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汉武帝末经济衰落的原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21418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汉武帝末经济衰落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汉武帝末经济衰落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汉武帝末经济衰落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汉武帝末经济衰落的原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汉武帝末年经济衰落的原因以自然灾害为例漳县第一中学历史组:陈东(内容摘要:)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历史中辉煌的一页,前经“文景之治”,后显“昭宣 中兴”,但在武帝末年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究其原因,众说纷纭,多数人都从武 帝屡兴兵役,赋敛无度,好大喜功等社会政治因素寻求原因。本文则以自然灾害为出发点, 认为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武帝末年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关键词:)武帝时期 经济衰落原因西汉王朝历经六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武帝时期整个社会经济达到了鼎 盛。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曰:“自孝惠至文景,与民休息,六十余 岁,民众大增。”至汉武帝前期,全国人口约三千八百万,并形成了一些“人

2、庶炽盛” 的区域。史记货殖列传称:关中“地小人众”;三河地区(今山西、河南交界 处及黄河以南的一些地区)“土地小狭,民人众”;邹、鲁等地“地小人众、据袁 祖亮先生研究,今山东、河南两省的人口密度在西汉前期已高达每平方公里81人。 当时“国家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感痍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 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与外,至腐败不可 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自牝者(母马)振而不得聚会”,呈 现出一片繁华景象。然而,武帝后期,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急转直 下,出现了 “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的惨景,社会经济明显走向了衰落,农业 发展缓慢“

3、户口减半”,大量劳动力流失。对于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说法:冷鹏飞说“他(汉武帝)在即位后十余年中,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发动与 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又相继征伐两越,通西南夷,穿东夷,经营西域费数巨 万。加上武帝好大喜功、穷奢极欲,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建造大量离宫别管,过 着荒淫腐朽的生活造成西汉政权严重的经济危机”。认为武帝时期经济衰落 的原因是汉武帝自身急功近利、奢侈腐化造成的。佟建寅、舒小峰所著中国政 治史如是说“汉武帝一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西汉帝国,奠定了 中华民族辽阔强域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在统治时期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 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

4、,起为盗贼”。王克奇在 汉武帝晚年过失与悔悟中说“在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究其 原因,尽管汉武帝创立了赫赫的文治武功,但这是以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为 代价的。如开边拓土,反击匈奴,其浩大的军费开支是当时的社会和人民难以承 担的沉重包袱,以至于造成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严重社会后果。”历史 学家以其一贯的思维方式探索王朝的兴衰擅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他们强调 社会政治因素而忽视了自然因素(如气候、自然灾害等)在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巨大 作用。正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FK 黑尔所说:“气候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未能认 真考虑的影响历史的一个因子。另一方面,气候学家不了解历史,所以他们 也不能把气候

5、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事实上,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自然 灾害往往在历史演进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甚至与王朝的兴衰存亡直接联系起来。延军平:灾害地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23郑肇经:中国水利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冈郭强、陈兴民、张立汉:灾害大百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45页。阎褚庆林自然灾害的地理学性质,转引自杜一:灾害与灾害经济,中国城市社会出版 社1988年,第272页。照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127】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58页。同班固: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上,中华书局,1974年

6、。129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六异物考二水灾转引自薛瑞泽:汉武帝时期黄河水患治 理及其历史启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月。刖】严可均:全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58-259页。明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2768页。卬】司马迁:汉书魏相丙吉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136页。同李小丽:汉武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明史记 转引自 王鸣春:汉武帝时期丞相频更因由之分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35桓宽:盐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B6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667页。明陈叶新:西汉时

7、期的灾害及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江海学刊,2002年5月。参考资料1焦培民:汉代水灾迷信初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月。2高俊、王刚:汉代灾荒的自然生态考察,史林,2009年6月。3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4邹元初:中国皇帝要录,海潮出版社,1991年6月。5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6郁高强:秦汉水早灾害及救助措施研究,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7薛瑞泽:汉武帝时期黄河水患治理及其历史启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月。8王克奇:汉武帝晚年过失与会晤,历史大观,2001年第3期。9陈金凤:

8、汉武帝时期的流民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论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月。 10魏爽:汉武帝时期的自然灾害与荒政,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6月。英语翻译The reason of economic decline at the end of Han Wu Dynasty(Summar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of Han is a brilliant pag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Han, the former by Wenjing,was after the Zhao Xuan Zhongxing,z,

