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sx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6 1 0题。(共1 8分)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义。西人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干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个。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手!其有成功也。焕 乎!其有文章。”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渚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皆因近圣
2、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若天乎!”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举于齐。如田子方、吴起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至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成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驱谪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楷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
3、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目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成为选首;然后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遑庠序之事也。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未有进者。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蚣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及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取材于 汉 书 儒林传)注释:【1】幽、厉:周幽王、周厉王。【2】委质:归附。【3】黄老:黄帝与老子,这里指
4、道家。【4】刑名:名与实,特指战国时主张循名责实的学派。开!I,通“形,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近现的一项是(3分)A.称乐则举韶舞 法:使为法则B.子贡孥于齐 终:生命终结,去世C.其事至微浅 至:极,最D.延文学儒者以百数 延:招请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雅、颂各得其用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B.巍巍平!其有成功也 风平舞零C.知我者基天乎 若皆出于此乎D.国为奉常 不如用善遇之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圣德遭季世孔子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却遭逢衰败的时代B.以学显于当世孟子、荀子等人在当时凭所持学说而声名显扬C.亦未遑庠
5、序之事也叔孙通没有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情D.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天下学士自然而然地向往并钻研儒学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平不卿的一项是(3 分)A.在周幽王、周厉王统治时期,六艺之学没能得到推崇。B.孔子的好学精神是他能够将儒学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C.吴起能够成为君王的老师,体现了儒者的影响力之大。D.鲁国儒士愿意归附陈涉的原因是他出身卑微却能称王。1 0 .请简述孔子之后儒学的发展变化。(6分)1 1 .阅 读 下 面 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 1 0 分)子曰:“苟志于仁矣,无学也。”(论 语 里仁)子日:“士志于道,而呼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 语 里仁)子日:“志于道,
6、据于德,依于仁,涉于艺。”(论 语 述 而)子日:“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争志也。”(论 语 子 罕)子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 语 子 张)(1)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及其所在句子的理解,不走碰的一项是(2分)A.恶,厌恶;仁者厌恶不仁,其心仍本于爱人。B.耻,感到耻辱;士志于行道,不会在意衣食。C.游,研习;研习六艺,可以成才,也能进德。D.夺,掠夺;匹夫有勇力,所以不能掠夺其志。(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写出对选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体验举一例说明。(4分)(3)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对“志”的看法,并
