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实施有赖于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 教务处分别从教师管理、课程管理和资源管理等三个角度,在普通高 中现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新课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问题 和情况,对本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建。第一部分教师管理制度一、课堂教学管理二、教师队伍管理第二部分课程管理制度一、必修课程管理二、选修课程I管理三、选修课程II (校本课程)管理第三部分课程资源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二、功能教室管理三、信息中心管理四、图书馆管理五、体育场馆管理六、其它资源管理第一部分教师管理制度一、课堂教学管理(一)教学常规制度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
2、能等进行有针对性 的指导,不能简单地给学生提供雷同的建议。要充分发挥教师在选课 中的主导作用。(2)教师负责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 定的关系(如导师制),为学生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修习计划提 供指导和帮助。指导选课时对模块的介绍要具体、详细,要有针对性, 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作出合理的选择。(3)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丰 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要与时俱进的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同时,也要 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发展 目标。8、校本课程开发(1)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及校本课程(选修 II)教学的准备。校本选修课
3、的教学与正常教学一样计算工作量,学 校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授课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项目。(2)教师依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条例进行课程开发。教 师在每学期期末向教务处提交下学期的校本课程纲要(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课程资源、主讲教师和副主讲、面积对象、课程目标、课 程说明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审定后,由教务处负责统筹安排开课计 划。(3)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写好教案并严格校 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并认真做好校本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工 作,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发展。9、研究性学习指导(1)每位教师都必须承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任务,每学期至 少负责一个课题指导工作。学校把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4、指导工作情 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2)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指导教师要经常的关注 研究小组的学习进展,做好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记录与过程性评价。在 课题结束后,要为小组成员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综合评价。(3)指导过程中要掌握好“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到位 不越位”的原则。争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积极鼓励和 指导优秀课题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1、教学质量评价指导思想(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教,以 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使评价工作成为推动学校教学质量 提高的有力措施。(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要坚持把严肃、认真
5、、科学、合 理地确认等级与对教师进行督促指导结合起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改进提高。(3)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要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 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鼓励教师在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2、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学校要成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小组或委员会,由校长领 导,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持,教务处主任和各学科主任参加。3、教学质量监控方法(1)常规检查常规性教学检查主要有:学期初,教学计划检查;学期中 期,课堂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集备活动情况 检查;学期末,教案及教学反思检查、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总结。各专业科要高度重视教学检查工作
6、,充分发挥教学检查工作对 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教学条件、实验室建设 等各方面的监控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保证学 校教学各环节良性循环状态,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多层次听课制度深入课堂、实验室、实习现场听课,对教师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了解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掌握教学动态。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 见和建议,协调教学工作,避免发生教学事故。学科内公开课学科内公开课由专业科组织,每学期组织2次以上,课后组织 评课交流,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教学公开周教务处要根据学校实际,每学期或每学年要组织一次面向全校 的教学公开周,在公开周期间各学科至少开一出
7、一节课。各学科应在 此期间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同行进行评课,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条 件许可的情况下,公开周还可以面向兄弟学校,乃至学生家长。教学管理部门听课学科教研组长主要对本学科教师进行听课指导。教学副校长、 教研室主任、教务处主任等要从学校教学的全局出发,有计划的安排 听课的学科构成和教师的级别构成。每学期听课节数要求:学科主任每学期要求听20节课;教学 副校长、教务处主任16节/学期,教研组长10节/学期,课后要填写 听课表交教研室。(3)学生评教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 能较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学期中后期(或每个教学模 块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教学