9、but the late Emperor was a serious ,economic crisis. The reasons and theories, most people from the Emperor repeated Hing military service, enabling convergence excessive greatness and success for reasons such as socio-political factors. We study the natural disaster as a starting point, that the fr

10、equency and severity of natural disasters is the economic decline of the late Emperor Wu of the root causes lie.(Key words: ) Emperor WuEconomic Decline Reason尤其是在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根本的社会,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张文华在自然灾害与汉武帝末年的经济衰落一文中 指出“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武帝末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木文则以 自然灾害为出发点,探讨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武帝末年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

11、-、西汉灾害概况西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灾害多发期,汉武帝统治时代又是整个西汉自 然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时期。叱本文在史记、汉书的基础上,参考各类自 然灾害资料数据,对西汉各种灾害进行辑录,统计总结,得出下列数字:西汉自然灾害次数分类统计表灾害水灾旱灾震灾虫灾风灾雹灾疫灾冻灾合计次数3238362019101318186注:包括王莽政权在内通过分类整理,以按次数计灾的标准进行统计,可知西汉共计发生灾害186 次,其中水灾32,旱灾38,震灾36,虫20,风灾19,雹灾10,疫灾13,冻灾 (包括雪、霜灾害)18。依据灾害发生程度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 段:汉高帝元年(前206)至文帝后

12、元七年(前7), 50年间发生灾害29次。第二阶 段:景帝元年(前156)至武帝后元二年(前87), 70年间发生灾害68次。第三阶 段:昭帝始元元年(前86)至宣帝黄龙元年(前49), 38年间发生灾害13。第四阶 段:元帝初元元年(前48)至王莽末年(23), 71年间发生灾害76次这四个阶段 很好的体现出来西汉灾害的特点。通过以上对西汉自然灾害划分阶段的分析,可知西汉自然灾害经历了两个低 谷期、两个高峰期。明显地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如果把西汉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景之治”、武帝末年经济衰落、 “昭宣中兴”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分析探讨,不难看出:“文景之治”、“昭宣中 兴”分别处于自

13、然灾害发生的两个低谷期,而武帝末经济衰退则处于自然灾害发 生的高峰期。(一)武帝时期灾害概述武帝在位54年,发生各类灾害43次(主要集中在武帝末年):水7、旱12、 震5、虫10、风4、霜1、雹2、疾疫2,另有4次大饥僮,居西汉诸帝之首,灾 区广阔,危害严重。通过总结概括,将武帝时期的自然灾害大致分为四类:水、旱、虫、冻。1 .水灾。主要为河水泛滥。武帝建元三年(前. 138年)春“河水溢,大饥,人相食”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河水徙,从顿丘南流入渤海。夏五月,河水决 濮阳。泛郡十六;发卒十万裁决河”;“今天子元光当中,而和决于瓠子,东南 注野,通于淮泗”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山东被

14、水灾,民多饥乏”网元鼎二年夏,“大水,关东饿死者数千二至秋九月,水灾殃及江南,“今水 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是时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 放二三千里”汉武帝元鼎年间,“河水溢,岁数不登照元鼎年间,“河决于馆陶,分为 屯氏河”修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自(元封二年)塞宣房后,河复决于馆陶, 分为顿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如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 不堤赛也。”心2 .旱灾。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旱”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夏,大旱”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 汉武帝元封二

15、年(前109年)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 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 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 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夏,大旱”喻“是岁小旱,上令百官求雨”网“夏,旱”皿a夏 早,(1D“夏:大旱,民多喝死”“六月,旱” Z “秋,大旱三7,天雨白毛,夏,大旱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秋,旱”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夏,大旱东海郡中枯旱三年”翻依据以上资料可知,武帝时期前110 105年和前100 92年为旱灾的两个相对集中的时期。用图表示如下:-137-129-124 -120-110 9 8 7 -105 -100 -98 -95 -9

16、2 r(时间)汉武帝时期旱灾群发期示意图3 .虫灾。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五月,大蝗”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八月,螟”*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夏,蝗”元鼎五年(前112年)“秋,蝗”网频元封六年(前105年)“秋,大旱,蝗”太初元年(前104年)“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屹太初二年(前103年)“秋,蝗” 03太初三年(前102年)“秋,复蝗”“征和三年(前90年)“秋,蝗” 颂征和四年(前89年)“夏,蝗”4 .寒灾。主要包括冰、雪、冻等。汉武帝元光四年(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四月,陨霜杀草木”元狩元年(前122年),“十月,大雨雪,民冻死”;“十二月,

