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
2、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
3、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其
4、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中国园林常常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理,这种利用空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了动势。动有虚实之分,“远山一起一伏只有势,树林或高或低只有情”,这情与势便是虚动。虚动是一种错觉,它产生于人的联想力。一条潺潺的小溪,一处奔泻而下的飞瀑,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真境实境。中国造园离不开水,“园林之胜,惟山与水二物”,山是静的性格,流水则是动的景观,二者结合,山也就变活了。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苏州拙政园中有一联“蝉嗓林愈静,鸟鸣
5、山更幽”,讲的就是动静相生的意境美。凡此种种,都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追求,追求动的诗情。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张力关系,更加强了园中生气勃勃的动势。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之所以不会感到空间的静止与凝滞,原因亦在这里。(摘编自张四正中国园林之美)材料二: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
6、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
7、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无论是借景、隔景,还是分景、对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1.下列
8、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逃石”并不是说石头能动,而是运用造型艺术使园林中的石头呈现出的动感。B.“实动”是实物呈现出的一种动态景观,它是一种实境,是直观的。C.“借景”是在同一个园林内部、某一处景观附近的景物的空间组织方式。D.“镜借”是借助于镜子或其它能映照景物的物体来扩大境界的方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漫游园林,随着时空的变换,景观也各不相同,人们能由此感受到园林的动态美。B.造园家通过运用动势的造型艺术给园林增添活力,会彻底解决园林凝固、闭锁的问题。C.“虚动”是一种错觉,它的产生离不开人们基于对园林本身景观所产生的联想。D.
9、材料二以颐和园长廊为例谈“分景”,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特别讲求空间艺术。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园林中的色彩美惹人注目,不论是色彩先后还是饱和与否,都给人一种属于生命之动的美感。B.以山池为核心、周边布局的设计方式,可为整个园林蕴蓄动势,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艺术性。C.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寓动于静,通过展翅欲飞的形象使人感到亭子的动势。D.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园门、假山、墙垣等景观呈现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艺术及其空间美感。4.两则材料都谈中国园林之美,但论述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曲折中写了从大观园石桥上
10、的沁芳亭俯视周边的景观:“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一内容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杯茶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她站在店门外的台阶上,两眼望着冬天下午的天色。下雨了,空气里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刚亮起的路灯看上去阴森森的。路人躲在讨厌的雨伞下,匆匆走过。罗斯玛丽感到一阵莫名的惆怅。汽车停在这里,她只要走下人行道就行了。应该马上回家去,吃一顿特备的茶点。正想到这里,不料有个年轻姑娘,又瘦又黑,像幽灵一样出现在罗斯玛丽身边,说话的声音幽幽的:“夫人,我可以跟您说
11、句话吗?”罗斯玛丽转过身来,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正用通红的双手捂着衣领,哆嗦着。“夫夫人。”她的声音磕磕巴巴,“能给我买一杯茶的钱吗?”“一杯茶?那你一点钱也没有?”罗斯玛丽问。“一点也没有,夫人。”她答道。罗斯玛丽有点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一场奇遇。这薄暮之中的相遇有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情节。假如她把这小姑娘带回家会怎么样呢?假如她真的做一件她总是在书里读到或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事,结果会怎样呢?那一定很刺激。她走上前,对身边那个昏暗的人影说:“跟我回家喝茶吧。”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伸出一只手拉住姑娘的胳膊。“我不骗你。”她笑
12、着说。她觉得,自己笑得是那么真诚,那么和蔼。跟班把车门打开,一会儿她们就在暮色苍茫中疾驶而去了。“好啦!”她把手悄悄伸进汽车里的丝绒吊带,心里真有一股凯旋的感觉,“别害怕,咱们都是女人嘛。就算我福分比你好吧,你也应当指望”正巧这时汽车停了下来,不然她真不知道怎样说完这句话才好。门铃一按,大门开了,罗斯玛丽用一种娇媚的姿势,护着那姑娘,简直像搂抱似的,把她拉进了走廊。“来吧,到楼上去,”罗斯玛丽说,巴不得显出乐善好施的气派,“到我屋里去。”姑娘刚进门就站住了,看上去已经眼花缭乱,可罗斯玛丽并不理会这些。“来,坐下,”她叫道,顺手把一张大椅子拖向炉边,“这椅子舒服,来暖和暖和,你看上去冷得要命。”
