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范文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教案范文五篇集锦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看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常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展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
2、透亮的器件(实物观看)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转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别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
3、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学问进展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受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洁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胜利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
4、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展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构造: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构造: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构造、原理时详细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教案范文三
5、 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力量。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索:是什么缘由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1、演示试验: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
6、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留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整光屏找出最清楚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展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比电脑模拟)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可以消失在光屏上。 虚像:争论其特点 争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7、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教案范文四 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 FF 水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观察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展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构造:图3.4-1示 各局部的作用晶
8、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转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缘由: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力量太强 眼球前前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力量差 眼球前前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度数越大,折光力量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
9、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比拟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教案范文五 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根本构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详细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构造原理 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10、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展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各局部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局部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展,最终总结它们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