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解析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429834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届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演练卷全国乙卷一、现代文阅读(3 6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和合思想,滋生于远古的先贤们对天地自然的初始认识、接触、对话过程,成熟于人们长期的渔樵耕读的实践。当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全国各地乡村正积极地投身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生态、宜居、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乡村景观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透视这些充满诗意的美丽乡村,发现和合思想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合”是乡村渔樵之美的精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耕读渔樵自古以来就被众多文人雅士视为涤除玄鉴、陶冶性情的重要手段,庄 子 让 王 中 就 有“日出而作,日入

2、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句子,逍遥而安泰,这是乡村聚落空间中最常见的和合状态,我们将这种审美意象形态叫做渔樵之美,而究其根源,渔樵之美乃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合。和合思想源自阴阳说和 易经学说。易经被 称 作“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主张天、地、人三才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冲融、相互圆通,共同维系着整个系统。中国先贤们的哲学逻辑起点是“一阴一阳”所昭示的自然恒常。一天一地、一上一下、一热一冷,构成最朴素的阴阳观,所以人们早期的思索还是基于天地阴阳二气的相互渗透和推衍的过程的。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对和合渔樵美学观贡献非常大。道家在肯定天、地、人三才相和合的基础上,主张人要

3、主动与自然相调和,最为典型的思想是老子的“无为”观。老子告诫人们“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是提醒人们无为而求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这一顺其自然的和合渔樵美学观至今仍在治国、齐家、修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们在长期渔樵耕读的劳作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与天调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语 出 道德经)。老子的道之说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西方柏拉图的 理想国 勾画出了西方人的理想国度。老子也构想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4、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陶渊明的笔下也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幸福之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王维的田园诗中也 有“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经典诗句。这种美好的小国寡民的境界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截然相反,“理想国”追求的是一个理想的规制国度,老子追求的是一种和合的渔樵世界。乡村渔樵世界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彰显了祥和、质朴、诚明、向善的渔樵之美,也解蔽了天、地、人相和合,人与天调、天人合一等先贤哲理。乡村文旅设计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彰显乡村的和合本色,笃守其向善的本质。若真正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是很难的,但当今乡村渔樵世界中所呈现出的那种祥和、

5、恬静的境界是可期的。(摘编自朱力、冯越峰 和合:乡村渔樵之美的精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合思想滋生于远古先贤对天地自然的认识、接触、对话过程及人们渔樵耕读的实践。B.渔樵之美乃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合,是众多文人雅士涤除玄鉴、陶冶性情的重要手段。C.易经因主张天、地、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冲融、相互圆通,所以被称为“群经之首”。D.如今虽很难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但乡村渔樵世界中的祥和恬静的境界足可期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在全国各地乡村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中心论点。B.文章引用 庄子“日出而作”等句子意

6、在论证这种审美意象形态就叫做渔樵之美。C.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述小国寡民境界与西方人的理想国度是截然相反的。D.文章收尾总结前文,且与开头遥相呼应,结构严谨;并为当今乡村建设提出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先贤们的哲学逻辑起点是“一阴一阳”所昭示的自然恒常和最朴素的阴阳观。B.道家主张人要主动与自然相调和,讲究顺其自然的老子的“无为”观最为典型。C.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内容到思想都承续了老子的理想世界构想。D.渔樵之美祥和、质朴、诚明、向善,乡村文旅设计要彰显坚守乡村的和合本色、向善本质。【答案】1.D 2.B 3.A【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

7、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和合思想滋生于渔樵耕读的实践”错误。原文是“成熟于人们长期的渔樵耕读的实践之中”。B.“渔樵之美乃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合,是众多文人雅士涤除玄鉴、陶冶性情的重要手段”错误。选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众多文人雅士涤除玄鉴、陶冶性情的重要手段”,应 为“耕读渔樵”。C.“易经因主张天、地、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冲融、相互圆通,所以被称为 群经之首”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易经主张天、地、人之间相互支持、招互冲融、相互圆通”与“被称为 群经之首”之 间 不 因 果 关 系。故选D。【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B.“意在论证这种审美意象形态就叫做

8、渔樵之美”错误。文章引用 庄子“日出而作”等句子意在论证人与天地自然是和合并生的,而“这是乡村聚落空间中最常见的和合状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逻辑起点是 一阴一阳所昭示的自然恒常和最朴素的阴阳观”错误。根据原文“中国先贤们的哲学逻辑起点是 一阴一阳所昭示的自然恒常。一天一地、一上一下、一热一冷,构成最朴素的阴阳观”来看,“最朴素的阴阳观”和“一阳一阳”所昭示的自然恒常,不是并列关系。故选A。(-)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传承农耕文化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

9、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 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脸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

10、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光明网时评频道)材料二: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

11、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摘 编 自 南方日报)材料三:二十四节气申

12、遗成功的文化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 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 按 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

13、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摘 编 自 兵团日报)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反映了天象、气温

14、、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C.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D.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5.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B.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

15、人那里烂熟于心,年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D.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6.作为农耕文化符号的二十四节气,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分析。【答案】4.D 5.B6.依然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能提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自然的节奏和规律生活。在生活习俗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分析和