7、就其中一点谈谈其当代价值。(4分)延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本大题共6小题,共 2 6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 题。(共 1 8 分)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故史水九年,汤旱七年,甚 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复之后,犹禁陈耕。古之为天下,诚有不也。王者之法,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今汉兴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寡也,陛下不省邪?未获年,富人不贷,贫民耳饥;天时不收,请卖爵斛子,既或闻耳。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一 雨 尔,虑 若 更 生 巴 天 下无蓄,若此
8、甚极也。其在王法谓之何?必须困至乃虑,穿至乃图,不亦晚乎!有伏念之,愈使人悲。然则所谓国无人者,何谓也?有天下而欲其安者,岂不在于陛下者哉?上弗自忧,将以谁偷?五 岁 小 康 ,十岁一凶,三十岁而一大康,盖曰为装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下何以相救?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兵 旱 相 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中国失救,外敌必骇,一 日 而 及,此之必然。且用事之人,未必此省,为上者弗自忧,魄然事困,乃惊而督下,日:“此天也,可冬日?”事既无如之何。及方今始秋时,可善为。陛下少闲,可使臣从丞相、御史计之。(贾 谊 新 书 忧 民 )注释:【1】陈耕:古法,土地耕种若
9、干年就需要休息,不得连续耕种。【2】屈:贫困。【3】更生:再次发生。】小康:小的饥荒。【5】魄然:困窘的样子。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诚有县也贫民且饥请卖爵罩子穹至乃图啰伏念之盖曰木教也此天也,可拿回A.B.(2)(4)不氐理的一项是(3分)有:通“又”具:方法且:将要鬻:卖穷:贫穷窃:私下;私自大数:自然规律奈何:怎么办C.D.6.下列对文中句意的解说,下氐颐的一项是(3分)A.禹水九年,汤旱七年夏禹时连续有九年水涝,商汤时连续七年旱灾B.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从前有一段时间不下雨,就让百姓感到忧心忡忡C.上弗自忧,将以谁偷陛下如果自己不肯操心(国事),又能和谁一起苟且
10、偷安呢D.中国失救,外敌必骇国家对这些情况无法制止,外敌就一定感到惊骇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理的一项是(3分)A.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法则,一定要确保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蓄。B.面对汉兴三十年来国家储蓄粮越来越少的局面,作者忧心至极。C.国家储粮不充足必然会导致民不聊生、兵祸接至的结果。D.作者委婉劝谏,请君王自省,为实现国富民安尽早谋划。8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9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问题是国家重大安全问题。请根据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6分)(-)根据要求,完 成 第1 0题。1 0.请 阅 读 下 面 论语
11、的文字,回答问题。(共8分)子曰:“道不行,乘样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 语 公冶长)子谓颜渊目:“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 语 宪问)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 语 为 政)(1)根据上面内容,说说孔子对“勇”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思考?(3分)(2)你认同孔子关于“勇”的认识吗?请简述理由。(5分)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 8分。阅读下面
12、文言文,完 成6 1 0题。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 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泥于冥冥者,则 曰:天与人实剌异:跖、蹒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J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本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日:天与人交相胜耳。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气雄相 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艺树,阴而挚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义制强讦,礼分长 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
