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重要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重要考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重要考点总结教化学问与实力(初中)重要考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考点,初中,实力,学问,教化教化学问与实力(初中)重要考点总结 本文简介:教化学问与实力第一章教化基础学问和基本原理教化的产生与发展教化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化与社会的发展(1)教化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化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次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绵不断的发展过程,对青少年进行教化的时候,要由浅教化学问与实力(初中)重要考点总结 本文内容:教化学问与实力第一章教化基础学问和基本原理教化的产生与发展教化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化与社会的发展(1)
2、教化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化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次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绵不断的发展过程,对青少年进行教化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按部就班;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和主要冲突,因此,教化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纳不同的教化内容和方法,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速度不平衡。教化的时候要注意关键期和最佳期,事半功倍;互补性:各个方面的互补,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互补,教化的时候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因材施
3、教,有的放矢。教化制度(1)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教化目的(1)教化目的和培育目标的关系:教化目的是教化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育人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化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培育目标是教化目的的详细化,是结合教化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化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化的培育要求。(2)确立我国教化目的的依据:我国当前的教化目的:教化要以培育学生创建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造就“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社会政治、经
4、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须要;制定者的教化志向和价值观;我国确立教化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素养教化的基本内涵:素养教化以提高国民素养为根本宗旨;素养教化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化;素养教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化;素养教化是促进学生特性发展的教化;素养教化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的教化。教化探讨的基本方法其次章中学课程课程概述(1)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儿童、社会和学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问、实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课程组织(1)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设置、学科依次、课时安排、学
5、年编制和学周支配)、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教化课程改革(1)新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亲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养教化理念相一样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三章中学教学教学概述(1)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学问、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养教化,把学生培育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需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别的相识过程。(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a.干脆阅历与间接阅历相统一的规律b.驾驭学问与发展实力相统一的规律c.老
6、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同等的师生交往关系。d.传授学问与思想教化相统一的规律(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悟学问;巩固学问;运用学问;检查学问。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课题安排,课时安排);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查和评定。(2)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牢靠性);效度(测验的精确性);难度;区分度;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要求:要正确的选择
7、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式原则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让学生动手,培育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学问中主动巩固;(4)按部就班原则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主要主要冲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要坚持课程安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动身进行教学。(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书本学问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重视培育学生运用学问的实力;正确
8、处理学问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7)科学性与教化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深化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化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化;把这些教化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8)量力性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特普朗制:“敏捷的课程表”,把大班上课、小班探讨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开发与生成的教学观。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1)
9、知觉的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2)留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a.留意的范围(留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晰的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留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个体的学问阅历。b.留意的稳定性:留意集中在肯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留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意志力水平;个人的主观状态;c.留意的转移:个体主动把留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因素:对原活动的留意集中程度;新留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实力。d.留意的安排:同一时间内,吧留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影响因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娴熟的;同时进行的几
10、种活动必需有内在联系。(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迁移(正、负);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动机的强度。(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明确记忆目的,增加学习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学问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学问遗忘;(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a.问题的特征:解决抽象而不带详细情节的问题比较简单,而解决详细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b.迁移:已有学问阅历对解决问题的影响;正迁移;负迁移;c.定势:运用原有已证明有
11、效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主动和消极;d.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e.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想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f.动机的强度;g.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心情状态等等。学习概述(1)学问学习的种类: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组合学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构成:学习须要与内驱力;学习期盼与诱因;(2)影响学习期盼的因素: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正相关);学生原来的学习成果(正相关);学生在班级中的成果排名;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3)学习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4)奥苏伯尔成
12、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驾驭学问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驱动力: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老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须要。(5)学习动机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普洛夫和斯金纳):惩处和嘉奖;须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人的五种基本须要:生理须要;平安须要;归属和爱的须要;敬重须要;自我实现须要。成就动机理论(麦里克兰和阿特金森):趋向胜利的倾向;避开失败的倾向;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们活动及结果的缘由做的说明和评价。实力凹凸;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
13、状态;外界环境。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结果期盼:我好好听课就能取得好成果;效能期盼:我可以听懂老师讲的东西;(6)学习动机的培育:了解和满意学生的须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化,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育学生努力导致胜利的归因观。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的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看法对另一种详细内容学习的影响)和详细迁移(原有的阅历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改变,只是进行重新组合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2)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关注学问阅历,完善认知结构;选
