强却又通达人情,活得诗性2且能用细节之绚烂 抵抗人生之大灾。比较起来,李密就过得太苦了。身苦,心也苦。不过,一国一族,总 yWXZSZSZZZZZv*ZZZZVZZZXZZlVZSZlVZS/VZS/V/SZVZ有些人是要受苦的,他们在贫苦、辛苦和苦厄中,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 的文化因子。自汉武帝始,孝由家庭伦理延伸至社会和政治伦理,到李密写陈情表 时的晋武帝,更是强力推行这种

31、伦理,以孝命名的村社山水,由此遍布国中。当孝成为 准则,就成了孝道。孝道是个延展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一家,到两家,到 三家,到千万家,如此升华为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认同。在这方面,李密是作了很大贡 献的。(9)仲秋时节,雨气蒙蒙,而眼前身后,光影婆娑,整个彭山,如起伏的园林, 低处大河奔流,高处竹木葱翠。李密故居在保胜乡龙安村,倾斜的坡地上,村道、房子 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左面崖壁,刻满字画,都与李密有关。我并不十分在意这些,只 悉心察看当地百姓的脸,都安宁祥和。从他们脸上,我看到两个字:充实。人只有在对 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关照中,才能内心丰盈,从而迈过自我隔绝和自我枯萎的“现代化 陷

32、阱”。由此扩展,家庭伦理便成为家国伦理、万物伦理,人也因此走出小我,成为大 写的人。(10)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远近闻名的彭祖,活了将近800岁,真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突破局限的表达。传说还是一种想象力,是深具可能性的预言,比如张献忠 沉银地,多年来也是传说,但考古将传说变成了历史曾经的事实:沉银处就在彭山 江口镇河段,而今已发掘出5万多件文物。一个生长传说的地方,定有传奇的精神在, 这传奇的精神,既是勇猛精进,也是笃定持守。在我看来,李密是彭山最大的传奇。他 用真实书写了传奇。在李密的时代,孝已可归为传统文化,他以对传统的尊重和身体力 行,以一篇陈情表,既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苏东坡,

33、还感动了后世的我以及亿 万国人。从文学角度,陈情与感动,是文学的根,陈情表根深而叶茂,因此成为千(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回忆我听哥哥念陈情表的往事,用闻到了旧香,形象生动的表现 陈情表的语言带给我强烈的美的感受。B.第(3)节中作者说: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颤栗是作者由李密的悲苦触发了 自己自幼丧母的内心痛苦、恐惧的复杂感受。C.眉山苏东坡与彭山李密,虽都命途多舛,但一个豁达洒脱,活得诗性;一个困厄悲 苦,以孝动人。必须有苦难,才能使人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D.文章第9段对李密家乡彭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对偶

34、的修辞,句式整齐,语言简 洁,画面清新质朴。E.最后一节中引入了彭祖的传说,又引入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虚一实,有力地印 证了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这个观点,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13 .请赏析文章最后一节中画横线句子。14 .作者说: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但却用了大量笔墨写李密的故乡一一川西彭 山,为什么?15 .综观全文,说说陈情表对我有哪些意义?16 .结合你学过的苏轼作品,举例分析你对第(8)节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深刻理解。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B 5. B6 .崔颗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李密表,韩愈文, 震川志,孝友妻情,堕

35、众生眼泪,俱是名篇。7 .浙江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牵头组织实施;优选等 级中职学校、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或非等级学校的名专业和示范专业;招生专业 具有优势和特色。8 . B9 . C10 .结构上,与开头大地被高速公路重新分割,仿佛开天辟地时神显奇迹那样相呼 应(或:与上文随身背着一本中国神话与民问传说。书上开篇写盘古开天辟地的 内容呼应),深化主题,使含意深刻。内容上,类比盘古开天辟地,通过写人类修建 高速公路使天堑变通途、使世界成为地球村,赞美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力。11 .指古代的路。古代是山路、水路、土路,古人的路颠簸、遥远,阻碍了人与亲 人、故土之间的情感联系。指如

36、今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便于人们出行、观光旅游,拉近人们与故土的距离。 高速公路贯通世界各个角落,让地球充满生机。通过路的变化,表现建设的神奇与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的 赞美之情。12 . BC13 .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晋武帝到亿万国人,从个人到众人,用排比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陈情表感人无数的力量;又用文学的根比喻陈情与感动,用根深 叶茂比喻陈情表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李密的崇敬之情,对陈情表 的高度赞誉。最后一句话既有点题作用,又深化了主题。14 .作者与李密人情相类,遭遇相似,自幼结识,在内心深处已将李密视为自己熟 识的故人老友,至于他的家乡在哪里并不重要

37、;作者偶然来到川西彭山,意外发现 是李密的故乡,如与老友久别相逢,倍感欢喜,因此用大量笔墨描写彭山;彭山自 然风景美好质朴,当地人安宁祥和,内心丰盈,使作者更深体味到生长在这里的李密以 陈情与感动使孝道升华为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认同;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既 有彭祖活了近800年的传说,又有张献忠沉银的真实历史,作者用一虚一实的写法,为 彭山增添了历史文化色彩;作者由感悟彭山孕育的传奇精神,写到了李密及陈情 表用陈情与感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卒章显志,升华主题。15 .陈情表是我儿时读的第一篇古文;让我闻到了旧香,感受到语言的美; 曾经给予幼年丧母的我以宽慰,至今仍心生颤栗;