13、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钟之禄,处之咸曰宜。何 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日宜。何 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邪?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法小弛,则是m 髅,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修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亦可以苟免。人 道 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故 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
14、日: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法 大 弛,则其人日: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法 小 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 矣!余 日: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取材于刘禹锡 天论)【注】拘于昭昭者:指那些认定天以意志而主宰人间祸福的人。下 文“泥于冥冥者”指那些认定天与人完全没有关系的人。跖、蹒:盗跖与庄蹒,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强盗。下 文“孔、渊”指孔子和颜渊。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思顾的一项是(3分)A.天与人实则异
15、 剌:违背。B.动物之尤者也 尤:优异。C.有贤尚功 右:崇尚。D.法小弛,则是非嬖 驳:反驳。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是茫乎无有宰者B.为善加然也C.天何预乃事邪D.尊贤而尊显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加祸亦可以苟免奚预乎天邪福或可以诈取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项的一项是(3分)A.拘于昭昭或泥于冥冥,容易就天道与人事作出简单对应。B.天之所长是促进万物繁衍生长,并通过抑强济弱来调和。C.法令得以普遍推行时,赏罚依法而定,能为民众所接受。D.人世的治或乱,都会对当时的人如何认识天道产生影响。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以一己之穷
16、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 矣!10.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文中所论述的“天”与“人”之间的关系。(6分)15.阅 读 下 面 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口也。(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子日:诵 诗三 百,授之以政,不 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子路)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1)对中“是知也”的“知”,有读一声和四声两种处理。请根据语境,就两种不同的处理分别解释“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4分)(2)如果用“学习”话题来统率上面各
17、句,这些文字论及了关于“学习”的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括,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 合 论语谈谈你的认识。(6分)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 18分)夫人 识 有 通 塞,神 有 晦 町,毁 誉 之 不 同,爱 憎 由其各异。盖 三 王 之 受 谤 也,僖 鲁 连 而 获 申;五 霸 之 擅 名 也,逢 孔 宣1,1而见诋。斯 则 物 有 恒 准,而 鉴 无 定 识,欲 求 钱 核 得 中,共 唯 千 载 一 遇 乎!况史传为 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啧索隐,致远钩深,乌 足 辩 其 利 害,阻
18、其善恶。观 左氏之 书,为 传 之 最,而时经汉、魏,竟 不 列 于 学 官,儒者皆折此一家,而盛推二传。夫 以 丘 明 躬 为 鲁 史,受 经 仲 尼,语 世 则 并 生,论 才 则 同 耻。彼二 家 者,师 孔 氏 之 弟 子,预 达 者 之 门 人,才 识 本 珍,年 代 又 隔,安得持彼传说,比兹亲受者 乎!加 以 二 传 理 有 乖 僻,言 多 鄙 野,方,左氏,不 可 同 年。逮 史 汉 继 作,踵 武 相 承。王 充 著 书,既 甲 班 而 乙马;张 辅 持 论,又劣 固 而 优 迁。然 此 二 书,虽互有修短,递 闻 得 失,两 大 抵 同 风,可 为 连 类。班氏式 遵 曩
