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466630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书目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其次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约分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真分数和假分数第四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整理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更多相关正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p33-37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驾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究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实力量。3. 培育学生的

2、动手操作实力和共同探讨问题的习惯。4. 通过亲身参加探究实践活动 , 去获得主动的胜利的情感体验。充溢着探究与创建。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 依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驾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分组操作, 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绽开是什么形态的呢?请在绽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视

3、察长方体绽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三、各小组学生沟通汇报结果。板书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2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须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四、实践运用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说明 至少 的意思。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

4、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五、评价体验 今日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六、作业:1、看书2、实际测量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四周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 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沟通测量和计算的状况。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2课后反思:本节课就是让学生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相对于长方体的长宽或长高或宽高组成。其次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约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约分教材说明本节教材由最大

5、公因数与约分两部分组成。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打算。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材通过例1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与原教材的不同有两点。一是例题创设了一个铺地砖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而不是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引入概念。这样处理的处是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实力。当然,从一起先就出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问题,问题解决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教学的难度自然要稍大些。二是依据标准,这里不再由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引进互质数的

6、概念。这是精简数论初步学问的一个详细体现。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原来,这须要从分解质因数讲起。先将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从中找出公有的质因数,同时要使学生理解,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再将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的短除法合起来,导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短除法。现在标准中有关求最大公因数的要求是:“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采纳“找”的方法,就不再须要分解质因数与短除法。事实上,即便在过去学了分解质因数和短除法之后,也极少有学生在约分时运用。所以这一改进,不仅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也符合学生学习约分的实际须要。内容精简之后

7、,出于拓展学生学问面的考虑,教材在练习十五前、后,各支配了一个“你知道吗?”栏目,分别介绍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以及互质数的概念。本节教材的其次部分内容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干脆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相识,还为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约分时,还要用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等学问,这些已在前面的教学中做了打算。要驾驭约分的方法,除了要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大于1的公因数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判定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例3,借助一个实际问题的推断,引入最简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4,教学约分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学

8、生会求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思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即如能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则用最大公因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以此促使学生敏捷运用所学学问。在此基础上,归纳约分的意义,并介绍了约分时的常用书写形式。在本节教材中,支配了两个练习,分别协作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部分内容的学习。两个练习的共同特点,一是练习形式比较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爱好,提高练习的效率;二是加强了联系实际的应用练习,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实力。教学建议1. 用教材资源,把握联系实际的“度”。本单元教材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时,采纳了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的方式。在练习中,也支配有应用最大公因数的实际

9、问题。这些教材资源应当充分利用。考虑到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数学问题大多具有肯定的思维难度,因此教学时不宜过多地补充其他情境的类似问题,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2. 适当补充推断2、5、3的倍数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驾驭约分的方法并不难,但要娴熟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地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2、5、3等。而且,推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即推断分子、分母是否只有公因数1,也要推断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大于1的公因数,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可以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适当补充一些判别2、5、3的倍数的练习。为学习约分供应必要的扎实基础。3. 适当加强口算练习,帮助学生驾

10、驭约分方法。约分是化简分数的基本手段,在分数的四则运算中应用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较为娴熟地驾驭约分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开展常常性的口算。这样费时不多,练习效率较高。4. 本节内容可以支配4课时教学。详细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例1及“做一做”。编写意图(1)例1创设了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其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用方砖铺地的情境,但小学生一般很少参加这类劳动,所以并无干脆的体验。为此,教材以插图的形式,提示学生在长方形的纸上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个正方形。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找出正方形的边长以分米为单

11、位,可以取哪些整数。进而发觉,这些整数原来既是地面长16的因数,又是地面宽12的因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感悟,就能为抽象出概念供应感性相识基础。这里,教材还采纳了集合圈的图示方式,使16、12各自的因数、公有的因数,更加显明、直观地逐一凸现出来。这一解决问题、引出概念的过程,使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变得特别详细、直观,学生摸得着、看的见。从而增加了感知事实、建立概念的效果。(2)例1下面的“做一做”,事实上是采纳由学生演示的形式,将12、18的因数分成各自特有的与公有的因数三部分,正对应两个集合圈中的三个部分。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与区分。教

