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校卓越县中联盟天一大联考安庆市二中等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校卓越县中联盟天一大联考安庆市二中等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省校卓越县中联盟/天一大联考/安庆市二中等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让我们取丁杳或其他任何一种灌木的一个嫩枝来作为例子。在每片叶子和这个嫩枝 的交角处,你将会看见一个芽。它注定要变成又一个嫩枝从第一个嫩枝上长出来,就像 其他的那些芽 水蜿或珊瑚虫的躯体上瘤一样的东西一样,在原来的生物身上分别变 成新的水蛆或珊瑚虫。芽以及随后由它变成的嫩枝和作为一个整体的树的关系,就好比 珊瑚虫和被看成一个整体的一块珊瑚的关系。它只是一个芽,更确切地说是处于正在成 形的过程中。它不会参与树的一般活动,必
2、须等到下个春天长成嫩枝的时候才可以。在 那之前它只是一个“婴儿”,必须依靠群体生存。树的全部工作都落在当年生长的众多的带叶的嫩枝或嫩茎上。这些嫩枝是群体的 “养父母”,它们从土壤里吸收养分,又借助树叶从空气中汲取养分。到了第二年,可以 说此刻如此勤劳的新生的嫩茎就退休了,它们将进入休息阶段。然而,此刻新长的芽将 会发育成嫩茎,它们将会忙于执行这项共同的工作,直到其他的芽来代替它们。带叶的 嫩茎代表的是当前的世代,植物的活动就落在这一世代上,不久后代表将来世代的芽将 会出现。正是因为它们,此时的树才处在生长状态。最终,树干、大枝和它们的分支, 乃至带叶的嫩枝将会变成过去的各个世代。这些老去的世代
3、将不再活跃,有时甚至会死 掉。可以说,它们构成了植物附着基。我们有充足的数据证明植物不是个体而是集体,是一起生活的个体的集合,把树比 作珊瑚虫的附着基远远不单是一种措辞方式,还是对这个事实的精确表达。根据语源学,“个体”指的是不可分割的。当然,这里不存在科学或物理意义上的物 质的个体和强行分割的问题,它的意义包含把一个整体分割成或大或小的部分,而不考 虑生命的维持那个微妙的问题。我们所说的个体是指可以形成一个活个体的,并且被分 割后就会死去的任何生物。绝大多数情况下,分割动物就等于毁灭它,分割植物就等于 让它繁殖。葡萄农假如想在山坡上新开垦的耕地种植葡萄,他将会用修枝砍刀从一棵葡萄树上砍下和他
4、想得到的葡萄树的数量一样多的树枝。当今欧洲的每个地方能找到的大量的垂 时候也照照那面奉承我的镜子,聊以自慰;也照照那面最刻毒的镜子,注意自我修饰。18 .请使用一组整句概述三面镜子的特点以及“我”对三面镜子的态度。要求语言流畅。19 .“我”对奉承我”的镜子和对最刻毒的镜子都说了话,请根据文段内容,写一句“我” 对“最老实的镜子”说的话语。要求语言流畅,贴合文意,不超过40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遍布大江南北的老字号,在琐碎的(A )里,也在雅致的琴棋书画中,它们展示着 物质的丰裕,更o精湛的传统技艺、可贵的工匠精神与独特的服务理 念,让老字号成为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老字号坚守商业
5、道德,追求精益求精,以匠心 收获口碑,满足着人们o随着城市商业生态的更新,一些老字号,如何摆脱“经得住百年风雨,经不起市场洗礼”的经营窘境,不断 擦亮金字招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为老字号的(B )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除了传承手艺、严格品控,老字号更应挖掘传统手艺的当下价值,增加文化创意附加值。 天津劝业场大楼、黑龙江马迭尔宾馆、上海豫园一处处集商业、文化、旅游等于一 体的老字号综合体,让人们在原址原境中品味老字号的原汁原味。当下的老字号,亦是 曾经的“新国潮”,“持中守正”与“出奇制胜”始终流淌在老字号的基因里。当工业 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当网络直播代替了市井吆喝,老字号里有(C )的坚守,
6、也 有锐意求变的朝气。期待老字号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擦亮招牌、做强品牌。 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 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2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新国潮”“流淌”两个词语的内涵。七、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将文化差异视为文化差距是必须克服的思想偏差。所谓“差异” 是指文化特质与形式不同,而“差距”是以一定标准对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作出判断。东西方文明有差异,当然也有差距。盲目自大,不承认自己有落后的一面,把差距
