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的社会主义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的社会主义思想.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论的社会主义思想绪言:研究本课题的一些认识逝世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到信奉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历史学者,都一直对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他抱有极 大的敬意。但只要稍加留意便可觉察,这种情况在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对于的评价和敬意,基本上是 针对他的历史功绩而发的。学说被视为珍贵的精神遗产,主要也是着 眼于它的历史作用。至于说到学说的现实意义,即在当今现实社会中 的价值表现或积极作用,除却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这一类具有超越时 代美德属性的抽象思想范畴外,则往往遭到漠视。究其原因,主要是 受如下观点所支配:是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代
2、表,他的基本主张不脱为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和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的构想,而在中国大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之后,这些 思想主张较之南辕北辙,更是落伍和过时的了。学说被漠视的这种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一些改变。 结束后,以为核心的,宣布停止使用以为纲的口号及有关做法, 而提出了全党全国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和改革开放的 方针。这样,人们在更新思想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发现,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过去和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学说特别是他的经济学 说里已多少有所阐发或作过探索,且于其中不乏其知灼见;即使今天 历史过程,进而指出:及机器之兴也,则以一人而用机器,可作百 十人之工。则
3、不独小工永绝为资本家之希望,而小资本家亦难于自立 而见并于大资本家,而大资本家又见于更大之资本家,由是大鱼食细 鱼,遂生出欧美等国资主与工人之两阶级,贫富之悬殊乃以日而甚矣! 他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追逐利润:在私人资本制度之下, 种种生产的方法都是向往一个目标来进行。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 赚钱。资本家与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截然不同:资本家以机器为资 本,垄断利源,工人劳动所生之产,皆为资本家所坐享。他批判亚 当•斯密的分配理论是纵资本家之垄断而压抑工人,并谴责 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资本家既利用机械而增加产额,又以贱 价雇佣良工,坐享利益之丰,对于工人饥寒死亡之痛楚漠然视
4、之。 全额之生产皆为人工血汗所成,地主与资本家坐享其全额三分之二之 利,而工人所享三分之一之利,又折与多数之工人。宜乎富者愈 富,贫者愈贫,阶级愈趋愈远,平民生计遂尽为资本家所夺矣! 由 此对这两各阶级和产生的社会原因,一并加以说明现在资本家有了 机器,靠工人来生产,掠夺工人的血汗,生出贫富极相悬殊的两个阶 级。这两个阶级常常相冲突,便发生阶级战争。他明确地说:阶级 战争,即工人与资本家之战争也。更指出了大资本私有制的存在是 造成的根源:外国因为大资本是归私人所有,便受资本的害,大多 数人民都是很痛苦,所以发生阶级战争来解除这种痛苦。社会革命(即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原因同样如此,并且是不可避免
5、的:至 社会革命,原起于少数大资本家之压制多数平民耳。在各国贫富之阶 级相差甚远,遂酿成社会革命,有不革不了之势。还以英、美两国 为例作了如下说明:他们社会有两种绝大阶级,一级是极大的富人, 一级是极苦的穷人。富人的财产过多,总是用资本的势力操纵全国政 权,来压制穷人;多数穷人不情愿受少数富人的压制,便想种种方法 来反抗富人。那种穷人反抗富人的举动,便叫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 原因,便是由于社会上贫富太不均。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群众和剥削者阶级的不同际遇,深感忿 忿不平:生利之工人则恒受饥寒,而分利之大地主乃资本家反优游 自在,享社会无上之幸福,岂非不平之甚耶! 今坐视资本家压制平 民而不为之
