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寒假巩固练习-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寒假巩固练习-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练习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识梳理】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远古时期的生产与生活:采集渔猎、迁徙群居生活、女性地位较高2、大 约1万年前的生产与生活(1)农业出现概况: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小麦)、东 亚(水稻与粟)和中美洲(玉米、甘薯)(2)农业出现意义: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口增长、聚落、手工业、私有制、阶级、国家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西亚两河流域和非洲尼罗河流域-王室和神庙占有主要土地2、古代中国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北方粟麦农业区与南方稻作农业区西 周 井田制、春秋战国至秦汉 土地私有制、隋 唐 均 田制、元 明 清 土地兼并盛行3、古希腊地区 种
2、植葡萄和橄榄、城邦公民拥有土地4、古罗马地区-共和国时期小农生产盛行、帝国时期小农破产5、美洲地区:阿兹特克土地有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两种形式三、生产关系的变化:男性地位提升、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诞生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整体概况:随着新航路开辟,1 5世纪末至1 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至亚洲和非洲2、具体物种(1)玉米:1 7世纪传遍欧洲、明清传入中国(2)马铃薯与甘薯:1 6 世纪末在欧洲推广、明清传入中国(3)番茄:1 8 世纪中叶欧洲培育新品种、1 8 世纪末新品种又传
3、回美洲、清朝番茄被食用(4)辣椒:1 5、1 6 世纪传到欧洲、明清传入中国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小麦和水稻对美洲社会影响最大)(1)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2)蔬菜水果类:黄瓜、豌豆、苹果、葡萄、甜橙、柠檬(3)经济类:甘蔗、咖啡2、禽畜传入美洲: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带到美洲;推动了美洲农业发展三、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与影响1、食物物种交流特点:欧洲为中心、双向传播、同时传播、本土化、文化交流、整体发展2、食物物种交流影响(1)全球粮食产量提高,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促进了畜牧业发展(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4)促进了全球物种多样
4、化,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5)新物种引进对当地生态产生影响第 3 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表现(1)农业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美国农机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2)粮食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突破(3)养殖业的现代化(4)2 0 世纪下半叶以来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古代地窖和陶器、现代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木2、冷冻加工产业的发展:古代腌制、风干和冰、现代速冻加工、冷冻设备技术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消除饥饿(1)原因:耕地
5、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多,导致食物需求与供给间的子盾尖锐(2)解决措施:1 9 4 5 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 9 9 6 年中国提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2、食品安全(1)安全隐患:土壤污染、食物污染、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危害人体健康(2)解决措施:各国制定法律法规【典例练习】1.2022年 2 月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中国发布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提 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联合国安理会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
6、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A.B.C.D.【巩固练习】1.“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推动()人类趋向定居生产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A.B.C.D.2.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项中,表述正确
7、的是()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3.中国古代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以下关于不同时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隋唐时期已形成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C.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相当普及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4.有学者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集团,其农业生产中断了,文化和历史也一定随之中断。如曾经繁荣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还有古罗马以及美洲印加帝国的衰落、消
8、亡,就与此有关。该学者强调的是()A.农业是文明孕育和发展的基础 B.古代的世界文明向多元化发展C.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有自身特点 D.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文明衰亡5.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A.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B.铁犁牛耕的应用得到普及C.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出现 D.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6.清代学者高濂在 遵生八笺中对当时某一新传入物种有这么一段描述:“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下列有关这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产于中亚,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国 B.引入中国后曾长期被当作
9、药用植物C.传入中国时,被中国人称为“胡椒”D.西班牙人将其引入再传到英国等国7.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水稻在北美的播种()A.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C.拓展了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8.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16世纪传入西非和中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有历史学家在评论玉米在世
10、界上的传播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对该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A.玉米的传播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B .缓解粮食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价格革命使得玉米价格比黄金价格更高D.玉米的传播使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加强9 .一个1 3 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下列关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三线建设是推动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C.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D.以高科技为主的设施农业成为主要生产经营
11、模式1 0.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B.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C.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D.依靠新闻媒体监管食品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1 1 .1 9 世纪7 0 8 0 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体现了产业分工不
12、断细化 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A.B.C.D.1 2.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 4 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汆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 8 0 0 万左右,人均粮储2.5 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农业经济繁荣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政府重视粮食储备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A.B.C.D.1 3 .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 9 8 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
13、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 体 现 了()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 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 D.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1 4 .1 9 6 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 0%;1 9 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 0%。由此可见,当 时 中 国()A.注重通过农业科研提高粮食产量 B.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影响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1 5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
14、适的主题()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1 6.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离不开生产力的提高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8 6 44 P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 23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19 5 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
15、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材料一 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它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
16、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概括说明“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厂制给管理形式带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典例练习】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食品供应就会有一定的保障,故正确;1996年,国务院 发 布 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提出了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故错误;根