7、当做差异;或者自惭形秽,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优势,把差异也认作差距。这两种都是错 误的偏向。对于文化的“差异”和“差距”,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 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 D 2. A 3. B 4.个体是指可以形成一个活个体的,并且被分割后就会死去 的任何生物,个体的特征是不可再被分割,植物的芽如果被分割,就会被摧毁。所以说,植 物的个体是芽。强调“植物的芽”是个体,描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说明作为个体的芽与作为群体的植 物之间的关系。5.不同梨树的嫁接,被嫁接的梨树结的果
8、实保持属于它种类的特征,而不是养育它们的树的特征;不同的植物可以通过共生效应达到共同繁荣,也会为保护自己而互相争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首先会采取共生的方式”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它们就更是相互紧挨着,它们挤在一起 不是为了暖和,而是为了大家都能快快活活地成长,这叫做共生效应“植物为了自身的生 存,它们之间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等内容可知,“首先会采取共生的方式”于文无据。 故选Do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植物附着基是老去的世代,这些活跃的世代构成了当前完整的具有生命力的树”说法错误, “这些活跃的世代”不包括
9、“植物附着基”,因为它是“老去的世代”。故选Ao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到了第二年,嫩茎还要继续发光发热”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到了第二年,可以说此刻 如此勤劳的新生的嫩茎就退休了,它们将进入休息阶段”可知,第二年,它们将进入休息阶 段。C.“只要一个芽就足够了,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成功种植的唯一条件就是插枝必须至少带 一个芽,严格来说的话,用分枝进行繁殖只要一个芽就足够了”可知,“只要一个芽就足够了“ 指的是插枝这种方式。D.“在本质上一致”说法错误,杜邦德内穆尔“植物是一个家庭”的说法是要说明一种植物中 各个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包含植物之间“共生”的关系。
10、故选Bo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根据语源学,个体指的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所说的个体是指可以形成一 个活个体的,并且被分割后就会死去的任何生物。绝大多数情况下,分割动物就等于毁灭它, 分割植物就等于让它繁殖”“我们发现一棵树可以被再分成和它的树枝一样多的新的独立的 植物,而它的每个树枝又可以提供和它的芽一样多的植物,但是这时候的芽不再是可分割的, 把它分割就等于摧毁了它。因此,植物的个体是芽”可知,个体是指可以形成一个活个体的, 并且被分割后就会死去的任何生物,个体的特征是不可再被分割,植物的芽如果被分割,就 会被摧毁。所以说,植物的个体是芽。作者强
11、调“植物的个体是芽”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我们有充足的数据证明植物 不是个体而是集体,是一起生活的个体的集合”“我想我的观点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了。我将 用杜邦德内穆尔的初始定义下结论:植物是一个家庭,一个共和国,一种活的洞穴,它的 居民是在公共食堂里被公共储藏的食物养大的“,所以作者强调“植物的芽是个体,描述植 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是为了说明作为个体的芽与作为群体的植物之间的关系。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材料通过论述梨树的嫁接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根据材料一“我想提的是一棵梨树,通过嫁接的方法,所有梨的种类才得以在同一棵梨树上 呈现。甜的
