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情医院进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悄悄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毁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情医院、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讨论员,世界闻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安康共同体作出重大奉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诞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
2、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讨论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举担当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很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扩散作出艰难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困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
3、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盼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今,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很多次的亲情呼唤,都不能转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许多人问过我,当时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迟疑地告知他们:由于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诞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
4、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决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具体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热诚爱国之心。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似乎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
5、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方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讨论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工程支持。 在云贵川的工程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退病人的恐惊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送:“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累。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摸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
6、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似乎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始终奔波在贫困遥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脚印。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缺乏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领先在国内
7、开展“消退麻风特殊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正确的治疗行动”。2023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安慰,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纪70年月,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惊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熬煎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怜悯。她暗下决心:肯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 并急躁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
8、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李桓英说:“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安慰,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23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认真捋顺两鬓的头发,庄重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今,她最终幻想成真,荣耀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气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讨论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
9、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很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毁灭麻风病的目标供应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着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讨论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讨论,取得了不少制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旧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根本毁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毁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叮嘱前来探望的后代,科研工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旧在奋力前行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8月17日,一
10、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情医院进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悄悄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毁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情医院、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讨论员,世界闻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安康共同体作出重大奉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诞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
11、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讨论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举担当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很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扩散作出艰难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困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12、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盼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今,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很多次的亲情呼唤,都不能转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许多人问过我,当时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迟疑地告知他们:由于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诞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
13、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决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具体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热诚爱国之心。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
14、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惊、卑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熬煎。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卑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熬煎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念,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非常焦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惊的,我走遍世
15、界,恐惊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退大家对麻风病的卑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行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遥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脚印。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
16、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殊行动规划的报告,报告完毕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假如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荣耀在党的人” “这一年来,我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恳切地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请党组织审查。” 2023年12月26
17、日下午,96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红色的围巾。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回国不懊悔,干麻风病防治工作不懊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仔细向党组织汇报着预备期的心声。声音中饱含岁月打磨过的笃定,颈间的红围巾和党旗相互衬托,艳丽无比。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23年年初,她静静打包,预备再次动身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 一如她2023年对着党旗承诺:“假如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
18、成为一名荣耀在党的人,更加坚决跟党走,为医学事业连续奋斗!” 1921年诞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7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很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困落后地区的扩散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37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安排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讨论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等。 当时试验室设备简
19、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抗原(PGL)提取胜利。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楚可见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皮肤和四周神经,历来是备受卑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时回国就是为了帮忙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打算,攻克麻风病。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情医院、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任讨论员。从今,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
20、治和讨论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毁灭麻风病的特殊行动规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领先在国内开展消退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正确的治疗行动”。 “许多人问过我,当时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迟疑地告知他们,由于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
21、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惊、卑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熬煎。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卑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熬煎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念,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非常焦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22、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惊的,我走遍世界,恐惊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退大家对麻风病的卑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行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遥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脚印。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
23、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殊行动规划的报告,报告结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那时,旁人谈“麻”色变,李桓英却勇往直前,是少有的敢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医学专家。下乡不叫苦,翻车不叫苦,生活从不搞特别,李桓英用一生的奉献诠释了“我的生活就是适应国家的需要”,百岁依旧坚持工作,感觉自己“活了两辈子”。 1979年改革开放,在李桓英58岁接近退休的年华,接
24、到了新任务,以第一批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考察麻风病的防治方法。在思想守旧的年月,她突破精神枷锁,不畏麻风病魔,与病人面对面沟通,克制路途艰险,坚持一线调研,拯救了成千上万患病麻风病熬煎的患者。 几十年过去,如今,她已是一位百岁老人。但在与麻风病争战的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她照旧坚守奋战在最前线,坚持麻风的宣传、现场调查讨论,为的就是早日让全世界彻底毁灭麻风病。孑然一身的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麻防事业,取得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成绩。 入党时,李桓英说:“我觉得自己现在可能合格了,但还不能放松,还要连续奋斗。”敬佑生命方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方能大爱无疆。李桓英,与党和国家同行,与人民为伴,坚守医者初心永恒探究、无私奉献,书写了敬佑生命的动人篇章,标注了医者仁心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