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李坑景区导游词李坑导游图通用(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李坑景区导游词李坑导游图通用(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最新李坑景区导游词李坑导游图通用(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一 刚上车后,大家的状态都非常精神,但过了两个小时多后,大家都像一条条死蛇烂鳝一样了,害得司机要把车停了下来。 休息了一下后,我们就接着前往李坑村,可这次车程几分钟就到了。 到了李坑村的里面,也有许多古建筑都是“徽派建筑”,因为这里原来是徽州的范围,李坑村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李坑村的特色
2、水果水井泡西瓜。李坑村处于“环山拥抱、满田翠绿”的中间。 我们首先进入了李坑村的牌坊,牌坊后面有一条小溪,小溪的名字就叫做“李坑”,原来这里的人都是姓“李”的,不知道我究竟是不是李坑村人的后代。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澈,清得可以望见水底下的“金荷包”鱼在河里面游来游去。河水上面的鸭子在游戏,水面上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和河边的绿树。 然后我们就跟讲解员走到一个楼阁外面,这个楼阁名叫 “星阁高隐”,据说这个村里的读书人去当官前都要来这里。 进到楼阁里面有许多古代名画,但是这里有人在炒臭豆腐,所以我们看一下就走了。 接着我们拐了一个弯来到村的街道上(刚才去参观农田),有特别多小桥,怪不得叫做“小桥、流水、人
3、家”! 在一个“丁”字路口下边有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成为一条溪流。在两条小溪的出水口都有各自的一条堤坝,两条堤坝的前面有一座拱桥,拱桥和水里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形,两条溪流的出水口像龙头一样。这里的人把它们叫做“双龙戏珠”。 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二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也许十来分钟。现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洁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_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
4、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慢慢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缘由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记。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烈不已,格外亲切. 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致的三
5、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非常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活灵活现;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净和祥瑞,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子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子的富有,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意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
6、便利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子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实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激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立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
7、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致,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子期望生活充溢快乐的心态。我们再细致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子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连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
8、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恒久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致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子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妙心愿。 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三 进到楼阁里面有许多古代名画,但是这里有人在炒臭豆腐,所以我们看一下就走了。 接着我们拐了一个弯来到村的街道上(刚才去参观农田),有特别多小桥,
