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谈到教师,人们经常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说, 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你可别误人子弟;家人们说做老师脾气要好,你这脾气 要改改了;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我看到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 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 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 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 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 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
2、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 “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 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一一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 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 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 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 是一对李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 “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 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
3、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 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 就是流水。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 失去信心。这一切我都经历了,坚持了下来。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 风斗了8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 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的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 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 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 我们的学生几年后
4、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 公平公正的待遇。2、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 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 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3、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 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 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 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 特点的教育
5、。4、要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 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 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 的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 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 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 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很多的新书,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我拿到的 就有这本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
6、 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 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 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 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 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 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 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 “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 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 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
7、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 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 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 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 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 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 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 否能做到大体相同。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 着练着,再去写字,感
8、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 的习惯,毛笔字的练习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 的,粉笔字更好一些。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 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 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 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 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 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一个好老师难
9、,当一个好班主任更 难,班级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特别是现在这个多元 化的社会,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 班主任不仅要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面对他们背后的家庭环境以及 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第三辑中通过好的教育是一种合 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让父母成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们深入浅 出地阐述了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读后让我受益匪浅。父母的处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 会进步了,国富民强了,孩子们有了优越舒适的环境,但行为习惯为何出现了 滑坡。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学校教育模式与部分学生
10、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 异,或者说是家庭问题给孩子的行为习惯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说:我们 的家庭之路上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现在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 款。而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因此,我们在面对多种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的班级 管理如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而简单地采取整体化一的措施,势必让这些孩子 感到无所适从,或者无处躲藏,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 力呢?结合朱教授的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利用3月份学校开展的“家长一日访谈“活动,为不同的学生家长,构建 一个共同教育平台,是班级与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好机 会,
11、活动开展以来,我总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请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子之 道”,讨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再让孩子当场发言,有时甚至请一 部分问题学生发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们 结合自己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学生不可能屏弃一切因素的干 扰,带着纯而又纯的心理坐在教室内从事学习活动,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长 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形成合力。一旦两种教育形成合 力,孩子的学习、生活必将步入一个和谐的轨道,正如朱教授所言:当学生的 父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这样就能够在教育
12、教学 中从容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同时,教育也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朱永新大师在致教师一书中用了共四辑的书信方式,为教育行业的我 们解决了很多一线教师工作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首先,通过如何寻找人师、寻找教师的美丽生活、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 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如何享受教育生涯、如何进专业阅读、如何阅读思 考、如何在压力下坚守、如何成长为名师、如何保持教育热情、如何对学生一 视同仁、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坚定、如何关注窗外世界等问题让我了解到了做一 位教师的理由。其次,又通过如何做科研型教师、如何让教育生活更充实、如何让学生爱
13、上真正的阅读、如何出一本书、如何写论文、如何选择前行的伙伴、如何对待 问题学生以及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等等,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 有一双慧眼来发现学生的优点,解决实际问题。然后,通过如何向榜样教师学习、师生如何共同创造幸福、如何学会交往 才能受欢迎、如何让生活丰富多彩、如何安排合理时间、如何走出亚健康状 态、如何做好晨诵、午读、暮省、如何自我心里调试等等这些问题使我明白作 为教师只要我们用心去接受教育生涯中的各种挑战,或许就已经注定了我们的 故事比其他热的故事更精彩。最后,通过我们正在涨潮的海上、出发吧,带着使命,带着爱、我的下一 个十年、向没被污染的远方重新出发、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
14、光、爱教育就是爱 自己等等。从优秀到卓越,这是我们对工作的要求,幸福而完整是我们对生活的追 求。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要融入生活,要激发潜能,在 不断成长绽放自我的光芒。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 刻理解幸福的缘由。总之,在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中,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 喻,更具人性。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 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 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 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 与分享的
15、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 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 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 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一一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 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 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 对挛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 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
16、”与“以同伴互动 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 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 抓不起就是流水。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教学之余,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收获很多,在此,我 将把我的点滴感悟与同仁们分享。朱教授是一个扎根于实践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积极行动的理想 主义者。十几年前,他就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 “新教 育”,并且现在还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导广大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 育生活。让学生脱离单一评价机制下学习痛苦、生活失败的情况,让教师摆脱 严厉刻板的形象,让一切回归“正常”,
