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力量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的力量,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2、以进展为本,营造民主、公平、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进展学生的共性,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把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
2、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预备: 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立刻要开学了。看!这就是蚂蚁学堂,美丽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打算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 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的确是个好方法,那你们有尺子吗? 生:有! 【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留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
3、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观看尺 1、让学生观看尺子,认真瞧瞧,你发觉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觉与同桌共享一下。 2、指名沟通,相机引导学生熟悉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熟悉厘米。(板书:熟悉厘米) (二)感知1厘米 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答复:从0刻度到1
4、刻度是1厘米。(学生边说边指) 4、你发觉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 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 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 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拟短的物体。 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现: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看尺子、熟悉1厘米,形成表象。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四周物体
5、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详细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力量。】 (三)感知几厘米 1、师:刚刚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 师:有不同想法的吗? 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 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 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 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量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量比划,小朋友自己估量一下呢? 4、那5厘米究竟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助,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相互说一说:5厘米是
6、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答复: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 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量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学问的迁移,学生在熟悉熟悉1厘米的根底上大胆猜测、探究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量一量 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 2、课件展现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 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 4、集体沟通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5、唱一唱。 测量小儿歌 小朋
7、友要牢记, 物体要放平。 用尺子两物体, 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测、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学问,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力量力量。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稳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泼课堂气氛,调整学生的心情。】 三、 实践应用,练习稳固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 1、 量一量扶手的长度。 (1) 学生动手量一量。 (2) 指名上台展现测量的方法。 2、 闯关嬉戏。 师:小蚂蚁特别感谢大家的帮助,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
8、礼物,预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念吗?小精灵儿童网站 (1) 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 (2) 其次关:火眼金睛(推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受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头消失疲乏,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嬉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嬉戏稳固新知,一举两得。】 四、 回忆全课,总结延长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学问进展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
9、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熟悉米作学问性的铺垫和延长。】 熟悉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觉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适宜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育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帮忙学生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及学具预备: 学具名称 1角硬币 三角形学具 回形针 小刀 小方快 (长、宽、高都是1厘米) 个数 8 5 6 6 30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爱听故
10、事吗?今日教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认真听,看能不能帮忙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打算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答复:“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选择了双美丽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仔细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肯定适宜。小南快乐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翻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惊奇的问:“这鞋子这么小,究竟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
11、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 观看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同学们,今日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教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忙教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_小精灵 儿童网 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 留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 学具名称 测量结果
12、(数学书的宽)个 得出结论 1角硬币 7 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展测量,量的结果不同。 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应当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展测量。 三角形学具 4 回形针 5 小刀 3 小方块 15 4、小组争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展测量的学生,展现他们的测量结果。 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6、启发学生思索: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一样的结果应当怎样办?得出结论2 其次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爱的方法量数学课本
13、的宽和铅笔盒封面图片(课前预备)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察。 2、全班汇报沟通,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依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5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图片也是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争论。 得出结论: 由于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测量时,应当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忙学生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表达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稳固、实践