9、怪不得叫做“小桥、流水、人家”! 在一个“丁”字路口下边有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成为一条溪流。在两条小溪的出水口都有各自的一条堤坝,两条堤坝的前面有一座拱桥,拱桥和水里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形,两条溪流的出水口像龙头一样。这里的人把它们叫做“双龙戏珠”。 接着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一个商人的家里,这间房子很大,但大门不能对着街道上,因为在古代,假如没有做官的话,家里的大门是不能对着街道的。那时商人是没有地位的,所以他家要建一个院子,大门就在院子里面,再从院子的侧门通向街道。 在里面也有一些雕刻,是一些木雕,但这些木雕上的人头都没有了,因为在以前的一个时候被挖掉的。 参观完商人家后,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当官
10、人家里,屋顶有一大块长方形的天窗,长大约有4米,宽大约有2米,这种东西叫做“天井”。 然后我们就去爬山,在山上远眺李坑村。同时我们看到许多农作物:大冬瓜、茶叶、辣椒、黄瓜、丝瓜等。 下午我们又到了晓起村,这里主要以樟树为主,到处都能闻到樟木味,这里的木雕没有被破坏掉,因为这家的兄弟俩很聪慧。 在返回黄山的途中,我们望见了农夫伯伯在收割水稻,我们一下子冲了下去拿起一大堆稻谷,放进打禾机里面,很快,这些稻谷都脱了出来。这样又能帮助别人,又能觉得快乐。 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四 今日,我们去的旅游点是李坑古村落。这里,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北宋
11、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_年,由一个叫李洞的“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帝尧时为部落首领时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以官职为姓。同时因先祖唐未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时数典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慢慢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称“坑”)两岸,便俗称李坑了。 李洞是个曾任从五品朝散大夫的隐士 他来此建村后注意教化,培育人才。据村谱记载,李洞的儿子李仁曾遵父命创建“盘谷书院”。此后,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全村出了18名进士,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还出了一位状元,叫李知诚,出任七品以
12、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士留下传世佳著29部。除以上外,村民的主流还是明清时外出经营的商人,他们的木材、茶叶生意做到了南京、姑苏、上海、广州等地,他们积攒了钱财回来,除了建立住宅处,也修宗祠、桥、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这个不傍大河通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山村,渐渐以展成为一个建筑类型很发达的革子,有大小宗祠12座,庙宇观阁17座,桥亭路亭17座,还有书院、私塾、文峰塔、公共园林等,当年号称“婺东第一村”。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村参观。 车至李坑路口 游客们,请下车。步至中书桥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中书桥”,它是婺源现存最古的桥之一,建于北宋未年,是座单孔砖拱桥,长4米,
13、宽2。5米,高3米,砖拱上铺青石板。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史书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_年),村人李侃中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他在京城为官多年回乡省亲,一日闲逛村边,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溪上的木桥时,有摇摇欲坠之感,孩童游戏奔跑过桥时更令人感到胆怯,于是捐资建立了这座稳重大方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五 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缘由是这里的村落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水口是婺源村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修筑水口碣拦截财气,培植水口林,有的还建起水口桥以锁住灵气。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庄的标记,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至水口,千叮万嘱,
