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459521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

2、情景。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4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自由读课文,

3、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5(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学生打开字典查一查,说一说。 三、自主学习,识记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 观潮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学情分析】 本

4、班学生共21人,无论在学习习惯、语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a类为优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较强,通过阅读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并能提出较有质量的问题,而且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b类为中等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或者一定的提示,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不很强,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c类为基础生,学习能力较弱,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薄弱,课堂参与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知识,并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时我重视对两头的兼顾,充分进行个别化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

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师引生答: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6、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教师提出:

7、“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 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知潮声: 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一条白

8、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板书在黑板上。 知其序: 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 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训其说: 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

9、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解其声: 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解其形: 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 “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解其

10、情: 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课件。 镜头之一: 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 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高涨。 镜头之三: 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表其情: 教师先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

11、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

12、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两丈来高;“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明奇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

13、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板书设计】 思想线、声形线、感情线 天下奇观 特殊、潮来前(静)(急) 声巨大、闷雷、鼎沸 越越白线(喜) 浪罕见、潮来时、长、粗(动) 城墙 战马(惊) 山崩地裂 水位高、潮过后(静)(赞)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整个教学流程是“感受理解运用延伸”。我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达到自己设想。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遗憾很多:如果课堂

14、上把学生已经激发的情感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训练表达出来,课文思想情感将更深化;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的发现问题,不始终围绕老师一问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师将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如果教学环节中细微处弘扬学生个性,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今后教学中我会从这些不足之处进一步摸索求进,找到与孩子们共创造的愉快课堂。 小学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说教材 一、作为一个读者走进文本 观潮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本来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

15、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观指雄伟壮丽而有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先讲观潮的时间、地点,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的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也写出了观潮者的急切

16、心情。 第三自然段绘声绘色绘形的描写了大潮到来时和大潮过后的壮观景象。作者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写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

17、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文章最后将潮头过后的景象,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像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霎时是时间极端的意思,说明了大潮来世之猛,速度极快。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说明持续时间之长。最后一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 二、以教者的身份走进文本 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 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主要是因为这一景象的壮观。这一壮观景象给人以震撼!引导学生加以想象

18、,练习朗读文中从午后一点左右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一段。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另外原因是他的神奇。每年只有一次,并在固定的日期,象是和人们的约会。让人们盼望、兴奋、激动、振奋。这一景象使人倍感神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农历八月十八等着、盼着一段。在此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理解一年一度。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注意钱塘江大潮这么神奇壮观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学习文章生动的语言。如:课文在写浪潮越来越近时,写道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分号。分号前是从势态来写浪潮,分号后

19、是从声音来写浪潮。并体会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来形容浪潮的势态多么生动;山崩地裂大地颤动来烘托浪潮的声音之大是多么准确。 三、以学生身份走进文本 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教材,我采用了先假想自己是个学生,作为学生,对这篇文章理解了什么,哪些地方有所疑问。那些段落是很容易理解的,哪些是需要帮助才能理解的等几方面来考虑的。然后,我深入学生可前了解,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让我获得了以下信息: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四)以编者的身份走进文本 这篇课

20、文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寻求知识、获取智慧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观潮这篇课文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自然现象学生特别是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很少见,大潮来临时是怎样的情景缺乏感官的认识。 此文的编写,可以让学生打开视野,领悟自然现象的神奇与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讨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主题 以上是教材的解读情况,本学期,我结合教学情况制定的教研专题是:朗读训练中评价艺术的研究。课标对19年级各学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的要求,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最重要的途径,他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而朗读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朗

21、读兴趣,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第二学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年级学生在经过三年级的一年的学习训练后,能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但要达到有感情还差一步,并且学习语言能力还需提高。因此我选择这一专题。为了探索出这一主题的解决途径,我结合该课特点,在制定目标之前,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想,从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朗读评价训练。并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说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22、、认读12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情感。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感情读文。积累优美词句。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

23、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 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 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

24、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四)说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请大家仔细听一段文章,看谁能听出这描写的是哪的什么景象?(钱塘江大潮涌来的景象) 师:想不想去欣赏?(想)让我们一起去观潮。请大家伸出手来,和我一起写课题。理解观潮的观以及天下奇观中的观。 二、检查预习。 1、师:课下大家都预习了,(出示生词)谁愿意读读这几个词语?注意红色字的写法。重点指导塘、昂、逐、蒙的写法。 2、师:(出示二类字)看谁能将这一组词读正确?注意有一个字颜色不同,看你从中能发现什么?(号多音字) 师:文中还与几

25、个这样的字?(涨、闷) 三、品读文本。 1、师:看来大家生字掌握得非常好。不知课文读得怎样?谁愿意展示一下?(指一生)现在将主动权交给你,找几个人和你合作,给他们分分工。其他同学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潮来前、潮来市、潮来后) 2、师:既然我们是来观潮的,你们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潮来时的景象吧?那好,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部分,大家自由读第3段,思考:潮来时, ! 4、师:作者写潮来时是有一定顺序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浪潮都有哪些变化?勾出相关的语句。 重点指导: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是什么声音?学一学。 (2)过了一会儿

26、,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们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等啊,盼啊,终于听到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师:现在大家就是观潮的人,我们来演演看,(师高喊)潮来了! 师:当时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喊呀,叫呀甚至跳起来,这种场面用一个词就是-(沸腾)。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在这一段里。(人声鼎沸)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宽,横贯江面。 横贯一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把横贯改成横在看看有什么不同?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用手做一做白

27、浪翻滚。说明浪怎样?(大、猛)两丈是多高?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看画面感受,进行朗读比赛。 5、师: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多么精彩的语句呀!简直就是一首激昂的诗。气势如此雄伟的大潮,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想)大家的愿望可以实现,我们一起来观潮!喜欢画面的可以看画面,喜欢哪一句也就可以和老师一起读。请看大屏幕(故意等一会儿),你在等着观潮,此时心情怎样?(兴奋、激动)快看潮来了!(放录像) 6、这节课,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下节课我们接着来交流潮来前以及潮来后的景象,下课! 观潮

28、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

29、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感悟发现法 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

30、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

31、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

32、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

33、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