17、大雨雪,民 多冻死元狩六年(前117年),“冬,雨水亡冰”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大雨雪,平地厚五尺”的武帝元鼎三年(前H4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大寒,雪深五尺,野鸟皆死,牛马皆蜷蹄如猾, 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元封六年(前105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5 .其他。包括冰卷:、风灾、疫灾、火灾、震灾。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十月,地动”尚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是岁高园有火灾 0,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六月丁酉,辽东高庙火。四月壬子高园边殿火”元光元年(前134年)“二

18、月,京师雨雹 “七月,京师雨雹”“武帝元光四年(前131年)“十二月丁亥,地动”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秋七月,大风拔木”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正月戊子,杨陵院火。夏四月雨雹,关东郡国 十余饥,人相食”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雷雨雹,大如马头”的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未央宫柏梁台灾。先是, 大风发其屋,夏侯始昌先言其灾日”词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秋八月葵亥,地震失“征和二年八月葵亥,地震压杀人”阅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秋七月,往往泉涌出”“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匈奴)会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 稼不熟”)(二)

19、武帝时期自然灾害的特点通过对以上材料不难分析得出,武帝时期尤其以水旱蝗三类灾害发生最为 频繁。从各类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此时期的自然灾呈现出以下明显特点。1 .灾害种类的多样性。武帝时期灾种多样,水、早、虫、震、风、冻、雹、疫、霜、雪等,灾种 齐全。根据以上所引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发生水灾7、旱灾12、震灾5、虫灾10、 风灾4、霜灾1、雹灾2、疾疫2,另有4次大饥馍。各大自然灾害在武帝时期都 有发生,这仅仅是史料有记载的灾害,还有史料中未曾记载的。2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各灾害的成因及自身特性的差异,所以灾害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 性。武帝时期灾害集中爆发于夏季,其中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二季

20、,旱灾集中在 春夏二季,雹灾中在夏季,风灾集中在夏季,虫灾集中在夏秋二季。据史料记载 粗略统计,武帝时期发生的史书有记载的较大的灾害按季节划分,其中夏季发生 水灾3次,旱灾9次,虫灾2次,其他灾害5次;春秋季节发生水灾2次,旱灾 2次,虫灾6次,寒灾1次,其他各种灾害7次。3 .灾情严重。武帝时期灾情的严重性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灾害影响范围大。灾害 往往被及数郡乃至数十郡。如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河水徙,从顿丘南流入 渤海。夏五月,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发卒十万裁决河”,此次水灾河水泛 十六郡,发兵十万“裁决河”,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大。太初元年(前104年)“关 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

21、吗 又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三月水冰,四月雨 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二,武帝元鼎三年(前H4年)“正月戊子,杨陵院火。 夏四月雨雹,关东郡国十余饥,人相食”。这两次雨雪灾、火灾使关东十余郡 出现人相食的现象,可以看出涉及范围之广。二、多种灾害交替发生。如汉武帝 元封三年(前108年)”自(元封二年)塞宣房后,河复决于馆陶,分为顿氏河, 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如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赛也。” 同年“夏,旱”“雷雨雹,大如马头” 7各种灾害在同一年连续交替出现, 其危害程度远远超过了单种灾害。三、持续时间长。武帝在位54年间,灾害发 生呈现上升趋势,末年时相对集中,几乎连季连

22、年都发生不同类型的灾害,持续 性很明显。就单种灾害而言,也往往持续很长时间,上文所引“汉武帝时期早灾 群发期示意图”及史料记载中便可看出。4 .灾害连锁效应显著。“自然界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综合体,各种要素之间有着复杂多样的内在 联系。当综合体中某种要素发生重大变化乃至对人类造成灾害时(灾害学中称之 为原生灾害),往往又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造成灾害(次生灾害),次生灾 害又可导致更次生灾害,灾害学中把这种时间上前后相继、因成因关联而相继 发生的(灾害)现象叫自然灾害链,简称灾害链”)。武帝时期灾害连锁反应很 明显。这也与各种灾害的成因有关,旱灾极易引起蝗灾,因大旱之年的温湿条件 很适合蝗虫

23、的生长发育。如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夏,大旱,蝗”。元 封六年(前105年)“秋,大旱,蝗”力旱蝗灾害往往相伴为生,这里旱灾是原 生灾害,蝗灾为次生灾害。这种早、蝗连锁反应在武帝末年频繁发生。5 .黄河水患严重。武帝时期黄河频频为患。武帝建元三年(前138), “河水溢于平原,大饥, 人相食”力元光三年(前132)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人渤海”*黄河泛 滥严重以致于改道而行。夏五月,“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泅”心, 武帝组织十万人堵塞河堤,但不久又决坏。此时期黄河泛滥至十六郡受灾,历时 长达二十四年之久,灾情极为严重,“自三代以来,河患未有甚于此时者” 可见武帝时期的黄河

