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94908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研究摘要南斯拉夫实践派著名代表人物弗兰尼茨基,是20世纪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对社会主义改革讨论最多的理论家。他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包括对社会主义改革必要性的考虑、对社会主义改革形式的设计以及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反思个三部分。在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年之际,重新研究和反思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的经历教训,对我国在现代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改革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探索,是20世纪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在这一理论研究领域,“应当首推南斯拉夫实践派著名代表人

2、物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11,他对自治社会主义的讨论最具代表性,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对社会主义改革讨论最多的理论家。2527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包括了对社会主义改革必要性的考虑、对社会主义改革形式的设计以及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反思三个部分。一、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在弗兰尼茨基看来,社会主义亟须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自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解的核心思想之一,必须让理想成为现实;二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现存社会主义窒息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让现实实现理想;三是现存社会主义条件下异化仍然存在,必须通过改革加速其消亡。而改革成功的可能性首先在于自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早已具

3、备了理论基础;其次是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实践为改革成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历。(一)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根据在弗兰尼茨基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葛兰西等对“国家的批判和对“自治和“委员会思想的阐述,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根据。弗兰尼茨基以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对“国家持批判态度。如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坚决反对作为一种机构的国家:“这次革命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319319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4631。而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

4、第一,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只是消亡的国家第二,劳动者所需要的国家就是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5130。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不主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强化,他们设想的是一个逐步走向灭亡的国家,以便克制各方面的异化。弗兰尼茨基以为工人委员会、工人自治和社会自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他以为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第一次表述了“生产者自治或工人委员会的思想,从巴黎公社身上看到了解决国家问题的途径以公社取代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并引进以“自治为基础的新的民主形式,也就是通过人民本人实现人民管理的工人阶级的政府。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

5、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列宁则把自治问题看成是社会主义的中心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在已经成为一个生产消费公社的情况下产生5488,还确切规定了公社的含义:每个工厂和乡村都是一个生产消费公社,都有权根据本人的方式实行共同的苏维埃法规,根据本人的方式解决产品生产和分配计算问题。5493葛兰西在工人委员会中发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以为工厂委员会及委员会制度已使工人阶级认识到本人的实际价值、真正作用、责任和将来;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政权以及社会建设的整个前景的基础,首先在于组织和发展工人委员会。工人委员会的产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

6、端。(二)社会主义改革的现实根据弗兰尼茨基以为现实社会主义革命主要发生在诸如俄国这种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国家社会主义特征,这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设想相去甚远。弗兰尼茨基对“国家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化分析和批判。他以为“国家社会主义是这样一种社会制度:领导国家的是革命的社会主义气力,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对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实行了国有化,但社会经济关系仍然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我们有权把这整个制度叫做国家社会主义。663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典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社会制度与政权性质的不一致性。二是“国有化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固然“国有化是必

7、要的,但从实践来看,工人阶级仍处于雇佣关系中,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仍处于被剥夺地位。三是政权是官僚化国家极权主义的。假如社会停止不前,官僚化国家的权利就会越来越得到稳固和脱离劳动群众,有导致社会主义特征丧失的危险。四是存在严重垄断现象,表如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弗兰尼茨基以为,在“国家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所设想的那种以生产者的联合体或者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主要形式的直接民主并没有实现,国有化进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和异化状态,不能真正展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国家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不能把“国家社会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另外,斯大

8、林和苏联共产党否认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形式通过“斯大林化进程强加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使现存的社会主义世界普遍呈现出带有“国家社会主义特征的僵化形式,窒息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要克制“国家社会主义的弊端、突破苏联形式社会主义框架,必须通过社会主义的本身改革来实现。(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仍存在异化弗兰尼茨基以为,迄今为止的历史是异化与扬弃异化互相交织的历史。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彻底铲除异化现象。相反,在国家社会主义条件下异化不仅存在,而且是社会主义的中心问题。他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社会主义是一种包含着某些异化形式的新的历史经过,并不是从一种异化社会向一种非异化社

9、会的神奇飞跃,历史实践已经表明社会主义中仍存在很多异化形式;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创造出各种异化形式,社会主义不可能完全摆脱它们。其次,异化不是资产阶级社会所能够提出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由于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只要作为异化社会才能存在;异化是社会主义必须提出并加以解决的中心问题,由于社会主义只要在克制、消除异化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原则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不允许它作为一个异化社会而存在。所以,“废除社会生活的异化形式就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心问题798。社会主义的真正历史意义和责任正是消除这些异化形式。社会主义只要将扬弃异化当成首要任务,将扬弃异化贯穿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一切方面,才能展示

