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简答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简答题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简答题资料汇总第一章绪论1 .现代生态学中对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 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2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无论是从经典生态学还是现代生态学出发,生态学的研究内 容都是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3 .种群的定义是什么?答: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4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群落生态学是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的,群落生态学是研究 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 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以及群落的自我调
2、节等的科学。5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 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6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三 大类。;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什么?答: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简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 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的原因。答:夏季气温和光照都较适宜,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植物 吸收,冬季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2 .简述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关键措施。答:改善能
3、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 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3 .简述氧气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氧的适应。答:(1)氧气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有通过氧化,生 物才能获得生命所必需的能量。(2)根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适应范围,也可分为广氧性生物 和窄氟性生物两类。绝大多数陆生植物与动物,都属于窄氧性生物, 而绝大多数水生动物和植物属于广氧性生物。(3)微生物中有严格厌氧菌,有氧则不能生长,如甲烷镭菌;也(4)按照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特征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 域生态系统。9.系统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答:(1)系统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组成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并非杂乱 无章地堆砌在
4、一起,而是以一定的方式(联系)相连续、相结合而成的有 一定结构的有机整体。系统结构往往表现为层次性:横向层次表示系统 内同一等级水平的若干组成因素的先后次序和重要程度(权重大小);纵向 层次则表示组成系统因素的不同等级的差异。(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不是各个组分简单拼凑在一起的机械组合,而 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共存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性不 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特性,而且还依赖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系统的整体性还表现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量比关系,系统内任一组成 部分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系统内其他组分,因而影响到整个 系统的总体功能。(3)系统的功
5、能整合性。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系统各组成成 分的分功能之和,并产生新的特性。(4)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系统都有一定的稳 定性,只要外界环境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没有达到使系统的性质发生 根本变化,即发生质变时,系统就会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系统的 稳定性。而当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作用致使系统发生质的改变时,旧系 统就有可能被破坏,而形成一个新系统,这就是系统的脆弱性。10 .什么是生态系统?答:生态系统是包括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 能单位。简言之,生态系统二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
6、其全部关系。11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组成特征。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 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 的根本标志。(2)空间特征。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在特定空间的组合,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3)实践特征。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 动态特征,具有生物体生存周期特征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的发展变化规律,有着幼年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发育阶段。(4)功能特征。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 系统的几大基本功能,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三大功能类群, 借助于食物链(网)来完成的。(5
7、)开放特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 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12 .什么是能流?答: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并不是静止状态的,而是通过食物链关 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能量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 叫能流。13 .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的初质流有什么行点?答:进入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 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 流的特点包括:(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在生物 体内几乎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 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还是有害的。(2
8、)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 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 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 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为简单形态的过程。(3)物质在生态系统的转换过程中是严格守恒的。虽然伴随着能 量的释放也会发生“质量亏损”,但亏损的那部分质量并没有消失, 而是以实物的形式转化为场的形式,由原来实物物质的静质量转化 成场物质的动质量,但总质量不变,严格守恒。(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 节能力受生态系统稳态机制所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自然界尤 其是人类的干扰超过生态系统固有的自我
9、调节能力,即所谓的“生态 域值”时,就可能导致系统的失控甚至破坏。14 .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答: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 系。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不是只以某一种生物为食,同样每种生物 也并非只为一种生物所食,因此,往往是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而呈网状 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15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生物组分和环 境组分。生正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环境组分包括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气候因素。16 .什么是生态金字塔?有哪几种类型?答:生态金字塔是指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之间
