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大全.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395575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DF 页数:167 大小:2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大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大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大全.pdf(1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生初步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2、了解什么是化学和化学的发展。主要教法实验激趣、指导阅读、举例说明、组织交流、总结引题主要学法倾听、阅读、观察、思考、交流教学设计实验激趣师:同学们,世界上哪种颜色的花最多?生:红色、黄色、紫色等。师:白色的花最多。这个答案我是在某一期 开心辞典中知道的。可是,多数人喜欢颜色鲜艳的花。现在,师这里有一朵白色的花,我们试试把它变成红色的,你有什么办法吗?生:每片花瓣上都贴上红色的纸、用红墨水浸泡花朵师:同学们的办法是可以的,我还有另一种办法。接下来我用喷雾水壶对准白花喷雾。白色的花在同学们的惊呼中

2、摇身变成了红色的。总结引题这样神奇的变化还多着呢。我们可以把“白开水”变 成“牛奶”、“红 酒 ,还可以拿玻璃棒当火柴用,所有这一切,奥秘就在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中。化学是神奇的,化学是有趣的,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第一张幻灯片 解读课题我先行如果以“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搜集哪些或哪方面的材料作为你文章的主要素材呢?指导阅读从生进行多年的写作训练着手,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完成了选材任务。此时再指导生联系自身生活阅读课题下的三段文字和九幅图片。总结引题同学们想搜集的也是这样的素材吧。虽然我们没有拿出很多证据来证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书上

3、的图片也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是,借一斑可窥全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发展进步过程的方方面面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化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化学是万万不能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第二组幻灯片举例说明我能懂化学研究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化学研究水中含有什么元素?MA”米 心 弋 中”族.r t化学研究0 八 C O?、I b S C h 等的性质化学还研究各种物质不断发生着的变化及变化规律等。实际中,化学研究合成新药物,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研究制造使用新材料化学使人民生活更美好.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师:这样的科学就是化学。此时,化学的概念在同学们思想中初步形成了,然后阅读课本中的化学概念。师: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经了漫长的过程。指导阅读最后一张幻灯片化学带领人类走出蒙昧。在近代人类的舞台上,化学已张显出科学的形貌。进入现代,化学则突出表现为自身发展和服务人类的强势。近年来,在人类文明的前沿,化学仍然是领军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化学永远不会停止它发展的脚步。请同学们勾画出化学坚实前行的脚 印(成就)吧。交流学习本课至此,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口头交流。课后精编精选课题1 的内容写成文稿与至少三位同学交流

5、。/S PA 第 一 单 元 走 进 化 学 世 界课 题 1物 质 的 变 化 和 性 质 教 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H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

6、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 架 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镶子;胆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第 单 元 走 进 化 学 世 界课 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

7、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 实 验 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 实验2 首先展示胆帆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 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 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 实 验 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8、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演示 实 验 1 4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 实验3、4 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板书(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

9、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 口答课本第10页 1、2。引入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 中,胆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

10、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 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一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一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机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化学变化胆机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

11、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儿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 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板书 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板书 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12、,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演示 实 验1 5 讨论与交流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作业习题 1、2、3、4、5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 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 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化学变化1.概 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 征:有新

13、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1、熔点 2、沸点 3、密度课题2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

14、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探究后所得的结论。学习难点: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课前预习温故知新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燃放烟花 D.切割玻璃2、2009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 0 T C,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溟、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

15、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2)苯的化学性质有:预习热身1、知识储备:探究活动是由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等组成。2、探 究 活 动 的 中 心 环 节 是 实 验,观 察 实 验 的 三 个 阶 段 是 .、和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点燃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和 图1-11实验熄灭时进行图1-1 2 实验4、对人体吸收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完成探究报告或自制报告)探究活动名称:.探究活动目的:用 品(可 自 选):探究报告步骤现象分析结论:问题和建议: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同学们可找出家中的蜡烛围绕课本内容自行探究。2、二 氧 化 碳 气 体 可 使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变,白色浑浊越多,说明同体积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 _ _ _o3、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故 二 氧 化 碳 可 以 使 燃 着 的 木 条。4,氧气能够助燃,同体积的气体中氧气中含量越一,木条燃烧越旺。5、蜡烛通常由和 组成的,石蜡呈一一色,可燃。6、蜡烛燃烧时,先由固体变为液