17、因为成长本应是人的本能,它就是生 活的一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万参与者,以后还会有 更多。他们相信,理想的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自强、善于和人相处、 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理想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 意、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勤于学习、关注人类命运、坚韧刚 强。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帮助人成为他自己。致教师这本书的内容有46封来往书信构成,每篇文章开头呈现一个现 实中一线教师的困惑,后面是朱教授细致完整的回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 本书就是朱教授的“答教师问”。但在本书中我们不会看到空中楼阁般的、来 自所谓权威的、冰冷的方法论,而是一个认
18、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 它们不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那些老师们的具体问题,更在广泛意义上提出了具 有适用性的方法。这本书从修正“教师”的定义出发,先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教 师,然后通过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从职业生涯、专业发展、教育生活等几个 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就我所感兴趣的问题略举一二,与同仁们进行分享。1、幸福感从何而来?以前有一个关于教师的段子广为流传:满腔热血把师学会,当了教师吃苦 受罪。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 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 不休还要
19、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以上内容虽然有些夸 张,但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教师这份工作的另一面,即与理想相对的枯燥甚 至是失望。在本书中,就有一个教师因为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向朱教授提出他的 疑问:做教师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朱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给我们分析了什么是幸福。对于“幸福”,许多名人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比如左拉说:“每一个 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说:“有研 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 心的人更加幸福。”别林斯基说得更彻底:“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 上万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
20、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的基本特征一一创造、服务、研究及分 享。而教育,恰恰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本身应该能是一个让人幸 福的事业。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 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从时间看,工作占据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 一段光阴。从结果看,工作最后呈现一个人一生创造出的价值。因此,从实现 自我的角度看待工作,不断调和上述三种关系,收获内心的宁静,这就是幸 福。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不仅辛苦,而且要有高度的 责任感,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不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每天的任务,而是要把学生 的安全放在首位。
21、在每天单调而重复的工作中,怎样收获到幸福呢?我们必须具 有科研的心态和精神,一旦有了研究的心态,我们才能带着研究的眼光去看待 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那么,每一天都是有区别而有意义的。一边工作,一边研 究,我们就能一边收获,一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然后,我们的内心才 能充盈,幸福感便由此而生。2、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师?一说到科研,许多老师总会认为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神秘、困难的事,认 为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或者是感到没有时间,不知从何下手。但其 实,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科学研究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一线教师 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活,所以拥有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更应该 成为教育
22、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在书中,朱教授主要把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游泳中 学会游泳”,扎根于教育实践,从自己的教育生活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另一种是“学院式或学者型”的科研训练,学会精确地处理资料,超越实 践、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总的来说,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奏响 了这三部曲,也就吹响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 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 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 刻
23、的认识。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 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 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 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 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一文中说:教育者的 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 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 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 垦
24、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 气”,自然能顶天立地。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 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 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 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 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 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 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 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 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
25、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 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 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 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 “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 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 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一一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 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
26、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 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 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 里装卜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 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 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 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 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 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
27、,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 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 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教委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书中写 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 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虽只读了 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 以想的更多。
28、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 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 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 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 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 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 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 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 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
29、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 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 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 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 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 “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 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 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 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
30、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 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 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 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 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 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 响的!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静心品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聆听专家的教导。致教师围绕一线 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老师的深入全面地思考, 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甑地坦诚解答。没
31、有抽象深奥 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 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 和诗意的享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 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 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 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 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 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 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
32、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 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教师,有一项重要的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 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 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 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 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 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 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 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