14、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烈不已,格外亲切。 引游客进村 各位游客,有人说,步入李坑时,仿佛走进“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里,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这条穿村而过的小溪,由东向西缓缓而流。现李高村260多户1000余人口,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这种建筑布局说明,李坑村过去很讲究风水,因为堪舆术说:水向西流必富。古时候李坑人选择在水由东向西流的溪畔构筑房屋,这就把他们所希翼的美妙愿望,从村落布局的形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李坑的古民居吧。从表面上看,李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它村落的古民居一样。大多是粉墙、青瓦(时间一长变成黛色)。整体色调效果是黑白
15、相间,给人一种朴实淡雅的美感,屋顶采纳马头墙的建筑造型,即房屋的左右两侧筑起风火山墙,高出于屋顶。同时为避开山墙檐距双向坡顶的屋面高差过大。采纳了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的形式,因为它形似马头,故俗称为“马头墙”。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走向李翼高故居,我们去叩开这幢古屋。这幛古民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致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请看,要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非常精湛,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活灵活现;垂
16、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净和祥瑞,这边的莲蓬,则期望多子多孙。 为进一步向外人显示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致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非常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活灵活现;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净和祥瑞,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子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子的富有,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
17、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意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便利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子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六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孙李洞,自祁门浮溪新田迁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李坑村山环水绕、景色秀 丽、人杰地灵。自宋至
18、清数百年间,先后走出了十八位进士和一个武状元,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达三十二人,并有十七位饱读经书、能文善诗的学士留下传世著作二十九部,一大批徽商富贾卓有成就,堪舆大师、名医名士更是享誉乡里、远近著名。到清朝末年,李坑村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村里有总祠一座、支祠十二座、九百十七户人家,人口达五千多人,被誉为婺东第一村。今日的李坑村仍是一个有着二百六十多户,一千多人口的行政自然村。 至中书桥现在我们来到了村中一座最古老的宋代廊桥一中书桥上,这座古桥建于北宋末年,桥长4米,宽2, 5米,高3米。桥面青石板铺就,为一 座单孔砖拱桥,这座古老的桥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李坑宗谱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x
19、x年),李氏十一世祖李侃考中迸士后,官至中书舍人,在京城为官多年后,逐欲上疏归养,适闻父丧奔归,继遭内艰,志隐不出。是说李侃想回家养老,正好又遇到父亲死了,便回家奔丧,之后就隐居在家不回朝廷了.回乡后,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破旧不堪的木桥,有摇摇欲坠之感,便确定捐资修建了这座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谢他的恩德,便以李侃的官职称之为中书桥。八百多年过去了,虽饱经风雨有些破败,却依旧矗立在村外的小溪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因此,也成为李坑唯一的一处省级文物爱护单位。不远处的那道石坝,村里人叫它杨柳碣,传闻建立年头比中书桥更远。 牌坊,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牌坊文化源远流长。一般牌坊有二类、一类