8、满意率测评。4、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教学质量评价采取百分制。学生评教:所占权重40%,共40分。每学期期末,由教研室组织所有班级对该学期任课教师进行满 意率测评,测评分为百分制,将满意率得分X0.4即为学生评教分数。教师自评:教师自评不占分,只作为专业科考评的依据,如 教师不参加自评,专业科可以不予考评。期末教师通过师德考评、教研组活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的改革、业务能力、服从工作安排、实践能力等六方面进行自评。教研组考评:所占权重15%,共15分。期末专业科通过师德考评、教研组活动、教学内容、方法、手 段的改革、业务能力、服从工作安排、实践能力等六方面进行考评。教务处考评:所占权重25%,共
9、25分。期末教务科通过教学工作量、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态度、遵纪 守法等四方面进行考评。教研室考评:所占权重20%,共20分。期末教研室通过教学检查、理论水平、同行评教等三方面进行 考评。5、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由教务处进行汇总,每学期将结果反馈给 教师,专业科要对得分较低的教师进行质量跟踪,帮助教师改进和提 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挂钩。二、教师队伍管理(一)教师培训岗位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手 段。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培训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基础工作,它直 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强新课程理论和新课程 实施方
10、案的培训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1、培训方式培训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培训。校长、教研负责 人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骨干教师和全体高中教师参加省级、市级 或校级培训。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理论研讨等方式对课程改革进 行全员培训。在培训中应把“参与式培训”作为高中教师培训的主要 形式,它不仅因为培训形式的平等、互动,更在于为教师创造了新的 环境与新角色,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表达自己思想趋向, 在与他人的对话中交流、互动、反思,不断丰富对新课程的理解。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新教材培训以 及继续教育等内容,通过专题培训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
11、 助教师深刻领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详细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方 案,明确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责任和作用。3、培训要求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 原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 对培训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把新课程培训与业绩考核、评优 晋级挂钩,并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4、培训办法(1)根据“边培训、边实验、边开发”的原则,形成“实验、 学习、培训、管理、研究” 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2)加强教师培训后的反思。教师应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和自身教学效果,进而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5、培训
12、的组织和质量评估(1)教师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研室在学期初要 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师培训方案,要定出参加各级培训的时间、人员。(2)校本培训要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 在教师培训方案中,要详细计划校本培训的主讲人、培训内容、参加 对象、评估方案、时间、地点等,并向全体教师公布。(3)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由培训的组织单位进行质量评估。 校本培训的质量评估由教研室组织制定具体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内容 应包括培训方案、审议、培训过程与培训结果验收三部分,涵盖培训 全过程,乃至追踪培训的长期效果。(4)采取持证上岗制。结合上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结果,对 参加高中新课程通识和专业培训的教
13、师进行综合评定,合格者发给 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者,不得承担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二)教师教研1、教研机构学校成立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研机构,全面负责学校教研机制 运行。2、教研制度学校要完善各级教研机构制度,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1)建立教研职责制度。即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和备课组工作制度以及教研档案管理制度等。(2)建立教研激励制度。即课题研究激励制度、教研成果激 励制度、论文评选和奖励制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制度等。每学年举 办一次教研成果(含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与展示。(3)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即课题申报制度、课题审批制度和 课题结题制度等。(4)建立教研
14、指导制度。即学科带头人制度,新老教师“结 对子”制度等。(5)建立教学研讨会制度。每学期举办由教研组长、骨干教 师参加的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研究和讨论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措施。3、教师日常教研(1)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在教案上。 争取建立教师个人教学“博客”,利用网络技术与更多的同行进行经 验共享、交流。(2)教师要适时听取学生对教师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 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3)教师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要进行一次总结。(4)教师每学年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至少一个课题的 研究。(5)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一节课,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 每周至少听两节
