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428368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须有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语言文字运用要得到落实就要创新“粗读精读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可供学生借鉴迁移的文本表达独到之处,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模式去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领悟文章反复运用“请求回忆反问”段式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点明文体,引读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

2、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请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2、说到亲人,你们马上会想到谁?(学生一般会说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教师可予以肯定。如果学生说到一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题 二、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1、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请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词语“战役、硝烟、友谊、噩耗、跺脚、捣米谣、挎着篮子、雪中送炭”。(抽读,重点强调“役”“跺”的读音,“噩”“谣”“挎”的写法,“噩耗”“捣米谣

3、”的意思。) 3、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相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强调读音:“嫂”是个生字,平舌音要读准。指导书写: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笔顺比较复杂,注意一竖要伸到下边来。) (1)在文中,志愿军还怎样称呼大娘? (出示课件:阿妈妮)阿妈妮是朝鲜人民对母亲的称呼,有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味道。一起读一遍,感受感受。 “妮”是本课的生字,鼻音要读准。请看大屏幕这是字典中“妮”的意思。(课件:妮(n),方女孩儿。形声字。) 阿妈妮是根据读音翻译过来的名字,没有女孩儿的意思。为什么选用这个字呢?翻译家在翻译外国人名字时,一般只是注意表示读音,但也会尽量考虑表意的作用。所以,我们祖国的语言

4、文字运用是很讲究的。 (2)文中还有一些反映朝鲜民族文化的词语。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抽生说,然后出示课件:顶打糕捣米谣金达莱花) (3)金达莱花是朝鲜的国花,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杜鹃花。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了解了关于朝鲜战争的哪些知识?(捕捉学生发言,强调朝鲜战争中,朝鲜青壮年男人几乎都上了前线,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生活非常艰难。) 4、是的,在朝鲜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刚才大家都读了课文,那么,八年来,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一般学生会按顺序将事情叙述得比较啰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短语表达,比如概括出“送打糕”这件事后,教师一

5、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可以用这种动词加名词的格式来概括其他的事件: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并让学生批注在相应段落旁边。) 5、现在,请按照这些主要事件自己练习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抽生说,重点指导学生将事件和作者的抒情结合起来说。) 小结:抓住课题,结合课后练习,就能很快了解课文的顺序和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三、细读第一段,体会中朝人民亲人般的友谊 过渡:让我们先回到志愿军与大娘告别的场面,再次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送打糕、救伤员这两件事中,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 (学生一般会说:冒着、顶着、穿过说明了大娘和全村妇女为了志愿军,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教师可表扬学生能够透过这些动词去想象画面

6、和情感。) 1、聚焦“雪中送炭”。 (1)建议大家都把这个词批注在段落旁边:注意“炭”是个生字,上下结构,上边的“山”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为下边的“灰”字让出空间。从字面上看“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通常比喻什么?(在急需时,给予别人帮助) (2)请你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课件出示: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3)这件事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雪中送炭”? (教师可以点拨:你仿佛看到了她们送打糕的危险情景;你仿佛看到了志愿军遇到的重重困难。) 她们在志愿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送去了打糕,这就是雪中送炭。 (4)同学们,大娘和全村妇女送去的仅仅是打糕

7、吗?她们送去的其实还是(送去的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去的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啊!) 小结: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想出关键词语的意思。谁再用朗读来表达你的这种感受?(指导读:可以想象着送打糕的画面来读。练习读,抽读,一起读。) 2、聚焦“唯一”。 (1)大娘丢下了什么?(强调:唯一的亲人) (2)“唯一”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3)也就是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娘的儿子、儿媳都没有了,只有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希望;

8、也是大娘唯一的依靠;还是大娘唯一的寄托;丢下小孙孙,就意味着大娘丢下了希望、依靠、寄托 (4)指导朗读:大娘仍然没有丝毫犹豫,敌机来了,读 小结:抓住关键词,从志愿军战士回忆朝鲜阿妈妮的两件往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板书:回忆)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再见了,亲人”,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娘的回忆,感受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亲人般的情谊。这节课,我们继续细读课文,去体会作者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二、细读课文,体会“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叙事部分)我们再用朗读来感受大娘和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男生读第一件往事