20、是旌表类,还有一类是标记类,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间四柱三楼的牌楼,就是李坑村的标记性建筑,额坊上题有李坑二字。或许有些挚友会问,村名为什么叫李坑?其实李洞来此定居后,当时取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据村里老人说,他们的远祖在尧帝时,担当大理(执掌刑法的官)因公允正直深得尧帝信任,后历经五朝,世代担当大理之职,故以大理官职命族,由赢姓改为理姓,后到商纣王时,理氏裔孙理徵,因直言纣王的残暴无道而被处死,他儿子利贞与一名叫契和氏的女子侥幸逃脱。逃难中,靠吃木子之果(即李子)得以活命,为不忘李子救命之恩,利贞遂改理姓为今日的木子 李,李洞取村名为理田,意在不忘祖姓,永思祖德。到了元朝末年聚族而居
21、的李姓人家,沿村中小溪两岸居住,由于当地人习惯把小溪叫坑,故而人们把理田俗称为李坑,从那时起理田村名慢慢被渐忘,代之的是李坑的叫法,清末民初,村里还留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叫李坑五百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八角楼阁,就是李坑的文昌阁,文昌阁属于风水建筑。过去,在古徽州的每一个村子水口处,人们为了给村里培植文运,以求村人科举中学,出官人仕,往往建起诸如文笔、文峰塔、文昌阁之类的风水建筑。这座文昌阁里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他是各路神仙中主管文运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李坑的内水口,也就是李坑村口。村口,是村庄的象征,过去每当村里有人出门远行,家人总是恋恋不舍地送至村口,千叮万嘱,依依惜别
22、。出外多年的游子返乡回家,只要见到村口 ,便会激烈不已,特别亲切。在村口种植樟树,是徽州人的习惯,茂密的村口水口林,能保佑村民、美化村庄。因此村民们从种植樟树、爱樟树、敬樟树到神化樟树,把樟树当作神来供奉。大家看樟树底下搭建的这庄神龛,就是村里人用来祭拜樟树老爷的樟神庙,村里假如有小孩闹病难养,家里人就会用红纸写小孩的生辰八字贴在樟树上,说是将小孩过寄给樟树老爷,可治病消灾保平安。到今日,村民们依旧还是这样做的,由于对樟树的过份崇拜和信奉,民间衍生出一句这样的顺口溜叫樟树底下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樟树底下摸一摸能活一百多,各位游客挚友,不妨大家也来试试。 不知大家留意到没有,眼前的这条小溪是由东向
23、西流的,古徽州有句老话叫东水西流,吃穿不愁。当年李氏先祖选择在这里筑屋建村,是不是也信任了这句风水术语,把对生活的美妙愿望,寄予在村址的选择和布局上呢?大家看!这些古老的徽派民居是不是很独特?说到徽派民居,我想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徽州民居建筑形成于明朝中叶,由在苏浙一带经营盐业的徽商吸取杭州、扬州一带的建筑形式加之徽州本地的古风溶合而来,其主要特点是,外部特征:粉墙黛瓦马头墙;内部特征:三间五架加天井;精华部分是三绝(砖雕、木雕、石雕)。你们看!风火墙两头的装饰部分各不相同,一头是印斗,俗称文头,一头翘首直刺苍穹,形似雀尾,叫鸱尾(中国古代传闻中的一种神鸟),俗称武头。一文一武,文武兼备,这里
24、给各位介绍一下徽派建筑的一个小常识,就是徽派民居的大门都是开在武头方向的,因为人们信任,武能镇妖避邪,保一家平安祥瑞;而文头其后,希望文振家声。或许有些挚友要问,为什么在婺源的每个村庄,都能见到不少这样建筑气派、雕刻精致、风格独特的明清古建筑呢?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谈到明清时期,雄居东南、称霸中国商业舞台三百年之久、十大商邦之首的徽商了.李坑是闻名的徽商故里,历史上曾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商业俊才,他们商贾四方,以自己的勤劳和才智,为李坑续写了最辉煌的一页。下面请随我一道,去参观一下清乾隆嘉庆年间木商李瑞材的故居。 这座临水而建的徽式建筑, 就是徽商李瑞才故居。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典型的徽式垂
25、花门楼,小八字院门朝西而开,按当地风俗,门是不能朝西开的,因为西有百虎煞星,不吉利!没关系,主子想出了一个补风水的极佳方法,在八字门的顶端分别画了两件镇宅之宝,一件是吕洞宾的除妖宝剑;一件是太上老君的驱邪拂尘,有了这两件神仙珍宝也算是平安无忌了。 请看这座正门石库门枋,最上方是砖瓦构筑的拔檐式的门罩,门罩两边的飞檐翘角,显得是那样的威猛昂扬;门罩下是以雕刻精致的砖雕形式装饰的并字枋,下枋上精雕细刻了一组人物戏文图,图中人物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两边垂花柱及上枋,均雕饰梅花万字组合图案,垂花柱头,是两朵象征祥瑞、和平的荷花托。这样的构思,即增加了门前的装饰效果,又将主子的祈祷祝愿愿望溶合在建筑装饰
26、之中,门枋不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更主要的是与内门厅一道,在雨天供主子进出大门时避雨之用。 走进屋内,首先我们看的是这满屋子的各种木雕,有的雕着花、草、虫、鸟;有的雕着神话传闻,历史故事和舞台戏文,还有的雕着包涵着祈祷祝愿内容的各种装饰性图案和花纹。你们看!冬瓜梁上、雀替、天花,还有这厢门、槅扇门、槅扇窗、护净.件件木雕作品,工艺精湛,精致无比.我们再来看看这块当今人称作为窗帘的护净,护净是徽派建筑所独有的护窗木构件,也是徽派木雕艺术表现的重点。因此护净木雕最能反映徽派木雕艺术的水平。你们看,虽然这幅作品由于历史的缘由破损严峻, 但从残缺的部分看,仍能 看出它雕刻的精湛。请大 家细致看,这处微小