19、例,殊 合 事 宜,岂谓虽浚发于巧 心,反 受 嗤 于 拙 目 也。刘 祥 撰 宋 书 序录,历 说,家 晋 史,其 略 云:法 盛 中兴,荒庄少气,王隐、徐 广,沦 溺 罕 华。”夫 史之叙事也,当辩所不华,质 而 不 俚,其 文 直,其 事 核,若 斯 而 已 可 也。必 令 同 文 举 之 含 异,等 公 韩 之 有 逸,如 子 云 之 含 章,类长卿之飞藻,此乃绮扬绣合,雕章缗彩,欲称实录,其可得乎?以 此 诋 诃,知若妄施弹射矣。夫人废兴,时也。穷达,命也。而书之为用,亦复如是。若 乃 老经撰于周日,庄子成于楚年,遭文、景而始传,僖嵇、阮而方贵。若斯流者,可胜纪哉!故 曰 废 兴,时
20、也。穷达,命也”。适使时无识宝,世缺知音,若 论衡之未遇伯喈,太玄之不逢平子,逝将烟烬火灭,泥沉雨绝,安有殁而不朽,扬名于后世者乎!(取 材 于 史 通 鉴识)注释:1孔宣:孔子。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神有晦明I 明其善恶C.欲求钱核得中其文直,其事核B.j 值鲁连而获申!值嵇、阮而方贵D 1才识本殊,殊合事宜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毁誉以之不同 乌足以辩其利害C.f 方 承 左氏历说i f 家晋史B .再唯千载一遇乎知不妄施弹射矣D.(顾大抵同风辩耐不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项的一 项 是(3分)A.安得
21、持彼传说,比兹亲受者乎怎么能拿那再传之说,来比这亲自受经而写成的 左传呢B .岂谓虽浚发于巧心,反受嗤于拙目也难道说虽然是费尽神思创造出来的著作,反而要受见识浅薄的人的讥笑C.欲称实录,其可得乎要想称作实录,难道可能吗D.若斯流者,可胜纪哉像这一类人,可以记载得完吗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硕的一 项 是(3分)A.作者以对三王五霸的评价,引出对人毁誉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标准无法确定。B.作者认为左丘明与孔子生于同时代且才识相当,故 左传比二传更具优势。C.刘祥批评各种晋书缺乏文采气势,作者认为这种批评违背史书的记事原则。D.作者认为史书能否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和人的命运一样,也与机缘有
22、关。1 0.请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观点,并说明作者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6分)1 1.阅 读 下 面 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 0分)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子日:“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根棱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1)请结合上面的材料,概述孔子对出仕的看法。(6分)(2)请结合孔子对出仕的看法,谈谈下面材料中漆雕开表示对出仕没有信心,为什么孔子却感到高兴。(4分)子使漆雕开仕。对日:“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公冶长)丰台区2022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二
23、、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 7 0题。(18分)议法古者以仁义行法律,后世以法律行仁义。夫三代之圣王,其教化之本出于学校,蔓延于天下,而形见于礼乐。下民被其风化,务为仁义,弓求避法律之所禁。故其法律虽不用,高 三 语 文 第8页(共2 6页)而其所禁亦不为不行于其间。至于汉、唐,其教化不足以动民,而一于法律,故其民惧法律本及其身,亦或相勉为仁义。唐 为 刑统,毫厘轻重,明辩别白,附以仁义,无所阿曲。但不能先使民务为仁义,使法律之所禁不用而自行如三代时。然等其终,亦能使民勉为仁义。而其所以不若三代者,则有由矣:政之失,非法之罪也。是以宋有天下,因而循之,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
24、。比闾小吏奉本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不可漏略。然而冲讼常病多,盗贼常病众者,则亦有由矣:法之公而吏之私也。而况法律之间又不能无失,其何?为治?今夫天子之子弟,卿大夫与其子弟,皆天子之所优异者。有罪而使与氓隶并笞而偕戮,则大臣蒙耻而朝廷轻,故有赎焉,所以自尊也,非与其有罪也。夫刑者,必痛之而后人畏焉;罚者不能痛之,必困之而后人辱焉。今也,大辟之诛,输一石之金而免。贵人近戚之家,一石之金不可胜数,且不笞不戮,彼已幸矣,而赎之又轻,是启奸也。夫罪固有疑,今有人或诬以杀人而不能自明者,有诚杀人而官不能折以实者,是皆不可以诚杀人之法坐。由是有减罪之律,当死而流。使彼为不能自明者邪,去死而得流,刑已酷
25、矣;使彼为诚杀人者邪,流而不死,刑已宽矣:是失实也。今也贵人近戒皆赎,而疑罪不与,莫若皆重赎。彼贵人虽号为富强,苟教犯法而数重困于赎金之间,则不能不敛手畏法。彼罪疑者,虽或非其争,而法亦不至残溃其肌体;若其有罪,则法虽不刑,而彼固亦已困于赎金矣。夫使有罪者不免于困,而无辜者不至陷于笞戮,一举而两利。斯智者之为也。(取 材 于 苏洵集)注释:【1】三代:夏商周三朝。【2】比闾:乡里。【3】大辟:死刑,古代五刑之一。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颐的一项是(3分)A.然攀其终 要:总括B.然而牛讼常病多 狱:案件C.必困之而后人瞥焉 惩:惩处D.虽或非其事 辜:罪责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
