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优秀6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459136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行》教案优秀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行》教案优秀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行》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行》教案优秀6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行教案优秀6篇杜牧古诗山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

2、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3、)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

4、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

5、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写好生字。 2、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

6、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注意:行的读音是后鼻音,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

7、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读古诗。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斜”在这里应该读xi,有人认为应该读古音,但现在不提倡。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人描绘了深秋哪些景物呢?! 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看文中插图。 这幅插图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

8、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什么叫“寒山”“石径斜” 多媒体演示:小径弯曲、人家在白云生处。 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决关键词“坐爱”“ 枫林晚” “于”的意思,先让学生说,教师再点拨。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

9、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

10、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巩固练习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4、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山行 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霜叶 情: 热爱自然 教后记: 发现的问题有: 1、课堂上教师的话比较多,而让学生自己思考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读诗还显得不够,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似乎听得一知半解。 2、古诗的每句话里都有十分重要的词语,只有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意,进而感悟情感。在教学每句诗时

11、,应该更加扎实地让学生知道词语的意思,让他们说说,进而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据诗的意思,而不是蜻蜓点水式地想当然以为孩子们会知道,其实,真正不需要老师点拨学得好的学生是非常少的,老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 3、提问不够整,没有明确的主问题贯穿整节课,或者是备课时有这种想法,但课堂操作中却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或是无法灵活应付,这也说明课前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备课还不充分。 反思: 首先,上课是一门艺术,当我们设计某个教学环节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什么?有效吗?这个环节能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吗?如果热衷于表面的热闹而变成低效的课堂,受害的不仅是老师,更是学生们。 其次,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清

12、楚明了,因为语文本身是个包罗万象的科目,教师不要以主观的臆想或感觉来告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多读课文,课前做做必要的习题,先考虑教什么,再考虑怎么教,这才是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最后,教学时应该有贯穿全课的主问题,这首诗应该紧紧抓住“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来教学,找出景物,理解关键词,初步感知诗意,配合图片创设情境悟出诗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味道。 杜牧古诗山行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1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指名学生交流研

14、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

15、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

16、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三、作业 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 2、默写古诗。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

17、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

18、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解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2、丰富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19、、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解释自读自悟,理解诗意,然后充分发挥想象。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进行突破。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一、激情导入 二、资料交流 1、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教师简介古诗作者。 三、自读自悟 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3、教

20、师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4、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四、检查效果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图画。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二、精读赏析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质疑,讨论问题。 三、想象诗境 四、迁移拓展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5 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寒山石径斜月、乌、霜 白云人家枫、火愁 爱枫林城、寺 霜叶红于二月花钟、船 教学反思: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部分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着意描绘了秋天傍晚的美景,通过对几个关于

21、秋的典型意象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的点染,抒发了诗人的热爱之情。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感情最复杂最丰富的一个,可悲可喜。秋天也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季节,因此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对秋天的联想。历代关于秋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只要加以引导,容易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课堂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强调学生的整合创造。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以秋为主题,回顾有关诗文,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秋的意境。 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秋的写景小文章,有一定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是一个爱做梦的季节,因此教师比较容易调动他们关于生活的联想和想象,但教师应

22、多作引导;我校的学生阅读面相对狭窄,阅读量不多,联想和想象能力相对一般,教师在课堂上可多作提示。 四、设计思路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注重实践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从中协调,适时点拨。可以在课前先请同学观察身边的秋,并搜集有关秋的诗文。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 师: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人称小杜的杜牧的山行。(教师将诗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这首诗。(学生自读) 师:

23、好,现在请一些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哪位同学来? (三位学生一一朗诵了这首诗) 师:哪位同学读得最好呢? 生:(较一致地)黄敏 师:为什么大家一致认为黄敏同学读得最好呢? 生1:因为她读得抑扬顿挫。 生2:因为她读得比较自然。 生3:因为她读得有感情。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为什么一致认为黄敏同学读得最好呢,主要是因为她确实是读出了诗中的韵味和感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自读一下这首诗,最好是闭上眼睛,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感情,读的时候尽量要表现出诗的韵味和感情。读到自己认为已经体会了诗的韵味和感情的时候,再动手将它默写下来。 (学生有感情自读,默写) 师:好,现在大家都会默写了。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我

24、们的身边,有哪些秋景?也就是说,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身边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又有哪些是描写秋的? 生1:秋风萧瑟,还有大雁南飞。学过的诗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生2:草木凋零,天变凉了。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生3:晴空万里。刘禹锡的秋辞中写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生4: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到处果实飘香,也是农民最忙的时节和最开心的时候。 生5:八月桂花香,还有中秋的明月。 生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师:好。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体现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能引用学