17、体,说明石蜡熔点较一,固体石蜡和熔化后的液体是 种物质。该变化是变化。7、如何用水来收集气体?合作交流(-)蜡烛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什么进行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能是石蜡蒸汽或水蒸汽设计实验实验现象结论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迅速翻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熄灭后,马上点燃白烟。烧杯内壁有出现,澄清石灰水变_ _ _ _ _。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_ _ _ _ _和_ _ _ _。白烟的主要成分是一蒸汽,故能够点燃。(二)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

18、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比较进行猜想1、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要多;2、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要少;3、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要多;设计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分别取等量的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同时插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2、分别取等量的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3、分别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块哈气。发现吸入空气中的小木条燃烧的时间比呼出气体中的时间_ _ _ _ _ o发现吸入空气中_ _ _ _ _,而呼出气体中的变_ _ _ _ _。发现放在空气中的那块_ _ _ _ _,而哈气的那块出现_ _ _ _

19、 _ _。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要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要_ _ _ 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要精讲点拨I、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2、蜡烛燃烧的探究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3、科学探究(1)一般要素:提 出 问 题、猜 想 与 假 设、制定计划、进 行 实 验、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科学探究的方法:解题时先明确实验目的,再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已有

20、知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记录、分析总结现象,得出结论。课堂小结:完成实验报告。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没有感到疑惑的知识,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有效训练A 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 读 B.调查 C.实验 D.计算2、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石灰水,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 空 气 B 人体呼出的气体 C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D 氧气简3、小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木条复燃,该气体可能是:A 空气 B氧气 C 氮气 D二氧化碳B 4、对蜡烛燃烧实验,下列属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吹灭蜡烛,火焰上方有白烟

21、出现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D 生成水利二氧化碳C 5、述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地变化,并指出那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6如何收集实验室中的气体?课后延伸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A充分占有资 料 B设计合理的方案C明确实验目的进行科学实验D准备实验器材,其中正确的设计步骤:.2、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现象结论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林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

22、出的气体中含有3、为探 究酒 精灯 火焰 不同 部住 的加 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 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 m 处加热;(2)把 B 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3)把 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试管编号ABC水沸腾所用时间(S)9 03 04 54、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下图),他接下来所做的时比实验应选图装置,你的理由是

23、: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药品的取用一、学习指导:1.导 入: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那么 要做实验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视频播放)2.学习目标:(D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面:要地位。(2)知道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范围。(3)掌握药品取用的实验操作要领。3 .教学重点与难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4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学书上1 7 2 0页的内容,标记要点,6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哪里?对于块状药品和固体粉末状药品分别怎样取用?(2)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哪?怎样正确使用量筒?并完成1 9页

24、和2 0页 的“讨论”(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用什么实验仪器?用此仪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二、学生自学:学生:认真自学、独立思考、标记重难点、准备老师的检测。老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认真自学。三、后教环节:(1)1、多媒体展示常用危险化学药品标志和常用实验仪器,并阐述。2、引导学生识记仪器名称。3、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触,不闻,不尝;节约药品;用剩药品放入指定容器。(2)1、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一一固体药品的取用2、提问学生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固体药品取用的主要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3、强 调“准确称量固体药品的一起和方法”一天平(详见书上1 5 2页内容)(3)1,

25、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一一液体药品的取用2、提问学生第三个问题,知道取用液体药品的不同方式,分别使用什么仪器?怎样取用?3、强调直接倾倒时有些注意事项?怎样用量筒正确量取?4、详评1 9和2 0页 的“讨论”(4)1、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一一滴管的使用2、提问学生第四个问题,并讲评。学生小结:学生自己说出本节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四、当堂训练:(多媒体展示)练习册第7页5题。五、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课 题1空 气 教 学 设 计一、设计思路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什么”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都知道氧气的

26、发现在化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推翻了错误的燃素学说,给整个化学领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因为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因此“空气”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化学情境,使学生开始了解化学的历史以及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的熏陶并逐步学习这些比知识更鲜活的经验。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教学流程是:温故知新,了解空气f重走科学路,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f对空气组成的实验设计一

27、实践上升为理论探究是指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并能够模仿此过程完成自己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实验、做出报告。二、教案课题空气的组成授课人陈 争学校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研究空气的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定性和定量的概念,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性质,掌握空气的组成。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设计方法、验

28、证实验的设计方法以及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对事物的曲折的认知过程,认识到科学发现是经过艰难的探索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培养从前人经验中获得知识、方法和经验教训的兴趣和愿望,体会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应用前人的经验,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的探究”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仪器、药品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火