10、社会主义的本质。弗兰尼茨基以为,工人自治是克制历史局限和时代错误的重要杠杆。自治就是“向私有制和国有制的所有机构和所有形式历史地宣战即劳动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分离;去废除任何经济形式和任何来源的政治社会,总之消除本人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6134。自治是消除异化和通向共产主义的中介。二、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形式的设计弗兰尼茨基以为,自治的思想首先是当今劳动者的如下要求:消除管理领域与劳动领域、劳动与资本、统治者与平民、创造剩余价值的人与支配剩余价值的人之间的分离状态。自治的思想和实践的含义在于:“劳动者成为本人劳动的主人,他限制并废除所有那些历史地篡夺权利以使本人成为劳动者的监护人和牧师的领域,进而让劳

11、动者一劳永逸地在历史上成为成年人。6134这种社会主义自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和社会所有的原则之上,其社会性表如今劳动领域和管理领域之间的不可分性上,其本质是一种“新人道主义。从发展前景来看,它是共产主义的萌芽。弗兰尼茨基以为必须坚持以民主建设为改革的核心目的,由此扬弃政治异化,破除官僚政治统治,推动国家走向消亡,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他以为实现自治是根本性的,同时又是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处方,由于这属于使每个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特征的特殊情况和个别情况的范畴6138。所以,弗兰尼茨基以为,指出“自治总的指导思想和“普遍规律具有愈加重要和现实的意义,它是

12、实现人道主义新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弗兰尼茨基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自治的内涵。首先,自治分为经济组织形式和政治组织形式。“生产机构和政治机构,每一种机构都有本人的权限6139,这些机构只能用直接选派社会基层的代表到所有其他机构的办法来建立。“只要实行这种制度才能保证他劳动领域主要代表的阶级享有主导地位,并避免政治操纵和克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寄生性。6139其次,自治分为基层组织和上层组织。从经济层面来讲,“应当从最基层,即从直接生产者和其他劳动者所从事劳动的地方和组织开场6139。他们通过公社代表解决本公社的共同问题,并通过其一定生产部门的代表来解决从该生产部门到社会组织最上层的一切问题。从政治

13、层面来讲,根据同样的代表制原则还要建立起从基层到上层的政治管理制度,行政机构、各种机关和委员会等并不构成政治领域的本质,而仅仅是它的重要工具,不构成官僚的工具。再次,自治关系要贯彻到社会全领域。要把而自治关系扩大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当每一个人都在本人社会生存的主要领域履行一些重要的社会职能时,政治领域自然而然地会最终走向消亡。最后,必须根据国情进行自治建设。在实现自治的现实经过中,每个国家只能根据本人历史特性,物质与文化和发展状况,民族、宗教和其他方面的传统和特征,以及特殊的国际环境,来决定实现自治的途径。如在不发达社会中,自治进程能够采取“自上而下的实现途径;而在欧洲等发达地区,则需要

14、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走过一条使本人成熟的道路,并摆脱国家主义的旧思想。弗兰尼茨基以为社会主义改革要获得成功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首先,他强调了政党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他以为建立新关系是一项特别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任务,进而“不能让迄今像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听任自流,也不能让组织的活动停留在旧制度范围内676。其次,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多样性和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详细历史条件实现详细化和多样化;而之所以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态度,“只是由于在比拟发达的社会主义形式中,开放性、批判性、民主性以及克制理论和思想上的垄断是实行更为彻底的进一步改

15、变和发展自治进程的绝对必要条件8295。最后,还需要积极发展自治气力的广泛阵线、进一步改变社会构造和提高文化水平、成熟的自治理论支撑等其他条件的有力支撑。自治社会的前景是实现共产主义。弗兰尼茨基以为,只要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才能确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劳动者才能逐步成为本人生活和历史命运的主人。弗兰尼茨基把自治看成是社会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前期社会形态,要加强各种形式的自治组织和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努力建设成为将来共产主义关系萌芽的新社会关系。当这些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在自治的基础上完全建立以后,当这些关系在

16、历史上彻底获胜以后,就会从社会主义进入到新的共产主义社会了。三、弗兰尼茨基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反思作为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亲历者,弗兰尼茨基对改革实践作了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他以为,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有革命的共产党的领导,其决心为工人阶级和各民族人民的解放作出最大的牺牲。第二,南斯拉夫是依靠本身气力获得民族解放的,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有本人的独立见解。第三,具有哲学理论上的支撑:关于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一直在南斯拉夫理论研究中占中心地位,马克思关于异化、自由、否认和人道主义等问题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而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的劣势在于:第一,在