33、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实际生活中, 人和人的区别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朋友?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安排怎 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而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 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因为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外貌美丽、乖巧听 话、聪明能干、沉默寡言、顽皮淘气等等词语,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一旦 贴上了就像“牛皮癣” 一样难以卸下。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态度。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 二的天使,作为教师,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同时要善于发现 学生的特别之处,及时鼓励表扬,也许他们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所 以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
34、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可课堂活 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暑假在校值班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致青年教师 成书于吴非老师即将跟三尺讲台告别之际,他通过长谈在书中拉进与读者的距 离,用通俗的手法将自己近三十载为人师之经验付诸笔端,跃然纸上,倾囊相 授。希望给还在教学一线孜孜以求的“后浪”们照亮前行的路。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 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 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 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
35、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 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 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第一辑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在这一辑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 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 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 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 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屋自己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不 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特别是像我 这样一个刚踏入教育行业不久的年轻
36、班主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出现的 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 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 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 为伍。”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 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 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 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 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
37、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 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 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 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 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 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 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 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 更具人性。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
38、个标本,更 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 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 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 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 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 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 的是最深的世界一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 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 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
39、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 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挛生 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 “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 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 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 就是流水。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 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 行
40、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 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 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 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话是有据可循的,走 上社会,会看到有人不敢“冒尖”,有人故意藏拙,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对自 己,对别人都尽可能的做到一片坦荡吧,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让我们的 心胸开阔起来吧!第二辑中教师不是演员这一篇文章也让我感受颇深。很多青年教师免 不了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无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想 大抵是这样两种原因:一、青年教师自
41、身教学能力不过硬,容易照搬乱套; 二、学校公开课的要求过多。有过这样一种经历,实习学校的公开课必须要有 小组合作,没有就不过关,不合格,若有人推门听课,得临时找个问题以小组 讨论的形式应付检查。阅读吴非老师的这边文章后,我知道了教学上的“拿手 好戏”常常是方法或是“技术”,而不是“戏”。优秀教师应该了解少年思维 的共性,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善于和学生对话,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 的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看一场演出。拜读通篇著作,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受益良多,从书中我读出了吴老 师对于未来教育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同时吴老师传授的宝贵经验也激励着我在 教育的征途中披荆斩浪,乘风前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42、,在今后的工作中,我 会一如既往地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始终秉持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走在 教学创新的一线、始终保持乐学善教的初心!在基础教育事业中风雨前行,努 力做汹涌澎湃的“后浪”,不负芳华亦无愧于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谈到教师,人们经常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说, 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你可别误人子弟;家人们说做老师脾气要好,你这脾气 要改改了;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时候,大家 对我们职业的评价都是多余神圣化。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瞬间让自己 觉得亚历山大。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 更具人
43、性。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 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 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 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 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 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 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 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一一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 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
44、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 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 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挛 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 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 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 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 起就是流水。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教师一书,让 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平实
45、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 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 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 非老师的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 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教师全书 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 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 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 学会了自信;
46、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 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 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 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 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 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 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
47、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 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 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 平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 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 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 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 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
48、。吴非 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 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今天读了朱永新老师著的致教师一书,很有启发。这本书全部都是别 人向朱老师的来信的提问以及朱老师对每一位的提问老师的回答,通过朱老师 深入全面地思考,给提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领地坦诚解 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论,读这本书就像在故事,就像在同笔者对面相互聊天谈心,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享 受,让我又重新对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我们之前“差生”之称谓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
49、 育”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这类学生的情感是贬斥厌 恶的,其评价标准是简单孤立的“一元论”、“唯分数论”。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采取放弃的 态度:课上不提问,课下不关心,甚至连作业批改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做作业 不督促,作业帮得潦草就不分对错地打个大红叉或大笔一挥道“太马虎! ”在 这种态度下,“差生”则越来越“差”,厌学弃学情绪随之产生,教师不仅不 挽留,甚至有“扫地出门”、甩包袱给社会的念头。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大量学生缀学。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别是农村学校。如何解决这一问 题也是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