29、柴、气球、塑料瓶、试管、水杯、纸团;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 入 温 故 知 新,了解空气。发言:使用头脑风暴法情境:录 象 人与自然片段1 .1.调 动 学 生 回 忆 已问题:我们知道没有空气就没有人类,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请大家说说你所认识的空气小结:(板书)空气由氮气和依有 的 有 关 空 气 的知识,扩充学生对于 空 气 组 成 和 性质的知识。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组成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 气78%、氧 气21%、的,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氧气讲故事:我们对于空气已经了如

30、指掌了,现在我给大家占1/5讲一个笑话。2.空 气 是 无一位化学老师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大谈氧气的发色、无味的气现。这位老师说:“氧 气 是 在18世纪才被发现的”老师的朋友说:“既然这样,在此之前,人呼吸什么呢?”问题:大家为什么觉得这位老师的朋友很可笑呢?体。过渡: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关于空气的这点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议论:空气原识,但事实上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经过儿百年的研究才获得的。本就存在,只是 人 们 没 发现,而不是人们 没 发 现 之前,空气就不存在。重走科学路,空探究气组成的历史阅读资料,组通过抓取和多情境:动 画 拉瓦锡的实验(旁白: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内讨论,分别角 度 分 析 科 学

31、 家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汇 报 本 组 的想法和结论,头验的细干,探究其中的科学方法,培 养 学 生 的 分 析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 1/5。并相互补充。思维。通过对科学他研究了剩余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又分 析 并 推 测史的研究,了解化不能支持燃烧。拉瓦锡又把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内加强热,得到了汞和可供给呼吸、可助燃的气体。出 表 格 空 白的 地 方 应 该填 写 什 么?学 的 生 动 具 体 的创 造 过 程 认 识 到任何重要的定理,都 是

32、前 人 通 过 实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见 表1)践?认识?到实践,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l/5o)多次反复甚至多问题:“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是否只有拉瓦锡在研究空气,并且在十二天之内就研究成功了呢?次失败,最后才得出的结果。表 1:科学家功绩实验和现象你的结论伽利略(意大利)利用气泵使一个玻璃球灌足了空气,然后用天平称出它的重量;再把玻璃球下的活塞打开,发现玻璃球变轻了。托里拆利(伽 利略 的 学生)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中装满了水银,让开口的一端朝下插入装了一半水银的玻璃容器中,水银面的高度恰好是760毫米。梅猷(英国)1674年 实 验 1

33、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木板上,木板位于水面之上,然后用一个玻璃钟罩扣住蜡烛和水面。发现蜡烛在燃烧时,钟罩内的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蜡烛火焰熄灭了,水面之上还存在一个大的空间。实 验 2 将一只白鼠装进另一个同样的装置内。发现随着白鼠呼吸时间的增长,水面在逐渐上升,到了最后水面再上升,而白鼠也就死亡了。实验3把燃着的蜡烛和白鼠同时装进这样的装置内。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卢瑟福1772年 实 验 1 把老鼠放在密闭器皿里,等到老鼠被闷死以后,再用氢氧化钾溶液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接着他又在老鼠已经不能生存的

34、那种空气里放进一支点燃的蜡烛,发现它仍能继续燃烧片刻;等到蜡烛熄灭后,又放进一小粒白磷,白磷仍能在其中自燃。实 验 2 在密闭器皿中用燃烧白磷的方法将空气中助燃成分除去,所得到的剩余气体完全不能维持老鼠和麻雀的生命。舍勒(瑞典)1773年 实 验 1 把硝酸钾放在曲颈甑中,曲颈甑的出口与一个膀胱做的气球相连。将曲颈甑放在炉火中加热,气球真的被一种气体充满了。把点燃的蜡烛放到气体中,气体燃烧得更猛烈了,放出耀眼的火光。实 验 2 将硝酸银、硝酸汞、氧化汞和软钵矿(二氧化镒)放在曲颈甑中加热,得到了同样的现象。普里斯特利1774年 实验 用聚焦的太阳光来加热红色的氧化汞有气体产生,把点燃的干木条放

35、入这种气体中,木条燃烧放出刺眼的光,老鼠放入这种气体中,老鼠过得非常密服。他吸过这种气体以后,身心一直觉得非常舒畅。讲解:同学们对不学家的实验中获得一看科学家们分另1对他们的评价。投影:如表2卜 学家的研究都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并从科卜 了一些启示和结论,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从自己的实验中获得了什么,以及科学史观看投影,对比自己与科学家的结论。表2科学家科学家的结论功绩给我们的启示伽利略空气是有重量的证 明 空 气的存在,空气 是 一 种物质。物质是有质量和压力的。托里拆利空气是一种物质,空气有压力梅猷玻璃钟罩内的物体X 同时被烛火燃烧和白鼠呼吸所消耗。证 明 空 气的 作 用 是助 燃 和 助呼