24、水患是前所未有之事。元封二年(前109)堵塞决口不久,黄 河又在馆陶决口,向北冲出一条屯氏河。屯氏河流经四郡,约在今黄弊境注入黄河,全长1500里,“深广与大河等”*可见当时黄河泛滥的严重性。二、自然灾害对汉武帝末年社会经济的影响灾害,是“由自然变异、人为因素或自然变异与人为因素相结合原因所引 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造成的危害”,自然灾害就是“在自然界发生 的气象、水文、地质、地理等异常现象,危害人类的生产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并 造成一定损失的“)灾害。从此可以看出灾害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武帝时期这种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L农业大汉帝国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农业是整个

25、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是 一个决定一切的力量”。因而,农业的丰穰饥欠直接关系着武帝王朝的国计民 生和前途命运。“农业生产遭受天灾之威胁,此固无论任何时代所不能免之事。 唯在汉代,天灾对于农民之打击特别严重,两汉时期,水、旱、蝗三种自然 灾害,迭次降临”)。在武帝时期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屡屡发生,到武帝末年更 是肆无忌惮,尤以水旱蝗灾害突出,对农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师古注日: “河溢之处损害田亩,故大饥”咒平原郡“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 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28,从平原郡所辖的地理范围以及户口数 量可以看出,此次水

26、灾使15万余户,66万人,19县遭受黄河水灾,波及范围广, 受灾人口多,对社会经济影响甚巨。到了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春,“河水 徙,从顿丘东南流入勃海”。师古注:“顿丘,丘名,因以为县,本卫地也。地 理志属东郡,今则在魏州界也”咒五月进入夏季以后黄河再次泛滥改道,“河 决于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力又有“河水决濮阳, 泛郡十六师古注:“濮阳,东郡之县也。水所泛及,凡十六郡界也必黄 河水灾蔓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当时的农业中心,故破坏程度大大增强。除此之 外,灾害发生后政府还需大量物资用于救灾,这也加剧了汉政府的财政负担。如 史书记载“初,先是往十余岁河决观,梁楚之地

27、固已数困,而缘河之郡隈塞河, 辄决坏,费不可胜计”叱同时水灾波及范围广也加剧了灾害的破坏性。“元光三 年春,河水徙,从顿邱东南流,入勃海。夏五月,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心。 到了元鼎二年(公元115年)灾害性天气连续不断,三月,“雪,平地厚五尺”, “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7 “武帝建元二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元光 三年春,河水徙,从顿邱东南流入渤海。五月,河决濮阳,汜郡十六。发卒十万 救决河。起龙渊宫。元鼎二年夏,大水,关东饿死以千数。”)三月雪灾,夏水 灾,导致农业的严重破坏,从而关东饿死者数以千计。”是时山东被河蓄,及岁 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佻水灾使得河南、山东等农

28、业发达地区数十 郡“及岁不登数年”出现人相食的惨景。武帝时期,旱蝗灾害相伴为生对农业也 造成巨大的破坏。元封四年“大旱,民多渴死”*再过一年至元封六年,夏秋 大旱并又蝗灾伴生。从元封六年起至太初三年连续四年发生蝗灾,蝗灾影响范围 极广,至敦煌也都受灾。连年水、旱、蝗灾,使得农业荒废,国家赖以生存的 经济基础趋于枯竭。武帝后期频繁严重的水旱蝗灾,使得出现一种惨状:“阳风 吸习而稿稿,群生楞懑而愁愤。陇亩枯槁而允布,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 无为,释其耕就而下泣,。武帝初人口约三千万以上,至武帝末,人口约为二 千五百万左右,四十年间人口就减少五百万以上,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失,从而影 响农业的正常发

29、展。从灾害发生特点看,水旱蝗灾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而夏秋 两季正是农作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一遇灾害,经常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使 农业经济受到严重损害。西汉经济本质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就是农民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在有 限的土地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种独立生产和生活的小农经济因其固有的封闭 性、过于独立性和单一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局限性和脆弱性的痼疾。一旦外界 的干扰或破坏力(如自然灾害)超过其能够承受的限度时,小农经济的基础就被 破坏。武帝末年出现的自然灾害遍及关东,关中及江南地区,而该地区又是当 时的经济中心,从而直接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当经济基础受到破坏时, 整个国家就危在旦夕,国

