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四).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397903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DF 页数:135 大小:19.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四).pdf(1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学习目标】1 .了解反应热和焰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2 .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另I J,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3 .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4 .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婚变【基础知识梳理】【知识回顾】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 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铝热反应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 O?中继

2、续燃烧 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B a(0 H)2 8H 2。和N H 4 c l的反应 C与C O?的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1)(2)(3)(4)常见的吸热反应(1)(2)(3)(4)一、化学反应的焙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焰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焰变。符 号 单位2.能量变化的原因(1)宏观!=总能量-总能量(2)微观 化学反应本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AH=破坏键吸收能量一形成键放出能量破坏键吸收能量_ _ _ _ _ _ 形成键放出能量 A H _ _ _ _ 0 放热反应破坏键吸收能量 _形成键放出能量 A H 0 吸热反应(填,或=)【问题解决】已知断裂l m o l H 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 3 6k J的能量,断 裂I m o Q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 9 8k J的能量,生成H 2 O中 的l m o l H-0键能放出4 3 6k J的能量。试写出02(g)与 H2(g)反应生成H20(g)的热化学方程式。【思考】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 键能越大,物

4、质越稳定,所具有的能量就越低已知:C(石墨)一C(金 刚 石)A H 0,则可以判断()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一样稳定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无法判断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如、,因为 不同所具有的 也 不 同,同 种 物 质 不 同 状 态 所 具 有 的 能 量 大 小 关 系为o 若在溶液中的反应,溶液中的溶质用 表示。要注明A H 的,代表吸热,代表放热,注意 不 能 省 略,无 论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中 化 学 计 量 数 为 多 少,的单位总是,但A H 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成比例热化学方程式

5、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不表示,因而计量数可以是,也可是。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 时的数据三、常见题型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例 1 在 25、lOl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水时放热22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例 2 常温常压下,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 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

6、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H=-890kJ/molB、CH4(g)+2O2(g=CO2(g)+2H2O(l)A H=+890kJ/molC、CH4(g)+2O2(g=CO2(g)+2H2O(l)AH=-890kJ/molD、l/2CH4(g)+O2(g=l/2CO2(g)+H2O(l)AH=-445kJ/mol例 3(08上海卷 1 7)已知:H2(g)+F2(g)=2HF(g);AH=-270 kJ-m 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B.Imol氢气与Imol氟气反应生

7、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了 270kJC.在相同条件下,Imol氢气与I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i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I 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 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比较大小【例 4】(06江苏)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0 4 1 4 H 2 的 是()C(s)+O2(g)=CO2(g);A H C(s)+l/2O2(g)=CO(g);AH22 s(s)+O 2(g)=2 S O 2(g):A H H 2(g)+l/2 O 2(g)=H 2。:A H CaCO3(s)=C a O(s)+C O2(g);Z/lA.B.(4)C.2 S(g)+O2(g)=

8、2 S O2(g);A H 22 H2(g)+O2(g)=2 H2O(l);A mC a O(s)+H2O(l)=C a(O H)2(s);ZA W 2D.【练一练】1.(2 0 0 7全国高考上海卷1 4 )已知:C H 3 C H 2 C H 2 C H 3 (g)+6.5 0 z (g)-M C O z (g)+5HQ +2 8 7 8 k J(C H:,)2 c H e H:,(g)+6.5 0 Z(g)f 4 C 0 K g)+5 H20(l)+2 8 69 k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2、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已知(1 )(2)

9、(3)(4)H2(g)+l/2 O2(g)=H2O(g)2 H2(g)+O2(g)=2 H2O(g)H2(g)+l/2 O2(g)=H2O(1)2 H2(g)+O2(g)=2 H2O(1)()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H l =a k J/m o l H 2 =b k J/m o lA H 3 =c k J/m o l H 4 =d k J/m o l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A a c d 0 C、2 a=b 0【课后巩固练习】1.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分子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量D.物质的质量2 .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反应的

10、是.()A.H+H H 2 B.H+C l H C 1C.1 2-旧D.S+O 2 S C)23 .IgE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 4 2.9K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 H2(g)+O2(g)=2 H2O(l),B.2 H2(g)+O2(g)=2 H2O(l),C.2 H 2 +O2=2 H2O,D.H2(g)+l/2 O2(g)=H2O(l),AH=1 4 2.9 k J m o r1AH=5 7 1.6 k J-m o l-1AH=5 7 1.61 k J-m o l-1AH=+2 8 5.8 k J m o r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