27、的槅窗 是用镂空的方式雕刻的,并且 与厢房相通,主子为什么要把 它镂通呢?莫非不怕隐私外泄吗? 这正是主子的聪慧之处,借用护 净雕刻,奇妙地把窥口与雕刻景 物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徽派建筑 明堂暗室的光线差异(外明内暗)使外 看内困难,内看外则目了然,就象 今日我们所运用的猫眼一样。大家说 古人的智商是不是很高? 中堂上悬挂的这块堂匾,取名丁馀堂,可能有些游客挚友还不知道这其中的意思,丁就是人 丁或家人的意思,馀就是馀庆指祥瑞平安的意思,连在一起指家中人丁祥瑞平安,也可以说明成人丁兴盛的意思。 右侧客厅前这座设计古朴的门枋,是李瑞材家的客厅门枋,除了有极强的装饰作用外,主子还刻意在其中隐含了一
28、个字,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字?对!是一个商字,把商字写在门口并不是向客人表明自己是商家身份,其中有更深层的用意。从这走出去,走出商字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出门经商的意思,这座正对着院门外的门枋,时时提示着主子,不要贪恋家乡的安逸生活,应当走出家门,走出大山,行商他乡。这才是主要的真正用意。参观完徽商李瑞材故居,下面请随我一起去下一个景点参观。 大家看对面这座徽式小花楼是不是很美丽?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我们仍还可以看到它细心设计、装饰华丽、美观气派的样子。你们看,美人靠挑出墙外,高悬于街路上;垂花木雕,非常的精致,垂花柱下吊着两个精工细刻的花篮,整个花楼给人一种雍容华贵、高雅气派的感觉。这座旧式花楼在
29、我们当地叫小姐楼,过去有钱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待守闺中,常依此观景闲聊。据说当年主子还在这楼上结彩招婿,抛过绣球呢!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犯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见与父母看法不合,爱女也 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 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 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 的绣球抛给谁,一般 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 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 意中人,而不是随随意 便乱抛的 这么精致气派的小姐楼当年原委是谁 家的呢?告知各位!这是清咸丰年间徽 州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宅-大夫第。 与其它徽式建筑相比,这幢官宅无论在 规模
30、上,还是内部结构方面都有些不同, 体现出官家的风格。从外形上看,与其 它民居风格无两样,但从规模看就显得 特殊宏大。你们看!这座石库门枋属于 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可单从门枋的装 饰效果和规模看,就体现出官家的大气。 还有这门前的三步台阶,根据明清时期 营造法规制,只有官家才允许在门前造 三步台阶,体现自己的身份。 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实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激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
31、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 大家来看看这幅浅浮雕石刻图, 图的中心部位是一幅中国传统 文化狮子滚绣球的图案。最 上方是一筐书,书通过飘带, 串着铜钱,连着四季如意结, 再连着一片黄金叶,这是什么 意思呢?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大家经常会看到一对狮子 的造型,其中有一只雄狮脚踩 绣球,名为狮子滚绣球。其 实,在中国的狮文化中,这只绣 球,不是简洁的一只球,而是被 称作寰宇,代表着封建社会以男 权为主的权利和地位。最上方的书, 则告知人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 只有读好书才能做官发财,因 此示意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有 了这些,不就能够四季如意了吗?整幅 图案表现一个主题,那就是学而优 则仕。现
32、在我们进去参观! 大夫第门口有两道门,其次道门是干什么用的?请大家猜猜看!这其次道门称礼仪门,当地人叫它中堂门,这是封建礼学思想和等级观念反映在建筑领域上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扇门平常不开的,只有当家中贵客临门,身份地位高的或族中辈份极高的长辈登门以及家中办红白喜事时才打开,平常按规则男左女右,出人耳门。今日你们都是远来的贵客,不妨也来试试,找找被抬举的感觉。古代小姐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中的二门只的就是这个门 老屋为四进两天井结构,分前后堂,前堂即为官厅,三开间:中天井、中堂对两厢;右则是客馆;二楼廊道围着天井转,因此叫跑马楼,后堂为起居室,是主子居住的地方。 从这里可以看到天空的部分叫天井,它是
33、徽派建筑的重要建筑形式。据说,这种建筑形式是由中原的四合院演化而来。天井在民居建筑中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使人的生活环境紧贴自然环境,达到 天人合一的有机结合。天井还是一个接水口,我们当地人把天上落下的雨水视为财水,既然落在自家屋上,就要做到肥水不流外人 田,因此要让它四水归堂先到自家。当然落下的财水最终 还是要流出去的,这栋房屋地下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你们 看!这块石板上的铜钱花水漏就是用来排水的,这里有一 个石板圆洞,大家猜猜看,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呢?这是放养 乌龟的,让乌龟在下水道中爬行,以疏通下水道的。 现在大家抬起头来往上看,环视四周,这天井四周的垫木花板上,满是精致的木雕作品,中间