14、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有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5个,让学生看图直观推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学生独立完成,在沟通。 【设计意图:稳固强化用同一物体为标准进展测量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和“高”。 学生独立测量后再沟通。 测量方法指导(与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展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设计意图: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展测量,使测量变得更简化】 3、“做一做
15、”第3题。 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作标准,让学生看图估量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局部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展实际测量。 【设计意图:为过渡到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做预备,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再次表达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梳理学问,总结升华 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获了哪些学问?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学问进展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熟悉厘米作学问性的铺垫和延长。】 熟悉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13页,熟悉厘米。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
16、生的生活阅历动身,用蜡笔估测铅笔的长的活动,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课桌长,通过沟通使学生体会到测量五题的长度有不同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争论沟通“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从而使学生熟悉到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最终引导学生观看直尺,熟悉厘米,学习用直尺测量以及用厘米为单元进展估量,在练习活动中,让学生估量和测量学习用品的长度。 学生对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熟悉,但对物体的详细长度是多少并不了解,在生活中关于测量的学问知道的很少,更少参与测量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熟悉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17、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看和操作中,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把握用学生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预备:学生每人一把尺子,一块新橡皮,一支新铅笔,教师预备课件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自己选择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质疑:为什么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测量所用的工具不同) 小结:对了,假如要使量的结果一样,我们就需要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是什么吗?(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尺来量。 二、
18、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一)熟悉尺 1、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教师投影一把尺子)请大家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介绍。(投影出示:尺子) (1)很多数: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是按什么挨次排列的? (从小到大)都从几开头?(0)这里的0表示什么呢?(起点) (2)刻度线: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拟短的物体。 3、揭题:今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熟悉厘米。(板书:厘米 cm) (二)熟悉厘米 1熟悉1厘米 (1
19、) 师:你们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 (2) 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 (1)认真观看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学生举例) 师课件展现书上三个例子。 (2)亲身体验: 谈话:刚刚我们都比画了1厘米的长度。那2厘米怎样比画呢? 请学生说一说。(从0刻度开头,到2刻度)学生举给教师看。 师:那5厘米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自己找) 1名学生演示,并说
20、是怎么表示出来的。(从0开头,到5刻度) (三)用尺子量 1、师:下面有两个小朋友在量铅笔刀和一条线段的长度,你能帮他们看一看吗?(出示书上例2图) 提问:铅笔刀有多长?(7厘米) 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讲清晰从0刻度开头,到7刻度就是7厘米) 师:说得真好,那线段呢?2-3名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出来的。 师:我们在用尺子量长度的时候都是怎样测量的啊? (从0刻度开头,到什么刻度就是几厘米) 这两个小朋友在测量的时候是这样量的(出示想1的两种不正确的方法) 问:你觉得他们量出来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2、动手测量 师:刚刚看了他们的测量,你想自己动手量一量吗? 课件出示蓝和红两条线段。学生自己动手
21、测量。 师提示:在线段的上面标上长度。(展现2-3名学生的测量结果) 提问: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示小朋友留意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自己总结了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从0刻度开头,尺子放正。看另一端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3、估量和测量 (1) 师:刚刚我们量的物体都正好是几厘米,有的时候我们量的物体不是正好几厘米。就像这样的两条线段。(多媒体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先看图答复。师指出大约的意思。 (2)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手掌宽和食指长大约多少厘米。出示课件,学生看图填空。集体沟通核对。 (3)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食指的长度大约是5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你的中指长大约是
22、多少厘米吗?(2-3名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物体(铅笔或橡皮)进展估量,然后再测量出它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每组一种)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比拟沟通。再汇报。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那在测量的时候要留意什么?(从0刻度开头) 画的时候留意什么呢? 假如我们用今日学的厘米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长,你觉得便利吗?厘米一般是用来测量比拟短的物体,而测量比拟长的物体我们学习大的单位才行。 作业设计:用直尺测量家中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操作,争论沟通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熟悉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观看、测量等活动,把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
23、方法,但学生在测量时有两个问题,一是动作太慢,二是操作不标准,还要加强练习。 熟悉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课题: 熟悉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
24、件、米尺。学生预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看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出例如1情境图。) 观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
25、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沟通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指名答复。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进展测量。 教师小结: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熟悉厘米。 1.观看尺子,熟悉
26、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预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拟一下,观看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呢?(学生可能答复: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拟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熟悉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头。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
27、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由于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确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3、熟悉几厘米。 师:刚刚同学们熟悉了1厘米,那现在教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28、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预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沟通。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拟短的那条边,估量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量得是否精确。再量一量数