26、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以求避法律之所禁B.而一千法律C.比闾小吏奉之以公D.则大臣蒙耻而朝廷轻其何以为治而彼固亦已困于赎金矣故其民惧法律书及其身则法虽不刑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颈的一项是(3分)A.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改变了一些条目,保留了它的基本内容B .必痛之而后人畏焉一定要痛恨有罪者并使后世之人畏惧C.是皆不可以诚杀人之法坐这些都不可用制裁真正杀人者的法律定罪D.而疑罪不与而证据不足的疑犯却不在赎罪之列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项的一项是(3分)高 三 语 文 第9页(共2 6页)A.夏商周三代教化突出,虽有法却可不用,说明仁义廉耻是其立法的价值内核。
27、B.唐代的法令细致明晰,所以虽然法律没有施行,也能使百姓尽力奉行仁义。C.宋代虽然沿袭唐代法令,但官吏偏私,法有漏洞,致使违法事件常有发生。D.古代对疑罪者施以减罪之律和现代的“疑罪从无”,都是司法人性化的体现。10.苏洵主张“莫若皆重赎”,请结合第三、四段内容概述其提出这一主张的依据,并对这一主张作简要评价。(6 分)石景山区2023年高三统一练习二、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 18分)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德彝重奏:今见简点者云,次男内大有壮者。”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举未十八,身形壮大,亦
28、取。”征又不从,不肯署敕。太宗召征及王珪,作色而待之,曰:“中男若实小,自不点入军。若实大,亦可顿取。于君何嫌?过作如此固执,朕不解公意!”征正色口:“臣闻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若次男已上,尽点入军,租赋杂徭,将何取给?且比年国家卫士不堪攻战,岂为其少,但为礼遇失所,遂使人无斗心。若多点取人,还充杂使,其数学众,终是无用。若精简壮健,遇之必礼,人百其勇,何必在多?陛下每云,我 为君,以诚信待物,欲使官人百姓并无矫伪之心。自登极已来,大事三数件,皆是不信,复何以取信于人?”太宗愕然目:“所云不信,是何等也?”征日:“陛下初即位,诏书日:,逋租宿债,欠负官物,
29、并悉原免。即 令 所 司,列为事条。秦府国司,亦非官物。陛下自秦王为天子,国司不为官物,其余物复何所有?又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百姓蒙恩,无不欢悦。更有敕旨:今年白丁多已役革,,若从此放免,并是虚荷国恩。若已折已输,令总纳取了,所免者皆以来年为始。散 还 年 后,方更征收,百姓之心,不能无怪。已征得物,便点入军,来年为始,何弓取信?又共理所寄,在于刺史、县令,常年貌税,并悉委之。至于简点,即疑其诈伪。望下诚信,不亦难乎?”太宗日:“我见君固执不已,疑君敞此事。今论国家不信,?人情不通。我不寻思,过亦深矣。行事往往如此错失,若为致理?”7停中男,赐金瓮一口,赐珪绢五十匹。(取 材 于 贞
30、观政要 直谏)注释:【1】给复:免除徭役【2】貌税:清查户口,征收赋税。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氐顾的一项是(3 分)A.若实大,亦可简取 简:选拔,选取B.焚林而畋,非不获兽 畋:打猎,捕猎C.今年白丁多已役迄 讫:完毕,完成D.我见君固执不己,疑君藏此事 蔽:遮蔽,隐瞒高 三 语 文 第1 0页(共2 6页)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虽未十八 遇之以礼L其数里众 I 何以取信 我之为君 乃人情不通1散还之后 L 乃停中男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氐砸的一项是(3卬)A.岂为其少,但为礼遇失所哪里是因为年龄小,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B.逋租
31、宿债,欠负官物,并悉原免过去欠下的租税债务,拖欠官府的财物,全部免除C.若已折已输,令总纳取了若是已经开始服役或缴纳租税的,今年仍然收纳了结D.行事往往如此错失,若为致理处理事情常常像这样有过错失误,怎能治理好国家呢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走碗的一项是(3分)A.简点中男入军如同“竭泽取鱼”“焚林而畋”,体现封德彝等人只顾及眼前的利益。B.太宗多次下敕文,魏征坚持不从,便是面对太宗怒火也不退缩,可见他刚直尽责。C.不把秦王府所征的租税和债物算入官物,说明唐太宗施政随心,不遵守条例规定。D.刺史、县令等官员身负治理天下的责任,君主应把事务交给他们,不能独断专行。1 0.魏征犯颜直谏,让太
32、宗由“怒”而“愕然”,最后慨叹纳谏。魏征是如何做到的?请简析。(6分)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 T 0题。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取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多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也。艺者,以事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痛;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为夫君子,必兼之乎。先王之欲人之为君子也,故 立
