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4 第15单元 第42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4 第15单元 第42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2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时空定住 阶段主旨印欧人的古希腊雅利安人早期迁徙人形成进入印度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张骞出使西域指南针应用丁航海中国茶传播到欧洲陆上丝绸海上丝绸之路兴盛郑和 钟表传入内地工业 “大袍式”女装 之的渐衰 棉花传入内地下西洋“万里茶道”革命世界贸易突匕猛进前202年 前138年220年581年907年1368年1405年16世纪18世纪20世纪大康横劳联人IN发现三角贸易殖民者来到华工赴美洲余力&球冠世界美洲开始澳大利亚和大洋洲流易开始难民署难民H;海约前2000年约前1500年前2世纪8世纪1492年约16世纪18世纪19世纪中叶1945年
2、1950年2001年人口迁徙、商贸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发展。1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2 .商路和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
3、要象征。世界其他区域的商路,同样展示出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课程标准1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2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3 .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什XUESHENME,孑么必备知识教材融会落实基础性【着眼于广度、深度、高度|主干再现、知识点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欧
4、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4 .起源: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5 .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遮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6 .影响(1)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槎童国;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2)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二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4)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南亚地区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5、,印度进入列国时代。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7 .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2世纪)(1)在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2)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8 .第二轮迁徙(38世纪)(1)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在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3)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
6、国。9 .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善咨育X生活情境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食物来源特别不稳定,“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久居,游牧和迁徙成了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此外,由于马的饲养成功,也加快了印欧人的迁徙速度和节奏。想一想根据材料,分析古印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有什么有利条件?提示:原因:对食物的追求。有利条件:马的饲养成功。深化拓展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印度的古典文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发展而来的,
7、而吠陀文明则是雅利安人创造的。在古代,雅利安人主要从事狩猎和畜牧业,饲养的动物中以马具有最重要的作用。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地区后,征服了当地原住民,之前的印度文明在雅利安人的武力下渐渐消失了。雅利安人形成了第一部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并制定了种姓制度。在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深化拓展千百年来,随着民族迁徙,世界各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虽然农耕文明整体上的文明程度要高于游牧文明,但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每一次冲击与碰撞,都会为农耕文明带来新鲜、充满活力的血液,两种文明在碰撞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最后上升为文明程度更高的一种新的文明,大放异彩。人类文明日益进步与繁荣。知识点二近代殖民活
8、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0 背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11 变化(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直接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传染病的流行。结果:造成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了奴隶贸易的兴起。(2)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概况: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影响: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为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3)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12 影响(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其混血后代,逐渐
9、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2)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 .殖民活动(1)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最初被英国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2 .结果: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大量英国人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背景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概括开始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
10、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美国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影响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重要概念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一般表现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深化拓展由于历史条件不同,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在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人口的大多数;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在拉丁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的
11、族群。社会情境1500-1800年期间跨文明的互动把全世界人民的命运与未来连为一个整体。在这一时代有三个大的历史进程相互交织推动历史的发展:首先是连接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全球性海上交通网的建立;其次是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全球的物种交流正是这些特征使“近代早期世界”有别于其他历史阶段。杰里本特利想一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前国际贸易的特点。提示: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世界市场开始萌芽。深化拓展劳动力流动自由化是双赢:发展中国家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自由化有助于提高经济实力,缓解就业压力,解决贫困;发达国家生
12、育率下降、老龄化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许多地位低、工资少的工作无人问津。知识点三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 .背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2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1)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3)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3 .影响: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体力劳动。(2)
13、20世纪80年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 .背景: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因造成的移民。2 .表现: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3 .救助(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2)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4 .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人道主
14、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救助难民任重道远。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 .背景:全球化时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移民社会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2 .美国(1)表现: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2)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3 .新加坡(1)背景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影响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文
15、化景观。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重要概念移民文化移民文化是移民社会产生的观念形杰文化,即移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宗教、哲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等成分。生活情境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想一想阅读材料,分析英语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提示:特点:英语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
