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提交资料清单、项目评价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提交资料清单、项目评价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录A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提交资料清单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提交资料清单:1、评价标识申报声明2、建筑基本信息表3、项目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述、效果图、关键技术指标计算 及技术途径、建筑设计(整体布局、体形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设计(保温及 门窗性能)、气密性及无热桥设计、冷热源及末端设计和控制策略、生活热水、电 气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情况。4、近零能耗建筑性能设计分析报告。包括但不限于:软件介绍、建模方法、 关键参数设置、系统建模、负荷/能耗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5、主要施工图及计算书。包括但不限于:总平面图、效果图,建筑立面/剖 面/典型层平面图、建筑设计说明、工程做法表,近零能耗建筑专
2、项设计说明及关 键节点大样图、防结露计算、暖通设计说明、系统图、设备列表、可再生能源设 计资料、生活热水系统图、电气设计说明、照明节能设计、能耗监测(可根据项 目进展情况提供)等图纸和计算书。6、气密性测试结果。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7、运行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建筑一年以上室内环境与分项计量能耗数据及 能耗统计分析报告。居住建筑典型户电表、气表计量报告、光伏发电系统转换效 率测试报告、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及地源热泵系统热泵机组的运行记录及性能检测 报告。注:申请设计评价请提供1-5项;申请运行评价请提供1-7项。量比例Rch60%WRhw80%15Rhw28()%2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3、的电量比例Re10%WRe20%10电气20%WRc30%15Re230%20能源节约小计200三、运行管理控制项标准编号标准条文分(直设定达标情况不参评分值所属专业备注分值最高分值建设单位应在综合效果验收合格交付时,应向业主提供使用说明书,应向运行管理单 位移交综合效能调适资料和提供专业培训。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运营期间气密性应满足设计要求,若有修缮、二次装修等施工作业,不应破坏气密层。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措施及制度,应在较高能耗的公用设备周边挂 设操作规程或指引。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评分项标准编号标准条文直设定自评得分不参评分值所属专业备注分值最高分值近零
4、能耗建筑使用过程中,对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及气密性保障等关键部位进行维护和检 验1()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运行管理单 位制定专项运行管理方案, 在保证设备安全和满足室内 环境设计参数的前提下,根 据用户行为采集能耗平台数 据分析并制定最利于建筑节 能的运行方案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做出动态运行策 略调整412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立足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建筑遮阳等构件和设备的功能 实施控制调节4室内运行设定温度,冬季不得高于设计值2,夏季不得 低于设计值24建筑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个年度,进行建筑能源系统调适,并出具调适报告1010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对新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5、和 维护,并合理运行根据过滤器 两侧压差变 化及时清理 或更换过滤根据过滤器两侧压差变化及时清理或更换 过滤装置412设计评价不 参评暖通每两年检查一次热回收装置的性能,必要 时及时更换,保证热回收效率4装置过渡季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及空气质量情况 打开或关闭新风系统,优先采用自然通风4建筑运行管理单位对建筑运 行参数进行记录和数据分 析,并根据数据调整运行策 略优化运行措施,建筑运行参数记录完整,每年对建筑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并与往年相应数据进行纵向比对分析,或与相同气候区、 相同功能的节能建筑运行数据进行横向比对分析510设计评价不 参评电气能耗数据向社会公布5运行管理配置建筑智能化集 成管控
6、系统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管理和控制1020设计评价不 参评电气实现建筑设备智能运维20实施能源资源管理激励机 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能源资 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物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考核体系中包含能源管理激励机制210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8设置物业管理信息系统48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 建筑应用信息化手段进仃物业官 理,能耗档案记录齐全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备2记录数据完整2进行近零能耗建筑使用者满意度调查,调查比例不低于10%,平均分不低于总分比 例80%,且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88设计评价不 参评建筑运行管理小计100四、创新标准编号标准条文分值设定自评得分不参评分值所属专