33、 保 氏掌教六艺,一日礼,二曰乐,三日射,四日御,五日书,六日数。教六仪,一日祭祀之容,二日宾客之容,三日朝廷之容,四日丧纪之容,五日军旅之容,六日车马之容。大胥学学士之版,春入学,舍 采 合 万 舞,秋班学,合高 三 语 文 第11页(共26页)声,讽诵讲习,不懈于时。故 诗 日:“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既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着然后体全,体全然后可登乎清庙,而可游乎王公。故君子非仁不立,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彳茗,而圣贤之器就矣。易日:“富有之谓大业。”苏斯之谓欤?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
34、,而畅于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著。孔子日:“君子耻有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西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行。故宝玉之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文艺必众。孔子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存乎六艺者,著其末节也。夫陈豆、置尊俎、执羽籥、击钟磐、升降趋翔、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也。礼乐之本也者,其德音乎?诗云:“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示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宴以敖。”此礼乐之所贵也。故恭恪廉让,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塞。事者,有司之职也;道者,君子之业也。君子兼之,则贵也。艺者,心之便
35、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敬考则民不慢,爱敦啰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炀理则物不悖。六者虽殊,若致一也。其道则君子专之,其事则有司共之,此艺之大体也。(取材于徐干 中论)注释:【1】保氏:古代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2】舍采:古代学子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氐硼的一项是(3 分)A.圣人之所不能弓也已:完成B.文质蓍然后体全著:显著C.而可奉乎王公羞:推荐D.四者无磐愆:过失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一知物旧欲作B.一事繁而莫
36、考能理也一耻有其容w 无其辞一盛德本士文艺必众C.-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D.基斯之谓欤.爱敦则群生悦,其致i也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匹卿的一项是(3 分)A.文章首段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阐明了“艺”与“德”的关系。B.“六艺”之学内容丰富,古代君主会设立专门的官员来教授。C.作者认为礼器设置、舞蹈动作等都不属于“艺”的范畴。高 三 语 文 第1 2页(共2 6页)D.文章多处引用典籍、名人名言,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1 0 .君子为何要学“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6分)文言文答案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
37、试卷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 2 8 分。6 .A(3 分)【解析:法:意动,以为法则】7 .C (3 分)【解析:C项,表推测,大概,副词;A 项,适当的位置,名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事情,代词;B项,用于形容词后,助词/相当于“于”,在,介词;D.凭借,介词/趁着,介词。】8 .C (3 分)【解析:此句意为,汉高祖没有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情。】9.D (3 分)【鲁国儒士愿意归附陈涉的原因是要发泄秦朝禁绝儒业引发的积压已久的怨愤。】1 0 .(6 分)答案要点: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在各诸侯国继续传扬儒学。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等人将儒学发扬光大。秦始皇烧诗书,杀术土,使儒学衰
