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应用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19877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5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3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应用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应用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应用技术规程.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V1 总则12 术语23 原材料技术要求33.1 一般规定33.2 沥青拌和站尾尘33.3 水泥33.4 外加剂43.5水44 设计54.1 一般规定54.2 路基设计要求54.3 基层、底基层设计要求54.4 面层设计要求65 混合料技术要求75.1 一般规定75.2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技术要求76 配合比设计126.1 一般规定126.2 配合比设计127施工147.1 一般规定147.2 施工准备147.3 现场拌和法施工工艺157.4 集中拌和法施工工艺167.5养生168 质量控制与验收188.1 一般规定188.2 修筑试验路188.3 施工质量控制198.4 验收及

2、评定22附录A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拌和试验方法 .23附录B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流动度试验方法 .24附录C加州承载比试验 .26附录D抗弯拉强度试验 .27本规程用词说明28引用标准名录29附:条 文 说 明33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aw Materials33.1 General Requirements33.2 Asphalt mix plant tailings33.3 3 Cement33.4 Additives43.5 Water44 Design54.1 G

3、eneral Requirements54.2 Design of CFMD-AMPT baseground54.3 Design of CFMD-AMPT base and basecourse54.4 Design of CFMD-AMPT pavement65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FMD-AMPT75.1 1 General Requirements75.2 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CFMD-AMPT76 Mix Design of CFMD-AMPT126.1 General Requirements126.2 Mix

4、 Design127 Construction of CFMD-AMPT147.1 General Requirements147.2 Preparations for Construction147.3 3Road Mixing Construction157.4 4Plant Mixing Construction167.5 Curing168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88.1 General Requirements188.2 Construction of test road188.3 Quality Control198.4 Inspect

5、ion and Acceptance22Appendix A23Appendix B24Appendix C26Appendix D27Explanation of Words2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9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 41 总则 为了实现沥青拌和站尾尘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提高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在道路工程中应用的质量,规范使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原材料、设计、施工和验收,本着固废利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道路的路基,重、中轻设计交通荷载等级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

6、市次干路、支路及农村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农村道路的面层,及大型摊铺机、碾压机等施工机械无法开展作业的窄小路基、基层和底基层工程中应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本规程规定了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要求。道路工程中使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442 术语沥青拌和站尾尘 asphalt mix plant tailing沥青拌和站生产热拌沥青混合料过程中产生的、经布袋除尘收集的尾端细废料,主要包括石粉、泥土、骨料烘干系统和

7、重油燃烧的残留物等,简称AMPT。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 cemented fluidity material derived asphalt mix plant tailing以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少量掺合料或不使用掺和料、水、外加剂配制而成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硬化后具有一定强度且能满足道路工程使用要求的材料,简称CFMD - AMPT。水固比 water solid ratio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中所加水的质量与混合料中所有固体物质质量的比值。外加剂 additive加入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中,能够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化 学物质。按其主要功能划分,包括增强剂、防冻剂、膨胀剂

8、以及其他的改性剂。3 原材料技术要求3.1 一般规定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外加剂、水。 沥青拌和站尾尘为生产热拌沥青混合料过程中产生的、采用布袋除尘法收集的尾端细废料。 原材料试验应随机选取试验样本,并满足现行试验规程或相关设计文件所规定的数量要求。3.2 沥青拌和站尾尘道路用沥青拌和站尾尘颗粒粒径0.075mm筛的通过率应大于50%,液限应大于25%,塑料指数宜在7-10之间,应符合低液限粘性土的要求。尾尘中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2%。尾尘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 的规定。应取有代表性的试样按照进行下列试验:颗粒

9、分析(试验方法:T0115);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方法:T0118/T0119);有机质含量(试验方法:T0153)。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掺加不超过尾尘质量10%的碎石混合使用,土料中碎石的最大粒径,道路底基层中不应大于40mm, 道路基层中不应大于30mm,道路面层中不应大于10mm。所用石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要求。3.3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为42.5MPa或52.5 MPa。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用作道路基层和底基层,不应使用快硬水泥作为胶结料,夏季气温较高时可适当添加缓凝剂。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