7、业备注分值最高分值7. 0. 1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可再生能源资源,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者等于建筑全年 全部用能1515建筑 暖通7. 0.2鼓励采用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 柔性用电、住宅电气化等新技术2类以上技术全部应用51010电气7. 0.3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 或提高建筑本体节能率住宅 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 度相比近零能耗建筑 技术标准DB34/T 4293-2022规定值降低10%510建筑20%10公共 建筑建筑本体节能率不小于30%5不小于40%107. 0.4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用16建筑在施工建造阶段应用2在运行维护阶段应用37
8、. 0.5提高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提 rWj 40%49结构提 iWj 100%9创新小计50五、近零能耗建筑评分计算表工程项目评价指标室内环境能源节约运行管理创新控制项评定结果4满足d满足4满足评分项适用总分10020010050实际得分单项得分比例得分Qi总得分EQ测评等级超低能耗建筑口近零能耗建筑口零能耗建筑1)得分Qi二实际得分/适用总分义100;2) 总得分ZQ=(500+Q1+ Q2+ Q3+ Qs) /100.附表B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评价表表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评价表下表为依据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评价表,相应位置填写达标情况、自评得分、不参评分及评分计算表。一、室内环境控制项标准编号标准条文有
9、设定达标情况不参评分值所属专业备注分值最高分值近零能耗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DB34/T 4293-2022 第 4.0.1 条规定。暖通近零能耗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新风量应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B34/T 4293-2022 第 4.0.2 条规定。暖通近零能耗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符合表的规定。建筑评分项标准编号标准条文分彳直设定自评得分不参评分值所属专业备注分值最高分值控制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 浓度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氮等污染物 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规定限值10%316建筑20%8室内细颗
10、粒物(PM2.5)24小时平均浓度不高于35g/n?, 且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o)24小时平均浓度不高于 50gg/m38暖通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满足国 家现行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中 对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达到3类及以上510建筑达到5类及以上10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 好构件及相邻/ 声性能达到1 建筑隔声设1另间之间的空气声隔 Id行国彖灯湘田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 标准限值的平均值310建筑十规范GB 50H8高要求标准限值5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 50118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 标准限值的平均值3建筑高要求标准限值5建筑应充分利用天然光住宅 建筑室
11、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其采光 照度值不低于3001X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8h/d612建筑公共 建筑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5%的面积与地下 室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2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 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2主要功能房 间采取以下 眩光控制措 施透明围护结构外侧采用反射板、可调节遮阳 设置等,减少直射眩光2建筑减少使用镜面、金属表面等光滑表面,减少 反射眩光2安装低透光型窗帘,减少外界眩光2室内人员长时间停留场所采 用能减少产生频闪的照明产 品频闪效应可视度(SVMHL0
12、48电气频闪效应可视度(SVME0.48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室 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II级的面 积比例达到70%71()暖通达到80%8达到90%9达到100%10优化建筑空1可和平面布局, 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其迎风面与夏季最多 风向宜成60。9()。角,且不应小于45。210建筑住宅 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 例达到8%5建筑达到10%6达到12%7达到14%8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 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力 的面积比例达到70%5达到80%6达
13、到90%7达到100%8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且应 采用构造措施避免形成冷热 桥东、西向建筑外窗可调节遮阳设施占外窗 透明部分的比例达到30%210建筑达到50%4南向建筑外窗可调节遮阳设施占外窗透明 部分的比例达到60%3建筑达到100%6要功能房间的供暖空调系统 可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调节每lOOn?的区域有1个可个性化调节的环境控制装置, 旦环境控制装置的传感器位置应能正确反映该区域的人 体热感觉36暖通每50m2的区域有1个可个性化调节的环境控制装置,且 环境控制装置的传感器位置应能正确反映该区域的人体 热感觉6使用蓄能、调湿等显著改善室内热湿环境质量的功能性材料,占同类部品用量比例达 到
