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86839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蒲泽市高新区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光秃的树木在风中贮立,一阵风过,零星的残叶随之凋零。枯树掩映下的破败房屋里居 住着老人和他的孙女。如此萧瑟的房屋,房上的锁已经被雨水腐蚀,房梁上晕染着深深浅浅 的褐色斑点。每到夜晚,窗户的破洞中会显现出一道道昏黄模糊的光,映出飞舞的蚊虫和灰 尘颗粒。(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凋零一腐蚀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应改为应改为一2.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父辈腕间滴答作响的腕表,需要每天用毛巾擦拭、上发条,宛如一种神圣的仪式一样周而

2、 复始。 B.每每世界大赛销声匿迹,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C.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是目空一切的幻想家,而是知道那条“对的路”并不容易,却也要 借助某种力量走过去的人。D.追风筝的人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71”等政治事件天衣无缝地融 合在小说背景中。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B.通过开展“拆墙透绿”活动,使我市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C.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D.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成行动.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

3、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8 .我们是十四、五岁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C.农谚日:“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D. 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选择题时,不能满足于找出病因,而且要进行修改,多加练习.4.【答案】D【解析】A. “想想以下这种可能”后改为冒号;B. “十四、五岁”是约数,删除顿号;C.逗号在引号外面;D.正确;故选D.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 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

4、确规范的使用标点.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5 .【答案】C【解析】A.不得体,“弟弟本来就笨”不礼貌;B.不得体,“别管了”语气生硬;C.正确;D.不得体,“为什么这样子”,语气不够委婉;故选:Co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注意文明用 语和礼貌用语。还要注意语气要委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在平时培养,要注意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还要注意语气要委婉。6 .【答案】C【解析】ABD.正确。C.有误,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体裁属于科普小品文(说明文)。故选:Co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

5、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 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7 .【答案】许慎,说文解字【解析】答案:许慎说文解字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名著知识积累。对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 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耍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 理解记忆。8 .【答案】甲骨,卜辞【解析】答案:甲骨卜辞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名著知识积累。对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 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

6、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 理解记忆。9 .【答案】【小题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 诗的雅兴【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 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 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 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 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结合“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的意

7、思“抬头望去, 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轴画般横在天地间,白鸥飞过,给我带来了吟诗的雅兴”即可。(2)本题考查写作方法。此诗前两句“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写近景,水面荡起波 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同时扣题交待过湖的时令“初春时节”,渲染香暖和悦的氛 围。三、四句“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写远景,为妙处所在。远处黛青的山峦一片 迷蒙,色彩淡雅,境界幽眇,正是文人画的典型风格。在这青灰迷蒙的背景上,一只白鸥由远处 飞来,为画面平添了一抹亮色与几分生气。诗人用笔极简。“山色蒙蒙”,只是一笔;“白鸥飞 处”,亦是小小点缀,却使画面层次分明,动静相宜。二句说诗说画,却并不伤于平直

8、,而是调 动读者对诗、画艺术的审美积淀,用想象去补充山色、白鸥之外的画面空间,这种手法也是比较 高明的。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答案:(1)抬头望去,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在这青灰迷蒙的背景上,一只白鸥由 远处飞来,为画面平添了一抹亮色与几分生气。(2)远近结合。前两句写近景,扣题交待过湖的时令,渲染香暖和悦的氛围;三、四句写远景, 远处若隐若现的山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一只白鸥由远处飞来,增添了画面的诗意。远近结 合,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情趣。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实,叙事写景,小舟离开岸边荡起波纹,日暖风香正是梅花飘落的时节; 第三句诗人调动想象,远处的山色缥缈迷蒙,如同水墨画

9、上的色调。虚实结合,调动读者用想象 去补充山色、白鸥之外的画面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动静结合。波纹荡开,梅花飘落,白鸥飞过,都有幽微的动感,行文灵动有趣;若隐若现的山 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自有一番安静和谐之美。动静相宜,美不胜收。译文:初春时节,我乘一小舟(船)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感到日渐温暖,而 梅花正悄然飘落。抬头望去,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轴画般横在天地间,白鸥飞过,给我带来了 吟诗的雅兴。本诗作者于春暖花开时节游玩赏湖之时,看到早春的美景,萌发作诗的冲动,于是作下诗来。“白 鸥飞处带诗来” 一句是该诗的精华,小舟离开岸边荡起波纹,阳光温暖风中茗香正是梅花凋落的