9、,女生读第二件往事。 2、聚焦“反问句”。 (1)难怪志愿军深情地对大娘说(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比较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这是一个什么句?(板书:反问)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哪一句感情更强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2)教师范读。一起读(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聚焦“请求句”。 (1)八年来,大娘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可在分别的今天,大娘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恳切地对大娘说齐读。 (课件: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

10、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何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指导:注意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在写,这是志愿军和大娘面对面的告别,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要看到大娘。范读,齐读。) (2)志愿军对朝鲜大娘的深情都直接表现在这一声声诚恳的请求中。(板书:请求) 4、领悟表达方法。 (1)你们发现了吗?这段话是按怎样的结构表达的? 小结:作者就是用“请求回忆反问”这样的段式来表达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 (2)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你发现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吗? (前三个自然段都是“请求回忆反问”。) (3)我们一般写作文,要尽量避免重

11、复,这里三段都用到了相同的段式,而且还写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四件不同的事情,老师觉得既重复又啰唆,你们觉得呢?四人小组运用课内外的资料讨论一下。 预设: 人物众多是的,八年啦,有那样多的朝鲜亲人难以忘怀,写一个怎么够呢! 表达强烈的感情、情感强烈是的,这种三段重复的段落结构,就像排比句一样,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 事例丰富能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之间类似的事例特别多,你很会思考!是的,这四个事例其实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如果学生能说到“大娘、大嫂、小金花”能代表朝鲜留在后方的人民群体,也要肯定和鼓励。 (4)今后我们写作文,遇到这种情况,也可

12、以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5、迁移写话,升华对“亲人”的理解。 (1)其实不仅是朝鲜人民在为志愿军付出,八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更是为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付出了无私的代价。请看: (出示课件:1950年6月,美国发起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出兵130余万人,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最终迫使美国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又用了五年的时间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八年来,无数个“老王”和“指导员”甘愿为朝鲜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请你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情,展开想象,用“请求回忆反

13、问”的段式写下来,注意使用第一人称来写。 (2)学生在音乐声中写作。 (3)交流评价:教师重点从表达方法上点拨评价:“你学会了一边叙事,一边抒情。”“你写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的情景。”“在一边请求一边回忆一边反问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们的不舍之情。” 三、引读课文,体会“在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 1、在前三段叙事为主的基础上,文章的结尾还采用了直接抒情,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列车长鸣,车轮启动,志愿军含泪与亲人告别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缓缓开动,亲人们流着泪,追着列车奔跑,从心里发出深情呼唤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

14、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隆隆,情谊深深,在列车飞驰的瞬间,从心里发出最后的呼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再见了,亲人”,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设计 1、规范书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抄写感动你的句子或段落。 3、建议大家课后找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来读一读,进一步感受作家魏巍的文字特点。 再见了,亲人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

15、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

16、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

17、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

18、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一检查第二自然段 (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感

19、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检查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

20、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六)、拓展延伸 (1)推荐大家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2)小练笔。 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七)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深情厚意 大嫂 挖野菜致残 反思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

21、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三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

22、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

23、,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如果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

24、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

25、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谁)为了_(谁)浴血奋战,_(谁)为了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凝成了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 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

26、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四 再见了,亲人 课时:第一课件(略)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

27、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1、复习导入:(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 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 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 (1)自由快速浏览前

28、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2)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 2、精读重点段 (1)提出要求:(屏幕显示) 细读这 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说明什么? (2)学生自读、自画、思考 (3)让学生谈对受感动的语句的理解,并读出受感动的语气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领悟学法:刚才我们怎样理解这段内容? 3、学法迁移,自学另外两个自然段 (1)按照刚才的学习思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其它两段的内容。(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2)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3)指名朗读 (4

29、)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 4、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引读: 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们坐在已经开动的回国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泪流满面的亲人,他们不得不挥挥手,做最后的告别-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他们呼唤列车- 生:列车呀,你慢点开,让我们再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越开越快了,离朝鲜的亲人越来越远了。他们只能在内心深处对亲人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自由读,想象场面,领悟情感 三、延