30、民经济就将难以发展,汉武帝时期的自然灾害往往给经 济基础以致命的打击。2 .流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是触目惊心的。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财产损失, 武帝时期严重的自然灾害还造成了大量的流民。“(元狩三年)山东被水笛,民多饥乏,於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唐以振贫民。 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於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 中,七十馀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仰而在“(元封四年)夏,大旱,民多喝死”的 灾害背景下,则有了 “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的现象。对于如此 庞大数目的流民,政府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救济安抚工作。汉政府就因救 济而“费以亿计,不可胜数”叱即使政府倾其

31、所力,也难于承担,所以出现了 “天 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唐以赈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相贷假”的状况。灾荒下的流民 生活毫无保障,大量的人饿死、冻死。仅存的也只能“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食” o在此情况下,流民成为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一大障碍。天灾导致的流民,除了需政府安抚耗费巨大的财政开支外,还造成大量劳 动力的流失,对以农业立国的西汉来说,这种影响巨大而深远。此外,流民作乱 同样给武帝末年的社会是雪上加霜。武帝末年出现一些小规模的流民造反的现象。 如南阳有梅免、百政的起义,楚地有段中、杜少的起义,齐地和燕、赵之地的徐 勃、坚卢、范主等人也率众揭竿而起,激化了阶级矛盾,这些农民起义严重冲击 着武帝王朝

32、的统治。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严重而频繁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3 .执政汉代在对灾害的认识上存在着天人感应的迷信观念,认为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鬼神作怪的结果或上天对执政者失政的惩罚和警告。这种观念在武帝末年更为猖 獗,当然,频繁的灾害也加剧了这一迷信思想的肆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止雨中记载:雨太多,令县邑以土日塞水渎、绝道、盖井,禁妇人不得行入市。令县乡里皆 扫社下,县邑若丞令吏啬夫三人以上,祝一人。乡啬夫若吏三人以上,祝一人。里 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皆斋三日,各衣时衣,具豚一,黍盐美酒财足祭社,击鼓 三日而祝,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祝曰:“诺!天生五谷以养人,今淫雨 太多,五谷不和,敬进

33、肥牲清酒,以请社灵,幸为止雨,除民所苦,无使阴灭阳,阴灭 阳不顺于天,天之常意在于利人,人愿止雨,敢告于社。”鼓而无歌,至罢乃止。凡 止雨之大礼,女子欲其臧而匿也,丈夫欲其和而乐也,开阳而闭阴,阖水而开火,以 朱丝萦社十周,衣朱衣赤幢,言罢(后文阙)o从董仲舒记载的这种止雨仪式可以看出,严重的水灾使得处于封建社会的人 们无计可施,只好“敬进肥牲清酒,以请社灵,幸为止雨,除民所苦”,寄希望与天。此举深深影响了汉武帝,使武帝末年时期出现对神仙方术的狂热追求。不仅如此, 灾害对武帝时期的政治影响也甚是深远。武帝时影响最大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这一“罢黜百家,天人合 一”的思想在发挥了积极作用

34、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的消极影响。其中“灾异天 谴说”就是典型的代表。武帝继位初,下诏全国荐举“贤良方正”之士,董仲舒 提出“天人相应,国家如有乱事出现,上天就会用灾害怪异进行警告”),董仲 舒将灾害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归结为统治者用人不当。汉武帝执政五十三年,前后 更换十二人为相,更换丞相之频繁,据汉代诸帝之首,追究其原因,与当时各种 自让灾害又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元光三年“河决于瓠子,东南往锯野,通于淮 泗,是时武安侯田蚣为丞相,其俸邑食隅,隅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隅无水灾, 邑收多,于是天下久不复塞也”)。丞相食隅无水灾,在当时看来是天意而为之, 故因此事件,武帝第一任宰相田蚣被怀疑与淮南王刘安造反有

35、关,虽然同年田蚣 病死,即使不死,也再难任宰相之职。又元朔中,“朝廷多事,娄举贤良文学之 士”,面对朝廷多事时,丞相薛泽由于不称职故而被罢免,当时,“朝廷多事” 指开置边郡,征伐四夷,还有一重要的方面是抗灾救援与灾害发生的情况,抗灾 不力或是灾害频繁发生,都将危及社会的稳定,所以丞相不得不作为替罪羊而被 更换,为此,自元狩二年以来的几年里相继更换了三任宰相。元狩四年,关东大 水,“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 振业,用度不足”咒 按旧制汉法严”有天地大变,天下大过,皇帝使侍中持节 乘四白马,辞上尊酒十斛,养牛一头,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即上病。使 者还,