25、过的有关诗文,甚至有一些还是课外的,说出了一些秋的意象。现在请同学们再将这些景物重新整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有自己特色的秋景图来。想出来后,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它记下来好吗? 生:好。 (学生思考,写作) (教师巡视课堂) (学生基本完成)(教师发现其中两位学生写的文章较有特色) 师:同学们,我现在想请两位同学把他们心中的秋景给大家描绘一番。 (学生表现出期待的神情) 师:好,现在请温文富同学给我们描绘一下心中的秋景。 生:(读)一阵风吹过,不禁使人感到有些凉意,随着就是哗哗的黄叶落地声,树上仅留着光秃秃的树枝,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十分寥落。然而山那边的枫林,漫山遍野都是红的一片。在夕阳红光的

26、陪衬下,比二月天的红玫瑰还要红,此情此景,真叫人留连忘返。 (师生鼓掌) 师:文富同学不但写得好,而且读得很有感情。好,下面请苏俐俐同学来朗读她的作品。 生:(读)在夕阳的映照下,枫树的叶子愈加焕发出红霞般的光耀。红了的叶子像融进了鲜红的夕阳,也像染上了鲜血。那样的鲜红,像一团生命之火,在树林中熊熊燃烧。它们红得那样夺目,却又那样自然。让人感受到的不是秋时的愁绪绵绵,而是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在跳着舞。此时虽不是春景,但比春天百花怒放花更显得壮美。 (师生鼓掌) 师:比喻生动恰当,更是一段让人奋发的好文章。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这两篇文章里得到许多启发。其实还有很多同学的作品写得都很好,只是限于时间

27、关系,不能一一朗读。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通过联想和想象,合作创新,写出了一段段富有诗意的小文章,值得表扬。同学们回去之后,把你写的这篇文章再修改、补充,要写出你们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水平,明天再把它交给老师好吗? 生:(齐声)好。 师:下课。 第三部分学生习作 秋天即景 高一11 温文富 呼一阵风吹过,不禁使人感到有些凉意,随着就是哗哗的黄叶落地声,树上仅留着光秃秃的树枝,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十分寥落。 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成了个人字队;一会儿成了个一字队。仿佛舞台上袅娜的舞姿,富于变化,在天空这个深蓝色的布幕的衬托下,显得风致极了。鸭子在水中嬉戏,不时用翅膀拍打着本来就很平

28、静的水面,发出啪啪的水声。泉水也不甘服输地唱起叮咚的歌。这舞,这声,这歌组成了美丽的歌舞曲,打破了深秋的宁静。 虽有落叶的悲剧,但也有收获的喜事。瞧,山那边的枫林,不,应该说是红霞,漫山遍野都是红的一片。在夕阳红光的陪衬下,比二月天的红玫瑰还要红,此情此景,真叫人留连忘返。 夕阳下的枫林 高一11苏俐俐 夕阳尚未完全消逝,满天挥着的是一片淡彩,酥黄的色调渐染成血红色。这样的好时光,是秋天傍晚时分独有的美景。 此时,恰逢深秋,在这血红夕阳的笼罩之下,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深山,山上有一条盘旋而上的石头小径。满山是血红的夕阳,浸赤了丛林的树梢,也染红了路边的小草,这时隐隐约约地听见在白云深处传来的飘渺的

29、声音,而大自然这位天生的艺术家,妙笔生花,使眼前的画境富于层次感。画的底色是澄蓝黄昏时分山间空气的颜色;夕阳余晖幻成满天火红的云彩,跌宕起伏的高山在彩霞的映照下尽情延展、屈伸,勾勒出世间最自然最动感的曲线。这幅画是如此的美。忽然一片火红色跃入视野。噢,原来是一片枫树林,在夕阳的映照下,枫树的叶子愈加焕发出红霞般的光耀。红了的叶子像融进了鲜红的夕阳,也像染上了鲜血。那样的鲜红,像一团生命之火,在树林中熊熊燃烧。它们红得那样夺目,却又那样自然。没有声音,却听得见它们热情的火炎在呼呼地燃烧;没有声音,却听得见它们永远的理想像小溪般欢快的流淌眼前的红色,让人感受到的不是秋时的愁绪绵绵,而是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在跳着舞。此时虽不是春景,但比春天百花怒放花更显得壮美。枫叶尽染,在夕阳的点缀之下,那遍野的枫林,如火的暮霭,烧红了半天的山岗。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