6、所,岂得谓之平等乎? 他对工人和资本家作出了爱憎如 此分明的评价。世界一切之产物,莫不为工人血汗所构成。故工人 者,不特为发达资本之功臣,亦即人类世界之功臣也。资本家者, 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民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蔽 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在国际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中完全站 在工人阶级一边,而且他的这种立场是一贯的。这对于判别他的社会 主义思想性质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揭露资本家专制的确立,及其为资产阶级私利效劳、压迫人 民的反动性质。据看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专制(与现时 资产阶级专政的概念相同)是和资本家在经济上取得停止地位同步 形成的。他指出:自工业革命之后,用机器
7、以代人工,生产之力徒 增,而欧美工业发达之国,有富者日富,贫者日贫,遂生出资本家专 制。这种体制的实质,便是由资本家掌执政权:现在各国表面上的 政权,虽由政府作主,但是实在由资本家从中把持。即使像美、法 这样的共和之先进国,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他反复 指出,这种体制从政治上法律上充分保障资本家的利益,而使工人和 人民群众蒙受其害:大资本家用金钱势力操纵全国政权,遇事 都是居于优胜地位,试看那一国的法律张治中制度不是为资本家而设 的! 法律上又保护资本家与地主之专利,故地主益垄断其地权,资 本家益垄断其利权,而多数之工人虽尽其劳动之能力,反不能生存于 社会。英美立宪,富人享之,贫者五与
8、焉。英美各国皆受资本家 专制之害,议员又多为资本家所收买。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 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每一提起资本家 专制的横暴便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态度,再三说其专制较政府专制为 尤烈,资本专制其害更甚于君主专制,美国的不自由更甚于专制 国;并说欧美资本家像以前专制皇帝一样横行无道,甚至比之 不敢取下口不离爱民那块遮丑羞布的专制皇帝还要肆无忌惮。他特 别强调,现在英美各国的资本家专制到万分,而因资本家专制到 了极点,一般人民都不能忍受!这可了解到他决心不使资本家专制 的危害在中国重现,其原因即在于此。抨击垄断资本在本国和世界经济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及其残 酷的国际竞争,斥责帝
9、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指出近代欧美的发展 趋势是经济集中代自由竞争,各国资本家所组织的大公司多属私 有,其目的在多获利益。待至一切小制造业皆为其所压倒之后,因无 竞争,而后将各物之价值增高,社会上实受无形之压迫也。其结果, 便造成了一国之需要皆取给于数托拉斯,一国之民生权遂为数托拉 斯所握的局面。而且还不止于此,资本家恃其财力,不惟足以压制 本国,其魔力并可及于外国。世界财力悉归少数资本家之掌握, 一般平民全被其压制,是与专制政府何异! 像在美国,所有生产厚 利皆为大资本垄断,于是拖拉斯一出,几几有左右全世界经济之势力 。他指出:大资本家先压制本国的工人,后来势力膨胀,更压 制外国的工人。现在
10、中国工人所受的最大痛苦,是由于外国的经济 压迫。同时,各国资本家出于一己私利,为土地而争、为食物而争、 为原料而争,到处划分势力范围,力图垄断市场,占领销路,从 而持续发生不顾人道的、其残酷性不亚于武力冲突的国际商业战 争与资本竞争,形象化地将其称为资本家与资本家之战争。而他 对于这种残酷竞争至酿成兵戎相见的国际战争即世界大战的情形, 更怒斥为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强盗行为。由于中国自19世纪中叶起就迭遭西方列强的侵略,故对帝国主 义压迫落后国家和弱小民族的行径早已有相当清醒的认识。还在1904 年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如下事实: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属地已经大体划 定,为了进一步增大领土和扩展殖民地,中
11、国终究要成为那些夺 亚洲霸权的国家之间的主要斗争场所;而美国出于争夺市场的需要, 要把它的商业与工业活动扩展到世界其他各地,中国就是它必须注 目的第一个国家。二十年后他又痛心地指出:辛亥革命后国外资本 主义之侵凌日迫一日,现在欧美列强都是把中国当做殖民地的市场, 中国的主权和金融都是在他们掌握之中。在历年对帝国主义国家的 谴责中,也仍注意到将它们的侵略政策与其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强大国 力联系起来观察,如曾指出:欧美国家占了世界上顶强盛的地位, 他们的政治力和经济力都很大,总是用这两种力量去侵略弱小的民族 ;它们已经雄占全球,无论什么国家和什么民族的利益都被他们垄 断,他们想永远维持这种垄断的地位
12、,再不准弱小民族复兴。根据上述看来,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显然是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 欧美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他是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的 真挚同情者及其利益的维护者,也作为深受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之害的 中国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先进代表,而地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的。 这些批判不仅充满激情而且有一定的深度,能够从资本私有制的存在 和阶级对立关系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及其纷争的根源。尽 管他在诸如资本私有制的本质等问题上尚未能作出更深入的科学分 析,但整个说来,这种认识较之欧洲早期社会主义者乃至当年一些社 会主义运动参与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具备这种认识也正是近代社会 主义的基本思想前提。由于有