17、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而 不 是“安理会”,它主要负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故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加大对农业的生产投入,能够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故正确;选 择D项符合题意。【巩固练习】1.【答案】A【解析】由“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可得,农业革命推动人类趋向定居,故正确;由“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农业生产”、“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等信息可得,农业革命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故正确;由“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可得,农业革命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18、故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到与生产关系变革相关的信息,故错误;选 择A项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番茄和玉米等,故 选A项;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排 除B项;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逐渐破产,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排除c项;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排除D项。3.【答案】B【解析】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未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排除A项;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并未在北方普及,
19、排除C项;明至清前期玉米甘薯得到引进和推广,但并未遍布全国,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材 料“其农业生产中断了,文化和历史也一定随之中断”可知该学者尤其强调农业生产对文化和历史的作用,故选A项;材料提出各不同文明的衰亡都与农业生产的中断有关,是强调共同之处而非区别,无法体现多元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的共同衰亡原因,未强调各自特点,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会导致农业生产的中断,故可知生产力发展会促进文明的繁荣而不是加速衰亡,排除D项。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
20、社会分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即文明产生了,故选A项;铁器牛耕是生产力的进步,不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B项;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不是生产关系变化,排除C项;地主阶级的统治确立只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内容之一,并不是主要表现,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丛生甚可观”可知,该物种为辣椒,15世纪末,西班牙人将辣椒引入本国,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故选D项;辣椒原产于拉美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排除A项;引入中国后曾长期被当作药用植物的是番茄,排除B项;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中国人称为“番椒”,排除C项。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小麦和水稻对美洲
21、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等,与题干“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等相合,故选A项;集约化可理解为“集合要素优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效益的方式,题干未提及集约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北美居民在水稻传入前后饮食结构的变化等信息,排除C项;“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是工业革命,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哥伦布将这种 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I,16世纪传入西非和中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传向世界,因为其属于高产作物,大规
22、模种植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粮食压力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被历史学家评论为其传播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故选B项;玉米的传播能够缓解粮食压力,但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众多,材料仅涉及到玉米的种植,而没有对其他原因进行比较,故“主要原因”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玉米的影响对世界发展意义重大,而不是说玉米的价格高低,且价格革命是16 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材料仅涉及到玉米传播的影响,没有明确玉米与黄金的价格,故“价格革命使得玉米价格比黄金价格更高”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加强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玉米的传播,排除D项。
23、9.【答案】C【解析】农村承包地的“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故选C项;1 9 5 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 9 6 4 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而非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排除B项;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排除D项。1 0.【答案】A【解析】农业机械化推动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的建立
24、,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故选A项;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使食品美味,过量添加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则危害人们健康,排除B项;“解决”说法错误,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排除C项;监管食品安全要制定法律法规,新闻媒体只是外部监督,排除D项。1 1.【答案】A【解析】“把屠宰和包装流水作业”体现了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故正确;”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说明当时铁路运输业得到发展,能够长距离的运输货物,故正确;“开端”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
25、命期间就已开始了近代机械生产,故错误;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斯威夫特创办的肉类加工厂是加工业,不属于农业,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 2.【答案】A【解析】据材料“天宝八年(7 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汆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可知,当时粮食产量颇丰,说明农业经济繁荣,故正确;根据材料“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 8 00万左右,人均粮储 2.5 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 个月”可知,国家对粮食的储存量相对充足,政府重视对于粮食的提前储备,故正确;两税法在唐德宗时期才开始实
26、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宋代以前,中国古代政府是社会救济的主体,但材料仅涉及到政府对于粮食储备的数量充足,没有明确对于粮食的具体发放情况且“开始”一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选择A 项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对苏联进行粮食禁运的时候,与之属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并未采取与美国一致的做法,反而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出在粮食贸易问题上,美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之间存在国家利益冲突,故选D 项;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可知,并不是美国贸易禁运的时候,苏联就没有其它获得粮食的可能了,所以不能据此说明
27、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排除 A 项;题干反映的美苏之间粮食禁运实际上是冷战的体现,且仅提到了 1980年这一个时间,不能据此得出全球性粮食危机频繁出现的结论,排除B 项;美国与苏联间的粮食贸易受到了冷战影响,但是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则体现出冷战思维并未影响国际粮食贸易,本质上来说,上述现象恰恰说明影响国际粮食贸易的是国家利益,排除C 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可知通过农业科研,提高了粮食产量,故选A 项;“未受”一词过于绝对,排除 B 项;包产到户推行于1978年以后,排除C
28、项;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D 项。15.【答案】A【解析】表格中提到因为研究出罐头生产工艺而使得罐头食品出现,由于家用冰箱可以使得食物保鲜,从而产生出各种保鲜食品,由于方便面的发明使得食用方便面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上述都是由于食品技术革新导致的生活方式改变,故选A 项;题干体现的是食品生产保存技术革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并没有提到中西饮食文化交流问题,排除B 项;题干中体现了科技进步,但并不是在食品种类方面的创新,而是在原有食品种类方面的创新,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工业革命以来引发的食品技术创新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不是推动食物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16.【答案】(1)说明:农业的
29、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私有制、阶级、国家”三个关键词各1分,逻辑顺序错误不给分)(2)变化:生产集中;实行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强化;生产过程始终被严格监督。影响:积极一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任答2点)消极一阶级矛盾尖锐(或社会贫富差距加剧)。【解析】(1)据材料一“农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平等”结合所学可知,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
30、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出现,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为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随着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得出生产集中;据材料二“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得出实行倒班制;据材料二“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得出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强化;据材料二“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得出生产过程始终被严格监督。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在找到工作后12小时工作制时 习惯工厂的纪律”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二“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在习惯工厂的纪律严格监督下”结合所学得出阶级矛盾尖锐(或社会贫富差距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