38、败。秦末陈涉称王,鲁国儒者前去归附,继续传承儒学。汉高祖时期,诸儒能修习儒学,叔孙通制作礼仪,儒学兴盛。汉孝惠、高后、孝文、孝景、窦太后时,儒学不受推崇。田蚣任丞相后,推崇儒士;公孙弘任丞相,并封侯;从而推动儒学发展。【评分细则:答出1点,得 1 分;答出2点,得 2分;答出3点,得 3分;答出4点,得5分;答出5点,得 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 1 .(共 1 0 分)(1)D (2 分)【解析:“夺”,强行改变;匹夫若志向坚定,是不会被外在力量强行改变的。】(2)(4 分)第一问答案示例:能提出紧要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深入思考。问与自己所学切近的问题,并思考近前的事。请教别人有关切身
39、的事情,联系现实深入思考。能就己身亲切处去向,接近处去思。高 三 语 文 第1 3页(共2 6页)恳切地发问,并且不断思考问题。第二问答案示例:在生活中发现自己不懂之处,进一步思考自己不懂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并针对症结努力探求解决之道。在生活中发现不合理的现象,进一步思考其症结所在,并基于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努力探求改变不合理现状的方法。【评分细则:恰当理解句意,得2分;举例适当,得2分;共4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3)(4 分)第一问答案要点:志 是成就仁德的志向。“志”是弘扬仁道的意愿。“志”是坚定不移的力量。“志”是至死不渝的信念。“志”是用心专一的状态。第二问答案示例:当今社会
40、追求“友善”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人们追求仁德,有爱人之心;具有这样仁德的人,才能有“友善”之举。当今社会推崇的诚信、友善与和谐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儒家的“信”“善”“和”等仁道一脉相承,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弘扬。当代人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要有坚定不移的定力;这样,才不会因不良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当代人要传承家国情怀,要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样的追求应该成为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并体现在行动之中。当代人要想取得学业的进步或事业的成就,也需要用心专一;如果学习、做事的过程中三心二意,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评分细则:答出对“志”的2条看法,得2分;就其中一点谈其当代价值,得2分;共4分
41、;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附录】参考译文一、第二大题参考译文古代的儒者,广泛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的文献。六艺,是君王用于教化的重要文献,是先前的圣人用来使天道显明,使人伦合乎一定的标准,以达到安定昌盛、教化大行局面的既定之法。周代推行的政令已经衰微,在周幽王、周厉王统治时期被败坏,仪礼、音乐、征战、讨伐由诸侯发起。儒学衰落二百多年后因为孔子的提倡才得以兴盛。孔子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却遭逢衰败的时代,知道自己的学说不被采用,儒道不能被传布,于是到诸侯国接受聘请,来还礼并传布自己合理的主张。向西进入周朝的领地,向南到达楚国的领域,在匡地被围困,在陈国遭受困厄。影响七十多个国君。
42、去往齐国听到 韶乐,三个月不能辨出肉味。从卫国返回鲁国,在这之后音乐得以修正,雅、颂各自得到适当的整理。孔子仔细阅读古今典籍,于是称赞道:“尧作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称得上大,只有尧能效法天。他成就的功业,多么伟大啊!他的礼乐法度,焕发着多么美好的光辉啊!”于是谈论 书就从尧典开始,称述音乐就以韶舞为法则,评定诗歌就把 周南作为开头的一首。都是依据近代圣人之事,来建立先代圣王的政教。所以孔子说:“只阐述前人理论、学说,自己并无创见;信奉并爱好古代文化。”“学习人情事理进而通达仁义之道,了解我的大概是高三语文 第1 4页(共2 6页)上天吧!”孔子去世以后,七十名弟子四散并与诸侯交游。权力大的人
43、担任卿,宰相,教导、辅佐君王或王子的太师、太傅等,权力小的人以朋友的身份教授官僚阶层,有的归隐而不现身于世俗或官场。因此子张在陈国居住,澹台子羽在楚国居住,子夏在西河居住,子贡在齐国去世。像田子方、吴起这类人,都跟从子夏这样的人接受学习,成为君王的老师。在战国时期天下各诸侯国相互吞并、争斗,儒家学说已经被排斥,可是齐国、鲁国范围内求学的人还没有停止对儒家学说的学习。到齐威王、齐宣王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遵循孔子的儒学并修饰文字,使更完美,在当时凭所持学说而声名显扬。等到秦始皇兼并天下,焚烧诗、书,杀害儒生、道教之土、方土、江湖术土、法术之士等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的文献从这时起就
44、残缺了。陈涉称王时期,鲁国的众多儒家读书人拿着孔子在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到陈涉那里去,归附他。在这期间孔甲担任陈涉的学官,最终和他一起丧生。陈涉出身于平民百姓,驱使因罪被罚守边的人发动武装斗争,因而确立国号、不满一年就被消灭。这事极其微小,可是儒生带着在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归附陈涉作为臣子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秦朝禁绝儒家的学业,心中积压了怨恨,因而要通过归附陈王来发泄怨恨之情。等到高皇帝杀项籍,率领军队包围鲁地,鲁地的许多儒士还在讲授、诵读、学习礼仪,弹琴、唱歌与吟诗的声音不断,难道不是圣人留下的教化影响而成的喜爱学习的国家吗?在这一时期众多儒生才能够学习训释解说儒家经典的学问,互相讨论学习