10、的数量关系所形 成的底部宽、上部窄,自下而上是阶梯状的塔型结构。可分为三种类 型:以生物量单位表示的生物量金字塔;以能量单位表示的能量金字 塔和以生物个体数量表示的数量金字塔。17 .什么是营养级?举例说明营养级的排列顺序。答:答: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 又叫营养级。由于食物链的长度不能是无限的,所以一般营养级只有 四五级。以草地食物链为例,营养级的排列次序如下。青草一蚱蠕 一青蛙 一蛇 一鹰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18 .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答: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
11、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 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 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 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能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 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 著名的日本水侯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 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 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19 .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调节的 原则是什么?答: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
12、几个方面:(1)贮存库库容下降,如养分库、水库、生物库等库容下降,人类可利 用的资源不断减少。(2)某些物质的局部富集,如大气中C02浓度的增加,水域的富营养 化,S02大量释放导致的酸雨危害等。(3)有毒物质的富集,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污染。这些有毒物质不 仅污染环境,也污染了农牧产品,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生态系统功能的削弱,人类的活动往往使生态系统负反馈机制削弱, 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系统的脆弱性增强。调节物质循环的原则如下:(1)合理运用人工投入手段,防止盲目施用(如化肥、农药)、开采(如 森林、草地、矿产资源)和排放(如废水、废气、废渣),做到供需平衡,开 发利用
13、和保护相结合。(2)稳定库存,主要指稳定储存库的库存,包括大气中的CO2库、地上地下淡水库、土壤养分库等,通过局部调节,保持整体稳态,保护生态 系统的稳态机制和自我修复能力。(3)充分发挥生物在养分循环调节中的主导作用,如扩大它们在养分输 入、保蓄,促进物质循环转化,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4)生物物质的再循环、再生、再利用,增加利用层次,提高利用效率, 使废弃资源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20 .什么是生产力?生态学较重要的生产力有哪几个?答: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产品产量。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单位面积上的生物学净产量,通 常以烘干重表示;狭义生产力是
14、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作为收获对象 (如籽粒、果实、蔬菜、薯块等)那部分的产量,通常以风干重来表示。生 态学中比较重要的生产力有四个:初级总生产力(GPP)、初级净生产力 (NPP)、群落净生产力(NCP)、次级生产力(SP)o21 .什么是生物量、生产量?答:生物量是指在任一时间里实际测得的单位面积内的有机物总量。 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生产量。22 .简述地球陆地表面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状况。答:全球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估计为年产115X10 t干物质。其中 热带雨林的生产量最高,平均2.2kg/m2 (a),由热带雨林向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和
15、荒漠依次减少。23 .比较森林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杰系统生产力的特点。答:森林生态系统总生产力高,呼吸消耗多,净生产力相对较低;农 田生态系统由于人工控制的原因,使其总是保持在演替的初期,总生产力 虽不如森林生态系统高,但呼吸消耗少,净生产力相对较高;而草原生态 系统无论是总生产和净生产都处于中等水平。24 .什么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答: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 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 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5 . 简述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水循环和硫循环。答:碳循环:碳是一切生物最基本的成分
16、,有机体干重的45%以上是 碳。地球上的碳素非常多,据估计,地球碳含量为26X105吨,大部分 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圈中,其次贮存在海洋中,在大气 圈中则很少。生物可直接利用水圈和大气圈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把碳 固定生成有机物,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呼吸和残体分解后,再回 到大气库中。全球各圈层之间的碳交换和流动情况是,陆地上的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每年把CO2 转化成有机碳,其净总量为550亿吨,用以维持 它们的生存,最后这种有机碳转移到土壤,在那里被细菌分解,并主要以C02形式返回大气。矿物燃料的燃烧每年大约使50亿吨碳从陆地转入大 气,海洋与大气之间碳的交换每年大约有
17、900亿吨,从海洋到岩石圈每年 沉积的碳大约2亿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大气库中的碳很少,但很活跃。 碳循环中的两个重要现象,一是碳在经过食物链时,不是所有的碳原子 都能被利用,而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动物贝壳的形式长期贮存;二 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气CO?浓度升高,对全球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氮循环:氮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是生命物质的关键组分。地球上的 氮元素很多,其中94%储存于岩石圈中,不参与循环;其余的6%大部分贮 存于大气中。虽然大气中78%是氮气,但氮是一种惰性很强的气体,大气 中的分子氮不能为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只有通过固氮作用,将游离氮转变 为固氮才能为植物所利用。固氮作用有三
18、条基本途径:一是闪电等大气 固定;二是生物固定;三是工业固定。氮在土壤中由于筱化、硝化作用容 易引起淋溶,反硝化作用脱氮和氨挥发作用会造成氮的损失。值得注意的 是由于农田人工合成化学氮的大量投入,集约化养殖场粪便污水未被利用 以及大量矿物燃料和有机质的燃烧,不仅造成氮源的损失,而且造成氮的 局部富集而污染环境。磷循环:磷元素是重要的生命组成元素,生物的代谢过程都需要磷的 参与,磷是核酸、细胞膜和骨骼的主要成分,和碳、氮、水的循环不同的 是,磷属于沉积型循环。自然界中的磷主要以磷灰石的状态存在,有机磷 或生物体内的磷含量很少,只有可溶性的磷酸盐才能被植物吸收,且土壤 中可溶性磷酸盐浓度很低,极易
19、被金属离子固定而无效,且一旦沉积便不 易移动,磷在土壤中一年平均只移动5厘米。磷的生物小循环有两条:一 条是通过植食链传递,以动植物残体或粪便的形式归还土壤。另一条是以 枯枝落叶、桔秆的形式直接归还土壤。在生物小循环中,大部分磷为生命 活动所利用,只有一小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而进入地质大循环。磷元素 的地质大循环也有两条支路:一条是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磷矿化;另 一条是随水的冲蚀流入江河直至海洋。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由大陆流入海 洋的磷酸盐约1400万吨,通过海鸟、海鱼、贝类返回大陆的磷酸盐大约 有10万吨。每年开采磷酸盐100200万吨,其中大部分被冲洗流入海洋, 经沉降和成岩作用变成岩石。因
20、此,磷循环是一种不完全的缓慢的循环。水循环:水循环属于液相循环,受太阳能、大气环流、洋流和热量交 换所影响。水既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介质,水对生 态系统最根本的意义,是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地球上的水以液体、 固体和水汽的状态存在,总体积约15亿立方公里。全球水循环的特征是: 全球水数量大,分布广,但淡水资源相对较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加上水 资源开发不合理以及水体的大量污染,使得许多国家严重缺水。因此合理 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扩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库容就显得非常重 要。硫循环是指硫在大气、陆地生命体和土壤等不同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过程。硫是生命体的基本成 分,参与核