15、课,见习期教师要跟师傅进行跟班听课。听课必须做 好听课记录,包括教学过程记录、总评和反思。(6)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份教学案例或教学研究的 总结。(7)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三)教师职责1、任课教师要能胜任高中三年的教学工作。2、教师必须担任一门必修科目和若干门选修科目的教学工作。3、教师每周工作量12课时至14课时。4、教师要服从学校安排担任班主任工作,要负责学生的思想 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5、学科教师有责任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班 级管理。6、教师要积极承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每位教师 至少负责一个课题指导工作。7、教师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16、。(实行导师制的学校,每 位教师都要成为若干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导师,负责学生的选课指 导、品德教育、人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第二部分课程管理制度一、必修课程管理(一)学科类课程1、依法设置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山东省普 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和课时。2、科学编排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设施科学排 课。既要保证学生在每学年都要学习每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又不能使 学生并行的学习科目太多以至学习负担过重。3、合理授课对于必修课程,学生主要在行政班进行上课,这样有利于教学 的连续性和班级管理。4、优质教学学科类必修课程是为高中学生打下
17、良好发展基础的重要保证, 学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水平。要注重转变教师的 教学观念,加强教研,改进教法,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5、全程监控学校教务和教研部门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 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了解课程开设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促进课程健康实施。6、综合评价学生的必修课学业评价必须将学习过程评价与模块结业考试 结合进行综合考评(详见学分认定)。结业考试由学校组织,要保证 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明考风考纪,严密考试组织, 严格考试管理,严惩作弊行为,从严治考,使严格考试成为师生的共同 意识与自觉行动。1、计划(1)学年课程计划。
18、每学年初各学科教研组提出本学科的必 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方案和课程说明,报学校教务部门;教务部门进行 汇总和调整,排出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清单,报校长批准。(2)模块教学计划。每学期初各教研组、备课组应根据学校 教学工作计划、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制定教学活动 计划,安排好模块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在深入领会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任教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 可行的模块教学计划。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实施步骤与措施等。2、备课备课是教师经验积累的过程,是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对学 情的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更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坚决杜
19、绝不备课就上课和课后补备课现象,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和课件要在上 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要在课前完整、熟练地操作 一遍。各功能室教师要认真协助任课教师准备实验。(1)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深入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 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及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学生状况进行备课, 做到“六备”:备课标。课标是模块教学的指南,老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相 关科目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方向。备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和 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研究性学习1、组织领导研究性学习课程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各级 部门分工合作。2、分层管理(
20、1)教务部门。负责指导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计划,排定研究性学习课时。制定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计划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 日常组织。对教研组开展的备课、指导活动进行具体的布置、落实、检 查。监控和评价课程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提供各种保证。制定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管理细则,对学生的研 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实施学籍管理。检查各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 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聘请和组织校外专家的讲座,为研究性学习开展作理论指 导。(2)教研组按照学校及相关部门下达的教学计划开展有创造性的工作。积极组织本组教
21、师为各年级提供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协助学科教师做好人力、技术及信息的支持,积极开展跨学 科知识的学习、进修、了解最新的教育、管理理论及应用知识,了解 最新的科技成果,保持知识更新快捷性。督促指导教师要认真准备,有效指导,准确填写各种表格, 搜集材料。坚持对课题组进行工作督察,在碰头会上检查各班活动情 况,并审验各班各课题组的活动登记表,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德 育和安全教育,必要时要和学生进行会谈,对学生进行教育。(3)年段(年级组)年段长负责学生课题申报的动员工作,向学生公布各学科教研 组提供的参考研究课题并做好课题申报的统计工作,在研究性学习过 程中安排各行政班进行中期汇报和结题,并在学期
22、结束前举行一次年 级优秀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及答辩。(4)行政班班主任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热情、主动 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去。要支持、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组织工作,要在学生课题组 的人员搭配、协调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有利于各课题组工作的顺利开 展。要坚持每周询问各课题组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换意见。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前,要了解每个课题组的成员去向、活 动目标、活动时间及活动方式(学生填活动登记表)。学生回班后, 要查验活动记录。在研究性学习中期,要组织一次全班的中期工作汇报,学期 结束前要组织本班所有课题组进行结题,并向年级推荐优秀学习成 果。要配合指导教师做好
23、学生德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协作精神、安全意识和形象意识,使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 安全的好习惯。要本着为学生成长负责的精神,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并将结果融合到对学生的德育评价 之中。(5)指导教师协助学生选择或制定合适的研究课题。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每次指导都要有活动出勤 记录,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意见或建议。指导教师须定期(每周或隔周)检查每组课题研究进度。活 动中期,组织课题组学生进行中期小结,提出后期研究意见和建议。活动后期,指导教师须就论文(结题报告)撰写要求
