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篇10题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427452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篇10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篇10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篇10题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篇10题附参考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节选自史记郑世家)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2、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书(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颛,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默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

3、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春秋诸侯中枭雄之姿也。其阴谋伎忍,先自翦弟始,而后上及于王,下及于四邻与国。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茭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一)1、下列对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茭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B.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茭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C.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茭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

4、他人乎/D.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茭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指帝王和诸侯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的继承者。太子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B.二十七年,是指郑武公二十七年,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年号纪年法不同。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与“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的“国”含义相同,都指国家。D.畔,此处同“叛”,背叛的意思,与苏武传“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中畔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武姜生次子叔段时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叔段,并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并没有同意。B.在武姜的明里暗里支持下,叔段有恃无恐,得寸进尺。郑庄公沉着应对,欲擒故纵,最终打败了叔段。C.春秋未按“谥号”称郑庄公为“公”,却按兄弟排行称他为“郑伯”,左传对此持反对意见。D.颍考叔献计让庄公和其母遂而相见,母子团聚。作者借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赞颂了颍考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5、郑庄公对自己的生母姜氏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6、宣德三年二月,上御文华殿,谕侍臣曰:“治民有本末,制田里,设学校,本也。不幸而有愚顽者,然后刑之。然观肉刑,则过于惨。”侍臣曰:“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法。”上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也。汉文除肉刑,唐太宗观明堂针灸图,禁鞭背,皆后世仁政。汉、唐享国长久,有以哉!”六月,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曰:“太宗自十五六年,数疾不视朝,息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

7、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康公有成。”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四年秋七月,户部上户口登耗之数,上曰:“隋文帝户口繁殖,自汉以来,皆莫能及。议者以当时必有良法,享国不永,故无传焉。此未必然。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隋文克勤克俭,足致富庶,岂徒以其法战?大抵人君恭俭,则生齿日繁,财赋自然充足。”五年春

8、正月,吏部奏选辟。上曰:“省辟,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以下,设官益多,何也?”侍臣对曰:“时不同也。”上曰:“唐、虞、三代,事简民淳,不可比拟。唐太宗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去古未远,亦可为法。”侍臣对曰:“然必君心清,则事简;事简,则官可省;官省,则民安矣。若政务庞杂,小人幸进,则冗食者多。”上嘉纳之。(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庚充美,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节选自明史本纪九)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

9、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B.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C.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D.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文中的太宗指明太宗永乐帝。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

10、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C.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也指祖、父、子三代或曾祖、祖、父三代。文中取前一个含义。D.赞曰,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多置于篇末。如汉书后汉书篇末的“赞”。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汉文帝、唐太宗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推行仁政。B.太宗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贿受贿,贪腐之风开始盛行。宣宗认为除恶一定要从根本解决,于是决定罢免当时的大贪官刘观。C.宣宗认为,精简授官,可使百姓安宁。侍臣认为君王内心清净,就可简约政事,精

11、简官员。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侍臣的意见。D.宣宗即位以后,官吏称职,政治稳定,法度修明,仓库充实有余,百姓安居乐业。史官将这一时期和他父亲仁宗所在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2)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10、文本二说宣宗时期“蒸然有治平之象”,请根据文本一概括出现这种气象的原因。附:参考答案1、答案:不肆意杀戮、宽厚仁德。听从谏议、从谏如流。善待百姓、深得民心。善用谋略、巧言善辩。2、答案:D解析:正确断句为: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变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

12、乎?3、答案:C解析:含义不同。“国之害也”中的“国”指国家,“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指都城。4、答案:C解析:C项,“持不同意见”错,左传认同并解释春秋为何称他为“郑伯”,因为郑庄公的爵位为伯,且郑庄公对弟弟没有尽到哥哥的责任。5、答案:(1)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地方,不让他的势力再滋长蔓延。(2)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出了泉水,然后再打一条地道去见母亲,那么谁还能够说您违背了誓言呢?文言文参考译文:武公于前761年(十年),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太子寤生,生产时难产,等到生下后,夫人不喜欢寤生。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生段时顺产,夫人十分喜爱叔段

13、。前744年(二十七年),武公生病了,夫人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未答应。当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这就是庄公。叔段到了京,整顿军备,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前722年(二十二年),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庄公派兵攻打叔段,段逃跑。公又攻打京城,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逃跑到鄢。鄢邑的百姓溃逃了,叔段逃亡到共国。(节选自史记郑世家)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

14、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给他安排个地方(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的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

15、,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挖通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