38、它让我第一次受到关于痛苦的教 育一一痛苦不是一个人的,当痛苦降临,无法逃脱,便只能忍受和承担,如此胸襟就撑 出别样天地;在我中年时意外在李密故乡与故人重逢,由彭山的风土人情、传奇精 神我感知并感悟到了陈情表对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6.示例:苏轼因乌台诗案几近丧命,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次道中遇雨,同行皆 感狼狈,而苏轼独泰然处之,并作定风波一词。用意外遇雨的细节书写“一蓑烟雨 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显示出他面对人生风雨、政治仕途的坎坷,依 然个性坚强,活得诗性,宠辱不惊,豁达洒脱。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是高中阶段五本教材的最后的文言文单元,带有综合总结的

39、意味。所 以在立足本单元的选文实际,即两晋文章居多这一事实的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 搭建中国古代散文整体的发展脉络。本单元的教学,需要通过文本梳理出从两晋 到明代读书人的思想发展轨迹,整体上把握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同时因为是最 后一个文言文单元,对于各类文言文现象也可以做一网打尽式的梳理,构建学生 的文言文知识框架。具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基础能力的问题,只能将教学的着力 点先放在文言文的“言”的上面,即翻译课文、梳理文言文现象,这一环节占用 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而对于文言文中“文”,即思想的掌握与思辨,所剩 时间并不多。同时由于生源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个方面的思辨也无法进入到比较

40、深入的状态,基本上还是在浅层次徘徊。平时考试也主要针对文言文基础知识, 所以师生对“文”的部分重视也不够。231.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请大家结合书下注 释对这两类文言现象进行梳理归纳。(1)词类活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具以表闻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 愿陛下矜悯愚诚无以终余年保卒终年 (2)古今异义愿陛下矜悯愚诚古义:今义未曾废离古义:今义形影相吊古义:今义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今义舅夺母志古义:今义而刘夙婴疾病古义:今义晚有儿息古义:今义逮奉圣朝古义:今义寻蒙国恩古义:今义除臣洗马古义:今义设题说明:文言文虽然说“言” “文

41、”并重,但是“言”是理解“文” 的前提。所以文言文复习当中,应该先进行文言现象的学习和积累。词类活 用和古今异义词,这些文言现象是文言文学习的前提。参考合案.(1)词类活用L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2.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 语。3.远:远离,形容词作动词。4.闻:使闻,动词的使动用法。5.故老: 年老之人,形容词作名词。6.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7.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8.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9.终:动词的使 动用法,使结束。10.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2)古今异义1 .古义:希望今义:乐意,愿意2.古义:停止 今义:没有用的 3. 古义:慰

42、问 今义:悬挂4.古义:成年今义:组织等开始存在5.古义: 强行改变今义:争取得到6.古义:缠绕 今义:婴儿7.古义:子今义: 呼吸8.古义:等到 今义:捉拿9.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0.古义:授予 官职 今义:去掉2 .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 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设题说明: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进入到思辨的领域,从而落实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 要求。上面这个题目,目的是将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思路,依据自己的阅读 做出自己的判断,由“言”进入到“文”的领域。参考答案:观点一: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

43、仕晋而故意 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 会到,他的孝心不是虚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观点二:是为自己找借口。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 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以一亡司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不 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李密只好抓住“孝”字大做文章,从悲苦命运谈起,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 解决了 “不从皇命”的难题。1 .文章前后两部分虽写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大,但形散神聚,前后格调一致, 情感贯通,这是因为作者善于用线索将生活琐事串联起来。本文有哪两条线 索?设题说明:项脊

44、轩志是作者归有光分成两个时段分别创作的作品,最终合为一文,这是文本的基本事实。利用好这一基本事实,设置了上面这一题目,试图借此启发学生的思考。参考答案:本文的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作者把经过选择的看似零散的材料集中到项脊轩里来,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有序地贯串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形”“神”得到和谐的统一。2 .本文在写景和叙事中是如何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的? 写景中的抒情:参考答案:修葺前后庭院的格局、室内的光线、陈设一偃仰啸歌的情态一喜不自胜 庭阶寂寂,小

45、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一得意、喜悦三五之夜期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叙事中的抒情:参考答案.伯叔分家,家庭衰败一寄寓感叹老婆婆回忆,“我怀念亡母T有泪无声祖母关爰历历在目一长号不自禁闭门苦读,遭火未焚一悲中有喜,悲喜交加回忆婚后生活一温馨难忘手植枇杷树,亭亭如盖一缅怀眷恋设题说明:抒情是本文的核心教学点,也是需要学生认真体会的文章核 心所在。文中的抒情无处不在,一个又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本体 将抒情分为“写景”“叙事”两个部分,让学生分别梳理其中饱含深情的部 分。3 .清代梅曾亮评点项脊轩志时说:“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作者通过 笔下的项脊轩来抒发了哪些感情?参考合案.在文

46、中,作者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沉郁的 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项脊轩这个明线将人、事、景串联起来, 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来表现的。作者的悲喜之情也来自轩中。这种 表现手法就是托物寄情的手法。项脊轩牵系着归家几代人,而且都是和作者最亲近的人,特别是对妻子 “时至轩中”的叙述,抒发了对亡妻的深深思念之情。项脊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着家道的衰败。修葺小屋,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小屋是自 己喜悦、希望和梦想的见证。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 的一个凝结,成为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设题说明:亲情与梦想是项脊轩志的情感着力点。通过本题目让学 生将这两种情感进行汇总。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进入教材后经过编者的删 减,教材中所见并非文章的本来面貌。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