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教案8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8篇 【教学构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仔细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导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授时,可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解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肯定的概括力量。阅读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安排二课时学习本文。第一课时:采纳诵读法,以朗读带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沟通,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存活动。其次课时:采纳探究争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沟通中体会古人用心求学,刻苦自
2、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学问储藏点: 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理解积存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力量培育点: 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解释自己翻译全文。 训练学生的概括力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3、情感体验点: 学习古人用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育学生应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比照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端详作品,理解文中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争论
3、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白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擅长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胜利的垫脚石。今日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屏幕显示课文标题。) 二、 介绍和作品 1、介绍: 学生自读课文解释及文后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见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4、。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高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屏幕显示)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供应肯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说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谈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留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
5、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需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留意结合课文解释理解一些简单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圈诞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订正错误。 屏幕展现:(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 (学生读完后,教师订正。) 4、翻译重点语句。 四、合作探究 1、分组合作,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学生围坐沟通,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发言沟通。 3、教师小结:(屏幕显示) 一词多
6、义: 以: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由于,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由于,介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和:久而乃和(缓解、温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再:一而再,再而三(其次次) 日再食(两次)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忧患)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认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词类活用: 腰
7、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走:古: 跑 今: 行走 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 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 今:假期 4、齐读全文。 五、学习小结 本文中现身说法,表达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依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求学时候的情景。(提示:想精确描述出来,必需理解文句的精确意
8、思,在此根底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依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求学时候的情景。(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把握程度。) 二、 研读探究 1、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中途困难、学习生活艰难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困难,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制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求学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4、学生争论发言。 5、教师小结:大家明白不经一番寒彻
9、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需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6、学生发言。 7、教师小结: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设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 8、学生争论发言。(争论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会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忱,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三、总结全文(屏幕展现板书) 四、拓展延长(屏幕出示情境话题) 1、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仔细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10、: 2、我是教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峻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3、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懊悔地说: 五、布置作业 1、列举古人在艰难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2、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教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当如何对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端详作品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学习态度:嗜学 寓学习条件:困难 劝 理同舍生: 烨然若神人学 于 事余之学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2、在争论中
11、体会比照手法的好处,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存文言词汇。 4、学习克制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第自然段,积存文言词汇。 2、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l、把握古今异义的实词。 2、体会比照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一生用心向学。“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向后代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受,今日读来仍旧感人至深,也同样能够鼓励和感召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2、 二、介绍及文体学问。 1、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常借书苦读,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习。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入山为道士,用心著书。后应朱元璋之邀,到南京助其平定天下。明开国后,主持编修元史,参加制定典章制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全家谪居四川,病死途中。他擅长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文字简洁,行文富于变化。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出,擅长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
13、、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供应肯定的参考资料,或赐予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说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谈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义。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义,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存字词。 (1)辨明字音。 嗜
14、()叱咄()俟() 负箧曳屣()皲()媵() 烨()缊袍敝衣() (2)辨析多音字。 (加冠)(容臭) 冠臭 (冠军)(臭味) (数尺) (舍弃) 舍数(数落) (宿舍) (数请之) (3)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4)古今词义变化。 走送之(古义:跑,赶快走。今义:走路、步行。)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菜汤、汤汁。) (5)一词多义。 之: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慕圣贤之道(构造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构造助词,取消独立性)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构造助词,取消独立性) 以: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15、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由于,介词。以: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因,连词) 以衾拥覆(介词,用) (6)重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 日再食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绽开争论沟通,按“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步骤进展。如有疑难,小组内争论解决。教师巡察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 四、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疏通文义。 五、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进展制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受,抓住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制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缘由。 2、依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
16、充一些细节。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规律停顿和规律重音,并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重点实词。 2、探究课文内容,完成“思索与争论”一、二题。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明确本节课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运用比照手法的好处。 二、整体感知课文,小组争论,提出问题。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那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索以下问题。 1、并没有直接劝告马生勤奋学习,那么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 明确: 第1自然段先叙述本人求学的困难和专心
17、之专。然后在第2自然段详细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的状况形成比照,在此根底上劝勉马生刻苦学习。 2、是如何概述自己求学条件的? 明确:求学条件艰难:为了表现艰难,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个学习阶段的艰难条件。 明确: (1)幼时求学的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其困难可见。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 (2)成年后求师的困难: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3
18、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拟简单理解。文章思路清楚,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绽开,并采纳比照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把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参照“教学设计(A)”。 二、介绍以及写作背景 有关内容参照“教学设计(A)”。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留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9、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需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留意结合课文解释理解一些简单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解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殊提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把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解释自读第2段后,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
20、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争论对方翻译中的缺乏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展评价,要求学生根据“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愿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愿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答复: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答复。 4提问:请复述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展比照的? 送东阳马生序教