10、3h,终凝时间应在 6h 以上且小于10h。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应合格。严禁使用已受潮变质的水泥。3.4 外加剂加入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中的外加剂应根据工程部位的技术要求和性价比选用。 土壤固化剂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土壤固化外加剂CJ/T486 的规定,固化剂对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硬化后强度的提升效果, 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在有冻害的地区,考虑抗冻性能要求,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夏季高温气候干燥的地区,考虑抗收缩变形,必要时应加入抗收缩剂。对于道路工程应用水泥流动材料可能用到的其他外加剂,必须通过试验, 确定品种和用量。3.5 水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11、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TJ 63 的规定。4 设计4.1 一般规定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较小的收缩( 温缩及干缩)变形。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基层、底基层和路基设计,应结合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大小及其组成、气候条件以及路基水文地质状况等因素,贯彻“科学合理、节能环保、就地取材”的设计理念,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结构组合方案。 采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基层上面,可以铺设沥青混凝土类、水泥混凝土类和路面砖类等面层材料。 应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公路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2、规范JTG D40 的有关规定;城镇道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 的有关规定;农村公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 51224 或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的相关规定。4.2 路基设计要求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路基应稳定、密实和均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多雨地区新建路基施工时,应加强路堑段的排水设计。4.3 基层、底基层设计要求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足够的耐久性和水稳性。 采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作为道路基层和底基层时,单层结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 150mm,不

13、宜大于200mm,根据需要可设置多层。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基层底基层在寒冷和严寒地区应考虑抗冻性的要求,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干燥收缩的影响,必要时应加入纤维配筋、膨胀剂或收缩补偿剂。4.4 面层设计要求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用于农村公路面层时,强度应符合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及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 的相关规定。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150mm,不宜大于200mm。面层应根据地区和气候特点设计,当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收缩变形值大于 500x10-6时,可加入不超过尾尘质量10%的石子

14、;必要时可以加入固化土膨胀剂或收缩补偿剂以控制收缩变形量。面层宜设置伸缩缝,间距宜为 6m 20m。面层抗滑值指标(摆值 BPN)应大于 35,试验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的规定。5 混合料技术要求5.1 一般规定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件、各结构层功能要求等,在技术经济论证基础上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结构层的混合料组成与性质要求,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根据道路等级及工程类型,确定所需水泥流动材料的流动度、强度和其他技术要求。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混合料按照工程需要的流动

15、度加水配制,搅拌均匀后成型试件,试件成型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2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技术要求 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流动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流动性以流动度表征,流动度可按应按预应力孔道灌浆剂GB/T 25182 中水泥浆稠度试验方法进行测定,也可按附录B.0.2 进行测定。2 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流动度根据道路工程类型确定,流动度范围为170mm 230mm或 14s 30s。3 应用于不同工程类型的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流动度应满足表5.2.1 的要求。表5.2.1 不同工程类型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流动度推荐表流动性流动度适用范围(mm)(S)一般流动性1

16、7023020 30较大施工作业空间的路基、基层底基层等高流动性大于23014 20狭小操作空间或存在死角等工程备注:流动度测试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以规定质量浆料自规定仪器流出到平面上的扩展尺度表征大小,单位为 mm;另一种以规定质量浆料自规定容器内流出的时间表征大小,单位为 S。 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和抗泌水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泌水率应按泌水率按 GB/T 25182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中常压泌水率试验方法进行2 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泌水率应不大于4%。3 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抗离析性能可依据实验人员观察拌合物是否出现典型离析试验现象做出定性的判断。

17、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初凝、终凝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初凝、终凝时间试验方法应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 规定方法执行。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用作基层、底基层或面层时,不同道路结构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T70 立方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执行。2 结构层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或设计文件规定。3 设计强度以 90d 养护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标准,同时 14d 和 28d的最小强度应满足表 5.2.4-1 的要求。表 5.2.4-1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

18、流动材料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MPa)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小值(MPa)14d28d90d应用结构层位底基层0.81.2设计强度基层1.01.5设计强度面层1.22.0设计强度4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设计强度应以90d 龄期的强度做为设计标准,设计强度范围应为1.0 MPa 8.0MPa。应用于道路结构不同层位的水泥流动材料的设计强度应满足表 5.2.4-2 表5.2.4-4 的要求。表 5.2.4-2 公路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基层底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MPa)结构层位道路等级荷 载 等 级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 轻交通基层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3.0

19、 5.02.0 4.0底基层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2.0 4.01.0 3.0表 5.2.4-3 城镇道路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MPa)结构层位特重交通重、中交通轻交通基层-3.0 4.02.5 3.5底基层- 2.0 1.5表5.2.4-4 农村道路用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基层和面层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MPa)结构层位干路支路巷路面层3.02.52.0基层1.51.0-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加州承载比 CBR 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用作公路工程路基填料时,强度以加州承载比CBR值控制,28d 最小承载比 CBR 应

20、满足表5.2.5-1 和表5.2.5-2 的规定。2 加州承载比CBR 测定方法应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 中T0134 规定的试验方法,并按附录B测定。3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用作路基填料时,混合料中水泥掺量宜为3% 5%。表5.2.5-1 路床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路基部位路基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承载比(CBR)%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00.3865上路床下路床轻、中等及重交通0.30.8543物重、极重交通0.31.254-表5.2.5-2 路堤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承载比CBR(%)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