21、酸和蛋白质的构成,对生命至关 重要。硫循环过程需要微生物的全程参与,包括硫的氧化、硫酸盐还原和 硫化氢的释放等过程。26 .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 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 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由以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 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 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
22、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 抗干扰的能力增强,这是生态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必然趋势。27 .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是什么?答:(1)系统组成的多样性。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 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 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 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 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阀限(阀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 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 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
23、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 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28 .简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及其特点。答:根据Cloud(1975)和Lovelock(1979)等人的研究,生态系统的演 化是在地球环境逐步发展和改善中形成的。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原始生态系统。由原始的异养生物、原始海洋、原始大气圈和太阳 辐射构成的还原性自然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形成的意义在于:通过化 学进化而形成的原始生命物质与相应的原始海洋构成一个自然的物理和 化学生态系统,系统的有序性逐步形成;自组织和自我协调能力逐渐形成 并不断得到加强;具有复制机能,能不断进
24、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形成了生态系统发展中的第一个里程碑。(2)初级生态系统。主要营养方式由异养型发展到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地球环境中出现了一些新因素,如氧含量的增加、水温的升高、海水中无 机盐增加等。系统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初级生态 系统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动物,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组成; 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更为复杂,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 能力更强,更为稳定。(3)次级生态系统。氧化大气圈的形成和多胞真核生物的产生,使生态 系统进化到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与臭氧层出现有关的陆生 生态系统的出现。陆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离开水域的保护
25、和限制,生态环 境更为复杂化,并具有液相、固相和气相三种界面的多元化生态环境。被 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在系统中迅速形成和发展,并成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发展十分复杂,生物的总生产力和总生物量达到了空前的 高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强。(4)人工模拟生态系统。人类的出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发展的又一个转 折点。和一般动物不同的是,人类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能劳动,人类不仅 能在不同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志能动地改造自然,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手 段(耕作、管理等)和科学技术(生态、遗传工程、生物化学等)对生态系统 进行调整和控制,这就是人工生态系统或模拟生态系统。科学技术的进步 和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已
26、经把人工生态系统推进到一个新的形式,即社会 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第六章应用生态学1 .简述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 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党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 化(或简称全球变化)。(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3)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 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 交叉学科。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2 .简述土壤污染的来源。答:(D厂
27、矿废水、废渣的直接污染。(2)大气污染物的沉降和随雨水进入土壤。(3)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的施用,使土壤受污染。3 .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答:(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 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 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 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4 .臭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答: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人类产生的一 些污染物扩散到平流层后,对臭氧有破坏作用,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 臭氧
28、分解,一个氯原子能分解数百万臭氧分子。到达平流层中的氯主 要来自人类排放的氯氟烷烧(简称CFC)和含溟卤代烷烧(哈龙),如电 冰箱、冷冻机和火箭发射剂的氟利昂(CPCI3)o5 .生态工程的实施原则是什么?答:开展生态工程改造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 的实际情况确定生态工程模式。采用相互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实现 劳动、资金、能源、技术等的密集交叉,达到既有产出又能促进系统 内各组分之间的互补和协调发展。有绝对好氧菌,无氧则不能生长,如固氮菌属:还有微嗜氧微生物, 仅在氧压低时生长正常。以上三类微生物对氧的耐性范围都比较窄。 兼氧性细菌,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无氧
29、发 酵,如链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对氧的耐性范围就较宽。4 .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答: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 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 类群。生活型是看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 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 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5 .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答: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 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
30、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作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 定状态,肆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二是要考虑 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6 .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答: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 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 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7 .简述森林的主要生态效应。答: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 作用是:(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