12、、酸的、干的、多汁的,所有这些梨都在同一棵树上结成,忠实于它的种类特征, 不是养育它们的树的特征,而是被转移到这个共同支撑体的各类芽的特征”可知,论述梨树 的嫁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梨树的嫁接,被嫁接的梨树结的果实保持属于它种类的特征,而 不是养育它们的树的特征。根据材料二“共生效应的结果是共同繁荣,对大家都有好处。同种的植物可以有共生效应, 不同种的植物也有共生效应”“植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它们之间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如果 说亲善是植物之间相互生存手段的话,那么,斗争就是植物最常使用的求生办法了”可知, 论述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植物可以通过共生效应达到共同繁荣,也会 为保护自
13、己而互相争斗。6 . C 7. A 8.结构上,开头结尾都写到黑皮图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旨上,通过黑皮图囊的象征意义,突出了人们坚持抗战,相信抗战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情 感。人物形象塑造上,“我”对黑皮图囊的感情由开始时觉得“好笑”到后来觉得它“可爱”,说明 “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在战争中获得了成长,变得更加勇敢。 9.由恐惧到冷静。“我” 开始参加战斗时,“对于战斗的恐怖有着非常复杂的想象”,但在战争开始后,“我”渐渐”再 也见不到恐怖“,能冷静地处理战争中出现的问题。超越个人生死。认为“人的存和亡”在战争中都不成问题,而对于阵地的据守,是超越 了个人的“存”“亡”的事情。对身边
14、的人与物更加珍惜。离开险恶的阵地时,惦记着两件事,勤务兵拾的枪及黑皮图囊。【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体现出,我,当时对战争结局的悲观情绪”说法错误。“我这一去是并不预备回来的“并不能 表现出“我”对战争结局的悲观情绪,而是对战争的残酷有清醒的认知。我,也是在他的话的指引下,让,灵魂由惶急而渐趋安静加说法错误。根据文中“而正式的 战斗竟使我的灵魂由惶急而渐趋安静可知,使我的灵魂由惶急而渐趋安静的是正式的战斗。 D.“还有军心的动摇”说法错误。根据文章“从上午八点起,敌人对我们开始了正面的总攻。 这次总攻的炮火的猛烈是空前的”“这里有一架重机关枪,叫这重机关枪立即
15、快放。这重机关 枪吝啬地响了五发左右就不再继续坏了“而我们左侧方的友军,却误会我们的阵地已经 被敌人占领,用密集的火力对我们的背后射击”“我们,伶仃地剩下了的能够动员的二十五个“ 可知,敌人炮火的猛烈、武器装备的落后、形势的误判、士兵人数太少都能体现,但军心的 动摇于文无据。故选C。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体现了,我,的性格特征”说法错误,前两段只是用我的口吻交代了身份和时代背景,并不 能体现“我”的性格特征。故选Ao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结构上:文章开头“我的侄儿在广州华夏中学读书,临行的时候他送给我一个黑皮的图囊” 和结尾“觉得那图囊可爱
16、起来,重新把它背在身上。不错,现在这图囊还在我的身边” 都写到黑皮图囊,在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主旨上:由文中“这图囊去的时候是装地图,文件。回来的时候装什么呢?我要你装三件东 西:敌人的骨头,敌人的旗子,敌人的机关枪的零件”可知,黑皮图囊象征的是战争的胜利, 所以文中以黑皮图囊突出了人们坚持抗战,相信抗战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情感。人物形象塑造上:开始时“我觉得好笑。我想,到了什么时候,这个图囊就要见到一个意想 不到的场面,它也许给抛在小河边或田野上.表明“我对黑皮图囊的感情是觉得“好笑结尾“觉得那图囊可爱起来,重新把它背在身上表明“我”觉得它“可爱”。“我”对黑皮图囊的答案第3页,
17、共10页感情发生了变化,说明“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在战争中获得了成长,变得更加勇敢。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思想变化的能力。由恐惧到冷静。由文中“一种不必要的情感牵累着我,我除了明白自己这时候必须战斗之外, 对于战斗的恐怖有着非常复杂的想象。这使我觉得惊异,我渐渐怀疑自己,是不是所有的同 学中最胆怯的一个”可知,开始参加战斗时,“我”对于战斗的恐怖有着非常复杂的想象;由 文中“恐怖就在这时候到临了我的身上,这之后,我再也见不到恐怖。我命令弟兄们把所有 结集在我们阵地上的溃兵全都赶走,把我们的阵地弄得整肃,干净,以等待战斗的来临”可 知,在战争开始后,“我”渐渐再也见不到恐怖,能冷静地处理战
18、争中出现的问题。超越个人生死。由文中小与阵地共存亡,人的,存,和,亡在这里都不成问题,而对于 阵地的据守,却是超越了人的存亡的又一回事”可知,“我”认为人的“存”“亡”在战争中都 不成问题,而对于阵地的据守,是超越了个人的“存”“亡”的事情,说明已经超越个人的生死 了。对身边的人与物更加珍惜。由文中“当我离开那险恶的阵地的时候,我猛然记起了两件事。 第一,我曾经叫我的勤务兵在阵地上拾枪,我看他已拾了一大堆枪,他退下来没有呢?那一 大堆的枪呢?第二,我的黑皮图囊,我在壕沟里曾经用它来垫坐,后来丢在壕沟里”可知, 离开险恶的阵地时,“我”惦记着两件事,勤务兵拾的枪及黑皮图囊,说明“我”对身边的人与