29、学书长边的长。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熟悉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熟悉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概念。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线段? 二、新授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
30、这条边有多长? 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小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在一般状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熟悉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熟悉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说明白:量比拟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熟悉厘米 ()观看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知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局部,它上面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说明刻度由此开头,从到是厘米,从到也是厘米每个这么长就是厘米。 ()看刻度尺答复: 、“”在哪儿? 、到的长度是几厘米?到是几厘米?到呢?从刻度到
31、这么长是几厘米?从到呢? ()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厘米也许有多长。 ()请每位学生观看一下厘米、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厘米。 三、稳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页“想想做做”第题。 、“想想做做”第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沟通。 、“想想做做”第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沟通。 、“想想做做”第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核对。 、“想想做做”第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展全班沟通。 、“想想做做”第题。 做题时,可利用已有的各种表象作为参照来估量,估量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认学
32、生的估量。 、“想想做做”第题。 让学生画一条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对方所画的线段的长。 熟悉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厘米的熟悉”这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对于帮忙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动身,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猎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觉,有所创新。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讨论说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详细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肯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33、本节课学生在猎取学问过程中,严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始终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展测量和练习,到最终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索。 2、 建立表象,培育学生空间观念。本节课,注意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索、测量、推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量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量,增加空间观念。 3、 注意合作探究,培育创新意识。本节课的主要学问,熟悉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展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察指导,订正学生消失的错误。此外,还注
34、意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在生活中详细观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观看尺子,熟悉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一厘米有多长。会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 3、在学习中,我们要仔细观看、勤于思索。 重点: 经受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谈话,同意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同学们,看看我们这儿的桌子,好不好?学校预备再添置一批一样桌子,你能量量它有多长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
35、法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 师:大家的方法真多啊?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测量同一个物体,所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看来啊,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才好啊(出示各种工具),我们测量物体时一般用米尺,有了统一的工具,还要有统一的测量单位才行,孩子们请看: 妈妈的身高165厘米 文具盒长20厘米 英语课本长23厘米 这些测量结果都是以什么作单位的?(厘米)板书:厘米,孩子们读一遍,现在你知道厘米是什么了吗?(一个长度单位)它不是我们吃的黑米、红米、小米、大米、它是一个(长度单位)?面对一个新的单位名称,孩子们,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预设:1、1厘米有多长?2、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36、的长度? 那么这节课我就一起这节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再说一遍,哪两个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看、还要擅长动脑思索哟!(暗中告知孩子的“起点导航”)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尝摸索究 孩子们,拿出你的尺子,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有多长? 三、小组互助(一) 活动要求: 1、拿出你的尺子,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2、 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觉。 四、反应点拨 学生汇报:尺子上有 (数字、竖线、0 、还有cm ) 解释 “0刻度线” 师:尽管我们用尺子可以去测量的物体可能不一
37、样,但1厘米可是一样的,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有多长吗?你是怎么看的? 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一句话每相邻的两个数间距离就是1厘米)。 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说说身边有哪些长是1厘米的物体呢? 我们了1知道厘米的长度,也找出了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用手指比划下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了,你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有多长吗?5厘米呢? 师:孩子们,刚刚通过我们观看知道了1厘米、2厘米、5厘米有多长,你说知道这些是为了什么呢? (学会测量物体) 怎样以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呢?这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的其次个问题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加从尺子
38、上找出1厘米,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受从详细到抽象再到详细的熟悉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熟悉,进展空间观念。) 小组活动(二): 活动要求: 1、先估一估手中的纸条有多长? 2、自己动手测量,在小组内说说测量方法和结果。 反应点拨: 依据孩子测量的方法及结果,准时进展点拨。 总结:测量物体时,先用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同桌再互说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受估量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估量意识,在学习测量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五、课堂评价: 1、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测量的对吗? 2、小
39、红的尺子折断了,在测量时她遇到了难题,你能用学过的学问帮帮他吗? 铅笔长?厘米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六、课堂总结: 在上课开头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你感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一厘米有多长?知道了吗?说说其次个,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问的把握状况进展反思,再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完毕语: 孩子们问题解决了,你们快乐吗?其实啊都是你们在课堂上认真观看、勤于思索的结果,你们不但收获了学问还收获了许多的欢乐,厘米只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员,下节课我们接着熟悉另外的一员长度单位。回到家,用尺子量一量你喜爱的物品的长度。好吗?孩子们,下课!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并对学生进展情感上的教育,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制造悬念,培育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