31、防止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8 .简述水的生态作用。答:水是所有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境智质。水的生 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2)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3)水对生物数量分布的影响。9 .简述昼夜变温对生物的影响。答:(1)促进某些种子萌发。(2)促进植物生长:(3)提高产品质量。(4)影响动物的行为10 .简述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答:(1)将有机体中的营养元素还原成简单的、能被植物重新利 用的状态,植物一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循环,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就不 可能进行。(2)腐殖化作用与矿化作用调节土壤理化性
32、质,形成土壤团粒结 构。(3) 土壤横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体。(4)有害的方面包括:植物病原菌;产生有毒物质并积累;与植 争月巴11 .简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答: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 源,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都直接和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 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 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分布都产生深刻的影响。12 .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答:温度是一种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的重要生态因子,任何生物 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影响。追球表 面的温度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空间上它随纬度、海拔高度、生 态系统的垂
33、直高度各种小生境而变;在时间上它有一年的四季变化和 一天的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 响。13 .简述植物对高温的适应。答:(1)形态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形态结构,例如叶片革质发 亮,增反射阳光。(2)生理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生理特点,例如降低细胞含水量 有利于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或者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使植物 体过热。14 .简述风的类型以及生物对风的适应。答:风主要有重风、海陆风、山风和谷风、梵风、寒露风、台风、 千燥风等类型。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量植物特有 的花形和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在多风、大风的环境中, 能直立的植物往往会变
34、得低矮、平展,并具有类似早生植物的结构特 征。“旗形搏”也可以说是树木对盛行强风的适应。15 .简述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及影响。答: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同时,生物也在主动地适应、影响和 改造环境,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使环境变得更有利于生物生存。也 可对环境资源和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生物的生态适应是自然界最 普遍的现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生物的生态适应性是 生物在生存竞争中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特定性状表现。是生物与生态 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适应方式及机制包括形态适应、行为 适应、生理生化适应和适应组合。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趋同适应与 生活型、趋异适应与生态型。第三章种群生态1
35、6 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几种?答:生物种与种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且这一关 系极其复杂。根据一物种对另一物种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有利的、抑制 的或没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和作用,两个物种间的基本关系可归纳为 以下几种类型:(1)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合作共生。(2)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3)中性作用。(4)偏害作用。17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答: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各类生物种群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下 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种群的共性。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1)空间分布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 和集群型。(2)数量特征。包括种群的密度和大小
36、、出生率和死亡、年龄结 构和性比、迁入和迁出等。(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而且会随着时间进程 改变其遗传特征,进行进化和适应。18 年龄金字塔有几种类型,各具什么特点?答: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1)增长型种群: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型,基部宽,顶部窄。表示 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 速增长的种群。(2)稳定型种群: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增长型和衰退 型种群之间。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群稳定。(3)衰退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19 简述自然种群数量
37、波动的类型。答:一种生物的进入和占领新栖息地,首先经过建立种群和种群 增长,以后可出现不规则的或规则的(即周期性的)波动,也可能比较 长期地表现为平坦的相对稳定;许多种类有时还会出现数量猛增,即 大发生,随后又是大崩溃;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长时期的下降,称为 衰落,甚至灭亡。(1)种群增长:自然种群数量变动中,J型和5型增长均可以见到, 但曲线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时光滑、典型,宿常还表现为两类增长型 之间的中间过渡型。(2)季节消长:对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要区别年内(季节消 长)和年间变动。(3)不规则波动:大多数生物种群数量的年间变动属于不规则的。(4)周期性波动:群落发生周期性的种群变化。
38、(5)种群爆发: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 的爆发。(6)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实现了种 群平衡。(7)种群的衰落和灭亡:当神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人类过度捕 猎或栖息地被破坏).其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落,甚至灭 亡。个体大、出生率低、生长慢、咸新晚的生物,最容易出现这种情 况。(8)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于 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 过程量称为生态入侵。5 .有关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个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 制是什么?答: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
39、部因素的作用,该理论又分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和密度制约的生 物学派。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 长有利的短暂性的气候所感制,因此,种群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 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作为对立面,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和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强调食物因素对种群调节的作用,种群的调节摄取 决于食物的量,也取决于食物的质。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的研究者将研究焦点放在动物种群内部,强 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特别是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行为、生理和 遗传特性上的反映,他们认为种群自身的密度变化影响本种群的出生 率、死亡