10、 时节,若隐若现的山色像幅画般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白鸥飞过诗兴大发。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 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 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0【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语境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 容,从“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指的就 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故选:Do(2)本题考查辨析文章的说明对象及顺

11、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 结合-段内容可知,说明对象是: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段按由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影 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所以是逻辑顺序。(3)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结合第段内容可知,“一定”在这里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 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如果 删去,不符合原意;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结合第段内容可知,把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 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用

12、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 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来 分析。结合内容,从“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 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中的出答案即可。答案:(1) D(2)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不能删掉;“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 中,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的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作比较;通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

13、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 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5)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 越迟”。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 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 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使说明

14、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 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 性。11.【答案】【小题1】BDAC【小题2青山绿水环境美好,新区隆起发展蓬勃,隧道连接交通顺畅【小题3】C【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写作思路分析。“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出现在首段“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延安变得令我目眩 神迷”出自第段“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但我攫住的是迷失” 出自第段虽

15、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从贺老的诗句中 我领悟了”出自第3段“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 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 /又面熟,又面生”。故排序为:BDACo(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拟写答案应与“楼丛林立人民幸福”相同,都由两个四字短语组成。第一空,根据第段中的“一 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 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 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可得:

16、青山绿水环 境美好。第二空,根据第6段中的“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和第7段中的“好一派万类霜天 竞自由的蓬勃景象”可得:新区隆起发展蓬勃。第三空,根据段中的“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 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 ”“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可得:隧道连接交通顺畅。(3)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根据第段中的“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 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 引人叫绝”可知,人们对于延安的情感已经融入了新时代。故选:Co(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7、画线句把古延安与现在的延安做了比较,这是对比的修辞。“喘息”把古延安人格化,这是拟人 的修辞。“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把现在的延安街市比作大 鹏,这是比喻的修辞。对比与拟人的运用,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 在新时代延安发展蓬勃的气势,不可阻挡,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新时代的歌颂与赞 美之情。答案:(1) BDAC(2)青山绿水环境美好新区隆起发展蓬勃隧道连接交通顺畅(3) C(4)运用对比、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今昔对比,强调了延安变化之大与蓬勃发展的气势,表达了 作者对新时代的歌颂与赞美。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的见闻和感受,

18、表现了 “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的主题, 表达对延安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赞美之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 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 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12 .【答案】【小题1“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五笔打字【小题2】“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前两空提示,答题内容应该是“我妈”学会了一件

19、什么样的事情。题干提示第段至第段,前两空的内容分别是从第、段得出的,而第段 是插叙了母亲早年的经历,第段讲述了母亲后来照顾父亲和姥姥的事情,因此第、段才是 和母亲学习内容相关。第一空,根据“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可知,“我妈学会了五 笔打字”。第二空,根据“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可知,“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2)本题考查文章的记叙顺序。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第段讲到了 68岁的 母亲拿到驾照,这里插入了一段关于早年母亲的经历,而第段又开

20、始讲述我对母亲现在的看法, 所以属于插叙。分析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出发。内容上,概括这段大意,补充交代了母亲成长 于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和年轻时艰难的工作经历。结构上,由第、段“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 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可知母亲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打倒,反而 更加积极的学习,突出表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人物形象,对于中心主旨具有强化作用。(3)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根据题干“修辞手法”,得出该处用了修辞。把母亲比作了 “行 走的百科全书”。而“百科全书”本义是记载各种知识的书籍,以此来形容母亲,凸显她的知识 渊博。根据题干中的“结合语境”联系上文,详写、略写了多件母亲自我

21、学习的例子,进一步表 明了母亲一直学习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4)本题考查文章的段落作用。题干提示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和“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 用”。第段罗列了多件事情,显然是略写,原因在于前面已详写多件事情,不必再费笔墨再多 写,从第段“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可知,作者写多件事情 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从学习中获取愉悦感的人物形象。再从全文出发,本段自 然而然引出了第段“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 自洽”的表述,同时也与标题所说的“她一直在成长”相呼应。(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