12、学建议(1)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因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分别写出16与12的全部因数。(2)教学例1时,首先应当加强审题,使学生理解题意,在贮存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砖;理解铺地的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接着让学生自己用正方形纸片拼摆,或在纸上画一画。假如采纳拼摆的方法,须要打算足够数量的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厚纸片,并在一张纸上画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表示地面,让学生把正方形纸片拼摆在长方形内,模拟铺地砖。考虑到完成拼摆比较费时,当纸片厚度不够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采纳画图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提高画示

13、意图的效率,可以课前印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了。通过沟通,使学生明确: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需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于是从复习题已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的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 dm、2 dm、4 dm,最大是4 dm。然后,老师可以出示事先仿照课本上的集合图,画在透亮纸上的两个集合圈,再把它们往一起移动,使两个集合圈相交,并使公有的因数重合,成为课本中的图示那样。使学生形象地看出相交部分就是16和12的公因数。也可以出示相交集合圈

14、(如右图),让学生自己把16、12的因数填写在圈内适当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给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描述。(3)第80页“做一做”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下面写一写,再说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也可以请8位同学拿着写有数的卡片到讲台上按要求站一站,请大家看看他们站的是否符合要求。这样分成三部分各表示什么。2例2及“做一做”。编写意图(1)例2以18和27为例,教学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材给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分别写出18和27各自的因数,从中找出公因数,再看哪个最大。教材的插图介绍了两个同学的不同表示方式。另一种方法是先写出18的因数,从中圈出27的

15、因数,再看哪个最大。这种方法同样用插图加以呈现。接下去,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们探讨一下。”从而表达了算法多样化、特性化的教学意图。(2)第81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留意视察,看能发觉什么。其中4和8、16和32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两个数中较小的那个数;1和7、8和9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很明显,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发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别状况。教学建议(1)教学例2时,可以干脆出示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索,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小组探讨,相互启发,再全班

16、沟通。独立思索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看看书上是怎样找的,看懂了在小组内沟通。一般学生除了想到课本上介绍的两种方法之外,还会有学生想到: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老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些方法加以改进。比如:写出18的因数,1、2、3、6、9、18从大到小依次看18的因数是不是27的因数。即18不是27的因数,9是27的因数,所以9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当然也可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提示学生不断自己总结阅历,有方法向全班同学介绍。(2)第81页上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视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作沟通。老师可以加以总结,并指出这是求两数最大公因数的

17、两种特别状况: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像这样能够干脆看出最大公因数的,就不用再从头去找公因数了。(3)第81页上的“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如班级的基础较,也可在课堂上作为拓展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老师可以提示,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 关于练习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巩固公因数的概念。第2题,练习后可以启发学生将8组数分成三类。其中两类是特别状况,即最大公因数是1(如5和9,15和16);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本身(如34和17,16和48);其余

18、是第三类一般状况(如剩下的4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沟通找最大公因数的阅历。第4题,同样是找出两数最大公因数练习,但对后面学习约分有更干脆的帮助。第6题,渗透了互质数组成的几种状况。第7题,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需既是73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最大,所以要找73和50的最大公因数。第8题,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使每排人数相等”则每排人数必需既是48的因数,又是36的因数。36的因数有36,18,12?36不是48的因数,18不是48的因数,12是48的因数,所以12是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即每排最多有12人,这

19、时男生有48124(排)女生有36123(排)第9*题,要达到“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的要求,每根小棒的长必需是12、16和44的公因数。因为要求每根小棒最长,所以要找出12、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分别写出12、16和44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4. 例3及“做一做”。编写意图(1)例3采纳插图形式,呈现了游泳竞赛的情境,观众中三位同学的对话,构成了这个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教材用两种方法,说明75/1013/4,并由此引出最简分数的概念。这就为例4教学约分,供应了推断约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的依据。(2)例3下面的“做一做”,支配了两道题,第1题要求找出最简分数,第2题为了