13、了上述认识,故他一方面坚决支持对西 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根本性的革命改造,另方面又始终坚持中国 社会改革绝不能走欧美国家的发展道路。表现之二:解决贫富不均问题,反对资本家专制指出,社会主义是为了解决贫富不均的社会不平等而提出来的。 他在辛亥革命前便已提到:欧美各国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 因贫富不均,想要设法挽救。晚年又说:欧美国家由于生出贫富极 大的不平等,国内无论什么事都被资本家垄断,富人无所不为, 穷人找饭吃的方法都没有,故发明民生主义,为贫富的不平等要把他 们打到平等。这种主义近来在外国很盛行,渐渐传到中国。这就是 说,承认他的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思想最初是从西方传入的。是如何看待西
14、方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呢?他历来对欧美 工人运深表同情,如曾说过:工人受资本家之苛遇而思反抗,此不 能为各咎也。罢工之事,工人之不得已也,世界上最惨、最苦之 事也。 1912年他在欧洲报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英国一百万煤矿 工人举行的全国大罢工表示支持,同时指出:但大罢工还不是革命, 它仅仅是表现了日内想掌握社会财富资源的一种愿望而已。显然,只 有用武力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该文强调:英、美、法等国家国内贫 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 果不进行社会国民,则大多数人依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这 里所说的革命和社会革命,均指社会主义革命那年,他甚至作过 一个大胆
15、的预测,认为社会革命将首先在美国发生,因为美国大资 本家擅经济界之特权,牛马农工,奴隶负贩,专制既甚,反抗必力, 伏流潜势,有一发而不可抑者;并声称该国政府有推翻之日,资本 家亦有推翻之日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更相信欧美各国 富者遇烈,循此而往的话,社会之大革命将难以避免。他就像当 时一些激进的社会党人所持的观点那样,认为解决欧美社会问题的办 法,必待多数人之觉悟,而决心为大牺牲,不惜杀人流血,始能达 自由平等之目的也。基于这种立场,多次高度评价和热烈称颂俄国十月革命及所建立 的社会主义制度。他说:近来人类要求社会上机会平均,贫富相等,便是民生革命。现在已经成功的只有俄国。俄国近
16、来实行政治 革命,同时又实行经济革命,一面把皇帝和贵族推翻,同时又把资本 家推翻。其主义,在打破贵族及资本家之专制。对内推翻专制的 俄皇;对于贫富的关系,反对世界上一切资本制度。他强调指出: 现在的俄国什么阶级都没有,他们把全国变成了大公司,在那个公司 之内人人都可以分红利。像这样好的国家,就是我要造成的新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他以肯定的口吻提到了废除资本家专制和推翻资产 阶级、反对一切资本主义制度、消灭阶级的问题。于此可见,晚年决 定联俄并非纯粹出自策略的考虑,而是与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 密切的联系。但是,认为通过暴力手段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的根 本改革,其烦难当有百十倍于政治问
17、题,俄国革命后即因此而弄得 焦头烂额,现在俄国人民所受的痛苦非常的厉害,结果到底如何, 今天还预料不到;如果是在欧美各国实行流血革命,同样要付出惨 重的代价,能否成功也难以逆料。有鉴于此,他又提出了争取用和平 手段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前途。赞扬英国在大战期间的国有化 措施是社会突飞之进步,期望它能摆脱资本家之握制而转变为 集产之国家;赞扬欧美各国在战后采取的社会改良政策,如改善工 人和企业状况、交通运输事业收归国家经营、实行累进税率以造福社 会、通过消费合作社或政府使分配社会化等,是打破种种旧制度, 发生种种新制度的进化表现。因此,他主张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 益相调和及举办种种大多数的经济
18、利益相调和的事业,以促使社 会进化,而批评和反对马克思关于阶级战争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的观点。显然,这一主张多少是受到了第二国际的阶级合作及和平 长入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但对和平改造方案能否行得通也心存疑 虑,因为他晓得资本家要保守自己的私利,故无论是采用和平的 办法或者是激烈的办法,都被资本家反对,他们会用很专制的威权、 极残忍的手段,来镇压社会党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欧美社会党将 来为势所迫,或者都要采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经济问题,也是未可 定。他甚至重申以往的立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 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这表明,的社会主义策略思想具有鲜 明的现实性和多选择性,也百含一定