19、 物更加珍惜。10. DHL 11. B 12. D 13. (1)我听说灾异有的吉利有的凶险,万物都有相互 压服、制约的地方,这就是它的证据。(2)我先前获取功劳,后来遭到杀戮,不是我的智慧减少,而是因为我开始时遇到的是阖 庐,后来遇到的是夫差。 14. (1)伍子胥直言进谏,忠贞报国,却因为“谗人”的挑拨离 间,最终身死;(2)伍奢劝谏楚王,被“谗人”诬陷,之后被楚王杀掉。【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获得大的荣誉,功名显著,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最终是不会离开的。“臣获大誉”中,“臣”是主语,“获”是谓语,“大誉”的宾语,该句是完整的句子结构,中间不 能断开,第一处
20、应在D处断开。“胥”是后一句的主语,应在“胥”前断开,所以第二处应在H处断开。“胥知分数”是独立完整的句子结构,“知”是谓语,“分数”是宾语,第三处应在L处断开。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 道歉。B.“含义不同”说法错误。含义相同,都是大规模举兵、起兵的意思。句意:吴王夫差大规模 举兵攻打越国。/大规模出兵发动战争,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C.正确。句意:我背弃了楚国。/都背叛了晋国去投靠了梁国。D.正确。“臣之妻私臣中的“私”解释为“偏爱二句意:楚王私下很喜欢。/我的妻子偏爱我。 故选Bo
21、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但伍奢的儿子们没有被欺骗,逃离了楚国”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尚孝而入,子胥勇而难 欺”可知,当时逃离的只有伍子胥,伍尚因为孝顺而回到了楚国的朝廷。故选Do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或 有的;“相胜”,相互压服、制约;“乃”,是;“证、证据。(2) “戮”,杀戮,杀害;“智衰”,智慧减少;“遭”,遇到。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谗人罔极,交乱四国的意思是奸邪之人没有极限,扰乱各个国家。依据原文“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 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旦
22、以诛”可知,“谗人罔极,交乱四国”体现在:伍子胥直言进谏, 忠贞报国,却因为“谗人”的挑拨离间,最终身死;依据原文“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 子而死”可知,“谗人罔极,交乱四国”体现在:伍奢劝谏楚王,被“谗人”诬陷,之后被楚王 杀掉。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听说,善于创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终。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 吴王能够远征到楚国的郢都;夫差不这样做,赐给伍子胥一个皮囊,让伍子胥的尸体浮在江 上。吴王夫差却不信伍子胥的预见能够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预 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还不改变他的怨愤。材料
23、二:从前,吴王夫差兴兵攻打越国,在就李被越军打败。当时,大风发疯似的猛刮,日夜不 停。吴王说:“我白天睡觉的时候,梦见井水往外溢出,和越王争夺扫帚星,越王将要用扫 帚扫我,我军要遭殃了吧?我们的军队还是回去吧? ”伍子胥说:“大王还是要努力啊,越 国军队要失败了!我听说井,是人们饮水的地方,井水溢出说明食物有余。越国在南方,五 行中属火,吴国在北方,五行中属水。水是克制火的,大王还有什么疑虑呢?风从北边来, 是要帮助吴国。曾经武王伐纣的时候,彗星出现,周朝兴盛。武王问太公,太公说:臣闻 以彗斗,倒之则胜。我听说灾异有的吉利有的凶险,万物都有相互压服,制约的地方,这 就是它的证据。希望大王赶快行
24、动,这样的话,越国将要发生凶险,吴国将要昌盛。”伍子胥过于正直,不与奸邪之人同流合污。他不顾自身恳切进谏,效忠国家。他是非分 明,无所忌讳,不停止直言进谏,希望能够匡扶君主,反而因此被疏远。有人进谗言挑拨他 和君主的关系,伍子胥将要被杀。范蠡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不知变通,说:“知道天命而 不把握,知道害怕而不避开,这可以称得上是聪明吗? ”伍子胥听说了,感叹说:“我背弃 了楚国,带着武器离开,按道理说应该受到的惩罚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先前获取功劳,后来 遭到杀戮,不是我的智慧减少,而是因为我开始时遇到的是阖庐,后来遇到的是夫差。从太 古以来,没有见过国君损伤自己的德行为臣子报仇的。我获得大的荣誉