40、率、生长、成熟、迁移等种群参数,种群调节是各物质所具 有的适应性特征,能带来进化上的利益。自动调节理论又分为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遗传调节 学说。社群行为是一种调节种群密度的机制,限制了种群增长,随着 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调节其调节作用的强弱。种群增长由于某些生理 反馈机制面停止或被抑制,使得社群压力下降,这就是种群内分泌调 节的主要机制。当种群密度增加,死亡率降低时,自然选择压力较松 弛,结果种内变异性增加,许多遗传性较差个体存活下来;当条件回 归正常时,这些低质个体因自然选择压力加大而被淘汰,便降低了种 内变异性,这就是遗传调节的主要机制。6 .为什么说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答:进化
41、生物学认为,变异位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心脏地位,因为 变异既是进化的产物,又是进化的根据,种群内的变异包括遗传物质 的变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变异和表型的数量性状的变异,遗传物 质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同一种群内个体共有一个 基因库。物种的进化过程表现为种群世代间基因频率的变化.由于突 变、迁入、选择、漂变等原因,使大部分种群内存在相当多的遗传变异。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答:(1)主要的种内相互作用: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 域性、社会等级等。(2)主要的种间相互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他感作用 等。8 .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42、?答: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 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9 .什么是寄生?答: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这种现象叫寄生。10 .什么是社会等级?答: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 其基础是支配一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11 .什么是生态入侵?答: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 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12 .动物婚配制度的类型有哪些?答:按配偶数情况,动物的婚配制度类型分为单配偶制和多配
43、偶 制,其中多配偶制又分一雄多雌制和一雄多雄制。第四章群落生态1 .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答:群落的基本特征有:(D种类组成上:植物种类或分是形成群落的基础。不同的群落, 有不同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有其特有的物种多样性、优势度和相对 丰度。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 高等、大型的动植物种类越多;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生物种类越多。(2)结构特征上: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成层现象)和时 间结构(物候期);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为不同种群或群落在平面的不 同分布及其镶嵌。形成不同的景观。(3)动态特征上:群落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并在不断地 变化中发展。同时群落也会随
44、空间环境梯度的变化而变化。生物群落 变化的基本形式有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2 .简述顶极群落的特征。答:(1)顶极群落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之间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2)顶极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3)顶极群落中有机物质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平 衡,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4)若无外来干扰,顶极群落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3 .简述群落演替的含义。答:生素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一 些物种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过 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从演替初霸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 一般要经历先锋期、
45、过渡期和顶极期三个阶段。4 .简述生态型与生活型的异同。答: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的具有一定 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型 集群,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 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 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 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 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物的生态特征指的是生物对外界生态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并在 形态、生理、物候等方面发生一定反应的特
46、征。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 以下的分类单位,分布越广的品种,生态型越多;生态型越单一的生 物种,适应性越窄。生活型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例如, 在热带森林中,有很多具有柱状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本植物,属于同一 生活型,但分属不同的科。有很多具有柱状茎和板状壁的常绿本植物, 属于同一生活型,但分属不同的科。3. 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答:(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的关系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6.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及特征。答: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 位置及其与相关
47、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 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有以 下几个方面:生态位的维数;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生态位分离;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生态位的动态。第五章生态系统1. 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答: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平衡的核心,对生态环境有着多方 面的影响。(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维护陆地 生态平衡的枢纽。(2)森林是环境的重要净化器。(3)调节气候,蓄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4)防沙固沙,保护农田。(5)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6)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水果和中药材。2 .简述食物链的生
48、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答: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 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得到极 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 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96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而既不在呼吸过程 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出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 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 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3 .简述生态系统控制论的特点。答:生态系统具有三大控制论特点:(1)生态系统是个无目标、非中心式的自我控制系统,通过大量 内部的、分散的亚系统,对整个大系统进行反馈调节、自我矫正,达 到稳定和平衡。(2)生态系统的总体控制是由不同层次的控制及相互作用共同完 成的。(3)多元重复控制。4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