19、的茅盾性和起伏性。上述国际观,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忽略这一方 面,就不可能对其社会主义思想获得完整的认识和作出公允的评价。 而他关于改造作过社会的观点和主张,与这种国际观既有密切的联系, 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为,中国的国情虽有所不同,贫富不均现象的性质却与西方无 殊。他说:吾国经济组织,持较欧美,虽贫富不均之现象无是剧烈; 然特分量之差,初非性质之殊也。因此,解决贫富不均问题依然是 最重要的革命目的之一。他对民生主义的实质作过这样明确的表述: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制贫者是也。到他晚年依然一再 强调: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 均。说到民生主义
20、的事实,最重紧的是均贫富。的观点区别于作 过历代者均贫富的思想之处,除了分配社会财富的方法根本不同外, 还在于比较能够从阶级关系认识贫富差别问题。如他曾对民生主义作 了这样一个诠释:若夫民生主义,则为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也。 此阶级为贫富阶级:如大富豪、大资本家在社会上垄断权利,一般人 民日受其束缚弛骤,陷于痛苦。对而言,这种均贫富主张乃是社会 主义平等思想的重要体现。他所希望的是必要人类得到极端的平等, 并指出这种平等观念不是过去就有的,而是近年人类思想改革的结 果。因此之故,他的均贫富主张便也有更为远大的目标:我们要解 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外国是有相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全中 国人民
21、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要不受这种痛 苦的意思,就是要共产。认为,从中国的现状来说,由于经济落后和实业极不发达,像欧 美那样的大资本家还没有出现,资本家专制也并不存在。这就是中国 国情与西方迥然不同之处。所以,譬诸欧西各国,疾已缠身,不得 不投以猛剂;外国尚未染疾,尤宜注意于卫生之道。惟我国与各 国社会之状态不同,则社会主义施展之政策,遂亦因之而有激烈、和 平之不同矣。他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是中国乃极贫之国, 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尤为迫切的问题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另 方面又须顾及贫富问题即分配不均问题,欲谋救贫之法,同时须先 将不均问题详加研究。他早就担心,如果像西方
22、那样听任资本主义 经济只有发展,贝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 出现。他由此认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 发生可矣。于是,便在民生主义中相继提出了平均地权、特别是节 制资本的对策。强调这个民生主义政策是根据外国当前的条件制定的, 与解决欧美问题相异之处在于对资本家实行限制而不是消灭:第就 吾国现势而论,此民生主义为预防政策,但须研究对于将来之资本家 加以如何之限制,而不必遽学各国建资本家悉数扫除。在他历年为 民生注意所作的定义式说明中,就有不少是针对中国资本家、反映该 项政策的内涵而发的。如1912年说民生主义为预防资本家垄断, 或民生主义乃以国家之力,发达天然实
23、利,防资本家之专制, 或民生主义则排斥少数资本家,使人民共享生产上之自由;1921 年说民生主义谓社会上之财产须平均分配,不为一般资本家所 垄断也,或民生主义就是平民反对资本家、穷人反对富人的反动; 1924年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在打破资本制度,或民生主义 是对谁去打不平呢?是对资本家打不平的,为贫富的不平等要把 他们打到平等;等等。至于多次提到的民生主义不是反对资本而 是反对资本家,这句话很能反映出当时的基本主张,其含意是:所 谓不反对资本,指的是容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并鼓励其有限的发展, 以利于发展生产和解决人民的消费问题;而所谓反对资本家,则是要 预防中国资本家会像欧美那样对社会经济财
24、富实行垄断,使私人之 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他反复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如说:中国实业发达以后,资本家之以资本能 力压制人民,固必然之势;若不预防,则必踏英美之覆辙也。如上所述,认为中外国情各异,在反对资本家专制的共同原则 中国的现实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他的思想主张依然具有重要的启 迪、借鉴甚至继承的意义。因此,的经济学说日益成为历史学者所瞩 目的研究课题,有些省区和城市甚至在制订建设规划时也企图从实 业计画这类著作中汲取养料。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学说中那些具有现实价值的思想见解,从 性质上说,仅属于与社会主义相敌对的思想体系中某些可资利用的合 理因素呢,还有和社