25、,功名显著,我知道 自己的职分命运,最终是不会离开的。先君对我的恩泽,我至今难以忘记,我希望能一直到 死去都报答他,怎么会离开呢?范蠡见到我外在的处境,不知我内心的想法。现在虽然有所 冤屈,也大不了就是一死! ”子贡说:“伍子胥坚持忠信,死比生还重;范蠡权衡利害,离 开而留下名声;文种留下被封侯,不知他有什么好的结果。伍子胥和范蠡德行齐肩,只有文 种难显荣耀于后世。”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王的大臣。为太子迎娶秦国女子,女子容貌很好,楚王私下很 喜欢,想要自己把秦女留下。伍奢尽忠心,入宫进谏,守在朝廷上不退下,想要纠正楚王的 做法。而楚王不听他的谏言,听信奸邪之人的话语,逮捕并关押了伍奢,等他的
26、两个儿子到 来一起处死。伍尚信守孝道,回到了朝廷,伍子胥刚勇难以被欺骗。伍氏累世都是忠信之人, 却没有遇到好的朝代,伍奢因在楚国进谏而死,伍子胥因在吴国进谏而死。诗经说:“奸 邪之人没有极限,扰乱各个国家。”说的就是这。15 . C 16. (1)反其意而用之的典故有:接舆劝孔子避世的话语和左思诗歌使用“涧松” 意象的典故。(2)人生态度:“未应歌凤鸟”,即不应听从接舆的劝说而消极避世,要积极入世,对世间的“多难”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实现抱负;“涧松何必怨山苗”,写处于涧底的松树答案第6页,共10页不须抱怨山苗,相信有才华的人一定会得以施展,不会被埋没,表明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 态度。【解
27、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但心中还有遗憾”说法错误,“心还乐”表达的是不遇时安贫乐道的思想,没有体现“心中 还有遗憾”之情,颈联两句将人生的两种状态和心态平行阐述,“于是”一词对两句之间的关 系概括也不准确。故选Co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反其意而用之的典故有:接舆劝孔子避世的话语和左思诗歌使用“涧松”意象的典故。“歌凤鸟”化用的是楚狂接舆劝孔 子避世的典故,接舆是劝孔子要避世,诗中是“多难未应歌凤鸟,未应”一词表明是反其意 而用之;尾句化用的是左思咏史中“涧松”意象的典故,诗中是“涧松何必怨山苗”,“何 必”一词表明是反其
28、意而用之。人生态度:“多难未应歌凤鸟”句是说对于诗人来说,尽管世路艰难,遭遇诸多不幸,也绝不会如接舆劝 孔子那样,唱着“凤兮凤兮在心中生出遁世归隐的念想。范仲淹认为不应听从接舆的劝说而 消极避世,应该积极入世,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涧松何必怨山苗是说只要是上天没有使礼乐斯文消失,我这棵涧底之松又何必埋怨长在山 顶的苗木呢? “涧松”是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山苗”指山上初生的草 木,也喻指世袭高位的庸才。西晋诗人左思咏史中用这个比喻是表达对才高位卑的寒土 的同情,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而诗人写 处于涧底的
29、松树不须抱怨山苗,是因为他相信有才华的人一定会得以施展,不会被埋没,表 明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17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挟”“遨”“遗”戈”“鹰”“蹄工18 .示例:奉承的镜子哄骗我,我对它质疑但也会借助它自我安慰;刻毒的镜子丑化我, 我对它否定但也依据它自我修饰;老实的镜子照见真实的我,我对它信任但也通过它自我 答案第7页,共10页柳中,全都是通过插枝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而成的,源自于某个贵族十字军战士从巴比伦 带回
30、家并种在他的庄园的护城河边的树。从这两个例子和其他许多的例子得出的结论很明显:葡萄树、垂柳,任何种类的树 或植物不是个体,被芽包裹的枝条也不是个体,因为要繁殖这种植物只要从这个枝条上 截取一个插枝就足够了。成功种植的唯一条件就是插枝必须至少带一个芽,严格来说的 话,用分枝进行繁殖只要一个芽就足够了。有些新植物不是被种植到地里,通常必须被 绑到一个树枝上,利用这个树枝来给它提供树液。这种从一种植物到另一种植物的芽移 植或枝移植的方式就叫做嫁接我们发现一棵树可以被再分成和它的树枝一样多的 新的独立的植物,而它的每个树枝又可以提供和它的芽一样多的植物,但是这时候的芽 不再是可分割的,把它分割就等于摧