30、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数据资料 (1)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2)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3)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1)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

31、资料。 (2)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四、自主练习、创造想象 1、导语: 当年,这些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别为他们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叔叔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了这篇课文后,不想对当年的亲人们说点什么吗? 2、屏幕显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1)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可选择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2)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点什么?(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 (3)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4、典型汇报 五、课堂总结、布

32、置作业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2、征求学生对教师上本课的意见 3、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日记中;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五 【海南省海口市公开课】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上课前你们有人说我很胆小,现在哪位同学给我做一个榜样?我不是胆小吗?不是害怕吗?哪个同学做一个胆大不怕的样子?怎么做呢?不管我提的问题有多难,不管自己会不会,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站起来尝试。谁能?我现在就要提问题了,谁能回答我的问题,举手,没有?你们不是鼓励我吗?什么?不知道什么问题呀?不管我提什么问题?不管你能不能回答,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答错了也没关系。想好没有? 生:想好了。 师:这回谁能帮助我就积极举手

33、。谁可以帮助我?(一学生站起来)咱们这次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再见了,亲人。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你可以帮我写到黑板上去吗? 生:可以。(走上前,写“再见了,亲人”) 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 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

34、像了。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生:“再见了,亲人”。(比前次语气激昂)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读声较高,声音悠长) 师:这样读就对了。同一句话,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课前大家读了课文没有? 生:读了。 师:还想读不想读? 生:想。 师:再读读好吧? 生:好。 师:我对大家读课文的要求不多,只有一个,就是你读完以后,得想办法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能力,也是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的说。比如对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不能读完

35、了一句话也没有,那就不行了,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那好,现在就开始读书。读完了先说一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你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默读、朗读、两人读、小组读都可以,你有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权。(学生开始读书) 师:现在读完了,我不提什么问题,谁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课文总的看法,总的感受,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对朝鲜人民说的话。 师:他是讲课文总的内容。可以。 生:老师,什么叫做“顶着打糕”呢? 师:什么叫“顶着打糕”?(随手拿起学生的书)这是一本书吧?这叫拿着书,是不是?(把书放在头顶上)那么现在呢?(众笑,师指着头顶上的

36、书)如果它是打糕的话,那怎么说呢? 生:顶着打糕。 师:明白了吧?好啦,谁还有问题? 生:这篇文章是不是讲志愿军说的话? 师:他说整篇课文是不是志愿军说的话?好好看一看,再回答这个问题。 生:这篇课文志愿军说的亲人不是真正的亲人。是战场上帮助他们的亲人。 师:有意思,有意思。一会儿我还要就他这个话题来说。 生:我想说整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去说的,没有写其他人的感受,有点自述的感觉。 师:那么你说的是他(指刚才发言的同学)的意思了。 生:不是,是有的部分是他自已想的,有的是他回忆的,有的是他当时说的,和朝鲜人说的。 师:明白没有?(问前面类似发言的学生) 生:明白了。 生:课文是用三个人物的事

37、例来描写朝鲜人民为什么是他们的亲人。 生:这三个人为志愿军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生:从课文中我读出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情谊。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志愿军才会这样难舍难分的。 生:我读懂了这篇课文是在志愿军上火车站的时候在路上,朝鲜人民送他们走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况。 生:在志愿军说话时,还回忆了很多朝鲜人民为他们做的好事,他们真像亲人一样。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大嫂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 师:这个问题很好,真把我问住了,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先记下来,谁还要发言? (学生上黑板写问

38、题) 生: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师:这个问题也很好,也把它写到黑板上。还有没有?(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课文上说小金花很刚强,那为什么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时候掉眼泪了? 师:是啊,刚强就不应该掉眼泪了,把这个问题写上去。(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为什么小金花的妈妈被炸死后,她把脚一跺说“我一定要为你报仇!”为什么不写她的痛苦? 师:对,你这个问题和刚才那个同学差不多,和他写在一起可以吗?(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大娘为什么丢下小孙子,宁愿先把志愿军背进防空洞,不先保护小孙子? 师: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核对一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大嫂去前沿阵地挖野菜?”你这个是“什么力量