13、“我不敢,夫人!”姑娘慢慢往后退着说。她正要从壁炉台上取支烟,那姑娘说话了,说得很快,又轻:“很抱歉,夫人,可我就要晕过去了。夫人,要是我不吃点儿东西,就要晕倒了。”“老天爷,瞧我多糊涂,”罗斯玛丽急忙赶去按铃。“茶!马上端茶来,再快拿点白兰地!”使女走了,但姑娘几乎叫了起来:“不,我不要白兰地,我从来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只是一杯茶,夫人。”她不禁哭了起来。这时刻真是令人又惊又喜的。罗斯玛丽跪在她的椅子旁边。“别哭,小可怜,”她说,“别哭。”她递给姑娘一条花边手绢,自己真是说不出的感动。她胳膊搂着那两个瘦得皮包骨的肩膀。姑娘终于忘了害羞,忘了一切,只知道她俩都是女人。她喘着气说:“我再也不能这样
14、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要去自杀。”“你犯不着去死。我会照顾你。别再哭了。看你碰到我,这不是件好事儿?咱们先喝茶,你有什么事都跟我说,我会替你安排的。我答应你,请别哭了,哭可伤身子呐!”姑娘果然不哭了。正巧罗斯玛丽刚站起身来,茶就端上来了。她让下人把茶桌放在她俩当中,她把什么东西都让给这小可怜吃,三明治啊,黄油面包啊,统统都给了她,一看到杯子空了,就给她添茶,加奶油放糖,人家都说糖滋补。至于自己嘛,她不吃;她抽着烟,有意看着别的地方,好让人家不会受窘。吃下这一顿点心果然立见功效。茶桌搬走以后,眼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个弱不禁风的姑娘,头发蓬蓬松松,嘴唇有了血色,一对深陷的眼睛闪闪发亮,靠在那张大椅子
15、里,望着炉火,慵倦懒散。罗斯玛丽又点了一支烟,开始打听的时候了。这时,门把手转动了,菲利普回来了。“来得正好。”罗斯玛丽笑道,“这是我的朋友,叫”“苏菲,夫人。”那个倦怠的人说道。罗斯玛丽随菲利普走进他的书房。菲利普说道:“解释一下吧,她是谁?这是怎么回事?”罗斯玛丽笑着说:“我在柯曾街碰到的。她向我讨要一杯茶钱,我就把她带回了家。”“但是你把她带回家到底要做什么?”菲利普嚷道。“待她好点,”罗斯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顾她。”“我的宝贝儿,”菲利普说道,“你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做。”“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罗斯玛丽反驳道,“为什么不行?我就想这么做。还有,在书里总是能读到
16、这种事。我决定”“不过,”菲利普掐断雪茄烟头,慢条斯理地说,“她倒是美得惊人啊!”“美?”罗斯玛丽惊讶得脸都红了。“你真的这么认为?我我倒没有这么想。”“天哪!”菲利普划了一根火柴,“她真的很可爱。你再好好看看,宝贝儿。”罗斯玛丽说了一声“荒唐”,生气地走出了书房。但她没有去卧室,而是去了另一个房间。坐在写字桌前,耳边回响着菲利普的“漂亮”“迷住”。哼!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可是,不,用不着支票。她打开抽屉,拿出五元现钞,看一看,又把两元放回去,攥着那三元去了卧室。罗斯玛丽做过头发,画黑眼圈,戴上了珍珠项链,来到丈夫身边,坐在他的膝上。“她一定要走,”她娇嗔地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一点钱。”(
17、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罗斯玛丽把贫女带上车,有“一股凯旋的感觉”,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人证,有了这个人证,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好心肠”。B.虽然罗斯玛丽矫揉造作,把茶点都给贫女吃,自己不吃;但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享用,则体现了她善解人意的一面。C.罗斯玛丽不能忍受贫女夺走丈夫对自己的注意和宠爱,当有外来女性对其美貌和美德已经构成挑战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反击。D.结尾罗斯玛丽到丈夫面前撒娇的情节,意在表明她不但手段丰富,而且呈现其独立人格,这样结尾,人物性格更丰富,主题更深刻。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一杯茶”为线
18、索,紧扣罗斯玛丽对贫女始而厌恶、继而亲热、最后嫉妒的心理曲线,塑造了一个卑俗不堪的贵妇人形象。B.小说开头通过罗斯玛丽的视角呈现眼前环境,给人阴森寒冷的感觉,既象征贫女生存的艰难,又烘托了罗斯玛丽的惆怅和无聊。C.小说第二段写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为下文菲利普看中贫女、罗斯玛丽因此嫉妒做铺垫。D.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哼了一声,觉得用不着,其实是舍不得,这一简洁的心理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现了罗斯玛丽的自私和虚伪。8.小说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罗斯玛丽的?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9.罗斯玛丽对待贫女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让人想起王熙凤。请结合红楼梦里“计赚尤二姐”和本文的相
19、关情节,分析罗斯玛丽和王熙凤两人性格的异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
20、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乙孟子曰:“人
21、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2、)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C.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23、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衅钟,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在古代,新铸成的钟要用牲口的鲜血予以祭祀。C.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D.乡党,指乡里、家乡。周制,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这里指同乡,乡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是因为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齐宣王有志效法