22、容切入。内容上,可以从表层和深层。表面上“一 直在成长”指的是母亲一直在学习知识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深层而言,作者想要赞美母亲这种 活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结构上,标题和结尾“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 处境的精神”的表述相呼应,母亲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标题这样有 些带有悬念的表述能够吸引人的兴趣。答案:(1) “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五笔打字。“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2)采用了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和年轻时艰难的工作经历。与后文 母亲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对比,母亲即使成长于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她仍然一直积极学习的, 突

23、出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强化了文章中心主旨。(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好学的母亲比作“行走的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 知识渊博和好学的特点。母亲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她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表现了作 者对母亲的夸赞。(4)文章前7段都详细记叙了母亲成长的具体事例,因此第段则是略写了多件母亲在生活中时 时刻刻学习的例子,进一步表现了母亲的愉悦感来自于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她在学习中获得成 长,与文章标题“她一直在成长”相呼应。同时也引出了后文“我”对母亲乐趣来源的总结:即 母亲学习的乐趣来自于学习过程,在日复一日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超越。(5)首先,标题引人兴趣,设置悬念。其次

24、,“一生都在成长”是指母亲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实 现自我的超越,表现了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乐观面 对生活的敬佩与赞美之情,标题与文章结尾的中心主旨相呼应,使得结构更为完整。本文中的“妈妈”,一生都在学习,在成长,因此艰难的生活非但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时常有 一种“愉悦感”。文章通过叙述妈妈喜欢读书并尝试写作、学会打字、使用微信、学习开车等事 件,表达了对妈妈爱好学习精神的赞美。句子理解赏析类试题,可从以下儿方面入手:语法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子的修饰成分所起 的作用;修辞分析。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去赏析;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常以情动人,言简意 赅,把握言外之意、

25、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关键;对有些句子的理解,还要联 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去领悟含义。13 .【答案】【例文】生命的需要有一则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一位佛陀见一只蝎子落入水中,便随即将其救起。不料,蝎子反 蛰他一口,但他依然将蝎子放生。有人问他:“蝎子蛰人,你为什么还救它? ”佛陀笑日:“蛰 人是蝎子的天性,善良是我的天性我为什么要因它的天性而改变自己的天性? ”生命之爱,本 应如此美丽。善的天性,本应让我们与万物和谐共处,让蔚蓝的地球呈现一片勃勃的生机。然而, 事实怎样呢?我只看见,因为需要鹿茸高档补品,鹿园里的工作人员在鹿的挣扎中硬生生地割下鹿角,欣 喜若狂;我只

26、看见,因为需要熊胆取汁,养殖人员在熊的痛苦呻吟中获取胆汁,心满意足;我只 看见,因为需要龙虎宴,餐馆老板想方设法运来一车车流浪猫狗,沾沾自喜。是什么,泯灭了人 类的良知,将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随意玩弄践踏?又是什么,让人抛弃“舍生而取义者也” 的准则,狠心虐杀昔日与自己为友的生灵?仅是利欲熏心吗?仅是唯利是图吗?我还看见,快节 奏的现代化生活已经忽略了生命的本质,仅以物质填充弥补人类空虚的心灵已无法以生命教育去 涤荡人们内心的浑浊。这种厮杀仅在强大与弱小之间吗?不,它还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一句口角,可以引发一场血 案;一声埋怨,可以引发一场漫骂;一个眼神,可以引来一场扭打。当年少轻狂的学生用刀

27、捅向 郝旭东老师时,当为了娱乐一群学生逼着班长林阳罚跪唱歌时,人性的残暴,血腥似魔鬼般张牙 舞爪地猖狂,令人对这充满变异的世界望而生畏。人的灵魂已经在物质的蛊惑中消磨得所剩无几, 对于生命的教育,却造成了一个大大的缺憾。我们还没有醒悟吗?哲人说过:“生命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而生命的教育,不正是使人挺起脊梁,面向阳光 生活的有力支撑吗?那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那是鲁迅用 笔杆拯救国人苏醒的心灵鸡汤,那也是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5万毫升的救人之源。 当还有这些代表着生命力量的光和热在不断发光发亮时,我们还能执迷不悟吗?我们还能沉溺于 物质的浮华中颓靡堕落