14、50%以上的88建筑室内环境小计100二、能源节约控制项标准编号标准条文分(直设定达标情况不参评分值所属专业备注分值最高分值住宅建筑能耗采用绝对指标控制,设计建筑供暖年耗热量、供冷年耗冷量,以及能源 消耗量应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B34/T 4293-2022第条规定。仅住宅建筑 参评建筑、暖 通公共建筑能耗采用相对指标控制,建筑能效指标应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DB34/T 4293-2022 第 4.0.7 条规定。仅公共建筑 和非住宅类 居住建筑参 评建筑、暖 通应制定完整的建筑设计、施工、运营节能方案。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节能设计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
15、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并应满足国家 和安徽省标准相关规定。建筑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进行断热桥处理。建筑透光围护结构气密性和传热系数应符合应满足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B34/T 4293-2022 第 4.0.4 条规定。建筑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 规范GB55015的规定。暖通合理设置热回收机械通风装置暖通采用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主要功能房间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GB 55015规定。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用分区、定 时、感应等节能控制。电气冷热源、输配系统、通风
16、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电气评分项标准编号标准条文分(直设定自评得分不参评分值所属专业备注分值最高分值建筑主体的主入口宜避开冬 季主导风向,为建筑日照、采光与通风创造条件建筑朝向位于南偏东15至南偏东35或南偏西5至 南偏西15412建筑建筑朝向位于南偏东15至南偏西512建筑外形设计应减少外围护 结构的表面积居住建筑建筑层数不高于3层W0.5055建筑建筑层数在49层W0.40建筑层数不低于10层W0.35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小于0.405外墙保温选用保温与结构一 体化系统、内外组合保温系 统或自保温系统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系统、内外组合保温 系统或自保温系统占外墙保温系统的 应用比例
17、S40%WS60%515建筑60%WSV80%10SB 80%15建筑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平均 传热系数屋面超低能耗建筑0.25 W/ (m2*1()1()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0.15 W/ (m2-外墙超低能耗建筑0.40 W/ (n?K)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0.30 W/ (m2*K)建筑透明外围护结构传热系 数超低能耗建筑外窗(含玻璃幕墙)W1.2W/ (m2-K)1515电气近零能耗能耗建筑、零能耗外窗(含玻璃幕墙)W0.8W/(m2 K)建筑透明外围护结构采用活 动外遮阳系统采取手动控制方式510暖通采取电动控制方式10采用结合室外太阳辐射强度、室内照度等智能联动的控 制方式
18、15选用高效的供暖空调系统的 冷、热源机组冷、热源能效达到国家能效标准规定的一级要求515暖通冷、热源能效比国家能效标准的一级能效限值提高6%10冷、热源能效比国家能效标准的一级能效限值提高12%15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供暖空调 系统的末端及输配系统的能 耗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低20%715暖通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 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规定值低 20%8暖通合理设置热回收机械通风装 置显热型制冷工况下,热回收效率不低于75%制热
19、工况下,热回收效率不低于80%88暖通全热型制冷工况下,热回收效率不低于70%制热工况下,热回收效率不低于75%8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并经 调适后处于高效运转状态1010暖通通风设备的运行控制运行控 制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区域,根据CO2浓度 或人数/人流,修改最小新风比或最小新风量的设定值415暖通根据最小经济温差控制新风热回收系统的旁通阀,或联 动外窗开启进行自然通风5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运行或开窗等方式进行空气调节6采取措施降低建筑照明能耗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比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降低10%313电气
20、降低20%6规范GB55015的规定限值降低30%9采光区域的人工照明随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4电气照明产品、三相配电变压器 水泵、风机等电气设备满足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一级能 效的要求全部设备能效水平达标1类312电气2类63类94类及以上12设置分类、分级用能自动远 传计量系统系统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监测、数据分析和管理510电气系统在上述基础上,实现对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远程调控10选用高效节能型可再生能源 产品光伏组件效率相比GB/T 39857限值提升10%310电气20%630%1()光热利用系统的集热效率相比GB550I5 限值提升10%3给排水20%630%10地源热泵机组全年综合性能系数1级能效5暖通比1级能效对 应性能系数提 升10%以上10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 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 Rhw60% WRhw7()%520给排水70%WRhw80%7Rhw 2 80%1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40% WRhw60%10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