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00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熟悉和加减法”、“8、9的熟悉和加减法”、“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特别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根底。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看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看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受观看、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学问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把握加减法
2、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娴熟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挨次和位置。 2、使学生把握610数挨次,会比拟它们的大小,娴熟地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拟娴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拟娴熟地进展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爱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
3、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安康进展。 重点 610的各数的熟悉和加减法。 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 课时安排 约21课时 1、6、7的熟悉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熟悉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2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生疏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
4、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数学乐园,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娴熟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 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
5、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培育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熟悉数的计算的开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预备性(主要表达在第一、二单元) (1)
6、把试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预备课”。 第一单元“预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局部内容。是由试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阅历。比多少是原来其次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其次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其次单元位置,主要是熟悉“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熟悉分散编排。 熟悉图形原来包括:熟悉立体图形和平面
7、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试验过 程中 教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熟悉区分难度较大,不易把握。因此现在本册先熟悉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熟悉平面图形。 (2)只熟悉整时。 “熟悉钟表”原来包括:熟悉整时和半时,但试验过程中教师一般反映:半时的熟悉比拟困难,我们把“半时”的熟悉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熟悉“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仔细讨论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以学生的已有阅历为根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查找学生熟识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纳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看与操作,让学生经受用数
8、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5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当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看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展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以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熟悉(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熟悉(5课时) 0的熟悉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熟悉图形(1课时)
9、 6.6、7的熟悉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熟悉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熟悉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熟悉钟表(1课时) 9.熟悉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
10、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学问,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查找数学,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制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学问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准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数 1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
11、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娴熟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把握1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拟10以内数的大小。 比拟10以内数的大小。 3 其次单元: 比拟(一) 1、通过比拟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认真观看、仔细思索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熟悉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熟悉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 其次单元: 比拟(二) 1
12、、使学生经受比拟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详细的比拟方法。 2、让学生经受简洁的推理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力量。 学会比拟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拟的方法。 5 第三单元: 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详细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熟悉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 6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育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7 第三单元: 10以内的简洁混合加
13、减法。 1、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娴熟地计算10以内的简洁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洁混合加减法。 简洁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挨次。 8 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熬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展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育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力量。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看、分析,从中发觉规律,体验探究的乐趣。 9 第四单元:分类 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受分类的过程,学会肯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展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挨次,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
14、进展分类。 2、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展分类。 2、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第五单元: 位置与挨次 1、在详细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挨次,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挨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详细的活动中,把握方位的相对位置。 11 第六单元: 熟悉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肯定的感性熟悉,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洁几何体和图形进展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
15、称并能识别。 12 第七单元: 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把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13 第七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把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展口算。 14 第七单元: 2
16、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究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把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展口算。 15 第七单元: 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展小组沟通。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16 第八单元: 熟悉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能依据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
17、简洁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依据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17 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把握其挨次,并能比拟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拟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能依据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 18 总复习一 19 总复习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4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分类
18、,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依据儿童进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力量。重视以学生的已有学问阅历和生活阅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情景,帮忙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3、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进展,适
19、当改良评价学生的方法,比方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详细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受探究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娴熟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熟悉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1、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熟悉钟外表上接近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3、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鼓舞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直尺、钟面教具、小棒、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12月29日至放假第十三节期末复习 教材通过多所学内容全面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把握所学根底学问,提高力量。复习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数的概念及组成;提高计算速度。加法、减法表 【热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