16、孝心影响了郑庄公。诗经里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事吧!(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是春秋诸侯之中拥有枭雄之才的国君。他善用阴谋诡计,嫉妒而残忍,先从剪除他的弟弟开始,(然后把这种做法用到)上至于周王,下到四邻及本国。兄弟同出一个本源,天性相连最为亲密,可是郑庄公却养成了他弟弟的骄横、滋长了他的恶习,以便施行自己铲除对手的大计。郑庄公竟然发誓到黄泉才与母亲相见,这样的事情都敢施加于生他的母亲身上,更何况他人呢?(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一)6、答案:姜氏不爱庄公,偏爱段。劝说武公立段为太子。在姜氏的帮助下段势力不断膨胀。姜氏与段合谋袭郑,并作内应。7

17、、答案:C解析:C.句意:法律依存于人,理财是国家的大事,汉唐开始执政时制订的法律不能说不好,可是子孙征用民力纷纷兴起,耗费财政没有节制,国家不可能不衰败困苦。“理财”是一个词组,“财”作“理”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立法”中“法”是“立”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费用”是词语,指制订法律、财政的耗费,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C。8、答案:B解析:B.“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说法错误,吏部只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武官选用由兵部掌管。故选:B。9、答案:A解析: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汉文帝、唐太宗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

18、,推行仁政”说法错误。原文为“侍臣曰: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法。上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以答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也”,可知“肉刑可以让人敬畏法律”是侍臣的观点,“所以”的因果关系在文中也不明朗,原文只是称赞汉文帝、唐太宗等明君主张废除肉刑的做法,认为是良法。故选:A。10、答案:(1)后代教导百姓的方法不周到,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增多,不一定在于肉刑存在与否。(2)过了几个月,(皇上)就命刘观去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久把刘观投进监狱。解析:参考译文:宣德三年二月,皇上驾临文华殿,对身边

19、大臣说:“管理百姓有主次,制定田亩制度、开设学校是根本,不幸出现愚蠢冥顽的人,才对他施加刑法。然而我看肉体惩罚太凄惨了。”皇帝身边近臣说:“古人施加肉体惩罚,那么人人自我爱惜而把犯法看得很重。到了汉文帝废除肉刑,从此人们轻易违犯法律。”皇上说:“古人教导百姓的方法周密完备,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少,后代人教导百姓的方法不周到,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增多,不一定在于肉刑有没有。隋唐以后,用鞭笞、杖责、服劳役、流放、处死作为五种刑罚,也是好的刑法。汉文帝废除肉体惩罚,唐太宗观看明堂针灸图,禁止鞭打脊背,都是后世的仁政措施。汉、唐国运延续长久是有原因的啊。”三年六月,皇上告谕朝臣说:“对于贪污腐浊的风气该怎么办

20、?”杨士奇回答说:“贪污风气从永乐末年开始,现在更加严重了。”皇上问:“(到底)如何了呢?”回答说:“明太宗从十五六年以来,曾经多次身染疾病不上朝,身边的侍臣就请托行贿受贿,公然横行,毫无禁忌。”杨荣说:“在那个时侯,只有方宾有贪污之名。”皇上立即回头问杨荣说:“当今贪污最厉害的是谁?”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厉害的了。”杨士奇说:“风纪瑞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风纪长官如果这样了,那么没有才能的御史就会效仿他,御史奉命巡查四方,那么不贤能的官员都会效仿他。”皇上叹息说:“除恶一定要从根本解决,不过如果罢免刘观,谁来取代他呢?”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公正很有威严。”杨荣说:“顾佐担任京都府尹

21、,能够禁止防范下属官吏(腐败),政治清明,革除了很多弊瑞。”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这样能干!”过了几个月,就下命让刘观去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久把刘观投进监狱。四年秋七月,户部呈上户口增减数字,皇上说:“隋文帝时期户口增长,自汉以来都比不上。议证者都认为当时一定有好的法度,只是因为隋朝统治时间不长,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其实未必这样。法律依存于人,理财是国家的大事,汉唐开始执政时制订的法律不能说不好,可是子孙征用民力纷纷兴起,耗费财政没有节制,国家不可能不衰败困苦。隋文帝能够勤劳节俭,足以使国家富庶,哪里只是因为法度呢?大概君王恭谨俭约,那么国家人口就会一天天多起来,财物赋税自然充足。”五

22、年春正月,吏部上奏选拔征辟官员。皇上说:“精简投官,是使百姓安定的方法。唐尧、虞舜设置官职只有一百个,夏商官员翻倍,秦汉以来,设置官员增多,这是为什么呢?”近侍大臣回答说:“时代不同的原因。”皇上说:“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事情少,民风淳,不可比拟。唐太宗设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距离古代不远,亦可效法。”近侍大臣回答说:“这需要君王内心清净,那么事情就少:事情少了,那么官员就可精简;官员精简了,那么百姓就安宁了。如果政务多而杂,小人因侥幸而当官或升级,那么吃官粮的官员就多了。”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评论说:(宣宗)即位以后,官吏称职,政治安定,法度修明,仓库充实有余,百姓安居乐业。明朝从兴起至此时历六十年,民心逐渐舒畅,国家蒸蒸日上,出现太平景象。(节选自明史本纪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