31、毁了它。因此,植物的个体是芽。如果我们给一棵树嫁接另外一棵树的芽的话,那么原来的群体是不会受新来者的影 响的,不管原来的还是新来的都会按照它们各自的方式开花结果。我想提的是一棵梨树, 通过嫁接的方法,所有梨的种类才得以在同一棵梨树上呈现。甜的、酸的、干的、多汁 的,所有这些梨都在同一棵树上结成,忠实于它的种类特征,不是养育它们的树的特征, 而是被转移到这个共同支撑体的各类芽的特征。我想我的观点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了。我将用杜邦德内穆尔的初始定义下结论: “植物是一个家庭,一个共和国,一种活的洞穴,它的居民是在公共食堂里被公共储藏 的食物养大的。(摘编自法布尔植物记)材料二:到过森林里的人就会知道
32、,那里浓荫蔽日,因为树木都相距不远。如果是在杉树林, 它们就更是相互紧挨着,它们挤在一起不是为了暖和,而是为了大家都能快快活活地成 长,这叫做“共生效应共生效应的结果是共同繁荣,对大家都有好处。同种的植物可 以有共生效应,不同种的植物也有共生效应。生物学所说的共生含义,主要是指不同种 的两个个体在生活中彼此相互依赖的现象。不过,正如达尔文所说的,大自然在表面看来,似乎和谐而喜悦,实际上却到处都 在发生搏斗。植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它们之间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如果说亲善是植 物之间相互生存手段的话,那么,斗争就是植物最常使用的求生办法了。有一种名叫铃兰的花卉,若同丁香花放在一起,丁香花就会因经不住
33、铃兰的毒气进 攻而很快凋谢。既然植物间有亲善和斗争,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点,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 的。例如,棉花的害虫棉虾虫害怕大蒜的气味,将棉花与大蒜间作,可使棉花增产。棉 田里配种小麦、绿豆等作物,也有防治虫害,促进棉花增产的作用。反思。 19.示例:我相信你对我没有奉承也没有偏见,你让我见到了真实的自己。可什 么是真实呢?【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及选用句式的能力。首先,注意题干要求“用一组整句概述三面镜子的特点以及“我”对三面镜子的态度”,即句式 形式上,要用三个句式结构一致的整句来概述;内容上,要点到三面镜子的特点和表明“我” 对三面镜子的态度。接下来,结合材料内容可分别
34、概括处奉承的镜子、刻毒的镜子和老实的镜子的特点是哄骗、 丑化和真实。结合“我有时候也照照那面奉承我的镜子,聊以自慰;也照照那面最刻毒的镜 子,注意自我修饰”“假如我的脸是歪的,天天照,看惯了,就不觉得歪”可概括出“我”对三 面镜子的态度分别是:对奉承的镜子质疑但也会借助它自我安慰;对刻毒的镜子否定但也依 据它自我修饰;对老实的镜子信任但也通过它自我反思。最后整合为一组整句为:奉承的镜子哄骗我,我对它质疑但也会借助它自我安慰;刻毒的镜 子丑化我,我对它否定但也依据它自我修饰;老实的镜子照见真实的我,我对它信任但也通 过它自我反思。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首先,结合“最
35、老实的镜子,我最相信,觉得自己就是镜子里的人”可推知,“我”对“最老实 的镜子”的看法,即我相信你对我没有奉承也没有偏见,你让我见到了真实的自己。再结合“假 如我的脸是歪的,天天照,看惯了,就不觉得歪。假如我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看惯了,也 不觉得了。好比老伴儿或老朋友,对我的缺点习惯了,就视而不见了”可推知,面对镜子“我” 对“真实,的疑问。最后,注意字数的限制。故一句“我”对“最老实的镜子”说的话语可表述为:我相信你对我没有奉承也没有偏见,你让 我见到了真实的自己。可什么是真实呢?20 .传承着文化的底蕴对高品质的期待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2LA柴米油盐B推陈出新C始终不渝(持之以恒) 22.“
36、新 国潮”指老字号在某一时期作为一种新事物非常流行;“流淌”指持中守正与出奇制胜” 精神像血液一样融入老字号之中。【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处,根据空前句“雅致的琴棋书画”及后文的“可贵的工匠精神与独特的服务理念,让老字 号成为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可知,此处应说老字号的文化底蕴,根据前句的“展示”可知, 这里也应用一个动词与之照应,根据“让老字号成为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可知,老字号是一 代代传承下来的,所以可用动词“传承”,此空可填“传承着文化的底蕴工处,根据前文“精湛的传统技艺”“追求精益求精”可知,这里是说老字号产品质量好,品质 高,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的期待,所以