11、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决定了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一定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5 .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热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C(g)+H 2 O(g)=C O(g)+H 2(g),A H=+1 3 1.5 k J m o r1l/2H2(g)+l/2C12(g)=HCl(g),AH=92.3 kJ-mof1()H2(g)+l/2O2(g)=H2O(l),AH=241.8 kJ-mof1A.:卷 B.C.,D g X g M g)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12、.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Ba(OH)2 8H2。与 NH4cl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8.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9.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 m oL):化学键p-pP-OImolOiP=O键 能(kJ mor1)198360498585写出反应P4(白磷)+302=P4O6

13、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的状况下,能 量 较 低 的 是:白 磷 的 稳 定 性 比 红 磷(填“高”或低”)。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基础知识梳理】一、反应热的测量【活动与探究】阅读课本p 6 的实验,了解其实验原理和步骤【思考】观察量热计的构造,根据什么数据来获得反应热?1 .实验步骤:(1)用一个量筒量取5 0 mL 0.5 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注意要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思考1】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2)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 0 mL 0.5 0 mol/L N a O

14、 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 a O H溶液的温度,记录。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 a O 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思考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 a O H溶液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3)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表格。【思考3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4)假设溶液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相等,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忽略量热计的比热,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可重复实验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思考4 )如果用

15、同样的方法测定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热,请预测其反应热是否相同,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2 .中和热 在 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都是 kJ-mo 1-1【概念辨析】若 将 ILlmol/LN a O 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稀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A H2,上;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讨论】1.本实验中若把5 0 mL 0.5 0 mol/L的盐酸改为5 0 mL 0.5 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2.若改用1 0 0 mL 0.5 0 mol/L的盐酸和1 0 0

16、 mL 0.5 5 mol/L的N a O 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二、盖斯定律1、概 念 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 总 的 热 效 应 是 的。盖斯定律表明:一个化学反应的婚变仅与反应的 和反应的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关例 1:已 知:C(s)+O2(g)=CO2(g)A H 1 =-3 9 3.5 k j/m o lC0(g)+l/2 02(g)=C02(g)A I L =-2 8 3.O k J/m o l求:C(s)+l/2 0?(g)=C0(g)的 H s =【练一练】L 已 知:H2(g)+l/2 02(g)=

17、H2O(g);A H,=-2 4 1.8 k J/m o lH2(g)+1/2 a(g)=H z O(D ;A H2=-2 8 5.8 k J/m o lH i 0(l)=H z O(g);H:,=4 4.O k J/m o l则H i、H z、H:,的关系。2.已知:金刚石、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C(s,金刚石)+O z(g)=CO2(g)A H =-3 9 5.4 k j/m o lC(s,石墨)+0 2(g)=C0 2(g)A H =-3 9 3.5 k j/m o l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热ZH=,两物质中 较 为 稳 定。三、能源的充分利用1 .能源(1)传统能源_ _ _ _ _

18、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新 能 源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能源又可以分为 能源和 能源。3 .标准燃烧热:在 1 0 1 K P a时,m o l 物质 燃烧的反应热

19、4、热值: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物质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N M g),氢元素转化为H Q(1),碳元素转化C02(g),硫元素转化S 02(g)例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 H2(g)+02(g)=2 H20(g)H=-4 8 3.6 k J/m o lH20(l)=H20(g)H=+4 4 k J/m o l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氢气热值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课后巩固练习】1.在一定条件下,CO和 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g)=2CO,(g);AH=-566 kJ-moF1CH4(g)+2O

20、2(g)=CO2(g)+2H2。;AH=-890 kJ-mof1由 ImolCO和 3moicH,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2.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H2O(g)=H2O(l);,i=QikJ-moC2H50H(g)=C2H50H;2=。2 kJ m or1C2H5OH(g)+3O2(g)=2CO2(g)+3H2O(g);43=23kJm o若使23 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Q1+Q2+Q3 B.0.5(Q,+Q2+Q