45、为祭祀择士而举行的射礼、乡饮酒的礼仪。叔孙通制作汉朝的礼节和仪式,凭借此事做了奉常;共同参与制定礼节和仪式的弟子,都首先被选用为朝官;这样之后感叹儒学可以由此得以兴盛。可是这一时期还有战争,高皇帝要使天下安定,没有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情。汉孝惠帝、高后时期,朝廷中的高级官员都是在军事方面有功劳的大臣。孝文帝时稍微做出征召任用儒生的举措,可是孝文帝本来喜好循名责实的学派。到了汉孝景帝时,不任用儒生。窦太后又喜好道家学说,所以儒学博士没有能做官的。等到窦太后去世,武安君田蚣担任丞相,贬低道家学说、循名责实派等百家言论,招请上百名习儒的学者;并且公孙弘因为研究 春秋而担任丞相,被封侯;天下学士自然而
46、然地向往并钻研儒学。二、论语选文参考译文孔子说:“如果在修养仁德方面用心,就 不 会 不 存 善 意 地 一 味 厌 恶 他 人(论语里仁)孔子说:“土人对于行道有坚定的志向,却对粗劣的衣食感到羞耻,不值得跟他谈论道。”(论 语 里仁)孔子说:“立志求道,据守于德,不违背仁,研习六艺。”(论 语 述 而)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失去主帅,但匹夫坚定的志向却不可能被改变。”(论语子罕)孔子说:“有志之士,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为求得生存而妨害仁德的修养,会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论 语 卫灵公)子夏说:“广博地学习并且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提出紧要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深入思考,仁德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
47、修养的。”(论 语 子张)延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 59 题。(共 18分)5.(3 分)A(有,拥有;穷,处境恶劣)高 三 语 文 第1 5页(共2 6页)6.(3 分)D7.(3 分)D8.(3 分)参考译文:(如果)突然在边境上聚集数十万军队,国家该拿什么供给他们呢评分标准:共三处重点词语:卒然、何以、馈,每 处 1分,扣完为止。9.(6 分)答题要点:(1)粮食安全关系着民生。国家储备充足,能够在歉年或者饥荒时,保证百姓生计。(2)粮食安全决定着国运。国家储蓄不足,灾祸来临时,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内乱
48、并起,以致外敌入侵,国势衰微。(3)充足的粮食储备,是抵御外敌的重要保障。粮足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及时为军队提供粮饷,能够有力保障国家安全。评分标准:3 个要点,每个要点2 分:概括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给 1分;结合内容进行分析,给 1分。(-)根据要求,完成第10题。10.(8 分)(1)(3 分)解说:孔子之“勇”是同“仁”一样发自内心的一种德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勇德。“勇”是人类德性的内在构成因素之一,与仁、智并称为“三达德”,是孔子人格的德性基础。勇是在仁爱信念的指导下,受仁义的束缚,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的行为及其所体现的精神。答题要点:勇以仁为基础。勇以智为指导。勇以义为约
49、束。评分标准:从勇与仁、智、义三者间的关系角度赋分,每个角度1分。(2)(5 分)答案示例1:勇是个人修德、与人为善必备的品格。孔子最担忧的事,就是“不善不能改”。如果“不善”之后进行改正,这是一种敢于正视自己错误和不道德行为的勇气。而改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德的过程。真正的仁爱之人,一定是有勇气不断修正自己的人。并且敢于无私地去推己及人,修养德行。答案不例:2:勇者要有勇德,见义勇为,以正义之身立足于世间。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而不是袖手旁观、隔岸观火。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这就是勇敢有胆识,不图回报、不图名利的精神品格。答案示
50、例3:勇者要勇气和智慧兼备。一个人如果好勇,但却没有智慧,没有能够明辨高 三 语 文 第1 6页(共2 6页)是非的能力,那么此人的行为所造成的祸害将不可想象,所造成的祸乱也无法预计。一个勇敢的人真正的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就要拥有仁爱之心,明智之心,使之能够在拥有了能力和勇气的状态下,明辨是非黑白,临危不惧,面对事情做出最好的决断。评分标准:对“勇”的认识,2 分;阐述理由,3 分。附:论语参考译文:(1)孔子说:“我所主张的治国之道如果不能实施,我就乘上小竹筏到海外去隐居。能跟从我的人大概只有子路了。”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的勇猛超过了我,但是在裁断事理的能力方面就不可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