24、对课题 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课题结题后,指导教师要组织本组学生进行等级自评与 互评。根据自评与互评的结果,根据学习过程的记录,对小组每位成 员作出等级评价,写出评价意见和分出A、B、C、D四个档次。每一课题指导结束,指导教师须完成一份关于研究性学习指 导的案例分析。课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开题申报表收 齐,课题活动记录表、活动出勤表、学生论文(附有指导教师评价意 见)和教师的案例分析一起交教务处。(三)社区服务1、组织方式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 式开展。2、活动类型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 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
25、意识和责任感。凡是有助于此目标 达成的活动都可以归为社区服务课程,如志愿者公益活动、宣传教育 活动、帮贫助困、社区民俗活动等。3、实施程序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由德育处领导开展,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 具体安排实施,学生活动一般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活动结束后, 统一进行活动登记。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至少要有5人),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得到确认后方可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认真填写社区服务活动记载表,并请接受服务的单位签章确认。4、学分认定学校可根据课程设置实际,将学生参加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公益 劳动课时和学生自行参与学校馆室
26、管理服务工作等折算成5个工作 日以获取1个学分。另1学分学生必须在三年内通过参加校外5个工 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学生完成规定学时,并有实践场所、服务对象 单位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的详实记录 (社区服务活动记载表)。可向相关机构申报相应学分。凡在考评 中不合格均要求重修或补修,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监督执行。(四)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旨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实施地点既可 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每年一周,三年共3 周;组织形式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社会实践的6个学分中,校 内实践最多2个学
27、分,校外实践至少4个学分;军训作为社会实践的 独立部分,为2学分。2、课程设置,原则上每学年学生必须参加一周社会实践以获 得2学分,但根据“高一年级统一安排军训I,高三年级面临高考”的 实际,学校将适当调整学分的年级分布,允许高三年级的1学分前移 到高一年级。为此,在正常情况下,高一年级学生将通过一周的军训 实践获得2个学分,并在其余时间内以参加2个以上工作日社会实践 获得1个学分;高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周社会实践获得2个学分;高三 年级学生必须以参加2个以上工作日的社会实践获得1个学分。3、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 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
28、社会 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 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 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 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学校特别 倡导“孩子应该到父母单位体验生活”类社会实践活动。4、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学校印制的社会实践活动记 载表,并获得社区等有关实践单位的书面意见及有效证明。各班应 在学年结束前指导学生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总结,在此基础 上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评
29、比活动。把 个人资料存档,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5、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开辟“学生电视台”、学 生广播站、沙龙、讲坛、读书会、各类文艺社团。体育节、艺术节、 青年党校、军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 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制图、摄影等校本课程, 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 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6、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前,要有完整的活动 方案,并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 体情况给学校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 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况下,校方可提供
30、其它更合适的活动 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 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7、社会实践活动遵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原则,结合 本校实际情况,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 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德育处进行学分确认,教务处完成学分登 记。二、选修课程I管理(一)课程设置1、根据不同层次的学校要开足国家选修课程计划的60%至 80%,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并不断完善力争开足100%o2、由教务部门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根据山东省普通 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及学科特征和具体要求,提出开课方 案。3、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
31、。该方案包括学科(课程) 课程性质和学分分配情况,开设顺序,本学科教师开课能力。4、班主任根据学校拟开课方案,收集学生选课申请表,汇总 教务处,安排开设教学班,上报课程委员备案。5、开发校园网络功能,指导教师和学生使用能力,尽可能使学生在网络上选课。(二)课程实施1、学生选修课程的数量和顺序应以自身发展方向为依据。有严格的先行后续关系的课程,应先选先修课,再选后续课。根据本人 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决定每学期修读的课程 及数量。2、学生可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同一课程同一学期有多位具有 任课资格的教师开课,学生可在开班容量许可的情况下,预选合适的 教师。3、学生参照学校每学期末公
32、布的下学期预排课程总表,在所 选课程的听课时间互不冲突的前提下进行选课,同时填写学生选课 单,交本班班主任汇总。未办理课程选修手续,选修后未参加考核 或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学分。4、教务处根据预选结果,确定开设课程和不开设课程并予公 布。凡选修学生不足20人的课程,不设班开课。选到不开设课程的 学生可另选或放弃。课程一经选定,不予更改。5、教务处于每学段开始前,正式公布各教学班学生名单,和 任课教师;确定学生个人选课结果(正式课程表),发给学生本人,学 生不得再更改课程和教师。6、个别学生选定课程后,符合免听条件的可到行政班主任处 填写XX学校课程免听申请表,并向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提