24、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B.甲文齐宣王“以羊易牛”,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一头牛。而孟子认为如果齐宣王是因为痛惜牛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那么牛和羊没有什么区别。C.乙文孟子的思路是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由此发展出“仁义礼智”,扩而充之推导出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他主张人性本善,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D.两篇选文体现出孟子长于说理,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学说的德政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同时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超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
25、知之?(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14.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不忍之心”和孟子“保民而王”思想之间的联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阅江楼王守仁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注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顶建此楼。登临:毛传中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之语。新亭:亭名,故址在江苏江宁县南。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相邀新亭。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26、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狮子山顶的阅江楼虽荒芜却“旧有盛名”,所以吸引高皇朱元璋来此驻扎军队。B.诗人在阅江楼上凝望无边山色,遥看天地间大江奔流,思通古今,感慨万千。C.末句化用典故,用“新亭”这个无奈偏安的文学符号来表现自己的怆然之叹。D.本诗因物兴感,叙述、议论、抒情结合,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蕴含深刻哲理。16.诗中蕴含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请结合全诗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认为在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时,仁人志士要有“_”的决断;如果禁不住外界的种种诱惑,就容易导致“_”。(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
27、相应”所写的婚俗与氓中“_,_”两句所写的婚嫁做法相似。(3)“浮云”一词意蕴丰富,或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或比喻奸邪小人,或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该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记】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帕斯卡尔思想录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的。但是,我
28、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分析题记的作用。20.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请结合文段分析解说词语言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2
29、2年10月6日,82岁的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得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委员会现任主席安德斯奥尔森于2022年10月11日,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独家邮件专访。南方周末:瑞典学院给予埃尔诺的颁奖词:“以勇气和临床诊断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您能解释一下这句评语吗?安德斯奥尔森:我们选择了她关于记忆的作品有两个重要原因:她以毫不妥协的方式去处理那些作家甚少直面的困难和争议话题,以及她非凡的简练风格。南方周末:安妮埃尔诺是您过去熟知的作家吗?如果要向读者推荐她的作品,您会选择哪一部?安德斯奥尔森:我已经很了解她了,而且我尤其欣赏她的一个男人的位置和正发生。如果让我推荐
30、,我也会选择这两部,不是一部而是两部。第一部是因为它展示了她的记忆写作如何从另一面找到独特的表达方式;第二部则是因为,它让埃尔诺自己的命运极致地转化为女性在压抑社会的境遇,并用很少的字眼让这一切呈现在读者面前。南方周末:2019年,瑞典学院承诺该奖项将改变“以男性为导向”,的倾向。埃尔诺是17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中的第位女性,也是五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第三次颁奖给女性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和她的女性身份有关吗?安德斯奥尔森:我希望没有。南方周末:就女性写作,有人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安妮卡森的作品比安妮埃尔诺更具文学性,后者只是占了社会议题的便宜。您对这一说法有何评论?安德斯奥尔森:我不同意