20、找出相等的分数也可以把非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教学建议(1)教学例3前,可以先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2)教学例3时,应当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接着,不妨让学生猜一猜,75/101与3/4是否相等?想一想,怎样证明它们相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算一算。课本给出的两种方法,学生一般都能想到。解答完了,再以3/4为例指出: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约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这样的分数。(3)例3下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可以在课本上打“”或“”;第2题可以在课本上连线。5. 例4及“做一做”。编写意图(

21、1)有了最简分数的概念,例4明确提出“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教材先介绍用分子和分母大于1的公因数去除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同时采纳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写出简便方法的计算过程。简单看出,这里的教学思路是,由老师引导“逐次约分”,使学生受到启发,自己想到“一次约分”的简便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归纳出约分的意义,并介绍了常用的逐次约分与一次约分的书写方式。(2)协作例4的“做一做”,要求学生先找出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用以巩固约分的方法。教学建议(1)教学例4前,可以给出一组分数,让学生先找出其中的最简分数,再说出剩下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哪些大于1

22、的公因数。以此激活相关技能,为学习约分做打算。(2)老师出示例4后,可以先让学生看课本说一说化简24/30的过程及其依据,再思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填写在课本上,然后通过沟通,使全体学生明确,假如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干脆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3)例4下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结果并沟通各自所用的方法。6. 关于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是用图示说明12/16=6/8,练习时不妨让学生再说一说,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第3题,可先让学生依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别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

23、把不是最简分数的接着约成最简分数。例如第3小题,学生简单忽视公因数7,要留意引导学生把它约成最简分数。第4题,可以采纳连线的方式作答。让学生做在书上,先约分,再连线。第5题,三组分数都可以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大小。第6题,约分后,可以看出5个分数中有三个相等,另两个相等。所以直线上只要画2个点就可以了。第7题,可以指导学生依据问题,将进入决赛的队数与全部参赛的队数比较,写成分数再约分。第8题,可以依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真分数和假分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材说明在人类历史上,最初产生的

24、分数是作为整体或一个单位的一部分,而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后来为了满意数系扩充的须要,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的分数就是假分数。就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言,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相识阶段,他们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相识分数的。由于当时所相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还没出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所以问题不大。现在,引入了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就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部分与整体的观念。以7/4为例,它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7份。而7份中的4份正组成“1”,所以7/4比1大,它是由1与3/4组成的数。可见,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带分数,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

25、解分数概念,也有利于培育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作为老师,还必需明确,从分类的基本要求来看,为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根据分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只能分成真分数、假分数两类。假如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三类,则由于带分数事实上就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就会使分类出现重复。即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反映在4道例题中。例1例3分别通过详细的实例,并借助直观,提出问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念。例4由4/4=1、8/4=2,到7/3=、6/5=,特别自然地由特别到一般地解决了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问题。教学建议1. 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意义。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

26、念,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直观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些直观材料一是用图形的等份,揭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二是用数轴上的点,进一步揭示真分数、假分数的大小。这些直观材料都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用这些材料有利于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的意义。2. 方法与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驾驭方法。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导出,又可以依据分数的意义和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来说明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的结果。这样将方法与算理、概念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方法。3. 本节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详细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 例1和例2。编写意图(

27、1)两道例题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分别给出一组表示分数的图形,让学生视察、比较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在这基础上,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生就比较简单理解。(2)在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中,让学生依据刚学到的学问,辨别哪些分数是真分数,哪些分数是假分数,并把这些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从而让学生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直线上0和1之间的线段中,假分数分布在直线上1或1的右边。这事实上是借助数轴,使学生进一步清晰地看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大于1。从而加深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的相识。教学建议(1)教学例

