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427013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 这一节失败的课让我反思了许多,除了总结和练习,还找到了许多缺乏之处均待提高。 1.课堂提问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索空间。 如: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测量这个圆锥的体积?问题提出后,我仅停顿了2秒,没有学生举手我就接着说我们解决一个未知问题通常会把它转化为已知问题,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转化为我们原来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说完这句话,我就意识到,这个地方应当让学生充分的思索,充分的说一说方法,假如学生说不出,我再说这些话,学生可能会给我许多惊喜。 2.试验完毕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经受了猜测、体验、探究、验证的过程,在试验的过程中确定会发觉许多问题、冲突。试验完毕后,学生应当

2、有许多话要说。此时问一问,你想说什么?既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又能顺当的总结出这节课的结论。 3.如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高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回答下列问题? 这个问题,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总以为就是高年级学生的公开课比低年级的公开课难上,这节课后也豁然找到了缘由:一是出在我平常的课堂上。由于平常上课总要照看后进生,所以在回答下列问题时,往往不去叫举手的好学生,总去点不举手的后进生,公开课时也不由自主地这样做。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举手的同学原来就有些可怕,我还总不去叫他。不但打击了举手同学的积极性,还消除了其他同学举手的念头。另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缘于教师上课的心态。对着低年级

3、学生上课,我们很简单放下姿势,去哄他们,有一点做的好、说的好了,教师就会给很高的评价。而且态度还和气可亲。但是对着六年级学生,就觉得他们是大孩子了。自己首先都没有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又怎么能向他们要同样的课堂效果呢? 通过不断的反思自己,让我发觉了许多自己的问题。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我从教以来对我打击最大的一节课,却又是让我收获最大的一节课。课堂上留下了许多圆满,有时机真想再重新上一遍这节课。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2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由于教具的制作特别麻烦,多是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状况下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正好是圆锥的体积,再让学生验证,最终教师通过比照试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但收到

4、的效果不佳,计算圆锥的体积时简单忘掉乘。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条件把握并不坚固,理解很模糊。在本次课中,新课一开头,我就让学生观看,依据学习体积的阅历,先推断四个圆锥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和它的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都能说出圆锥的体积跟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系,在猜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推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同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断:让学生思索,圆锥与学过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为什么?学生很简单找到圆柱,接着我又拿出几个不同的圆柱,问:考考你们的视力,选择哪个来讨论这个圆锥的体积比

5、拟好?将学生选的圆柱进展验证,发觉与圆锥是等底等高,告知学生在选择试验材料时要尽量选择有些一样条件的,这样试验时可以少走弯路,试验的结果精确些,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理解。这时,让学生进展小组合做,试验探究,经受一番观看、发觉、合作、创新的过程,得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让学生置身于有目的的实践中,增加对试验条件的选择及信息的归纳。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力量和批判意识的进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是优化试验过程所产生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增加实效性,避开走形式,在课前,我引导学生制作等底等高的一组圆柱和圆锥,使每个学

6、生都能真实的参加试验、参加到探究中去,让他们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展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力量,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学问,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擅长利以学生熟悉进展规律为依托: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际应用使学生在熟悉实践再熟悉、再实践中理解运用学问。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探究为根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解决问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学问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拟圆满的时,在制作课件

7、时考虑不周全,几个圆锥的相关数据不精确,比例不适宜,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了学生的推断结果,这些看似细节的环节,却反映了在备课时的马虎大意,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今后要留意,时刻记住:细节打算胜利!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3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锥的熟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局部,复习圆锥的特征和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反思:复习旧学问之间的联系,便于运用已学学问推动新学问的学习,为学习新学问做预备。 其次局部,便于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大胆猜想,能否把体积计算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呢?学生猜想之后,让学生拿出手

8、中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然后同桌争论得出结论,全班沟通。再进展其次次试验,同桌交换圆柱或圆锥倒进沙子之后,同桌争论,全班沟通,教师引导学生两次试验的结论有什么不同,经过学生的争论,师生归纳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强调V=3SH的前提条件是等底等高。 反思: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紧接着让学生两次动手试验,亲自体验学问的探究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主动地猎取学问,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试验,学生参加了学问的形成过程,得出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状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否则这个结论不成立。 全课反思:英国教育家思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当尽量鼓舞个人进展的过程,应当引导儿童自己进展探究,自己去推理,给他们讲的应当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觉的应当尽量多,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进展试验,放手让他们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看着孩子们听到教师的赞扬,他们那快乐的笑脸,我想:只有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仆人,教师只做引导者和合,引导得当,合作开心时,那我们就真正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还有谁不想学习数学这门有意义的课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