31、。她没有“占社会议题的便宜”。而什么是“文学”,我们必须再仔细考虑一下。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结合上面语段,谈谈访谈提问的技巧。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说:“作为一个演员要能演各色各样的角色,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更多地看到一些人在不同行业中更专注于一件事,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人们心中的“大家”。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和文体,自拟标题;不
32、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1. C 2. B 3. A 4.材料一重点通过对园林的时空、色彩、虚实等方面特点及给人的感受谈中国园林的动态美;材料二重点通过对园林空间的多种布局手法谈如何创造艺术意境。5.“清溪泻雪”属于实动,“石磴穿云”属于虚动,“环抱池沿”运用了造型艺术,运用虚实、造型艺术呈现出园林的动态美,给人以灵动、活泼的美感。在亭上俯视石桥周边的景象,属于对景,通过空间布局,丰富了观赏者美的感受。【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C.“在同一个园林内部、某一处景观附近的景物”错误。由原文“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
33、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可知,借景可以远借。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B.“会彻底消除园林凝固、闭锁的特点”错误。由原文“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可知,选项“彻底消除”表述太绝对,夸大其词。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不论是色彩先后还是饱和与否,都给人一种属于生命之动的美感”错误。这里的“不论是还是,都”与原文材料一第3段表述“园
34、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关系不一致,混淆了色彩产生的“动”动静之“动”,而植物自身给人的动态美,属于生命之动,逻辑混乱,杂糅信息。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是:先看材料出处(也就是标题),再分段分层概括主要内容。由材料一“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
35、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动有虚实之分,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真境实境”可知,材料一重点通过对园林的时空、色彩、虚实等方面特点及给人的感受谈中国园林的动态美;由材料二
36、“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无论是借景、隔景,还是分景、对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可知,材料二重点通过对园林空间的多种布局手法谈如何创造艺术意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这里扣材料中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分析红楼梦中写的“从大观园石桥上的沁芳亭俯视周边的景观”属于哪一种特点即可。由材料一“动有虚实之分,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真境实境”“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
37、闭锁之感。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和题干“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环抱池沿”可知,“清溪泻雪”属于实动,“石磴穿云”属于虚动,“环抱池沿”运用了造型艺术,运用虚实、造型艺术呈现出园林的动态美,给人以灵动、活泼的美感。由材料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和题干“石桥三港,兽面衔吐”可知,在亭上俯视石桥周边的景象,属于对景,通过空间布局,丰富了观赏者美的感受。【答案】6. A 7. C 8.横向对比:罗斯玛丽一系列举动格外热情
38、,而苏菲不敢接受,丈夫反对她的做法,而罗斯玛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通过双重的横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慷慨大方”和“慈悲心肠”。纵向对比:起先罗斯玛丽对苏非热情有加,令人感动,而后匆忙遣走苏菲,通过自身前后行为的纵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虚伪。9.同:都很虚伪,罗斯玛丽“热情”邀请苏菲,表示要乐善好施,照顾对方,最后仅以三元现钞打发苏菲离开;王熙凤“热情”邀请尤二姐住进贾府,表示要姐妹相称,互敬互助,等尤二姐住进贾府,却处处刁难她,直至将尤二姐迫害至死。异:罗斯玛丽虚伪,但不歹毒,她邀请苏菲,只是为了表演自己的“善良”,并无害人之心;而王熙凤不仅虚伪,而且歹毒,她邀请尤二姐住进贾府,既是为了表
39、现自己的“贤惠”,更是为了方便迫害尤二姐。【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B.“但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享用,则体现了她善解人意的一面”分析错误。“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享用”是故意表演的“善解人意”。仍然是矫揉造作的表现。C.“当有外来女性对其美貌和美德已经构成挑战时”错误,这种挑战只是臆想的,是菲利普为了激起妻子的嫉妒之意故意暗示的。D.“意在表明她不但手段丰富,而且呈现其独立人格”错误,结尾意在表明她虚伪,也缺少独立人格,而非相反。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菲利普看中贫女”理解有错。菲利普夸贫女漂