28、吗?生命,需要支撑,需要我们摒弃心中的琐碎,如那个佛陀般,为各自的生命旅行让出一条光 明之道。【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容易让考生寻找到写作思路, 但想写好它,却有点难度,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既能打开思路,也要围绕题目来写, 做到不跑题的基木要求。【审题立意】题目是生命的需要,里面有儿个关键词语:生命、需要。所以写作文时,应注意以 下问题:一是必须为“关乎生命发展的东西”,二是把握好重点,“事物”和“生命”是题眼, 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那些事物给“我”的生命带来些什么影响;三是要注意 叙述的角色主体。成长的主体是“我”,必须用第一人称叙

29、述。【思路点拨】要合理选择材料,一要着眼于“需要”,这些东西可以是抽象的东西等;二要着眼 于“生命”,要从生活中提炼出一种观点、思想,而且是积极向上、格调高昂、催人奋进的主题; 三是要着眼于“经历”,要选用自己成长历程中深有影响的人物、事例,也就是说写出这些课文 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教益。【形式创新】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等。【文体选择】在体裁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例文点评】文章讲故事、谈感想,摆现象、显质疑,有反面鞭挞,有正面讴歌,对比鲜明,论 证有力。和尚的例子显示了生命之爱的善良天性,与现实中的践踏生命的现象判若云泥。在鲜明 对比的基础上,作者引用哲人的名言“生命

30、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点题,辅之于正面例证,揭示 出生命教育应渗透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鲁迅的“心灵鸡汤”、郭明义的“救人之源”等,阐 述了自己的思想。结尾照应开头,强化论点。标题即是文章的论点,入题自然,结构完整,句式 灵活,语言优美。5 .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晚上,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弟弟总是做错,妈妈很生气,弟弟也委屈地哭了。你在一 旁劝说: OA. “弟弟本来就笨,您再生气也没用!”B. “妈妈别管了,还是要爸爸来教才行! ”C. “你们都别着急,我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吧。”D. “为什么这样子!大晚上的,会影响邻居休息呀!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1、)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C.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体裁属于科普散文。D.说明文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时间的脚印属于事理说 明文。7 .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 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文段中的“许氏”是指,这部书是指。8 .商民族用 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刻在甲骨上,这便 是O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过湖俞桂舟移别岸

32、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诗中有画。请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 去, O(2)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10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回答以下各题。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 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

3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 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 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 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 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 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

34、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 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 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 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 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

35、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 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 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2

36、)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3)第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一 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4)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5)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延安交响刘成章我回到了闻别多年的故乡延安。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

37、,依旧的 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 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冬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 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 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 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 客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熨卯,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 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

38、岭 之南。雨中的冬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 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 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 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 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 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 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

39、.5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 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空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豆 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霸天竟自由的蓬勃景象!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 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 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 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

40、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 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 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硬沟,还是黄蒿洼、 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 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 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 台殿般的隧道风光。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 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寓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

41、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 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14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 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匕次回延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 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 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接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 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对照过去我认不 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t匕刻,

42、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 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 安一一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 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 /又面熟,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 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 嗔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有删改) 注攫(jue):抓。(1)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

43、列选项排序。A.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但我攫住的是迷失B.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C从贺老的诗句中我领悟了D.延安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在下列括号内填写文字,概括延安新貌。楼丛林立人民幸福一一一(3)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借用贺敬之写过的唱词表达感触。下列对其中“又面熟,又面 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熟的是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面生的是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 由的蓬勃景象。B.面熟的是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面生的是眼前的景象变化太大。C.面熟的是人们对延安情感依旧,面生的是这种情感未能融入新的时代。D.面熟的是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的是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4

4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犹记得,古延安沟空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 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蓬勃景象! 12.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生都在成长闫红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 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 我妈有点迟疑,但 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 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 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我妈出

45、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 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 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 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 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 能生活o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 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 悦感。是的,我用了

46、 “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 一点儿充实感。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 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 看徐言于、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轩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 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 有作品发表。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 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

47、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 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 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 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 话下。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 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 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O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 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 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 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 处。(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1)阅读第段至第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我妈” 68岁时拿到驾照一 “我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