21、3)C.0.5Q|-1.5Q2+O.5Q3 D.1.5Q t-0.5Q2+O.5Q33.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 kJ-m orI当它氧化生成1 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O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4.氢 气(H2)一氧 化 碳(CO)、辛 烷(C8Hl8)、甲 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g)+l/2O2(g)=H2O(1);A H=-285.8 kJ m or1CO(g)+l/2O2(g)=CO2(g):AH=-283 kJ mor 1C8H1 8 (1)+25/2O2(g)=8c02(g)+9H2O(1);AH=-551

22、8 kJ moF 1CH4(g)+2O2(g)=CO2(g)+2H2O(1);A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2 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H2(g)B.CO(g)C.C 8 H D.C%(g)5.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C6HI2O6(S)+6O2(g)=6CO2(g)+6H2O(1);AH=-2800.6 kJ-mor1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kJ热量,则他每天至少要摄入葡萄糖的质量为.()A.806g B.1000g C.1250g D.1500g6.已知 H2(g)+1/202(g)=H2O(I);AH=-285.8 k

23、JmorCO(g)+1/20,(g)=CO2(g);H=-282.9kj mor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 B.1 :2 C.1 :1 D.2:37 .已知 KOH(aq)+HNO3(aq)=KNO3(aq)+H2O(1)AH=-57.3 kJmol ,则0.2so4500mL与足量稀NaOH中和放出的热量是.()A.57.3kJ B.5.73kJ C.28.65kJ D.2.865kJ8.(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反应热)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Sn

24、(s、白)+2HCl(aq)=SnC12(aq)+H2(g);HXSn(s、灰)+2HCl(aq)=SnC12(aq)+H2(g);AW2Sn(s、灰)*7 Sn(s、白);A/3=+2.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9.甲硅烷(SiH。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固体和水,常温 下 1g甲硅烷自燃放出的热量为44.6 k J,则甲硅烷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0.|tlN2和 田合成1 molNHj 时可放出46.2 kJ-mo的热量。N=N键

25、的键能是948.9kJ/mol,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f1,试计算NH 键的键能是_ _ _ _ _ _U/moh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1.50 mL 0.50 mol/L 盐酸与50 mL 0.55moi/L NaOH溶液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来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O(2)烧杯间填满

26、碎纸条的作用是 o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 _ _ _ _ _ _ _ _ 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 60 mLO.50 mol/L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 _ _ _ _ _ _ _ _,(填“相等”或“不相等”)。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 aO 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用 50 mLO.50 m oi/LN aO 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均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2.(05 年湖南十校联考)4 分)(1)已知:N

27、2(g)+2O2(g)=2NO2(g);A H=+67.7kJ/molN2H4(g)+O2(g)=N2(g)+2H2O(g);AH=-534kJ/mol 发射卫星用肺(即 N2H4)的气体为原料,以 NO2为氧化剂,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学习目标】1 .尝试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了解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2 .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的方程式。3 .知道常见的化学电源4 .了解电解池的构造特点及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解反应式及电池反应式5 .了解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8、。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基础知识梳理】一 、原电池教材P13活动与探究:实 验1 Zn+Cu2+=Zn2+Cu请根据你的经验猜想Zn与C u S C U溶液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如何证明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思 考1】

29、该反应放出的能量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之外,还可以转化为什么能量?1、原电池:把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练一练】2.原电池中的基本关系-负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电 极 正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电路:(电子、离子移动向)r电子由_ _ _ _ _ _ _ _ 极流向_ _ _ _ _ _ _ 极 r阳离子向_ _ _ _ _ _ _ 极移动外电路J 内电路L电流由_ _ _ _ _ _ _ 极流向 极 阴离子向 极移动负极:_ _ _ _ _ _ 电子、_ _ _ _ _ _ _反应(3)电极反应式J

30、 正极:电子、反应总反应式:两极练 习1:判断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稀硫酸 酒精()()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1)(2)(3)(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教材P13活动与探究(实验2)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1、 _ _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负 极(Z n电 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正 极(Cu电 极)电池反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思考2】盐桥的作用是什么?此电池的优点?教 材 P14活动与探

32、究电池反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负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正极:练习2:书写如下电池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不同的介质 不同的电极反应)稀硫酸负极:正极:总:一练 习3:不 同 的 介 质 不 同 的 电 极 反 应负极:_ _ _ _ _ _ _

33、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正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负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正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二、原电池原理应用:(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1.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 上 有H2气 放 出;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2)比较反应速率例2:下列制氢