36、吸。对比实验方法、空白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实验方法。卢瑟福空气中助燃的成分很难完全除尽。把剩余的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称为“浊气”发现氮气能将空气中氧气完全除去的物质是白磷。舍勒称助燃的气体为“火空气”制 得 氧 气并 研 究 了其性质。遗憾!他们二人都是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绝不肯对其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美国科学家韦克斯说“普利斯特利是氧的父亲,但他至死也不承认自己的儿子。”普里斯特利他告诉拉瓦锡发现和制得了一种助燃和助呼吸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助燃能力比空气强得多。拉瓦锡在 大 气(指空气)中并不是所有的空气(指气体)都可以呼吸,只有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才是合乎卫 生 的(指氧气可供呼吸

37、),另一部分空气不能维持生命和助燃。认为他和舍勒、普里斯特利制得的气体是一种新化学元素,在 1 7 7 7 年定名为o x y g e n e o确 定 了 空气的组成。学生对空气组成的实验探究。问题:我们回顾了空气探索的艰难。现在请大家想想拉瓦锡比其他人高明在什么地方?在探索空气的过程中最艰难的是什么?小结:(板书)1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 氧 气。2,氮气N2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鼓劲:同学们是否想自己亲自来探索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空发言:拉瓦锡的高明在于做了一个逆

38、向实验,证明了氧化汞分解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还在于他总结了前人的所有了发现,而且测定了准确组成一氧气占空气大约 1/5 o (教师:也就是说其他人所进行的测定是定性的,即知道是什么,而拉瓦锡进行的是定量的测定,不但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有多少)发言:拉瓦锡最高明的是他不相信空气“只有种气体”组成,不相信燃素学说,这应该是探索空气中最艰难的。(教师:也就是说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研究的关键)分小组讨论方案: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案1、塑料瓶口上套气球,捏塑料瓶,气球应用从科学史中所获得的启示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用思维。2 0 0 5-0 4-1 3 人教网气?情境:设计实验

39、探究任务1、证明空气的存在;2、确定空气的组成。仪器、药品 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火柴、气球、塑料瓶、试管、水杯、纸团;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若需其他仪器和药品,请提出)鼓2、试管连接单孔塞和导气管,导气管另一端放入水槽,手捂试管,水槽中有气泡。3、团一个纸团塞到水杯里,向下插入水槽里,再迅速拿出,纸不湿 确定空气组成的方案梅猷的实验,提示学生选择仪器,并组装。卢瑟福的实验,提示学生选择白磷作为将氧气消耗完全的药品,但教师没有提供白磷,所以不同组有不同的选择。实验:检验自己的设计学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问题:1、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不等于1/5?2、剩

40、余的气体是否都是氮气?3、实验中空气表现出了哪些性质,是哪种物质的性质?作业1:完成空气存在和组成的探究报告作业2:设计实验研究氮气和氧气的性质,并推测氮气和氧气的性质,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性质得出用途。作 业3:科学家们发现土卫六与40亿年前的地球很相似,土卫六也拥有大气,如果你是科学家,打算怎样研究土卫六的大气?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将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为学生的创造提供空间。板书设计课 题1 空气一、空气1.性质: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2.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 气7 8%、氧 气2 1%、稀有气体0.9 4%、二氧化碳0.0 3%、其他气体

41、和杂质0.0 3%o3 .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0 2,氮气N 2(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

42、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一一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 的 般 方 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

43、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二、教案课 题 氧 气授 课 人 吴 沈 红学 校 吉 首 二 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2.学会

44、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重 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仪器、药品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

45、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电子板书课 题2氧气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 动-如 何 区 别 空 气 和 氧 气?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

46、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电子板书实验方案:L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讲述:我们就用这瓶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思考得出结果:不能。自己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活动二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电子板书-、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颜色(无色)、状

47、 态(气体)、气 味(无味)、版(1.4 2 9 g/L)、麒(-2 1 8 C)、源(-1 8 3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溶 水 性(?)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感性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学生思考并认同。活动三氧气是否易溶于水?从学生中选择一个

48、设计方案(上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电子板书探究程序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2.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行探究)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步骤。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结果:现象:复燃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从实验

49、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活动四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电子板书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多媒体 以木炭燃烧实验的视频为例介绍观察程序。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使用视频展示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电子板书 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肯定并讲解:硫燃

50、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0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电子板书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电子板书 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