21、案 篇4 学问目标: 1、积存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的写作目的。 3、背诵课文。 力量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增加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力量,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理解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 学习刻苦求学,努力克制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 理解文中比照手法的运用。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拟简单理解。文章思路清楚。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绽开,并采纳比照法,
22、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把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争论法、质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白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擅长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胜利的垫脚石。今日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
23、解题,简介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供应肯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说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谈论性散文。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早年家境贫寒,因能刻苦自学,终以文人称世。元末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潜心著述。明初应聘到应天(今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后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一,参加明初礼制重建
24、,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后因事牵连贬谪四川茂州,客死茂州。作品有宋学士全集。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在学生课前朗读的根底上,分两大组竞读,并相互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缺乏(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 2、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要求听读。(留意上述几个方面) 3、 齐读。 4、 自主与合作学习:解决字、词、句的意思。 5、 小组沟通后,全班沟通,找出难译词语。 四、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1、选定一名学生朗读。 2、分小组进展制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
25、以“宋濂求学记”为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受,抓住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制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缘由。 教师依据学生讲的状况,帮忙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五、小结: 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表达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据此可知,在艰难的条件下,勤奋学习,意志坚决,毅力非凡。 六、布置作业:课外背诵课文。 其次课时 一、背诵课文 二、字词句练习 1、学生课堂解释以下画线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爱。 (2)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家。 致:得到 假:借。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游:交往 (4)俟其欣
26、悦,则又请焉。俟:等到。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被:披 腰:腰戴。 2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认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未尝稍降辞色:态度始终严厉。辞色:语言和脸色。 (4)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难的状况大体就是这样。 三、分组研讨文章内容 要求:根据语文课堂的分组学习,各小组在组长的带着下研讨以下几个问,然后每小组安排一位学生针对五个问题中的任何2各问题发言: 1、求学的条件怎样?如何表现这一点的?文章开头的“嗜学”一
27、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缘由是什么?“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顾? 3、“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4、在表达青年求学经受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发?在如此困难的状况下,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 5、写此文,意在鼓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告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
28、获得哪些启发? 四、探究写作技巧: 1、本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2、本文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受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5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把握并积存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育古文自读力量。 体会比照手法的运用。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积存文言实词与虚词。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理解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很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寻相关故事(
29、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擅长劝学的人,今日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文题背景 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供应肯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
30、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说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谈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送东阳马生序是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易错字嗜(sh)学砚(yn)逾(y)约叱(ch)咄(du)负箧(qi)曳(y)屣(x)皲(jn)裂媵(yng)人烨(y)然持汤沃(w)灌以衾(qn)拥覆绮(q)绣俟(s)缊(yn)袍敝衣 多音字容臭(xi)既加冠(gun)僵劲(jng)2四支僵劲支-肢“肢体”皆被绮绣被-披“穿” 学生自读,梳理文意 重点字词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不懈
31、怠,不放松读书。走:跑。逾越:超过预定的期限。以是:因此。既加冠:已经到了成年。患:担忧,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教师。硕,大。尝:曾经。趋:奔,快走。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柔些。叱咄:训斥,呵责。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烨然:光荣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2一词多义 以衾拥覆(用,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由于,连词)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由于,介词/拿,把,介词)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弗之怠:之:指抄
32、书。否认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3词类活用 笔录用笔抄写。(名词做状语)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热水今菜汤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尝趋百里趋:古奔,快走今趋势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士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今假期5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详细研习 (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以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受现身说法,表达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难和勤奋,表现了坚韧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二)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
33、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明确: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师严峻: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其次段详写,突出艰难。求学中途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难: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难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终几句话可以看出,认为,勤奋和艰难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34、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困难困苦都可以克制。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缘由。 (四)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写给马君则的赠言,鼓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深入思索 (一)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比照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如第一段中一开头就运用比照,“嗜学”与“家贫”这对锋利的冲突,意在刻画能克制困难勤勉好学。其次段写求学的艰难状况。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比照,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比照中无不是
35、从正面教育鼓励马生。 (二)领悟文章写作上的根本特点 明确:本文在写作上,留意了记叙、描写、谈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加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详细。比方,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四周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虚心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跑途中的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实行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的朴实与艰难。表达、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谈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方“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说
36、明勤能补拙,后者说明乐以忘忧。 四、延长拓展: 宋濂胜利的缘由是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五、课堂小结 本文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古人也曾留下许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等。在今日,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盼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娴熟地背诵课文
37、,积存文言学问。 3了解艰难勤奋的学习经受,鼓励学生发愤读书,培育艰难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艰难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预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缘由,除却客观因素而外,唯恐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日我们学
38、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正音正字 叩(ku)问叱(ch) 咄(du) 俟(s)其欣悦负箧(qi)曳(y)屣(x) 皲(jn)裂媵(yng)人以衾(qn)拥覆皆被(p)绮绣容臭(xi)烨(y)然 缊(yn)袍敝(b)衣 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把握难懂的实词(特殊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39、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仆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2解释以下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仆人日再食鲜肥味道之享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a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门人弟子填其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翻译课文 在根本弄懂词句的根底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争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沟通,教师订正。 朗读背诵 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
40、文译成现代汉语。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艰难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视学生不怜悯况,做针对性检查。 整体感知 让学生对比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3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尽量要求同学自学,不懂再问) 提示: 1本文以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受现身说法,表达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难和勤奋,表现了坚韧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a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
41、,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峻: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b其次段详写,突出艰难: 求学中途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难: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写给马君则的赠言,鼓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重点研讨 小组合作探究。 思索题: 1为什么能克制种种困难,而“卒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