37、此空可填“对高品质的期待”。处,根据空前句“随着城市商业生态的更新”和空后句“如何摆脱经得住百年风雨,经不起 市场洗礼的经营窘境”可知,这里是说随着城市商业生态的更新,一些老字号产品也面临着 对市场的挑战,所以此空可填”也面临不小的挑战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根据文段内容可知,此空应与“它们展示着物质的丰裕”相对应,指人们的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离不开开米油盐,所以此空可填“柴米油盐柴米油盐:是指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 品OB处,根据空前“如何摆脱,经得住百年风雨,经不起市场洗礼的经营窘境,不断擦亮金字招 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可知,这里是指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为老字号摆脱经营窘
38、境指明了新 方向,所以可填“推陈出新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 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C处,根据空前句“当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当网络直播代替了市井吆喝”可知,不管时 代如何变化,老字号的坚守是一直不改变的,所以可填“始终不渝(持之以恒)始终不渝: 从开始到最后,一直不改变。持之以恒:指长久坚持下去。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根据句子中的“曾经”可知是指过去,根据“当下的老字号可知,“新国潮”是指老字号,而“国 潮”是指一种新事物非常流行,再结合前面的“曾经”,可得出“新国潮”在这里的内涵是指老 字号在某一时期作为一种新事物非常流行。根据“
39、始终流淌在老字号的基因里”可知,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持中守正”与“出 奇制胜”精神像血液一样融入到老字号的每一处,渗透到老字号的每一处。23 .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差距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文化差异只是指文化之间的区别比较, 这种区别是平等的;而文化差距则是带有情感判断、优劣区分的排序判断。由此可见,差异 与差距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而材料第二段,则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文化差异和文化差距的问题。首先,差异和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无法否定。因此, 对于差距,应当认可其独特性,也可以抱着学习借鉴的态度
40、。而对于文化差距,盲目自大的 不承认与盲目自卑的自惭形秽都不是可取的态度。对待他人存在的差距,同情、帮助才是正 确态度;对待自身存在的差距,理性认识、反省不足并努力迎头赶上,或许才是可取之道。 对此,写作时,可先参考材料信息对于文化差异和文化差距进行适当阐释。对于文化差异, 可指出文化差异始终存在,要是看不到文化差异而盲目自大,就会形成一定的文化偏见。当 然,看到文化差异,而不沟通和交流,甚至有些抱残守缺,同样是落后的标志。此后,也可 结合自身,对于文化差距进行重点思考,说明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应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既 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看到差距,向人家学习。文化要想获得发展,就
41、要 看到差距,不自高自大,采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对自身的言说方式进行批判和反省,才 能不断获得生机和活力。立意:1 .以开放态度对待文化差异和差距。2 .正视差异,弥补差距。3 .有差异才会有进步。(摘编自何水明植物:草木是有情感的)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婴儿”指的是植物的芽,它处于成形的过程中,等它成为嫩枝的时候,才能参与植 物的一般活动。B.作为“养父母”的带叶嫩枝承担了树的全部工作,它们为树提供养分,让其处于生长 状态。C.对于动植物的“个体”我们都要考虑生命的维持这一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个整体 分割成或大或小的部分。D.植物为了自身生存,首