28、1时,可以先让学生视察教材第69页上的第一组图形或老师出示的相应教具,写出或说出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然后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回答提问:“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比如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才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当然比1小。其他两个分数也让学生说一说。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真分数的概念及其特征(都小于1)。老师可以指出,我们过去接触的一些分数,大都是真分数。(2)教学例2时,同样可以先让学生视察教材第69页上的其次组图形的教具,启发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比如左图可以这样提问: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那么依据分数的意

29、义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使学生明确,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分母是4,表示这样的4份,分子也是4,写成4/4。中图和右图可以采纳同样方法进行教学,只是这里有必要强调每个圆都表示“1”。然后告知学生,像4/4、7/4、11/5这样的数也是分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视察教材第69页上的其次组图形以及图下的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再比较这些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教学时要结合对图形的视察,让学生理解:44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44等于1;74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115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一点,所以74和115都比1大。这样既有利于

30、学生理解假分数的大小,同时也能为后面教学带分数和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做打算。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假分数的概念,并指出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假分数,往往只记住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是假分数,而忽视了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是假分数。因此,教学假分数概念后,可多举一些等于1的假分数让学生分辨。(3)第73页上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其中的第1题,如发觉推断错误,可以让这些学生回忆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后再进行订正。完成第2题后,要刚好引导学生视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目的是使学生在直线上也能看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以

31、加深对真分数、假分数概念的理解。2.例3与例4。编写意图过去,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常常出现带分数,为了便利计算,经常要用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现在标准明确规定分数加、减、乘、除运算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简单看出它的大小,有利于培育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因此,还有必要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例3借助插图,以“吃了一个半”为例,提出问题“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然后通过图示,说1+1/2,写作,并介绍它的读法,从而引入带分数。教材接着指出:“有时依据须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进而通过例4,以4/4、8/4为例,探讨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以7/3、6/5

32、为例,探讨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化法的依据,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里,教材利用图示与计算的过程,呈现了计算方法的实际含义。例如4/4,依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它表示4个1/4,所以是1;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441。这样学生就简单理解分子除以分母的实际含义。教材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并驾驭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计算方法。这部分教材的最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并通过“做一做”使这些学问得到初步的巩固。教学建议(1)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示插图或让学生看课本理解题意:4个同学在吃橙子,其中一个说“我吃了一个半”。由此提出问题,怎样用分数表示一

33、个半?可以让学生独立思索,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画出示意图,再思索。学生简单想到“一个半”是1+1/2的和,但若没有经过预习,学生很难想到用表示。因此老师可以告知学生,1+1/2的和可以写成。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在此基础上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然后相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并教学带分数的读法。为了加深学生对带分数的相识,可以再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读,并指出这些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还可以让学生将带分数与1比较大小,得出带分数都大于1。(2)教学例4时,老师有必要指出,这里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写出假分数:再

34、让学生说出每个假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然后指出:“有时依据须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怎么化呢?可以让学生自己思索,或组织小组探讨。也可以先让学生视察这三个假分数的分子是不是分母的倍数。得出假分数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如前两个;另一种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如第三个。然后思索怎样化。学生很简单看图依据分数的意义干脆得出4/41,8/42;也会有学生想到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出这些结果。老师不妨以8/42为例,启发学生理解两种思索方法的一样性:因为4个1/4是1,而842,所以8个1/4是2,也就是8/4842。驾驭了这一方法,就不再须要图示,即使分子比

35、较大时,也能通过除法计算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类似地,对于7/3,属于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状况。同样既要使学生明确算法,又要使学生理解算理。即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化成整数2,还余1表示还有1份,是1/3,所以结果是。也就是7/3是7个1/3,其中6个1/3可以化成整数2,还有1个1/3,合起来是。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接下去,可以让学生仿按例题的算法,把6/5化成带分数,可以让他们写在课本上。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及两种状况: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