16、用语言。原因: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说英语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知识点四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 .概念: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 .张骞“凿空”: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基本情况,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
17、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 .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路线备注草原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之路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它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乘载
18、数百人的巨舟。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传出(1)养蚕和缠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中亚向西传播(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瓷器主要经过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传入(1)西汉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苜蓿、葡萄等作物(2)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
19、经济作物精神文化(1)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重要概念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至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狭义的丝绸之路。(2)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深化拓展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文
20、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学术情境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私人出海贸易毕竟获得了合法的身份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陆续来到中国沿海两国都急于得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但)除了少量的毛织品、玻璃、枪炮以外,别的没有多少物品可与中国交换,因而只好用白银来买美洲的白银经数条路线运往(吕宋)马尼拉,再流入中国。想一想分析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特点。提示:范围:远及美洲;主体:民间商人崛起;对象:西、葡等西方国家加入;产品:出口丝、瓷为主,进口新增白银;地位:优势(出超)。知识点五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
21、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背景:新航路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洲际贸易得到扩展。(2)表现: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股份公司出现和发展。(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1)原因: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的推动。(2)表现:形成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世界贸易额剧增。3 .生产的国际分工深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1)影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冷战的发生。(2)促进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
2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3)发展表现:19502000年,全球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 .原因: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卖双方的接触,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2 .表现茶的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外传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影响: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荷兰许多富裕家庭设有“茶室”,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下午茶”服饰的变化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传教士传到法国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的样式中华民国建立后设计的史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钟表的传入钟表诞生于欧洲,约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
23、,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重要概念股份公司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公司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深化拓展茶艺、茶道与茶文化茶艺:是泡茶与饮茶的技艺;更强调有形的部分,是泡茶的动作、茶器、礼仪或是茶叶知识的外在表现;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
24、道更强调无形的部分,如思想、审美、意境等,是内在的表现;茶文化:是指基于茶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书、茶故事、茶艺等,是各种有形的外在表现和无形的风俗传承的总称。中国茶向世界的传播过程,不仅是饮茶风俗的传播、茶叶知识的输出、茶叶贸易的开展及茶产业的兴起,更重要的是礼仪文化的传播。和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一起走向海外的茶文化,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结合,日益生根发芽,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饮茶礼仪和饮茶文化。KAOSHENME关键能力命题探究提升综合性侧重于史料、史论、史观考向一世界人口迁移视角1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史料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一些宗教颂诗编成了梨俱吠陀,此后以雅利安文明为代
25、表的印度古典文明就被称为“吠陀文明考古遗迹表明,在相当多的方面,早先的印度河原生文明要比雅利安文明优越许多。雅利安人利用军事优势击败了印度河原生文明,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那些原有居民,一部分以“首陀罗”这一最低种姓的资格被吸收入雅利安人社会,一部分则撤退到雅利安人暂时未到达的地区。摘编自丁弘历史上的大迁徙思考与印度河原生文明相比,早期雅利安文明在形成中有怎样的特征?试答早期雅利安文明落后于印度河原生文明;雅利安人通过武力征服成为印度主要居民;将部分原有居民以最低种姓的资格吸收进雅利安人社会。一史论形成印欧人的迁徙1 .迁徙的条件(1)古代印欧语系各族是人口众多的游牧部落,已经使用马和马车作为交
26、通工具,故而活动范围较大。(2)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2 .迁徙的方向古代印欧人各族迁徙的基本方向是由北而南,这是由当时的地理、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一批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分布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的南方,适宜于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达。古印欧人生活的地区,气候较冷,文化经济落后,基本上停留在游牧阶段。3 .实质:落后的游牧部落对先进的文明地区的入侵。4 .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对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先进的文明中心暂时停滞甚至倒退的
27、局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车;冶铁技术的传播;主要文化区域形成;字母文字的出现;扩大了区域贸易,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汇合。视角2影响近代人口迁徙的因素史料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
28、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的历史背景。试答历史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视角3世界人口流动的趋势史料下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29、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摘编自扉沧萍世界人口思考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试答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史论形成近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1. 15世纪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世界人口迁移的规模开始扩大。当时的国际移民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着是荷兰,最后是英国、法国等。这一时期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人数不多,最初多是推行
30、殖民统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着是贫苦的劳动者。这一时期大规模迁到美洲的是非洲黑人。黑奴贸易从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开始,一直延续到1870年前后。2.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是国际人口迁移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也是人类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进入20世纪,欧洲平均每年外迁的人口超过150万。这一时期,国际移民的流向仍是由欧洲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移居到新大陆的欧洲人有5030万。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一批新的国家的出现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国际人口迁移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第一
31、,政治性的人口迁移比以往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第二,外籍工人的国际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三,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考向二中国人口迁移视角1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主要流向史料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试答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迁徙;北方人民南迁;内地人口向边疆迁徙;华人外流;外族内流;等等。视角2影响古代人口迁徙的主要因素史料明清时期,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齐涛等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
