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4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427282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设计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设计4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爱莲说教学设计4篇 设计思路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气氛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教学目标 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 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 3、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妙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预备 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生互动,猜谜语:

2、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袄,阵阵放芳香。(谜底: ) 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 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齐声朗读。 2、专心感悟。 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 1、释题、简介(学生结合课文导读答复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谈论也可叙事)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 3、听课文录音,留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 4、师生沟通字音、节奏 5 配乐自由朗读课文 6 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 6、齐读。(男

3、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 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解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探究成果展现沟通 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 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气氛中,感受莲花的美妙形象。 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争论、沟通) 5、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争论、沟通、答复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 6、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 (学

4、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躲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 7、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 (学生独立思索、答复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行) 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 六、回忆内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爱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爱?请用“我爱 ,由于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我爱梅花,由于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 七、联系自身,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 八、板书设计:

5、 完整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 爱莲说教学设计 篇二 【课文品读】 爱莲说是北宋时期闻名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颐的传世之作。这篇咏物抒情、托莲寄意的散文虽只119个字,但文字干练,语言美丽,构造严谨,言简意赅,清雅脱俗,立意高远,琅琅上口。文章借莲花的美妙品行,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妙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特色: 语言美 其一,表现在语音美。或叠音,或叠韵;或排比,或反复;或叙说,或感慨,语气多变,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课文中用叹词“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后分

6、三层进展论述: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照顾上文的“独爱菊”。二叹爱莲者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顾上文的“予独爱莲”。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肤浅有力、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乎”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表感慨的语气。“宜”和“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固然”。“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定的口气。这句话照顾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语含讥讽,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 其二表现在句式美。句式多变,骈散结合,长短(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相间,既错落有致,又凝练流畅。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

7、工雕琢,绘形绘色。结尾三个短句的语气也迥然不同:一句直陈,一句反诘,一句感慨。语序在变化,语气在变化,归根究竟是的思想感情在变化。叙陶句式平实、稳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叹自身,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慨旬,把嬉笑怒骂、鄙夷不肖之情通过一个“宜”字尽力宣泄出来。 其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表达、描写、谈论、抒情于一炉。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消失七次,几乎一句一个“爱”字。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得意,一个“爱”字紧扣题目,把自然界中的花与人们主观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自己之爱。其次段,在前面描述“爱”的

8、对象的根底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结尾处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何众!感情肤浅,引人深思。 其四表现在修辞之美。奇妙娴熟地运用对偶、比方、拟人、排比、双关、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写莲又非单纯写莲,将莲的品性与人的品性进展了不动声色的融会贯穿。 形象美笔下描绘的莲形象是美妙高洁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保持着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珍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气写出了莲花里外贯穿、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香气远播的高尚品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9、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的清高形象。“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行亵玩”则道出了莲高洁傲岸的君子形象。 意境美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开篇,出笔非凡,远境大气,意境深远,吸人眼球,既点明白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白莲的得意,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就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而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开宗明义地点明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行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而且以此句切入,让那种比照感更为剧烈,为其阐述莲之

10、高洁做了铺垫。意即我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陶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吾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样,就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引述。之后,周敦颐便直接进入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象来倾诉心声。可以说自开篇至入篇至本节完,竟给读者无一丝喘息之机,读起来不仅语言超凡脱俗,而且回味隽永绵长,越品越有味。全文浑然一体,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周敦颐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

11、避世,世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却无一言直接指责。全文营造了美丽的意境。 教学创意 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莲花的美妙品行,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妙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教学本文,以朗读为线,以朗读促进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以读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以读品尝本文的艺术形象和写作手法,又以理解带动学生背诵积存文言词句和诗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积存文言字词并培育文言文朗读力量。 2、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衬托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品尝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的情趣,提高个人生活情

12、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积存文言字词。 2、品尝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积存文言字词。 2、品尝语言表达之美,理解莲的“君子”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四个教学板块:朗读课文,讲清字义;诵读课文,说语言美;品读课文,理解形象;背读课文,稳固积存。 预习要求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3分钟) 导入 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闻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 生字检查 蕃(fn)不蔓(