25、会主义确有相通之处?读者们只稍浏览一下海峡两岸出版的全集本,便不难发现,本人 坦然承认自己服膺社会主义、论及关于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书中占据了 极大的篇幅。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除欧美和日本少数学者曾对 此发表一些评论外,在中国却绝少有人进行过研究,尤其是专门的、 客观的研究。其所以如此,实为中国的政治现实情况使然。半个多世 纪以来,中国的政坛壁垒分明,社会主义与反社会主义两种势力尖锐 对立,知识分子也随之有明确的政治分野。那些持有立场的研究者, 一贯视社会主义若洪水猛兽,故不愿让社会主义的异端邪说来玷污 国父的崇高形象;而不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则向来以科 学社会主义为正统,也不肯承认家能
26、有社会主义思想。尽管双方 的立场截然相反,在评价时尽量避而不谈他的社会主义却是相当一致 的。似此情形,显然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不相容。研究历史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把握客观的历史事实,来源于对经过认真审查的历史资料的充分占有。 而当把历史人物(包括在内)的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时,其本人所曾发 下,中国对资本主义应采取不同的做法,即实行和平的限制、预防政 策。为此,他强烈批评有人想把马克思注意主张用于欧美国家的激烈 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并说: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生的 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 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仔细
27、揣摩这句话的含意并联系 它的前后文来看,在这里并非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而主要是 指按照他认为的中国的社会经济程度也即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 条件下,不应该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采用暴力式的手 段剥夺和推翻资产阶级以消灭资本主义,就这一点来说是完全没有错 的。他强调,我们的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但当前中国对于资 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言下之意,在将来条件 成熟时,也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据上面所引的各种言论来看,其主张的基本点是:在不具备消 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国家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在振兴经 济的同时采取非暴力式的政策措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严加限制,以
28、避 免中国走上垄断资本统治、资本家专制的欧美式发展道路。这种主张, 以及我们将要在下面介绍的发达国家资本,的计划,在当时实是一 个高瞻远瞩的、充满创造既甚的社会改革构想。表现之三: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发达国家资本提出要预防中国资本家垄断之流弊,用的是什么具体政策或方 法呢?他在1912年4月的演说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此防弊之政策, 无外社会主义。本会(按指同盟会一笔者)政纲中,所以采用国家社 会主义政策,亦即此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 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同年10月的演说中宣称:我 人处今日之社会,则主张集产社会主义,实为今日唯一之要图。 凡属于生利之土地、铁路收归国有,
29、不为一二资本家所垄断渔利,而 失业小民务使各得其所,自食其力。斯则社会主义之精神,而和 平解决贫富之激战矣。夫所谓集产云者,凡生利各事业,若土地、 铁路、邮政、电气、矿产、森林,皆为国有?quot;并且指出:国家 兴办生产事业,利仍归公,则大公司、大资本尽为公有之社会事业, 可免为少数资本家垄断、专制。他在1919年撰写的中国事业当如何发展一文中又说防之道 为何?即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力、矿油等,及社会之恩惠如城 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业,悉当归国家经 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如是,则凡教育、养老、救灾、治疗, 及夫改良社会,励进文明,皆由实业发展之利益举办。以国