34、表现的是琴棋书画;两边是八仙手中的珍宝,叫暗八仙;两侧中间雕刻的是各式博古图案,尤其是那桌下硕大的老鼠,在夜深人静的弈棋人脚下觅食,显得特殊引人注目。肥鼠 在许多地方被视为财神,家中的老鼠都如此肥大,可想家中肯定是富有的了.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很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高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闻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那里面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 李文进的父亲李登瀛是一位徽商。早年在广东经营茶叶生意,父子俩知书达理,才学都很不错,在生意上也春风得意,经营有方因此发了大财。因此为李文进捐了个州
35、同知,徽州州同知,五品奉直大夫的官衔,于是父子俩就确定在祖屋旁建一座官宅,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生意场上的得意,官场仕途的如意,使父子俩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当大夫第建成后,这份喜悦让他们感到蓬壁生辉,满堂春意浓浓,于是就在这中堂上挂起了一块堂匾,叫春蔼堂,李登瀛不仅会做生意,还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而李文进则乐善好施、广交挚友,挚友中不乏达官显贵,这是当年婺源县令、云南石屏人丁荫銮送给李登瀛的一幅对子,刚好小雨敷桐叶,借得春荫护海棠,.李文进捐官后李登瀛祖父、父亲都被诰封奉直大夫、儒林郎。尽管这些显贵达官们不断地褒评、吹嘘,李文进还是因为两个儿子吸食鸦片,加之一场亲戚的官司落魄下来。其情晚境
36、艰窘,耄耋之年,无疾而终。最终,两个儿子将这幢大夫第以八百两规银卖给了大茶商、婺源茶叶公会会长、李坑人李镜明。大夫第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参观。 这座四角重檐式古亭,叫申明亭。在婺源乡村,跨路而建的路亭到现在还比较常见,但以“申明”为名的街亭就不多了,明朝洪武5年,朱元璋向天下发布诏告,全国各地建立旌善亭和申明亭,这是婺源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过去,李坑村民每月初一和十五,晚饭过后都会自动聚集在申明亭这里,指责和惩处违反村规民约者。有资料记述,凡民作奸犯科者,书其罪,揭于亭中,以寓惩处之意。不知大家发觉没有,申明 的明字,不是日字旁,耐是目字旁,是不是有人把明字写错了呢?不!这是刻意
37、这样写的,它告诫村民,要睁大眼睛,看清丑恶,判明是非,这样才能逞恶扬善,族睦民和。假如初一将来得及批判的,十五还是会把犯错的人拎出来进行批判和惩处.所以叫做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申明亭不仅是一座街亭,还可供搭台唱戏,看戏是徽州人的传统喜好。假如搭台看戏,路就被堵住了,为了便利行走,亭外开出一条青石板路。过去每逄大年正月初一至初六,就有人守候在此,禁止村中女人从亭中走过。这期间要进行舞狮,始终舞到大年初六,方才允许女人从亭子通过。 这座建在村中心的石拱桥叫通济桥,就是相通共济的意思。也有的人说是村里的三兄弟永通公、满通公和相通公共同捐资建了这座桥,故而叫通济桥。这座桥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后来永通
38、公的后代于乾隆庚寅年1771年)又重修了这座桥,算起来这座桥最终一次重修,距今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桥跨约5米,拱高约4米多,看上去古老而坚实,与身边的申明亭和四周的建筑相衬托,就像一幅古老的水乡村景图。因此,这里也就成了电视剧孙成打酒、青花和梦回青河的外景拍摄地。桥的东面是两溪汇合处,一条自东而来,一条自南而来。两条小溪就像两条舞动的小龙煞是可爱,村里人称这是双龙戏珠。那么这颗珠在哪儿呢?通济桥桥拱是这颗珠的一半,还有一半在哪呢?对!在溪水中,倒映在水中的那座桥拱就是那另一半。还有一种说法这珠就是天上的月亮! 这两条龙的龙头就是这两座石碣,大家细致看,一条龙有角,一条龙无角,这是怎么回事?在
39、中国的龙文化中,有角龙称威龙(也有人称之为公龙);无角龙称螭龙(也有人称之为母龙),无角龙是平安祥瑞的象征。因此古徽州人常把无角龙作为祷福的草龙图。装饰在家中的很多地方,为的是祈求平安祥瑞。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的故居。在古徽州历史上一共出了 28个状元,其中有24个文状元,4个 武状元,李知诚是徽州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也是我们婺源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李知诚生于南宋绍兴已末年(公元1134年),为李坑李氏十四世孙,其祖上世代显贵,父亲李著在岳飞征讨李诚途经婺源时,奉袓父李侃之命送牛酒粮饷相助。后经岳飞奏明朝廷,诏授堂宾,差统两浙转运使。岳飞遇害后,他愤而辞职归家。 李知诚自小苦