42、先会采取共生的方式,这种“共生效应”可以发生在同种植物 或不同种植物之间。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一棵树来说,带叶嫩茎是当前的世代,芽是未来的世代,植物附着基是老去的 世代,这些活跃的世代构成了当前完整的具有生命力的树。B.树枝可以提供和它的芽一样多的植物,葡萄树和垂柳的普遍存在,正是因为它们可 以被不断分割,然后通过插枝一代代繁衍下去。C.虽然嫁接的芽是被“公共食堂里公共储藏的食物”养大的,但它们保留了各自的种类 特征。D.亲善与斗争都是植物求取生存的方法,杉树互相紧挨着,是以亲善求生存的体现, 铃兰毒死丁香花是以斗争求生存的体现。3 .根据材料内容,
4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生长的嫩枝或嫩茎承担了树的全部工作,到了第二年,嫩茎还要继续发光发热, 为植物获取更多的营养。B.珊瑚虫是个体,附着于珊瑚之上,用这个事例可以精确地说明一个芽与作为整体的 树之间的关系,即个体与集体的关系。C.插枝和嫁接都是使植物进行繁殖的方式,插枝和嫁接的前提是被使用的分枝上至少 带有一个芽,或者说,只要一个芽就足够了。D.植物共生并获得好处、树是各个独立单位的附着基,这些现象都与杜邦德内穆尔“植 物是一个家庭”的说法在本质上一致。4 .材料一为什么说“植物的个体是芽“?作者强调“植物的个体是芽的目的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5 .材料通过论述梨树的嫁接以及不同植
44、物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简要 分析。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七连记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邱东平我们是第七连。我是本连的连长。我们原是中央军校广州分校的学生,此次被派出一百五十人,这一百五十人要算是 “八 一三战事爆发前被派出的第一批。我便是其中的一个。我了解这次战争的严重性。我这一去是并不预备回来的。我的侄儿在广州华夏中学读书,临行的时候他送给我一个黑皮的图囊。他说:“这 图囊去的时候是装地图,文件。回来的时候装什么呢?我要你装三件东西:敌人的骨头, 敌人的旗子,敌人的机关枪的零件。”我觉得好笑。我想,到了什么时候,这个图囊就要见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它也
45、 许给抛在小河边或田野上一种不必要的情感牵累着我,我除了明白自己这时候必须 战斗之外,对于战斗的恐怖有着非常复杂的想象。这使我觉得惊异,我渐渐怀疑自己, 是不是所有的同学中最胆怯的一个。我是否能够在火线上作起战来呢?我时时对自己这 样考验着。排长陈伟英,那久经战阵的广东人告诉我:“恐怖是在想象中才有的,在深夜中想 象的恐怖和在白天里想象的完全两样。一旦身历其境,所谓恐怖者都不是原来的想象中 所有,恐怖变成没有恐怖。”二十日以后,我们开始没有饭吃了。我不会觉得肚饿,我只反问自己,到底成不成 为一个战斗员,当不当得起一个连长,能不能达成战斗的任务?任务占据了我生命的全部,我不懂得怎样是勇敢,怎样是
46、懦怯,我只记得任务,除 了任务,一切都与我无关。二十四日正午,我们的第一线宣告全灭,炮火继续着掩没了第二线。我们是第三线, 眼看着六百米外的第二线在敌人的猛烈的炮火下崩陷下来。敌人的炮兵的射击是惊人的 准确,炮弹像一群附有性灵的,活动的魔鬼,紧紧地,毫不放松地在我们的溃兵的背后 尾随着,追逐着。丢开了武器,带着满身的鲜血和污泥的兵士像疯狂的狼似的在浓黑的 火烟中流窜着。恐怖就在这时候到临了我的身上,这之后,我再也见不到恐怖。我命令弟兄们把所 有结集在我们阵地上的溃兵全都赶走,把我们的阵地弄得整肃,干净,以等待战斗的来 临。大约过了三个钟头的样子,我们的阵地已经从这纷乱可怖的情景中救出了。我们阵
47、 地前后左右的溃兵都撤退完了,而正式的战斗竟使我的灵魂由惶急而渐趋安静。我计算着这难以挨煞的时间,我预想着当猛烈的炮火停止之后,敌人的步兵将依据 怎样的姿态出现。炮火终于停止了。第二天,从上午八点起,敌人对我们开始了正面的总攻。这次总攻的炮火的猛烈是 空前的,我们伏在壕沟里,咬紧着牙关,忍熬这不能抵御的炮火的重压。对于自己的生 命,起初是用一个月,一个礼拜来计算,慢慢地用一天,用一个钟头,用一秒,现在是 用秒的千分之一的时间。“与阵地共存亡: 我很冷静,我刻刻地防备着,恐怕会上这句话的当。我觉得这句 话非常错误,中国军的将官最喜欢说这句话,我本来很了解这句话的神圣的意义,但我 还是恐怕自己会受
48、这句话的愚弄,人的“存”和“亡”,在这里都不成问题,而对于阵地的 据守,却是超越了人的“存”“亡”的又一回事。我这时候的心境是悲苦的,我哀切地盼望在敌人的无敌的炮火之下,我们的弟兄还 能留存了五分之一的人数,而我自己,第七连的灵魂,必须还是活的,我必须亲眼看到 一幅比一切都鲜丽的画景:我们中华的勇士,如何从毁坏不堪的壕沟里跃出,如何在阵 地的前面去迎接敌人的鲜丽的画景。但敌人的猛烈的炮火已击溃了右侧方的友军的阵地。我们出击了,我们,伶仃地剩下了的能够动员的二十五个,像发疯了似的晕朦地、 懵懂她在炮火的浓黑的烟幕中寻觅着,我清楚地瞧见,隔着一条小河,和我们相距约二 十米的地方,有一大队的敌人像潮水似的向着我们右侧被冲破了的缺口涌进。我立刻一个人冲到我们阵地的右端,这里有一架重机关枪,叫这重机关枪立即快放。 这重机关枪吝啬地响了五发左右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