30、家实业所 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庶不致再蹈欧美今日之覆辙,甫经实业发达 即孕育社会革命也。上面的几段话,表明要采取的是国家社会主义或集产社会主 义政策。他所用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大体相同,而对前者使用得更多 一些。他曾作过这样的表述: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 这项政策要求将上引规定的各项经济事业归于国有,并由国家经营, 也即人们常说的国有化政策。换言之,用的是由国家资本经营一切重 要的经济事业、对私人资本家的投资规模和经营范围实行严格限制的 办法。关于只准国家资本经营而不准私人资本经营的范围,上引规定 原已非常广泛,后来仍又不断有所扩充和具体化,如包括公路、运河、 海港、渔港、船埠、银行、沼
31、泽、果场、水利、垦殖、能源、关系国 计民生的企业以及一切可专利的公共事业。这就清楚地表明,是企图 在作过建立强大的国家经济,尽量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以 阻止垄断性的私人大企业出现,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与此同时,他也肯定私人资本对振兴经济的积极作用,主张私营企业 在合法范围内的发展应予保护和奖励,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条件的措施。 后来,把节制资本的概念修订为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或称制造国家资本),这就恰切得多了。在提出集产社会主义的同时,曾表示赞赏并接受马克思关于 资本公有和亨利•乔治关于土地公有的主张,认为此二说 得社会主义之真髓,实施后可使人工所得生产分配
32、之利益,为其私 人赡养之需;而土地、资本所得一份之利,足供公共之用费,人民皆 的享其一分子之利益;而资本不得垄断,以夺平民之利。斯即社会主 义本经济分配法之原理,而从根本上以解决也。在前述的政策规定 中仅限于大资本公有,而土地方面也只包括城市、交通要律、水域及 能生利的土地,可见这项国有化构想尽管规模庞大却尚未能涵盖所有 经济领域,这主要是由于容许私人资本存在的缘故。事实上,的上述政策远远超出了限制和预防的意义,而是关 于改造与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方针和宏大计划。他在实业计画 中提出了一个气魄宏伟、意义深远的指导方针:“中国两种革命必须 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换言之,他
33、计划在 中国建设过程中同时进行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两个领域的重 大变革:一是在所有经济部门中广泛使用机器大生产来取代落后的手 工操作,以促进社会生产事业的飞跃发展和实现中国现代化;一是创 建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国有制,在此基础上组成全国 一体化的国营经济体系,由这样政府组成总公司实行统一管辖。而把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即使用机器大生产的国营经济体系一旦建立, 国家社会主义的力量就会变得异常强大,从而达到高度发展社会生 产力和防止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双重目的,这正是所企望的。前一目 的如能实现,便可使人民充分就业并为国家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用 国家的力量来振兴工业,用机器来生产,令全国
34、的工人都有工作。到 全国的工人都有工做,都能够用机器生产,那便是一种很大的新财源。 关于后一目的,又如他所说,大公司、资本尽为公有之社会事业, 可免为少数资本家所垄断、专制。然而认识到,要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切实解 决资金不足等严重困难。因此,他在民国初年所提出并得到实业计 画进一步确认的对外开放政策,便也成为了建立国营经济计划中一 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项开放政策除大力引进外资外,还包括引 进外国先进的人材、科学技术、生产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等。如他所 说此类国家经营之事业,必待外资之吸集,外人之熟练而有组织才 具者之雇佣,宏大计划之建设然后能举。按照民初的设想,吸收外 资方
35、式大致有如下四种:一是由国家借资自办企业,其中有的可委托 外国人经营,但其财产属之国有;二是国家将企业批给外国人承办, 规定期限经营(通常为40年)而后收归国,具体办法为按合同约 定于期满时无偿收回或由国家赎回,仍为国有,或则国家视需要 于期满前备价赎回;三是国家与外国人合资办企业,在投资比例上 华股皆略占优胜地位,或中国政府必须拥有股份的半数,而且这 类企业不得垄断进出口权利;四是民间的中外合资企业,对其规模 大、获利丰者限期收为国有,或期满前由国家埃随意择其优者用 款收买。针对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在实业计画中指出:盖欲使 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两种人类进化之经 济能力,
36、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后来他在山民 主义演讲中又说我们要拿外国已成的资本,来造成中国将来的共产 世界。能够这样做去,才是事半功倍。这种利用外国资本主义为中 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服务的富有远见的深湛见解,是与他明智 地认识到在当前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将会长期共存 和能起互补作用分不开的。最初在1912年提出的国有化政策,一开始就不只限于创建新的 国家企业,且还包括将现存的私人大企业收归国有。除前引多处文 字对此有所表述外,同年曾屡次表示:民国政府拟将国内所有铁路、 航业、运河及他重要事业,一律改为国有;凡铁路、电车、瓦斯、 自来水、运河、森林各业,均应收归国有这些
