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7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7篇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挨次,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挨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经受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熟悉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挨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肯定的区分空间方位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章,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顿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
2、关系。 观看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看,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刚,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晰,(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连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连
3、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沟通。(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爱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终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同学的(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学问。稳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嬉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嬉戏。 (2)做“说反话”嬉戏。 四、质疑总结 今
4、日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你能向教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学问,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展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分类是一种根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根底。教材的编排表达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学生学习的探究性。首先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肯定的标准进展分类,并初步熟悉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想想做做”主要让学生通过观看、争论、实践操作练
5、习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标准对物品进展分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肯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育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受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仔细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 提问:哪些东西应当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当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提醒课题: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评:在这里,教师并不是简洁地出示一个问
6、题,而是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融于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生活阅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愿望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并不远,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争论:你预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沟通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应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忙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刚我
7、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根据肯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便利。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评:对于解决问题来说,重要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或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阅历,感受胜利的欢乐,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这一层次的设计正是实践了这样一种理念,给学生供应了实践操作、自主探究的时机。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分一分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物体如何按某一标准进展分
8、类,从而形成分类的意识和根本方法。其中又适时渗透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帮忙别人所带来的欢乐。 三、稳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连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忙下顺当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小帮手”,整理一下家里,小兰快乐地同意了。客厅的桌上摆着很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适宜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动手、观看、合作、沟通等活动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
9、高(或棱长)的含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观看与操作中把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力量。 (2)学生在观看、比拟、发觉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严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预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 学生:长方体和正
10、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 它是由什么外形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熟悉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 (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存长方体的表象。)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操作试验,感知面、棱、顶点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预备的长方体物品。 (2)师:教师没有遗忘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
11、。 (切一刀)消失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观看你有什么发觉?(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一刀)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经受动手、观看、思索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学问也可以这样欢乐学会。) 师:咱们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赶快拿起手中的长方体找找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2、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预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外形。 (2)指名
12、说发觉。 (3)学生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风光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师:刚刚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加活动。 (2)班内沟通。教师从学生的沟通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学生说自己的发觉,补充。 (3)学生上台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验棱的特征。 (5)再次体验棱的特征。(意图:突破棱的熟悉这一重点,促使学生有有针对性的讨论,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留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看、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育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力量,小组合作力量。) 4、探究顶点的特征 (1
13、)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共有几个顶点? (2)学生操作沟通。 (3)观看课件,验证自己的发觉。 5、熟悉长、宽、高 学生看视频,感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意图:在独立思索中,落实数学需要静的发觉,在小组合作中,熬炼学生沟通汇报的规律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力,竞争意识,在观看课件视频中,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它也与后面长方体的学习、计算有着亲密的联系) 6、熟悉立体图形 (1)请同学们观看讲台上的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向位置不同的同学提问,得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答案。 (3)课件展现用虚线画出的其他面。 7、利用小棒、橡皮
14、泥等材料动手做长方体。(意图:学生在制作中将所学学问加以实践消化,体验合作的欢乐与胜利)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慢慢变成正方体。 师:(出示课件)看长方表达在在变,变成什么了?(正方体) 探讨: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呢?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然后再小组中沟通自己的发觉。 学生汇报沟通,多指定几个学生说。教师评价鼓舞。 比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展观看、归纳,再同桌沟通观看结果。 汇报沟通。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引导小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 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正方
15、形是特别的长方形,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别的长方体。 学生看课件,用两个椭圆表示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体后,教师采纳半扶半放的方式熟悉正方体,让学生能够学会学问的迁移,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稳固反应,深化新知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每条棱长都()。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的外形是长方体,()的外形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
16、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相互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也参加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鼓励学生。 五、作业: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把握它们的特征,会识别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观看比拟力量和初步的概括力量。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识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识别特别的长方体。 教
17、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日我们就来熟悉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究新知 1、熟悉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外形。(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看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外形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根底上小组沟通,最终在全班进展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外形一样。) (3)形成概念。 学生相互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熟悉正方
18、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外形。(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看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沟通后在全班进展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一样)。 (3)形成概念。 学生相互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争论:怎样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稳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日学习的图形吗? 鼓舞学生举诞生活中
19、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现给全班同学看【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熟悉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娴熟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把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力量以及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弄
20、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 (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也许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答复对吗?这些羊也许有几只?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
21、捆?(一捆)连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假如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假如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刚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假如参加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留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
22、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教师要赐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课件。(数纽扣) 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 三、稳固练习。 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
23、”。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看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知同桌的同学。 2、两人一组,相互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认真观看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日学习的数。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熟悉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进展动手操作力量、空间想象力和制造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
24、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看 3、小组争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沟通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7 单元教学目标 1、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意识。 2、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展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熟悉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观赏利用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并能尝试进展设计。 熟悉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熟悉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难点:熟悉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预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相互介绍。 3、小结学习状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外形的图形吗? (1)小组沟通 (2)汇报评议 三、稳固练习 1、连一连 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认真,试做,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