40、亮,不是看中贫女,而是为了激起妻子的嫉妒之意,赶快送走贫女。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艺术手法的能力。横向对比:“她走上前,对身边那个昏暗人影说:跟我回家喝茶吧。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急忙赶去按铃”“茶!马上端茶来,再快拿点白兰地姑娘几乎叫了起来:不,我不要白兰地,我从来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只是一杯茶,夫人。她不禁哭了起来”,罗斯玛丽一系列举动格外热情,而苏菲不敢接受;“罗斯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顾她。菲利普说道,你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做”,丈夫反对她的做法,而罗斯玛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通过双重的横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慷慨大方”和“慈悲心肠”。纵向对
41、比:“这椅子舒服,来暖和暖和,你看上去冷得要命”“她一定要走,她娇嗔地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一点钱”,起先罗斯玛丽对苏非热情有加,令人感动,而后由于嫉妒的心理匆忙遣走苏菲,通过自身前后行为的纵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虚伪。【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同:结合“罗斯玛丽有点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一场奇遇这时刻真是令人又惊又喜”可知,罗斯玛丽“热情”邀请苏菲,表示要乐善好施,照顾对方,并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出于虚荣心理,表演自己的“善良”,最后仅以三元现钞打发苏菲离开,可见她很虚伪;王熙凤“口内全是自怨自错,怨不得别人,如今只求姐姐疼我等语。尤二姐见了这般,便认
42、他作是个极好的人”,王熙凤“热情”邀请尤二姐住进贾府,表示要姐妹相称,互敬互助,尤二姐相信了王熙凤的甜言蜜语,但是等尤二姐住进贾府,王熙凤却处处刁难她,直至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导致尤二姐流产,最后吞金自尽。她们二人外热内冷,都很虚伪。异:罗斯玛丽虚伪,但不歹毒,她邀请苏菲,给她吃的,是为了表演自己的“善良”,但看到苏菲受到自己的帮助,她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最后还是给了苏菲三元钱,她并无害人之心;而王熙凤不仅虚伪,而且歹毒。尤二姐根本就没有与凤姐对抗的念头,她只想“以礼相待”,心甘情愿伏侍她一辈子。但王熙凤是一个从来不信阴曹地府报应、心比蛇蝎还毒的女人,她邀请尤二姐住进贾府,既是为
43、了表现自己的“贤惠”,更是为了方便迫害尤二姐。【答案】10. B 11. D 12. C 13.(1)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2)有了这四种开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君主的人。14.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古代圣王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容易了。如果能够扩充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
44、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所以者”判断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语意完整,“孺子将入于井”做“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错,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为“乡党”。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错,
45、孟子不完全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例如“扩而充之”就是后天培养的表现。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异”,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奇怪;“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状语后置句,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感到奇怪;“爱”,吝啬;“恶”,怎么。(2)“端”,开端,起源,源头;“者,也”:判断句式;“自谓不能”:宾语前置句,认为自己不行;“贼”,伤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可得出: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由“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46、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可得出:古代圣王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容易了。由“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得出:如果能够扩充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参考译文:甲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在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
47、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