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1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336833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1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1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1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1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2、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文本二】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

3、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当此

4、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

5、/降轵道旁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是按时间顺序记述历代帝王活动的简史,包括了当时最重要的大事,史记中包含10篇本纪。另外,史记中还有8书、12表、70世家、30列传。B.孝惠,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C.弃市,死刑的一种,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D.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6、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人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赢得了秦朝百姓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D.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而史记,项羽本纪则毫不留情地刻画了刘邦冷酷无情与无赖的形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2)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5

7、.请结合两则文本和教材鸿门宴相关内容,简要概括项羽的形象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8、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

9、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

10、也B.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C.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D.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7.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B.提点:古代官名,宋朝开始设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C.社稷:社为土神,土育万物;稷为谷神,谷养民众。后常以此代指国家或朝廷。D.盘庚:商朝国君,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迁都于殷,史

11、称“盘庚迁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两次推荐王安石在朝为官,都被王安石拒绝,是因为王安石自有主见,希望外补,寻求担任地方官。B.王安石认为举先王之政重在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改革更顺畅,不至于惊扰民众试听。C.王安石向宋仁宗上奏万言书,提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宋仁宗看过后将其搁置,改革未被仁宗采纳。D.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明确了自己改革的立场和态度,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2)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

12、矣。10.根据两篇文本,请概括王安石为何要“举先王之政”。附:参考答案1、D句意: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本题中,“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在前,“先诸侯”作“至”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BC;“系颈以组”,“以组”是“系颈”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2.A“史记中包含10篇本纪另外,史记中还有12表”错误。应为12篇本纪,10表。3.B“丝毫不为重宝所动,直接封闭府库”错误。“欲止宫休舍”说明他还是觊觎秦宫中的财宝的,且其是经过樊哙、张良劝谏后才封闭府库的。4.(1)总之,我到这里来的

13、原因,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是要侵凌虐待你们,请不要害怕!(2)像这样反复了多次。滕公说:“即使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了,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5.残暴、嗜杀,以武力解决问题;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勇有余而谋不足;优柔寡断;高傲自负。参考译文:文本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看到项梁军破身亡心中恐慌,从盱台迁都彭城,整合吕臣、项羽的军队,自己亲自统帅。赵国多次求救,于是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让他们率军北救赵国。同时命沛公率军西进,进攻关中。和诸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

14、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

15、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大怒,命黥布等举兵攻克了函谷关。项羽于是向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坏的。秦朝百姓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

16、。文本二: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说这件事,就命将领们攻打齐国,而亲自率领精兵三万人南进,从鲁县出胡陵。四月,汉军都已经进入彭城,掠夺那里的财宝、美人,每天摆酒席聚会。项王于是从西边的萧县出发,从早晨开始,向东攻打汉军,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散前后相随掉进谷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卒十多万人。汉兵向南逃入山地,楚军又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后退,由于楚军的逼挤,很多人被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楚军将汉王重重围住。这时大风从西北刮起,折断树木,拔起房屋,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

17、,向着楚军扑面而来。楚军大乱,四面逃跑。汉王这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地经过,接家眷向西逃;楚军也派人追到沛地,汉王家眷已经逃散。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总是下车把他俩再扶上车。像这样反复了多次。滕公说:“即使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了,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二人才得以脱险。汉王等人到处寻找太公、吕后,没有找到。审食其跟从太公、吕后从小路走,寻找汉王,却遇到了楚军。于是楚军就带着他们一起回去,禀报项羽,项羽把他们安置在军营中。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多次在梁地

18、反楚,截断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他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王父亲太公放在上面,向汉王说:“现在如果你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了。”汉王说:“我和项羽你一起面向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说结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项王大怒,要杀太公。项伯说:“天下事还不可预料,况且争天下的人是不顾家的,即使你杀了他的父亲也于事无益,只是增加祸患而已!”项王听从了他的话。6、B句意: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亦略见

19、于此书”中,“亦略”作“见”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特其学不用于嘉祐”中,“于嘉祐”作“不用”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7.A“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错。不是会试,是殿试。8.A“是因为王安石自有主见,希望外补,寻求担任地方官”错。原文说“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可见第一次是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推辞。9.(1)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王安石为群牧判官,王安石又推辞不上任。(2)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10.当今财力匮乏,风俗

20、衰微(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不至于惊扰民众视听,使舆论哗然(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兴利除弊。参考译文:文本一: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向

21、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

22、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旁。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

23、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

24、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