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评课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的认识评课稿(3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0的认识评课稿(3篇) 听了顾教师的这节课,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开心,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熟悉时”,教师用一个好玩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嬉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傲慢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方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好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供应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
2、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详细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意让学生经受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洁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看感知数的挨次,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忙学生建立数的概念,进展数感。 三、注意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和熟悉四周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放射前的倒计时,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沟通,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到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
3、的体验。 四、留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阅历动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洁的信息积存,更重要的是新旧学问阅历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构造的重组。这一课留意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和认知根底动身,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把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教导和帮忙,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学问。 五、注意培育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索,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学问规律形象的呈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讨论事物规律的方法。
4、10的熟悉评课稿2 第一次听冯教师的课,感觉虽然是新教师,但无论从教材的挖掘还是课堂的组织方面都像是很有阅历似的。个人素养还是很高的。 1、嬉戏导入,师生一起拍手说10的组成,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在动脑动口的同时,手也没让闲着,很快将学生留意力收到课堂上来,复习了旧知,又为本节内容作了铺垫。 2、教师摆圆片,让学生说图的意思,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表达力量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感受算式的意义。在学生说出四个算式后,又利用盖住的数,问学生没有图形该怎么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设计奇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由扶到放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10的加减法算式。 4在探究新学问环节,使用多媒体教
5、学,通过学生自主观看、动手操作、小组沟通、教师适时参加、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比拟活泼,学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效果较好; 5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6全课小结实行由学生自己回忆总结的方式,注意培育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学问的力量。需要改良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需要培育。 10的熟悉评课稿3 叶教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根底上,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注意强化学问点的训练,力量的培育,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意和学生间的公平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非常精彩。 叶教师在10的熟悉教学中,通过熟悉10、数序、比拟大小、数
6、的组成和写数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六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教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教师比拟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简单。由于刚刚带完一年级知道在开学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忙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确实很难做到。 再说说教学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看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准时提示留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用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殊舒适。 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肯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肯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肯定是最绚丽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把学到的业务用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我还会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走在教改之路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