16、概括材料有关内容的能力。D.“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表述不准确,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故选D。【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辨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B.“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烂熟于心”错误,扩大范围,原文材料一第二段说“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不是所有老一辈人。故选Bo【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

17、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以及材料三中“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可概括出:二十四节气依然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以及材料三最后一节“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

18、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可总结出,能二十四节气提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自然的节奏和规律生活。根据材料三中“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己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而正是在这样的 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可以概括出:在生活习俗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里人侯发山周末,我和几个朋友驱车赶往靠山屯。靠山屯有一家农家乐,有不少野味。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悉。随同去的老孟,是个盖房子的,俗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刚

19、坐下,就对老板二狗豪气十足地说:“先来盘鳄鱼肉。”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老板,小店没有这个。”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一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不差钱,上。”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不信您问侯老板。”“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二狗这儿有个规矩,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我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二狗还是不愿意。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老孟没说话,又掏

20、出一张十元的。“还差二十。”二狗伸着两根手指,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老孟黑着脸。菜一道道上来了。味道嘛,也确实不错。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O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可看清楚了,他给你的可是冥币!”“我知道。”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惹不起?”我有点糊涂

21、地看着二狗。二狗淡淡一笑:“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经常把冥币当钱使。”老孟附和道:“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他也只是买碗面,没啥。”二狗不以为然。我由衷地说:“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二狗说:“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想想也是的,谁让人家的爸爸是村长呢?二狗毕竟还受村长的领导嘛,这么一想,我也就释然了。“

22、我明白了,村长在这里挂着账行。狗老板会做生意。”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肯定这样。”在座的一个朋友同意老孟的说法。二狗没接我们的话茬,叹口气,说:“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下起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发现刘大谷的屋子裂缝了,忙把刘大爷背出屋子。刘大爷说他的收音机还在屋里。刘大爷孤寡一人,收音机可是他宝贝。村长就放下刘大爷,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老孟点菜时,先点鳄鱼肉,再“甩出鼓

23、囊囊的钱包”,言行看似充满豪气,实际上是老孟在山里人面前显示优越感。B.“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表现了二狗对顾客的恭敬,其中含有没能满足顾客要求的歉意,也有与顾客拉近感情距离的善意。C.服务员的插话交代了孩子的身份,却也招来了老孟对二狗的冷嘲热讽,使我也对二狗的做法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鄙视二狗。D.小说插叙了村长为救刘大爷牺牲的内容,解说了男孩儿免费吃面的原因,也展现了山村淳朴的民风,升华了小说表达的情感。8.小说结尾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关于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二狗,有人认为是老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C 8.(1)含义上

24、,运用双关,指“农家乐”不仅菜肴味道不错,而且在精神层面(互助、关爱等)更有吸引人的意味,十 分“抠门”的二狗对因救人牺牲的村长的儿子的关爱打动了老孟。(2)人物上,突出了二狗等山里人的美好品质,体现了老孟形象的发展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3)情节上,通过突转,与前文态度形成对比,强化了故事的起伏。(4)主旨上:深化了小说内涵,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并体现了其巨大感召力。(5)艺术效果上:戛然而止,余韵悠长,耐人寻味。9.答案示例:主人公是二狗。(1)标题上,小说标题是 山里人,小说的写作主体对象是二狗,顺理成章。(2)情节上,点菜先算账,卖面不要钱等故事的叙述都围绕二狗展开(3)主旨上,小

25、说的主题是在表现二狗等山里人身上的人性之美。(每点2分)主人公是老孟。(1)情节上,老孟贯穿故事始终,故事展现的是老孟的心理状态及其精神的成长。(2)从艺术表现上看,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于老孟形象的丰富性。(3)主旨上,小说蕴含的美好人性的巨大感召力,也是体现在在老孟这一人物形象上。【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对二狗的做法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错误,“怀疑”的 是“事实”,但没有怀疑“做法的正当性”。鄙视二狗无中生有。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结尾作用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小说结尾作用。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

26、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考查尾段在文中作用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着小说中王教授的人物形象,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这种结尾手法所起到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从内容看,“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既指二狗开的农家乐的饭菜味道还算不错,吃饭的老孟他们还能够认可;又指十分“抠门”的二狗对因救人牺牲的村长的儿子的关爱很让人感到;还指山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理解令人感动。这句话语意双关,从表层到深层,逐层递进,语意丰富,耐人寻味,更具吸引力。从情节结构看,“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这句话出现在小说的结尾,表现了老孟对二

27、狗的态度的变化,与前文认为二狗抠门和巴结村长的认识形成对比,使情节波澜起伏。从人物和主旨看,老孟对二狗的态度的变化从侧面突出了二狗的形象和品质,也折射出山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和理解,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从艺术效果看,“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作为小说的结尾,在小说情节上发生突转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考查小说的主人公,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考查小说的主人公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首先表明观点,然后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

28、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言之成理即可。小说主要写“我 与老孟等人到靠山屯一家农家乐吃饭,结识了老板二狗,由不熟悉、误解产生矛盾到理解的过程,表现了山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如果认为是二狗,结合小说的标题“山里人”看,二狗作为山村人的典型代表,更利于情节展开和表现主旨;如果认为是老孟,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看,主要以老孟为主线展开情节,表现老孟前后的态度变化,借助老孟表现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 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成阳,