33、出书面 申请,并提供本人免听的有关证明,征得授课教师同意后报教务处审 核审批,准以免听。未获准免听者,应按校规随堂听课。7、所有课程若考核不合格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合格不得学分。三、选修课程II (校本课程)管理(一)课程开发1、申报与遴选(1)成立校本课程委员会,负责学校校本课程规划与审定, 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2)校本课程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 生代表组成。(3)校本课程的申报、遴选、发布和开设需经课程委员会审 定,并获得半数以上人员通过。(4)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在课程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内 提出申请,并写出课程说明和课程方案。2、发布与开设(1)课程委员会根据
34、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 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2)课程委员会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 编制选课说明书,并组织课程展示,供学生咨询和选择。(3)学生每学期根据选课说明书自愿选择相应类别校本 课程及数量,并填报意向申请表。(二)课程教学1、教务部门负责确定开课科目和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并 向课程委员会备案。2、每门课程开班人数原则上控制在3060人,教务部门可根 据学生意向和学校教学条件,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合 理调剂。3、学校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每学段结束进 行“校本课程优秀工作者评比”。4、每学年校本
35、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 程进行绩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教案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 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每 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5、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听六节课,并作 好听课、评课记录。6、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必须有计划、有 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等,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7、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至二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 活动,每位老师在一学期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观摩研讨课。第三部分课程资源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一)实验室的建设1、实验室是学校建制中的重要教育教学基地
36、,是办好学校的 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科研水 参考资料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在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探 究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扎扎实实抓好基础。要注意把抓好基础与科 学方法指导、能力培养相结合;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相互融 合,相辅相成;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与社会、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相结 合,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备学生。教学应了解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 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确定教学深广度和容量,深入浅出,化难为 易,突破难点,力求因材施教。备教法和学法。精心设计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动”相结 合的优化教学程序,把科学探
37、究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 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备教具。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要做到与教学内容有 机整合。教学媒体的选择与整合,必须从效果出发,为教学目标服务, 遵循“实效、恰当、经济”的原则。备习题。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根据作业批改中了解到学 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备好有针对性的讲评,以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设计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重在课堂提问的设置,并渗透新课标理念。)、 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环节。任教不足六年者或任教新 教材,必须写详案。每位教师都必须在课后适时进行教学反思,
38、反思 内容体现在教案上(或撰写教学反思日记,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用“博 客”记录教学反思,使教学反思在更大范围内交流、共享)。平。2、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要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确定 目标,统筹规划,合理设置;注重队伍、装备、管理的协调发展,并 且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验室的范围、数量、通用、专用要求根据山 东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标准执行。3、实验室技术人员及教学人员是教学、教科研队伍的组成部 分,要重视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学校领导要关心 实验教师(实验员)的工作和生活,合理规定实验教师(实验员)的 工作量标准,制定劳动保护用品和营养费的发放标准,并督促执行, 在工资待遇、职务
39、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二)实验室的基本任务1、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 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配备和完善实验教学设备和资料,保证 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2、实验室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特色,积极进行 新实验、新方法、新器材的研究使用。实验室要吸收教学改革新成果,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教 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 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实验室要积