17、思想上遭到“国家社会主义的斯大林主义传统负面影响较大,小资产阶级构造和阶层及其官僚主义或专家治国主义心理压力很大。第二,自治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薄弱,自治不是从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前提下起步的,工人阶级人数少,自治对他们来讲还不是某种直接的历史目的。第三,发展自治社会主义中带有自发性,自觉建设的自觉性不够,有导致社会主义变质的危险。第四,遭到来自支配世界市场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压力。弗兰尼茨基以为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经过中存在下面缺乏:一是自治经过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形式,自治的动力来自政治上层和全党,这造成权利和决策的高度集中。二是“存在着政治官僚领域和自治领域的特别强大的二元论6

18、278,致使自治关系一直停留在社会基层。三是缺乏成熟的自治理论和实践经历支撑,自治进程显得比拟困难。四是社会中仍然存在对商品和金钱的崇拜以及集团利益和心理,极端自私的利益没有从历史上消失。五是一部分人,尤其一部分青年人,他们看不到革命创始的前景,对自治自信心缺乏。六是经济、政治、公众舆论等领域某些方面的垄断仍比拟普遍。七是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发展了与自治相反的因素,这些不利影响还只能用行政手段解决。因而,以自治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四、弗兰尼茨基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评价与现实启示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深入的人道主义理解基础之上,有积极合理的一面,

19、也存在着本身的缺乏,批判地吸收其中的合理思想,对现代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中华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意义。(一)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评价弗兰尼茨基自治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或无产阶级的革命人道主义,它体如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解放全人类和建设自由生产者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中。在这一价值观的引领下,弗兰尼茨基把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当现实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在实际进展中碰到困难时,他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去寻找解决方案,深化分析现实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

20、缺乏,并提出本人的改革方案,这无疑是正确的。同时,弗兰尼茨基看到了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缺陷,这些问题可能将使社会主义陷入危机当中,必须通过加强自治气力发展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这无疑也是有道理的。他的社会主义改革方案设计对指导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自治道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弗兰尼茨基的社会改革方案也存在着局限性,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忽略了生产力水安然平静经济基础这个发展的根本性前提,脱离了当时南斯拉夫的国情,具有某种幻想的成分。一是在对待“国家消亡问题上有急于求成的倾向。主张在革命胜利后立即开场国家消亡,这显然有些激进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讲的“国家消

21、亡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基础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的。南斯拉夫过早公布国家消亡,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二是在对待民主问题上有极端化倾向。没有充分认识劳动者直接管理工厂和国家所需要的物质文化条件;提倡劳动者自治的直接民主,忽视了间接民主在当代生产力条件下存在的必要性;把自治民主同国家割裂和对立起来,使国家失去了党和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三是对市场经济的关注不够。弗兰尼茨基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更多地局限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而对于经济发展的分析很少,没有明晰提出该怎样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对于经济方面的改革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够重

22、视。四是对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定位不够明晰。弗兰尼茨基看到了在社会主义阶段加强党的作用的必要性并作出了必要强调,但主要是从消除政治领域异化的角度来谈党的建设,对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并没有作出坚决的强调,致使党的领导在改革实践中遭到削弱,国家的权利遭到分散。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既与自治理论不够成熟有关,也与作为执政党的南共联盟的道路选择和政策直接相关,还与来自斯大林主义的强大负面影响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全面浸透等有关。总体来看,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脱离了相应的物质基础、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造成理想与现实的脱节,没能在特定的社会

23、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来设定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详细形式。弗兰尼茨基对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经历总结和分析是中肯的。若有条件根据弗兰尼茨基的设想进一步施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话,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许会更顺利一些。弗兰尼茨基的分析,也让我们更深化地考虑在不发达和复杂困难条件下怎样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我们顺利解决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了一定思路。(二)弗兰尼茨基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现实启示弗兰尼茨基关于自治社会主义的理论考虑,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以大众为主。弗兰尼茨基始终重视人的解放和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把人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

24、会主义,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高扬人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大众为主。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经过中,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改革方案脱离了实际。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讲,就要树立强烈的国情意识,考虑问题和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代的新特点、新要求,汲取历史经历,探索现实进路,是推动中华特点社会主义在现代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三是在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事业中必须加强和稳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现代条件下进一步推动中华特点社会主义事业

25、前进,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四是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民主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起了一些比拟丰富的民主建设经历,必须做到: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中华特点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始终坚持走渐进式民主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目光来对待社会主义民主。五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于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来讲,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必然会改变党的性质,就必然会在失去理论领导权的同时丧失政权。在现代条件下推进中华特点社会主义当代化建

26、设,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坚持现代中华特点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参考文献1衣俊卿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系统探索M/南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杨元格,陈振华,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中译者序言2衣俊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南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M杨元恪,陈振华,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7南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社会主义和异化问题C/沈恒炎,燕宏远,主编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8南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著马克思主义史(第3卷)M胡文建,等,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