21、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上路堤轻、中等及重交通0.81.5433特重、较重及重交通1.21.943-下路堤轻、中等及重交通1.5以下322特重、较重及重交通1.9以下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抗冻性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 T70中规定的抗冻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应满足表5.2.6的要求。表5.2.6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耐久性标准技术指标抗冻融循环无冰冻地区有冰冻地区强度损失率(%)- 25质量损失率(%)- 5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干燥收缩率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T70 中规定的收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90d 的干燥收缩率

22、不宜大于 150010-6。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回弹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回弹模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中T0808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进行测定。2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回弹模量应根据实际测试结果确定。在缺乏实测结果的情况下,可按表5.2.8 建议值选取。表5.2.8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90d龄期的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建议值(MPa)无侧限抗压强度等级抗压回弹模量E弯拉强度劈裂强度6 8120025002.84.80 . 3 0.54 680015001.94.20.190.4

23、52 45008000.92.50.20.351 22005000.41.40.050.25备注:表中弯拉强度是按照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测定的抗折强度。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抗弯拉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弯拉强度用抗折强度代替,参考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 中抗折强度试验方法,根据附录D进行测定。2 抗弯拉强度应以90d 的抗弯拉强度为设计抗弯拉强度,取值可按表5.2.8 建议值选取。6 配合比设计6.1 一般规定 根据道路工程不同工程部位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验。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混合料的配合比采用质量比。6.2 配合比设计 水泥用量

24、选取水泥用量通过表 6.2.1 初选,也称灰土比,即水泥用量与干沥青拌和站尾尘用量的质量比。表6.2.1 尾尘水泥流动材料中水泥用量取值推荐表(%)无侧限强度等级(MPa)1 22 44 66 8水泥用量5 1010 1515 1818 25 确定水固比通过表6.2.2初选水固比。表6.2.2 水固比取值推荐表流动度扩展度(mm)160 180180 230大于230时间(S)25 3014 2000横坡度(%)每100m 3处0.30.5平整度(mm)每200m 2处,每处连续10尺(3m直尺)812底基层纵断高程(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每20m1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每20m1个断面,

25、每个断面35点+5 -15+5 -20厚度(mm)均值每1500m2 2000m2 6点-10-12单个值-25-30宽度(mm)每40m 1处00横坡度(%)每100m 3处0.30.5平整度(mm)每200m 2处,每处连续10尺(3m直尺)1215表8.3.2-2 城市道路基层、底基层外形尺寸及检测频率的要求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中线偏位(mm)20100m1用经纬仪测量纵断高程(mm)基层1520m1用水准仪测量底基层20平整度(mm)基层1020m路宽(m)153宽度(mm)不小于设计规40m1用钢尺量定+B横坡(%)0.3%且不反坡20m路宽(m)156厚度(mm)1

26、01000m21用钢尺量表 8.3.2-3 乡村道路基层、面层外形尺寸及检测频率的要求结构层位项 目外形尺寸技术要求控制检验频度基 层纵断高程(mm)+10 -30每 20 延米一个断面, 每个断面 35 个点厚度( mm)均值: - 15;单个值: - 30每 1500m22000m2, 取 6 个点宽度 (mm)不小于设计值每 40 延米 1 处横坡度 (%) 0.6 且不反坡每100 延米4 处平整度(mm)20每 200 延米 2 处(3M 直尺)面 层中线偏差(mm)10每100 延米1 处纵断高程(mm)+20 -10每 50 延米一个断面, 每个断面 35 个点厚度( mm)均值

27、: 20; 单个值: 25每 1500 2000 延米, 6 个点宽度 (mm)不小于设计值每40 延米1 处横坡度 (%) 0.5 且反坡每100 延米4 处平整度(mm)每200 延米 2 处, 每处连续 10 尺(3m 直尺)外观表面硬实平整,没有 明显轮迹; 每平米内不大于 2cm 2cm 凹坑不超过 2 处;裂纹不超过2条每 200 延米检查一次8.4 验收及评定 按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硬化后表面应平整、坚实、平顺, 无松散沟坑;外形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8.3.2 -1 表8.3.2-3 的规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弯沉值评定应符合表8.4.2 的规定,等级公路和城镇道路基层顶面弯沉

28、值应小于等于设计弯沉值,乡村道路不设弯沉值要求。表8.4.2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道路路基、基层和底基层、面层质量评定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1无侧限抗压强度(MPa)不小于设计验收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附录C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评定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验收弯沉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附录J 路基、粒料类基层和底基层弯沉值评定附录A 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拌和试验方法A.0.1 搅拌设备应采用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A.0.2 按沥青拌和站尾尘水泥流动材料的配比掺量,先倒入称量好的尾尘,再倒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道路交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