36、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通过小结,在明确算法的同时,又能使学生了解带分数只是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以避开将带分数的概念与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并列起来。(3)“做一做”的练习,旨在巩固所学学问,形成技能。可以让学生口述过程与结果,也可以用口算干脆写出结果。3. 关于练习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3题,可以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后进行练习。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并读一读。第2题,可以先说明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再让学生看图在书上写出分数。假如学生基础较,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这样答案

37、就不唯一了。第3题有三小题,要求学生依据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实际,作出推断,说明理由。其中前两小题都是错的。第5题,学生可以依据分数的意义干脆写出答案,也可以先依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3杯水,3人平分,由33写出假分数,再化成整数;3杯水,2人平分,由32写出带分数。第6题,可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通过练习,有助于学生感悟所填假分数、带分数的大小。第7题与第5题类似,可以先依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带分数。第8题与第9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其中第8题两个问题的答案,渗透了倒数的概念。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依

38、据分数的意义干脆写出答案,也可以依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九分之几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第10题,要求学生用假分数、带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通过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带分数是假分数另一种书写形式的相识。第11题的处理,可参照第8题与第9题。第12题,可以先让学生看表回答课本上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从各行中,找出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即2/2,3/3,4/4,?这些分数都是等于1的假分数,并且成一条斜线,这条斜线右边的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这条斜线左边的数都是真分数。第四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整理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其次单元第十一课:整理和复习 主备人:

39、江燕平审核人:吴英副备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和呈现方式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整理。2、能从整体上把握(举荐打开w.ar.m)分数相关学问,并能沟通各部分学问之间的联系。学习重难点:能从整体上把握分数相关学问,并能沟通各部分学问之间的联系。一、自主整理学:同学们,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它们很多学问,回顾与分数有关的学问与方法。 请借助列表法、气泡图或画学问络图等方法,将所学学问与方法“加强联系,创意整理”如下:(若有困难可阅读教材60101页)沟通(一):把你的创意整理与同伴共享,补充完善整理成果。沟通(二):1、各学问板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

40、2、分数还有以前学过的哪些学问有联系?有什么联系?二、问题梳理:学:错误资源共享,攻克困难问题。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中,自己常常出错或有困难的地方?请简要梳理12个重点问题,反思错误缘由。(留意简明扼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交把梳理的问题向同伴请教,看看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请组长作典型问题整理并作简要记录,口头叙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三、沟通升华一、填空:1、把8袋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糖的(),每份有()袋。2、把一根2m长的木条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长是()m,每段是这根木条的()。3、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分数单位,再添()个这

41、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4、五年级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这里的单位“1”是指(),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5m的和1m的()相等;1小时的()和5小时的4959191相等。 66、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带分数是()。7、一包饼干18块,我和你们俩平均分了吧。平均每人分到()包,平均每人分到()块。二、比较大小三、下面是小数的化成分数,是分数的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三位小数。) 16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观赏设计和一节数学嬉戏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观赏设计和一节

42、数学嬉戏“设计镶嵌图案。内容支配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相识了轴对称图形,也能砸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相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话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和化成一个简洁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材先设计了话对称轴,视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相识,从而在学生拥有的纸上基础上探究新学问;再联系详细情境,让学生视察钟表的指针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相识这些实物怎样根据顺时针和逆时针分析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

43、会在方格纸上吧简洁图形旋转90;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揣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和思维实力。活动主题: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观赏三维目标:1学问和技能:通过视察、操作、想象,经验一个简洁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困难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验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敏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过程与方法:在经验图案变换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变换的现象,体验过程、想象、推理和分析的想象方法。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结合观赏和设

44、计漂亮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奇妙。 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建充分的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人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动手操作、体验思索和探讨沟通的活动张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实力得到熬炼,空间观念得到发展。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打算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授课时数:四课时举荐其他精彩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精品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其次课时第28页 共28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