37、规定,显然也应适用 于在华的外国资本。但在民国成立前夕,他又发表过对于外人不加 限制,任其到中国兴办实业的意见,则与该项政策规定有所茅盾。民国成立后,他曾努力争取以中外合办或批与外人承办的方式,在中 国修筑铁路、开设银行等;甚至到了 1921年,他还试图以南方革命 政府的名义,与美国资本家在广东合办大工厂、建造桥梁:这些事例 固然表明实施方针政策须要灵活性,却也反映出因缺乏建设资金而对 外国资本有着更多的宽容。再从那十多年间他的有关言论来看,更可 知这项国有化政策重要是针对本国私人资本而订的。直至1924年初 在他主持下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才首 次作出了如下的明确规定:凡
38、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 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 有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 资本之要旨也。既然在看来中国的大资本家还没有出现,那么,这 项政策的实施便意味着要将存在于中国的外国大企业收归国有,随后 他在三民主义的演讲中又强调: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 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 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跟以前不同的是,他在演讲中还特别谈 到:对于修筑铁路、开辟矿产、建造轮船、发展航业和建设大工厂等, 须要借用外资但应由国家经营。在国有化政策上的这一重要变化, 也正是他
39、晚年强化了反帝立场的结果。关于国营经济的所有制问题,曾经有过资产国有制J的提法。他 又说过:此类国家经营之事业,以其财产属之国有,而为全国 人民利益计以经理之。所谓资产国有或财产国有,即为生产资料和 产品国家所有制。他并认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实施,国有、公有 和民有的名词都可通用。他还有凡国中的规模之实业属于全民 或将一切大公司组织归诸通国人民公有的说法,则称之为全民所有 制亦无不可。在诸多说法当中,以国家所有制较能反映当时计划建立 的国营经济的性质,它属于公有制的形式之一。再者,又提倡地方自 治,主张由地方政府主持的自治团体从事交通运输以及农矿各业的开 发经营,这种地方公营经济的收益虽归当地支
40、配并用于当地人民所需, 但其所有制的性质仍应属国有制。在他晚年还提倡过工农合作社经济, 则属于集体所有制。然而,就整个国家而言,由于容许资本主义所有 制的存在,以及还有封建地主经济、城乡个体经济等,故在实行国家 社会主义之后乃是一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公私经济或多种经济 成分共存的社会经济结构。关于国营经济的工人地位和分配问题,认为劳动者在国营企业中 的地位和工作性则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生产所得归国家支配而为全民 所有,用于举办保障人民利益的社会福利事业。他指出:在由国家设 立的生产机关中,得由工人参与一部分之管理权;人人为公共利 益作工,不为私利作工;工人劳动所得,足以保障其家庭的生活需 要
41、。他还在一篇文章中对工人的新景况作了描述:对于待开发之产 业,人人皆得按其应得之比例以分沾其利益,享受其劳力结果之全部, 获得较优良之工作状态,知识日进,获得充分之娱乐与幸福。 至于国营企业的分配原则,除了发放劳动工资外,如上文所引,一再 表示要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归之国民所享;公用土地、 资本所得一份之利,足供公共之用费,人民皆得享其一分子之利益。 他强调:假若是由国家经营,所得的利益归大家共享,那么全国人 民便得享资本的利,不致受资本的害。而所谓归之国民所享,主 要是指由国家举办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如中国实业当如何发展一 文中所列的教育、养老、救灾、治疗,及夫改良社会、励进文明 等设施。
42、当时不论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有不少人非难国家社会主义政策, 但丝毫未能动摇他的决心。如1922年有一位日本英文报纸的记者向 他提出质疑,还特别提到国有事业往往耗费而乏效能以及集经济权 与政治权于一身容易增多专制之机会的问题。表示要重视外国在实 施国有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并指出不能忽略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有许多事业可由国家管理而有利,亦有必须竞争克显其效能者。但 他认为,通过政府主管国有事业的经验积累,困难自可逐步克服。他 尤其强调这项政策的优越性和革命意义:就全体论之,余以为为公 共利益作工,不为私利作工,纵有上述之弊,亦为利重弊轻矣。余 意更加管理实业,是使富源之分配较为公平。在现时制度之
