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分层作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308206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分层作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分层作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分层作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分层作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5课古人谈读书分层作业第二课时作业 分类作业内容分层要求基础 类1 .古文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是()A.朱熹B.梁启超C.曾国藩2 .卜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最后一个“知”和 前面四个“知”读音、意思不相同。B. “学而不厌”与“相看两不厌”中的“厌”意思是一样的。C. “默而识之”与“素不相识”中的“识”读音不一样,但是意思一样。D. “诲人不倦”中的“诲”和“悔恨交加”的“悔,读音不一样。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却只漫浪诵读”的“漫浪”和“浪漫”意思相同。B.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手到”。C. “余尝谓

2、读书有三到”与“尝与诸小儿游”两句中的“尝”意思不同。D. “心既到矣,眼口凯不到乎? ”这是一句反问句,但是有个错别 字。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止确的一项是()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 本书好看?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 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A.B.C.D.必做题提升 类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必做题

3、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 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6 .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7 .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8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9 .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叩勺重要性。选做题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拓展类10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写出与该成语的出处有关的人物。()()挂书 韦编()()凿壁()() 囊()映()悬

4、梁()() 手不()()自今天我收获了 颗星,我已经积累了 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评价教师 评价【参考答案】1. C【详解】考查了文学常识的识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何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出自曾国藩古人谈读书。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才会 想去读书,而读书的时候还要善于思考,懂得书里面所传达的意思,并且,活到老,学到 老,读书还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需要有恒心,坚持到底。2. 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理解。A.最后一个读四声。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

5、,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明智的。通假 字,知智。故说法正确。8.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相看两不厌。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 看不够,看不厌。故说法正确。C.“默而识之”: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识:记。读“zhi”。“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识:认识。读“sh。读音一样,意思不一样。故说法错误。D. ”诲人不倦Z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诲huL“悔恨交加”:遗憾和后悔一起出现。形容非常懊悔。悔huL故说法正确。3. 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 ”却只漫浪诵读”的“漫浪”的意思是:随随便便,漫不经心。“浪漫”的意思是:充满幻 想,富有诗情画意。行为放纵,不加约束

6、(多指男女关系)。故说法错误。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故说法错误。C.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尝:曾经。“尝与诸小儿游”的意思是: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尝:曾经。故说法错 误。D.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是一 句反问句,错别字是:“凯”改为“岂工故说法正确。4. 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排序。先写出名人“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接着介绍“汗牛充栋的书简 紧接着写“他们 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在介绍原因“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 “学而不思则罔最后得出结论“

7、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 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5. 随意 要紧,重要6.心到、眼到、口到。7.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 B【解析】5.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结合句子来理解。(1)“却只漫浪诵读”意思是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意。(2)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急:重要。6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至,可知,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心到、 眼到、口到。7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

8、记亦不能久也。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表达的是只要专心 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这个句子用反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故选B不正 确。【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 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 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 吗?9. 牛角李密三绝孔子借光匡衡萤雪孙康,车 胤刺股孙敬,苏秦释卷吕蒙【详解】本题考查补全成语和成语理解。牛角挂书: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韦编三绝: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用 来形容勤奋学习。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 事情。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 映雪:晋代孙康聪明好学,但家贫不能点灯,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来读书。形容在极端困 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悬梁刺股: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手不释卷: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主人公是吕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