32、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试答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徙。视角3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影响史料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强从事农业开发。1761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的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
33、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的开发。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思考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对边疆的历史贡献。试答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促进边疆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视角4中国海外移民史料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
34、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试答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史论形成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类型及表现类型表现自北向南的生存型移民这类移民在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是两晋之际的“永嘉之乱”、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引发的三次北方人民南迁高潮以行政
35、手段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性移民较典型的是明初的大规模移民。明初洪武年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秩序,采取了三种移民政策:一是自山西大规模移民到山东进行屯垦,以配合国家推行的“安养生息、”政策;二是从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川的空虚;三是将四川、云南两省的元朝残余势力迁移出去以消除反对势力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边疆的开发性移民这类移民往往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其中一部分迁徙至赣南、闽西、粤东等山区或其他边疆地区,被称为客家人。以平民为主要构成的客家先民对于开发我国的山区和边疆地区,及当时的民族交融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较著名的还有“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现象非华夏族的向内和向西迁移这
36、类移民主要表现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几十万人逐渐向内地迁徙并定居生活。同时以匈奴、突厥、蒙古等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还有大规模的向西征讨和迁徙的现象东南沿海地区向海外的迁移在唐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居民为缓和土客矛盾、缓解人口压力,就有下南洋向东南亚地区移民的现象,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出现了一个迁移高潮考向三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视角1中国古代商路贸易史料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
37、丝绸之路”,可到达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I试答条件: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领先,航海技术先进;统治者政策开明;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意义:促进了中国同欧亚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视角2全球性贸易的形成史料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
38、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摘自周一良、吴于度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简析这一现象的形成。试答现象: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特殊地位。简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炮舰和商品冲破与世隔绝和闭关自守的各国的大门。于是,亚非拉落后的国家和民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生产与贸易日益具有国际性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视角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
39、交流史料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性校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阜、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
40、的研究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试答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性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视角4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史料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
41、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为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据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整理思考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I试答1特点:以商业活动为依托;双向交流: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限于表层。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对西方文化的片面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一史论形成一、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1 .新航路的开辟改
42、变了各洲基本封闭的状况。地区性贸易向世界贸易拓展,商品种类数量增加,贸易范围扩大,世界贸易的雏形开始出现。2 .随着新航路的打通,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抢占殖民地,与此同时与世界更多的地方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3 .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4 .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客观上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5 .20世纪90年
43、代以来,交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规律认识1 .每个阶段都有中西文化交流,而且交流是双向的、互鉴的。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交流愈来愈频繁、规模愈来愈大。总之,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2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并非总是由经济主导的,有时文化的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3 .国际贸易促进商品交流,商品交流带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又扩大国际贸易,所以要重视文化交流强国。4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5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44、,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LIANSHENME真题研析创新模拟强化应用性立足于方法、规律、能力命题溯源有章可循真题引领支|例I(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适应卷)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B.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C.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I解题指引素养立意以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为社会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核心价值: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从民族的视角感悟古代中国华夏认同观念和民族
45、交融关键点拨对题干材料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根据“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可得出,中原政权的这一做法,有利于少数民族内迁,加强了北方民族间的交融,D项正确排除干扰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一带与中原王朝的衰落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民族间的交融加强有利于缓和边患危机,排除B项;“均衡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答案D创新模拟*创新应用立竿见影1. (2021辽宁大连模拟)在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的马家嫄墓中,各个墓主随身佩饰的饰品工艺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属于埃及、地中海、苏美尔、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的早期传
46、统装饰风格与工艺。这说明()A.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交流加强B.中西文明的远距离交流历史悠久C.战国时期西方文明已经超越中国D.战国时期东西方已开始直接贸易B马家塘墓葬中出土的饰品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带有埃及、地中海、苏美尔、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的早期传统装饰风格与工艺,这说明古代中西文明的远距离交流历史悠久,B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是在汉代,排除A项;题干没有对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进行对比,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 (2021安徽蚌埠模拟)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B.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途径之一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C希腊城邦用200多年组织居民向海外殖民,另建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繁荣,反映出希腊殖民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途径之一,C项正确;希腊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A项错误;古代希腊殖民的目的是解决地狭人多问题,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