35、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纯 锌 和lm ol/L硫 酸;B.纯 锌 和18 m oi/L硫酸;C.粗 锌 和lm ol/L盐 酸;D.粗 锌 和lm ol/L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C4溶 液。练 习4如图装置,电 流 表G发生偏转,同 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 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A、A是锌,B是铜,C为 稀H2sB、A是铜,B是 锌,C为稀硫酸)C、A 是铁,B 是银,C 为 AgNC3溶液D、A 是 Ag,B 是铁,C 为 AgNCh溶液练习5.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铝片为正极B 正极上有H2产生C A1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

36、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D 当转移 0.04 m ole-时,产生 0.01 mol。2练 习 6.X、Y、Z、W 四种金属片进入稀盐酸中,用导线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w发生汪原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课后巩固练习】1 .某金属与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A.镁 B.铁 C.铝 D.铜2.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

37、动的离子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3.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值.()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4.将 A1片和C u片用导线联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的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A.Cu 片、A1 片 B.A1 片、Cu 片 C.A1 片、AI 片 D.Cu 片、Cu 片5.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

38、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6.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钱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7.X、Y、Z 都是金属,把 X 浸入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的表面有Z 析出,X 和 Y 组成原电池时,Y 为电池的负极。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 Y Z B.X ZY C.Y X

39、Z D.Y ZX8.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 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A.CuZnHC1B.ZnCuCuSO4C.CuZnCuSO4D.CuZnZnCl29.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 Al、Cu、稀 H2sOq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13e-=A?+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 l-3e-+4OH-=A1O2-+2H2OC.由Fe、Cu、FeC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 u-2e-=Cu2+D.由 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

40、负极反应式为:C u-2e-=Cu2+10.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粒:Zn+2OH _ 2e-=ZnO+H2O石墨:02+氏+2/=2 O H-。根据判断,锌片是()A.正极,被还原 B.正极,被氧化 C.负极,被 还 原 D.负极,被氧化1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亚砚的是.(A.锌是负极,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铁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马 口 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D.铜锌原电池

41、工作时,若 有 13克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i电子通过。1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 的金属性比氢要强,b 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M 泞苏B.a 是正极,b 是负极 荽窘堂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外电路中,电流从a 极到b 极 字 笔D.a 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1 4.在理论上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2Al(s)+2NaOH(aq)+2H2O(l)=2NaA102(aq)+3H2(g);AH0C.C a C2(s)+2H2O(l)C a(O H)2(s)+C2H2(g);A H 015 .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16

42、.根据下列事实:X+Y?+=X2+Y;Z+2H2O 邕 Z(O H)2+H2T;Z?+氧化性比X?+弱;由 Y,W 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化学电源【基础知识梳理】一、化学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二次 电 池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3、_ _ _ _ _ _ _X i-(燃 料 电 池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一次电池银锌钮扣电池正极:负极:电 解 质 溶 液KOH溶液总反应:Z n+A g2O+H2O=Z n(O H)2+2A g (写电极反应式,下同)负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4、_ _ _ _ _正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碱性锌镒干电池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Z n +2M n O2+2H2O =2 M n O O H +Z n(O H)2负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5、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正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二 次电池(铅蓄电池放电原理)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为:H2SO4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负极:_ _ _ _

46、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正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铅蓄电池的充电反应负极:_ _

47、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正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电池反应:_ _ _

48、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用途:电动自行车、汽车、发电站等都要用到优点:可重复使用、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主要缺点: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3.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负极:正极:总反应:2H2+02=2m0碱性电解质负极:正极:总反应:【练习】氢气是燃料电池最简单的燃料,虽然使用方便,却受到价格和来源的限制。常用的燃料往往

49、是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烷、汽油等。请写出将图中的甲烷燃料电池中a 极的电极反应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式:_ _ _ _ _ _ _二、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2.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 在酸性溶液中以CO?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C一形式存在;3.溶液中不存在0?:

50、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成H2。、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它与水结合成OFT;【课后巩固练习】L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 B.银质奖章久置后表面变暗C.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D.纯锌与稀H 2 s 反应滴入少量的CuSC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2.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0.1 mol-L-的 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锌片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B.C.D.3.有A、B、C、D四种金属,已知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 e-=E,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