14、择教学内容,支配教学过程;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留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分段识记、划线;精细加工策略: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学问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记忆术、谐音联想法、视觉联想、编口诀、做笔记、提问;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学问之间、新旧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学问结构:列提纲、利用图形、表格;(2)元认知策略(对认知的认知):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学问和调整这些过程的实力:安排策略;监控策略;调整策略。学习理论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皮
15、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索的方式;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顺应:个体变更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改变;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整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2)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主义,单性思维,思维不行逆;详细运算阶段(7-11岁):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16):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维果斯基的心理发
16、展观和教化: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内化学说(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作用);最近发展区;中学生的心情发展(1)心情状态分类:心境:一种微弱、安静和长久的心情状态;激情:一种爆发剧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心情状态;应激:出乎意料的惊慌和紧急状况引起的心情状态;(2)中学生常见的心情问题:愁闷;恐惊;孤独;生气;(3)中学生的心情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长久性;(4)中学生良好心情的培育方法:敏锐觉察心情;平和接纳心情;正确调整心情;有效表达心情;保持和创建欢乐的心情;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人格的结构: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2)气质类型:气质是表现在心
17、理活动的强度、速度、敏捷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胆汁质:直率热忱,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易燥易怒,脾气急,热忱忽高忽低,喜爱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快速,酷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粘液质:宁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抑郁质:行为孤僻,不善交际,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实力差,简单疲惫,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3)如何对不同类型气质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化,要讲明道理,耐性劝服,看法不能粗暴,老师要亲善的教化他
18、们遇事要镇静、做事要持之以恒,要学会自制,同时激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培育他们勇于挑战、富于创新的精神;对多血质的学生:使他们养成做事有安排、有目标并努力落实的习惯,发扬他们热忱奔放、机敏敏捷的特长;对粘液质的学生:激励他们主动探究新问题,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培育他们的合作实力;对抑郁质的学生:激励他们发挥自己擅长思索的优势,激励并刚好确定他们的见解,多赐予他们关怀和帮助,不要在公开场合批判和指责他们,激励他们参加活动,树立自信念。(4)性格的结构特征:看法特征、意志特征、心情特征、理智特征。(5)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深思型;同时型-继时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9、过渡性:从无趣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渐渐困难,起先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社会性: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动荡性:思想比较敏感,好斗好胜,思维片面性很大,简单摇摆。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心情适中、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稳定协调、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1)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合理-心情疗法。第七章中学德育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1)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相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
20、德行为;(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从众和听从;认同:在思想,情感,看法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仿照;内化: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3)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有效的劝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赐予恰当的嘉奖与惩处;价值辨析(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心情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觉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无律期”,2-5岁;权威阶段:“他律期”,5-8岁,听从外部规则,只依据行
21、为后果推断对错;可逆性阶段:“自律期”,8-10岁,不再无条件听从权威;公正阶段:10-12岁,起先倾向于主持公正、同等。(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很多犯罪青少年)阶段1:惩处与听从定向阶段:依据行为的后果来推断行为好坏: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习俗水平:(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个人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许和认可;阶段4:遵遵守法律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听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敬重法律的权威。后习俗水平:(只有少数人能达到)阶段5:
22、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肯定的。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能以公正、同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索。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德育及其主要内容(1)学校德育的构成:政治教化、思想教化、法纪教化、道德品质教化。(2)我国目前的中学生德育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化;志向和传统教化;集体主义教化;劳动教化;纪律和法制教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化。中学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育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冲突运动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
23、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化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1)中学德育的原则:a.导向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肯定的志向性和方向性,贯彻要求: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需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志向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b.疏导原则:谆谆教导,以理服人;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谆谆教导;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化;c.敬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贯彻要求:爱惜、敬重和信任学生;教化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详细和严宽适度;教化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仔细执行,坚决不移贯彻究竟
24、,督促学生切实做到;d.教化的一样性与连贯性原则: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化影响加以组织、调整,使其相互协作,协调一样。e.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深化了解学生的特性特点和内心世界;依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化;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安排的教化。f.依靠主动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擅长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主动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化的主动性,克服消极因素。贯彻要求:教化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有意识的创建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主动因素;提高学生自我相识、自我评价实力,启发他们自觉思索,克服缺点,发扬优点。g.正面教化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既要正面
25、教化,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贯彻要求:坚持正面教化;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并且严格管理,仔细执行。(2)中学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3)中学德育的方法:劝服教化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化法;实践熬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反省);品德评价法;第八章中学生班级管理与老师心理班级与班集体建设(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毅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
26、良好的班风;学生特性的充分发展。(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成熟期的集体阶段;有效地课堂管理(1)课堂纪律的类型:老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2)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制定相宜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赐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协调同伴关系;与家长合作;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班主任老师心理(1)老师角色的形成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2)老师建立威信的途径:培育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良好的认知实力和性格特征;注意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术的挚友和知己;(3)老师成长的阶段:关注生成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