13、mn)不枝亵(xi)玩鲜(xin)有闻 活动一:朗读课文,讲清字义(10分钟) 1、要求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解释自读自讲文意,把讲不清的画下来。 2、同桌前后桌之间争论解决疑难字句。 3、教师检查词义理解:“甚”、“染”、“鲜”“、蕃”、“濯”、“亵”等实词和“之”、“焉”、“者也”、“噫”、“唉”等虚词。 活动二:诵读课文,说语言美(10分钟) 1、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 2、学生对比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并思索本文的语言美(提示:可从句式、用词、表达方式等来谈)。 3、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 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

14、排比句,或独词句。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慨。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叉分布,错落有致。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表达、描写、抒情、谈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活动三:品读课文,理解形象(15分钟)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行亵玩焉”)为这些句子做批注: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 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2、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思索:本文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

15、莲吗? 固然不是,写花实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许多。以此感慨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许多。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妙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活动四:背读课文,稳固积存(3分钟) 请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

16、解,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背诵课文。有时间可以抽查背诵状况。 作业: 1、整理本文字词,并默写课文。 2、请抓住“竹”这一植物的特点,给予它某种精神品质,写一段(50到80字左右)话。 3、学完这课后,你又怎样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呢?写百十字的文字说明自己的想法。(2、3题可选做其一) 板书设计 爱莲说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会的情怀。 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爱莲说,熟悉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熟悉不

17、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小组争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 2、教师作好点拨、引导、订正,鼓舞学生大胆发言、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谈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像。 三、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闻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

18、下在府署东侧开拓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芳香扑鼻。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以下字音。 甚蕃(fn) 淤(y)泥 濯(zhu) 清涟(lin) 不蔓(mn)不枝 亵(xi) 噫(y) 鲜(xin)有闻 2、结合解释,讲解课文。 3、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小节 (1)原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 “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留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 这样,就更突出我的

19、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 (2)莲花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宝,红的象红宝石,诞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 (3)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莲花的得意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答复。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 濯(洗涤)清涟而不妖“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转变自己的本质。(4)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坚贞、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穿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蔓,枝,动词。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正直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洁和

20、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高高地干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欣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植:树立。亭亭:高高屹立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纯洁端庄 (5)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宠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了高洁的品质。那么仅仅是说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谈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其次段,思索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习其次小节 (1)学生自读其次段后答复: 谈论 “谓”:以为,认为 抒情 “噫”:唉,叹词 (2)说明自己看

21、法时,采纳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方 隐逸者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 富贵者 君 子 自比君子,也的确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感慨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慨。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许多的啊! (4)“宜”应当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当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4、争论体悟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

22、说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终一个分句。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猛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像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23、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妙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先用众多得意的花作一般的衬托,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衬托。菊,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用菊

24、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以此说明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排比(如第句);比方(如第句);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反问(如第句)。 6、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叉运用,读起来铿锵动听,顿挫有致。 五、背诵全文 爱莲说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培育阅读浅近文言文的力量; 2、提高文学修养; 3、培育高尚情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培育兴趣,强化动机 1、翻开自制电脑软件,观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预备的是:生

25、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笔 梦 落雁沉鱼 2、由很多人都喜爱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净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宠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但周敦颐喜爱莲花主要并不是由于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32、介绍 关于,请看“阅读

26、提示”。教师补充两点: (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教师”,教师当“学生”。这可是很能培育力量的呀!下面请“教师” 们“备课”。 二,“教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以下“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诞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解释加底纹的词语。 爱莲说 得意者甚蕃 自李唐 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

27、 可远观二不行亵玩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君子 噫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4、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以下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 (5)予谓菊 ,花之隐逸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本文主题是什么? 5,提出你的问题,特殊是“无疑之疑”。 三,请“教师”们“讲课”采纳“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精确。 然后每个“教师”(即学

28、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教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争论、辩误。 留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简单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胜利的欢快。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推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一样。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一样。“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一样。 最终投影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 “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答案: 爱莲说:一种文体 得意者甚蕃 :多 自李唐

29、 来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 濯清涟而不妖 :漂亮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 :更 亭亭净植 :屹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 :树立 不行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 :隐士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后鲜有闻 : 少 同予者何人 :我 宜乎众矣: 应当 2、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得意的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非常宠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穿,形状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

30、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干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欣赏而不行(拿在手里)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许多了。 四,齐读课文,正音。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依据课文答复,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

31、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此句为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 (1)他自己说“独爱莲”。 (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由于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共性。 4、“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行。“甚”表示爱牡丹的人许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减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 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6、 。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