43、下,财富 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他一方面则多数人贫无立锥,成为一大问题。 利害相权,吾终以为国有企业较胜于现时之私有制。公有制优于私 有制,正是他要实行这项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说他最初提出国家社会主义时,乃是取法于德也即借鉴德国 的国有化政策。由于那时世界上并无任何现成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可 资仿效,加以国有化在形式上明显异于私人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与 私人资本主义之间差异),不同性质的国有化措施在形式上又都有着 某些相似之处,故他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却比德国和其他欧 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时期的国有化政策,乃至向工人作出某些让步的 社会改良措施统统称之国家社会主义甚至予以赞扬(对因国有化而 取得较
44、明显成效的俾斯麦尤其如此),则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 局限性。不过,仅是在国有化本身的意义上把俾土麦政策称作国家 社会主义的,而在政治上,则仍指出俾士麦反对社会主义和维护 独裁政治的一贯立场,揭露他把本来都是社会党的主张的国有化 和社会改良措施接了过来,使之成为人民争取民权的障碍,以达到 压制民主、防范社会主义和对付社会党的目的。同样地,如上文所提 及,他虽然称赞英国在大战期间的国有化措施,却认为它并未摆脱 资本家之握制而成为集产之国家。其实早就懂得,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以及实施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化必须以政治变革为前提条件,任 何剥削阶级专制制度是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的。他指出:缘社会主 义本与
45、专制政治体积不相能,故不能存于政治政体之下。又说: 满清政府者,君主政治之政府,非国民公意之政府也。故满清政府之 所谓国有,其害实较少数资本家为尤甚。故本会(按指同盟会一笔者) 政纲之次序,必民权主义实施而后民生主义可以进行者,此也。上 述情况一方面说明他决不至于糊涂到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无法 分辨的地步。我们不能因为把国家社会主义,就把他宣布要实施的国 家社会主义定性为国家资本主义;不能因为赞扬过俾土麦在德国的国 有化措施,就混淆了他准备在中国施行的社会主义国有化与容克式资 本主义国有化之间的本质区别。必须指出,德国或其他欧美国家虽曾不同程度地实行过国有化, 却既未改变这些国家的自由资本主
46、义或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结构中 居于支配地位的状况(国有化并不妨碍垄断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也 没有改变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实行阶级专政的事实,故这类 国有化依然保持着体现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对劳 动者进行剥削的社会本性,它们的国家资本主义性质是毋庸置疑的。 而所主张的国有化由于没有付诸实施,我们便只能从其出发点和实施 计划、从他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贯态度来判断它的性质。这项 计划的出发点及其政策规定,是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借助国家的 力量建立强大的、独占性的、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它的生 产资料是公共财产,产品属于劳动者和全民所有,同时又对资本主义 经济的自由发
47、展严加限制,以使中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是资本 主义制度的无情批判者,由于对它的种种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不愿 再走欧美的老路,反对在中国建立由资本家垄断经济从而现成资本家 专制的资本主义社会。憎恶西方资本家,与中国资产阶级也从不曾建 立过密切的关系,他历来关于民生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以国家社 会主义的国有化计划,更因严重触犯后者的阶级利益而遭到强烈反 对;他同时又是国计无产者反的真挚同情者,他的上述主张旨在避免 中国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痛苦,这在当 时是反映了早期工人阶级的利益结合愿望的。至于说到国家政权的阶 级性质决定国有化性质问题,则须指出下列事实:中国资产阶级除
48、了 曾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过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外,在领导的各次革命 表的言论文字,自然是研究者首先应予高度重视的第一手史料(虽还 不只限于这方面的史料)。研究中有时也可能发现这类史料与其本人 的思想实际并不完全相符的情况,例如故意伪装或欺骗,又或缺乏自 知之明等等;但研究者在否定这些第一手史料时,则须作出富有说服 力的证明。应该承认,有不少严肃的史学工作者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而最难以令人信服的一种研究现象是,对被研究者直接提供的大量言 论文字不屑一顾,对其客观具体的思想实际也视而不见,而是依凭某 些先入为主的理论原则或把某些权威人士的论说当作套语,通过理论 逻辑的推演,辅以剪裁史料、阉割史实来得出结论。老实说,这根本 不是研究过程所需的科学抽象,而是一种变相的唯心主义研究方法。我们能不能郑重其事地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