39、使大娘不顾小孙子,先保护志愿军?”把他们合并成一个问题好吗?还有谁? 生:为什么说,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师:为什么说,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你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等一下上课注意听,如果懂了,就别说了,如果不懂就再提出来,好吗? 生:他们为什么要让列车开慢一点? 师:把这个问题也记在你心里,看一会儿能不能解决,好吗?除去问题以外,你们想一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恋恋不舍。 生:难舍难分。 生:依依不舍。 师:还有什么?为什么恋恋不舍,难舍难分、依依不舍呢?因为他们是什么呀? 生:亲人。 师:听了大家的话以后,我觉得似乎

40、有道理。但又觉得你们说得都不对。(学生诧异)我为什么说似乎有道理而又不对呢?因为我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其实不是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应该调过来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说,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爷爷奶奶是爸爸妈妈的什么? 生:爸爸妈妈。 师:对,应该把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放在前面,是不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谁?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 师:他给概括了,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朝鲜人民是朝鲜人,他们是亲属吗? 生:不是。 师: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生:

41、不是。 师:不是亲人(在黑板上写下“不是亲人”)因此我说作者说的不对。既然不是亲人,哪来的“再见了,亲人”?(学生纷纷举手)想跟我辩论是吗?但现在你还辩论不了。我希望你们好好做第二轮阅读。怎么读?这回要求就多了。一边读一边抓住什么来读呢?(板书“抓事实”)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上写了什么事实刚才你们大概地提到了再仔细看看这些事实里蕴含了什么道理?你得理解它,(板书在“抓事实”后加写“理解”)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板书,在“理解”后加“说服”)第二呢,要抓情感。(板书“抓情感”)看看作者是以什么情感来写的?他表达了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的什么感情?(在板书“抓情感”后加写

42、“体会”)抓住了感情以后,你自己去体会,并且要能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在板书“体会”后加写“感动”)就这样,用你的理解来说服我,这叫“晓之以理”;用你的体会来感动我,这叫“动之以情”。最后让我承认大家的看法,承认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亲人。 (上述板书整体内容如下:) 抓事实理解说服抓情感体会感动 师:能这样学习、这样发言吗? 生:能。 师:还是刚才那样,你采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谁想说话了,就举手。你真地把我说服了,感动了,我给你鞠躬致谢。(学生读课文) 师:看样子准备得差不多了,你要知道,我可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说服;我也有一付铁石心肠,不容易受感动。(众笑)你得有充分

43、的思想准备,现在行了吗? 生:行了。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师:好,那我先试试你们的“火力”。你们说朝鲜人民是亲人,可是,自从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一直烧到我国边境,中国人民派出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一直打了三年,迫使美国坐下来谈判。停战后又留守了五年。三年的战争,志愿军死伤成千上万,到八年了,最后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怎么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三个人?这像是亲人吗?你们怎么反驳我?(学生先是惊愕,后是交头接耳,然后争着举手) 生:老师,您说的不对!来送行的不只是三个人,好多朝鲜人民都来送行,只不过作者只写了三个人。 师:为什么只写三个人? 生:选了这三

44、个人做代表。 师:为什么只选三个人? 生;因为这三个人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牺牲的代价。 师:对呀,只有这么三个人作出了牺牲,这就是亲人了?(此生无语,其他学生喊着举手) 生:做出牺牲的人很多,但这三个人最重要。 师:你看,你倒帮我说话了别的人都不重要!(众笑)你要想说服我,就得讲出道理来。光和我“抬杠”是不行的。 生:我认为大娘她们三个人是朝鲜人民选出来的代表,让她们代表所有朝鲜人民来送行。所以作者只写了三个人。其实她们代表了成千上万的人。 师:你怎么知道是选出来的?你参加了他们的选举大会?(笑声)四乡八村的朝鲜人民先聚到一起开个选举大会,选出三个自己不说话,专门听志愿军说话的代表,然后派她们来,让志愿军说话给她们听。(大笑)这样的代表倒挺好当!(笑声) 生:我是这么想的,很多人来给志愿军送行,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