40、读不倦,后因乡里闹虎患,就兼学武艺。时值金兵南侵,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为保国安民,经乡友指战火表学十八般武艺。乡试中武举人,乾道二年(公元1160年)他进京应试武进士,会试中武进士,后经孝宗皇帝亲试,擢为第一甲第一名,授忠翊郎,后改五经郎。丙申年推转军抚司事,在历史上李知诚是一位武官文用的状元。孝宗帝命他代表朝廷向地方宣扬朝廷旨意安抚百姓、巡察官吏、采访民间利弊、伸民冤屈,以及措置营田等事务。 身怀绝艺的李知诚一心想效法岳飞抗金保国,然而懦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意与金议和,报国无门的李知诚只好怏怏辞官归里。李知诚回乡后,在家开馆授徒,以终天年。宋嘉泰壬戌五月廿四日卒于李坑,享年63岁。 这盏
41、古式竹编的蜡烛灯叫铜锤灯。这种铜锤灯传闻 是李知诚自京城归里时(万岁爷送的),李知诚把它 带回了李坑。铜锤是一种古老的兵器。在隋末唐初时 ,李氏先袓就用这种兵器拼杀疆场,所向无敌成为中国 历史上赫赫出名的武将。或许是这个缘由,万岁爷赠 与李知诚铜锤灯,就是希望他像先祖一样,苦练武艺, 把武术发扬光大。所以李知诚回乡后,在家开馆授徒 ,而铜锤灯巡游活动也成为李坑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民 间消遣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八日,我们李坑都 要实行驮灯巡游活动,由108盏灯沿村街巡游,敲锣 打鼓、放鞭炮,场面好不喧闹。这项活动只限于李坑 ,而这种铜锤灯也只有李坑才有。我们李坑人说,这 是我们的傲慢! 这座老屋
42、,村里人都叫它鱼塘屋,当年是一所书斋,明朝末期建立。你们看堂前地面是用方砖铺就的,这叫金砖铺地。柱础是木础的,这在明代建筑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门和窗没有雕饰,显得很朴实。这是明代典型的桶窗门窗风格,窗外就是相传李知诚的后花园。下面我们一起去后花园参观一下。院子里的这棵紫薇树,相传为武状元亲自所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这棵只剩下半边的紫薇树,依旧枝繁叶茂,每年夏季都绽放出紫色的花朵。满树的花朵,煞是好看,花期长达百日,紫薇树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只要人用手轻轻在树杆上搔一下,枝头就会微微颤抖, 所以又被称为“痒痒树”。 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七 大家早上好,吃完早餐,我们就乘车出去外
43、省了,也就是去江西省婺源县的李坑村和晓起村。首先我们去李坑村,是一个旅游景点,车程大约一共3个小时,而且车是走山路的,所以导游在吃早餐的时候叫我们大家渐渐吃,不要吃得太多,不然在山上面会很简单晕车的。 刚上车后,大家的状态都非常精神,但过了两个小时多后,大家都像一条条死蛇烂鳝一样了,害得司机要把车停了下来。 休息了一下后,我们就接着前往李坑村,可这次车程几分钟就到了。 到了李坑村的里面,也有许多古建筑都是“徽派建筑”,因为这里原来是徽州的范围,李坑村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李坑村的特色水果水井泡西瓜。李坑村处于“环山拥抱、满田翠绿”的中间。 我们首先进入了李坑村的牌坊,牌坊后面有一条
44、小溪,小溪的名字就叫做“李坑”,原来这里的人都是姓“李”的,不知道我究竟是不是李坑村人的后代。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澈,清得可以望见水底下的“金荷包”鱼在河里面游来游去。河水上面的鸭子在游戏,水面上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和河边的绿树。 然后我们就跟讲解员走到一个楼阁外面,这个楼阁名叫 “星阁高隐”,据说这个村里的读书人去当官前都要来这里。 进到楼阁里面有许多古代名画,但是这里有人在炒臭豆腐,所以我们看一下就走了。 接着我们拐了一个弯来到村的街道上(刚才去参观农田),有特别多小桥,怪不得叫做“小桥、流水、人家”! 在一个“丁”字路口下边有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成为一条溪流。在两条小溪的出水口都有各自的一条堤
45、坝,两条堤坝的前面有一座拱桥,拱桥和水里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形,两条溪流的出水口像龙头一样。这里的人把它们叫做“双龙戏珠”。 接着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一个商人的家里,这间房子很大,但大门不能对着街道上,因为在古代,假如没有做官的话,家里的大门是不能对着街道的。那时商人是没有地位的,所以他家要建一个院子,大门就在院子里面,再从院子的侧门通向街道。 在里面也有一些雕刻,是一些木雕,但这些木雕上的人头都没有了,因为在以前的一个时候被挖掉的。 参观完商人家后,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当官人家里,屋顶有一大块长方形的天窗,长大约有4米,宽大约有2米,这种东西叫做“天井”。 然后我们就去爬山,在山上远眺李坑村。同时
46、我们看到许多农作物:大冬瓜、茶叶、辣椒、黄瓜、丝瓜等。 下午我们又到了晓起村,这里主要以樟树为主,到处都能闻到樟木味,这里的木雕没有被破坏掉,因为这家的兄弟俩很聪慧,把雕刻用一些泥土扑上,上面写着“毛主席万岁”五个字,这样人们就不敢破坏这个雕刻了。 在返回黄山的途中,我们望见了农夫伯伯在收割水稻,我们一下子冲了下去拿起一大堆稻谷,放进打禾机里面,很快,这些稻谷都脱了出来。这样又能帮助别人,又能觉得快乐。 李坑景区导游词 李坑导游图篇八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孙李洞,自祁门浮溪新田迁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李坑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人杰地灵。自宋至清数百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