40、极开设 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或实验课程,努力开发有实际意义的校本 实验课程;全校各类实验室都要尽量全部面向学生开放。3、凡承担教科研项目的实验室,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科研 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积极获取教科研成果。实验室要努力为教科 研创造条件,为教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实验技术水平, 保障教科研实验任务高质量地完成。4、实验室要精心使用、维护、开发和保管好仪器设备,充分 发挥仪器设备潜力,积极开展实验装置的研究、改进和自制工作,定 期做好仪器设备的计量、标定,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实验 数据准确、可靠,实验效果良好。5、建立、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41、(三)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管理实行分层责任制管理。(1)实验室设备配备计划、实验室队伍建设规划,由实验工 作联席会议(或校务会议)论证制订,并指定相关职能部门实施。(2)各学科实验室的日常事务管理由各学科教研组组织。(3)实验室的资产管理、安全卫生管理及日常工作管理由各 学科实验员负责执行。(四)实验室常规要求1、管理制度标准化仪器室或准备室要有仪器管理使用制度、仪器借还制度、 仪器报损赔偿维修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 工作人员职责、教师演示实验规则、学生实验守则等并装挂在 墙上。2、各项记录日常化仪器室或准备室应有仪器明细帐、实验通知单、仪器维 修记录、事故记录、低值易耗品记录
42、、仪器损失报告单、仪 器报废申请单、危险药品消耗记录、仪器借还记录、实验教学 记载表等表册,并严格履行手续,及时如实填写。学期结束后,应 分类装订成册。3、帐物相符商品化仪器应分门别类,建立教学仪器设备登记卡和低值易耗 品账。并要定期进行对账,做到“物物有账,帐物相符,账账相符”。4、仪器保管科学化仪器和药品要进行分类,编号,贴上标签,并分科室上橱入柜, 以标签定位,陈列有序。要根据仪器不同结构、性能、特点,做好防 尘、防潮、防压、防震、防碰、防变质、防蛀、防腐、防爆、防磁、 防光等工作。5、实验室布置规格化整体布置要求:学生实验守则装在玻璃框内放置在实验室 左侧墙壁上。著名科学家的彩色画像装
43、在玻璃框内,挂在实验室的四 周墙壁上o应在实验室门口张贴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制定的选修课课 程表。6、安全卫生工作、仪器更新、维修与自制经常化(五)实验室的使用和开放1、实验室的使用首先要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每个学期(学 段)学科教研组应该根据教学模块计划,与实验员拟定实验室的分配 计划。并将计划上交教务处,以便教务处进行排课。2、教务处将根据各科实验室的分配计划,统筹安排实验室作 为各类选修课的授课地点。教务处将具体课表,下发到实验室,并在 各实验室粘贴该教室的具体课表。实验员应当根据课表,及时开放教 室,保证选修课的正常教学秩序。3、进行演示或分组实验前,授课教师应提前一周通知实验教 师,并
44、填写实验通知单。4、实验员应当根据教学计划,有序的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开 放期间,必须有实验员在场,保证实验安全。5、为保证正常的实验室使用,未经教务处和教研组同意,任 何个人或部分实验室不得挪做它用。(六)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1、实验教师(实验员)应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教材,能独立 完成本科目的所有实验,并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 有较强的事业心、实验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教学仪器管理业务。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2、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和执行本条例的管理规定。3、与教务
45、处和教研组配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工作计 划。按“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仪器、器材、药品,协助 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完毕后清点仪器,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 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4、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协助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参加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研究,利用自身技 术特长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5、做好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工作,掌握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措 施。经常保持室内外的整洁,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6、应当与教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实验室的利用更 加合理有序。定期向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二、
46、功能教室管理(一)功能教室的建设1、功能教室包含通用技术(劳技)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 室、机器人实验室等。2、功能教室是学校重要教育教学基地,是学校顺利实施新课 程的基本条件之一,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保证。3、功能教室的建设与管理,要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确 定目标,统筹规划,合理设置;注重队伍、装备、管理的协调发展, 并且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二)功能教室的基本任务功能教室的主要任务是为完成新课程中通用技术、美术、音乐 或艺术模块的提供教学场所和基本物质保障。同时为学校开设各种有 特色选修课、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文化艺术活动提供设备和场地支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三
47、)功能教室的管理体制1、功能教室的相关教研组根据新课程相关模块教学的需要和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提出功能教室的设备配置方案,上报校务会议 审议。审议通过后,相关教研组应配合总务部门进行设备的安装和配 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功能教室的课程由教务处统筹安排。3、功能教室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由相关教研组负责, 实行授课教师责任制。(四)功能教室的常规要求1、教研组要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功能教室学生守则, 功能教室的使用规定等制度,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2、通用技术(劳技)教室、机器人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器材 和易耗品的管理参照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条款执行。3、功能教室使用登记日常化。认真履行谁使用谁负责维护的 管理办法,教研组制定相应的登记表,做好功能教室的使用登记。(五)功能教室的使用和开放功能教室的要根据学期(学段)的课程安排,制定开放计划,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支持。同时要积极配合学校举行的科技节、文 化艺术节等活动实行短期开放。功能教室开放期间,必须有相应的教 师在场进行指导和管理。三、信息中心管理(一)信息中心的建设1、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教组、信息技术教研组) 是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机构,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执行部 门,是提高学校教育技术手段的重要技术力量。信息中心建设是丰富 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