36、未白事,尚书以丞相不起病闻”)。此次关东大水,按“天地之变,国家 之事”的思想,经董仲舒加工,成为“灾异天谴说”后,每遇自然灾害,首先是 最高统治者下诏罪己,并谴责朝臣与地方官吏。这样做的目的是向上天谢罪,以 说明其接受上天的谴告。每次灾害发生后,皇帝都心惊胆战,不得不罢免宰相, 以昭告天下上天的惩罚,并以安国内民心。汉武帝为这一举措开了先河,之后, 每遇灾害,西汉王朝皆下诏广求贤才,并罢免一些候臣宰相,几乎成了惯例。所 以,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丞相频更的导火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上可见,这期间“国家多事”的客观环境,造成了武帝时期丞相的频繁更 替,使得政策上脱节,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不

37、仅如此,还在武帝晚年“多 事”时出现“贤相难觅”的现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制约,使得武帝末年经 济衰落。三、小结整个西汉一朝的自然灾害是相当严重的。从自然灾害发生的状况来看,西汉 时期的自然灾害经历了几个阶段,武帝时期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从中可以看出, 武帝时期经济衰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相对次之,尤其武帝 末年自然灾害发展形势迅猛。这表明,武帝末年经济衰退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频繁 严重的自然灾害,究其原因,不难看出。灾害对武帝时期小农经济的打击,主要是通过对农业的损害和民众的伤亡等 途径来实现的,对农业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农作物的直接毁坏和导致劳动力的减少。 武帝时期的主要灾害如水

38、灾、旱灾、虫灾等,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节。在中国古 代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过度里,春季是农作物的播种季节,夏季是农作物的生长 和田间管理的黄金季节,秋季则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恰恰是灾害的多发期,对 农作物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自然灾害对人口增减变化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死 亡,还有一系列的恶性反应。其中“自然灾害”列为武帝时期人口减少众因素之 首,“自然灾害历来都有,武帝时自然灾害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持续多年 的水、旱、蝗灾,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封建国家财政收 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农民,“编户之民”在灾荒年景或亡或流, 这就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步伐,经济

39、发展就会出现波动 汉武帝时期这一波动表现尤为突出。武帝后期的自然灾害频繁而且严重,危害巨大,破坏了农业经济这个立国 之本,同时还破坏了封建的正常统治秩序。”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在武帝面临周 边四夷骚扰,不得不以武力镇压时,国内稳定就显得至关重要,恰恰此时,武帝 所面临的是“灾异频繁发生”的多事阶段,加之当时“灾异天谴”思想的影响,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国内就有人乘机捣乱,扰乱统治秩序,破坏正常的发展环境, 阻碍了经济发展。面临危机,武帝不得不拿出丞相来缓和形势,导致丞相频繁更 替,丞相频更又使得政策脱节,给地方豪强势力以可乘之机,加重剥削农民,激 化了社会矛盾,致使国民经济一败涂地。综上,频繁严

40、重的自然灾害是武帝末年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当然,武帝 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和长期战争也是造成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但相比较而言, 自然灾害显得更为重要,是自然灾害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使整个封建统治 机器运转失灵,没有能力缓和社会矛盾,最终酿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二注释范晔:后汉书王景传,中华书局,1965年。袁祖亮:中国古代人口专题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5年。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74年。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佟建寅、舒小峰:中国秦汉政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王克奇:汉武帝晚年过失与悔悟,历史大观,2001年第

41、3期。(美)RA布赖森等著:饥饵的气候一一人类与变动着的全球气候,科学出版社,1981 年。张文华:自然灾害与汉武帝末年的经济衰落,荷泽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叫魏爽:汉武帝时期的自然灾害与荒政,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6月。g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口2班固:汉书武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向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中华书局,1959年。阿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425页。同班固:汉书沟柚志,中华书局,1974年。的班固:汉书五行志,中华书局,1974年。g范晔: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古今注,中华书局,1965年。明班固:汉书于定国传,中华书局,1974年。西京杂记卷二转引自 郁高强:秦汉水早灾害及救助措施研究,兰州大学研究生 学位论文,2009年。四班固: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74年。班固: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7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