29、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甫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第占半。萧何曰:“刘李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日:“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李相,愿手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口:“公等皆去,吾亦从此

30、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日: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日:“妪子何为见杀?”妪目:“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选 自 汉 书 高帝纪)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B.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

31、道开/行数里醉/困卧/C.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D.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B.“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 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C.“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D.“坐上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 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

32、,才当上泗上亭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B.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C.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 称“贺礼一万钱”。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1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答案】1 0.D 1 1.D 1 2.C1 3.(1)单父人吕公跟沛县

33、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解析】【分析】【1 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高祖趁着醉意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壮士行”构成完整的主谓关系,后面应断开,排除C;“何畏”“乃前”分别表示其两种态度举动,故应在中间断开,排除B;“蛇分为两”意思是“蛇被斩为两段”,断开后句子就不完整,故排除A。故选D。1 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职位最高的位置上”错误,

34、“上座”是受尊敬的席位,不是职位最高的位置。故选D。【1 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错误,实为奉承县令;“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故选C。【1 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善”,与交好;辟”,通“避”,躲避;“客”,客居;“因”,于是;“家”,名词作动词,安家。第二句得分点:“阑”:将尽;“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固”坚持、坚决。参考译文:汉 高 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人,姓刘。高

35、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成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单 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是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 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

36、口迎接。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 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麻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

37、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趁着醉意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儿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她点儿苦头吃,老太

38、婆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 漂 母 ,三谢不能餐。【注】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起兵失败之后。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漂母:出 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1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9、)A.首联扣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意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1 5.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B 15.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无法回报荀媪盛情的惭愧之情。以韩信自况,抒发抱负无法施展的失意和郁闷。【解

40、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表述错误。由诗句“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中 先“田家”后“邻女”可知,作者先写“田家”,是面,然后写“邻女”,是点,叙述顺序是从面到点的。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及观点态度的能力。尾联意思是“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结合注释可知,这里诗人 用“漂母”的典故。典故的具体内容是: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此处李白说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自己,使他很过意不去,却

41、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表达了诗人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无法报答的愧疚之情。诗人用韩信的典故,更有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 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用比喻的修辞手法“,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2)李白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两句卒章显志,表现了不苟合于世,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处世态度。(3)杜 甫 在 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答案】.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2、.使我不得开心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寄”“蜉螳”“渺”“粟”“摧”“折”“常作”。三、语言文字运用(2 0 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是我国旅游业的 景点。()。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一百多处,令人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三百处,篆、隶、行、

43、楷、草诸体一应俱全。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两万多篇(首)。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 “黄山画派”,那些隐居黄山的画家 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 中 国 画 坛。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还让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徽州因之而改名黄山市。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大黄山”“大旅游”,黄山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1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象征性 目不暇接创立 标新立异B.象征性 目不交睫创建 独树一帜C.标志性 目不暇接创立 独树一帜D.标志性 目不

44、交睫创建 标新立异1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黄山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B.黄山不仅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C.黄山不仅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还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D.不仅黄山是价值连城艺术宝库,还是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1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B.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 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5、”。C.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答案】17.C 18.B 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象征性:指某

46、事或某物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标志性:就是起到标志作用的。句中强调黄山是我国旅游业起标志作用的景点,应 选“标志性”;第二处,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句中形容“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数量众多,应 选“目不暇接”:第三处,创立:指首先建立;开始建立。创建:建造;建立。句中强调隐居黄山的画家首先建立山水画派,应 选“创立”:第四处,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句中形容的是“那些隐居黄山的画家”,应 选“独

47、树一帜”。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题中,根据上文“黄 山 以 其 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括号内的句子的主语是“黄山”,应放在关联词语“不仅还是”的前面,排除AD;“不仅还是”表递进关系,应 先“自然美景”后“艺术宝库”,排除C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

48、(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题中,根据上下文“黄 山 以 其 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一百多处”,可 知“黄山 是主语,排除AC;“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 入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中“其”与“黄山”语意重复,排 除B项。故选D。【点睛】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

49、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 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适当的日晒可以使皮肤产生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D,以达到补钙的目的。每 天1 3次,每 次10 15分钟就足够可以产生人体每天需要的量。要日晒,也要防晒,晒多了会晒伤,夏季尤其要注意日晒适度。不要在阳光最烈的

50、中午进行,建议选择早晚阳光温和的时间,暴露出胳膊、腿或者部分躯干,有一定的温暖感觉即可。日光中的紫外线 ,可以产生红斑反应、皮肤黑化、光老化等。红斑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以及灼痛;光老化包括皮肤色素改变、皱褶、粗糙、增厚、松弛、毛细血管扩张等。,大量紫外线累积后易导致皮肤癌症的发生。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例如雪盲症、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眼炎又称紫外线角膜炎,是眼睛受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综合征。因此,防晒的目的是防黑、防皮肤光老化以及预防和日光相关的各种问题。2 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2 个字。2 1 .用一个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