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课程的教学研究.docx

上传人:鸥鸥 文档编号:9381753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课程的教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课程的教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课程的教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课程的教学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生活认知,环境评价到规划设计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摘要: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当前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域直接相关,也是城市规划学科理论发展最为活跃的部分。本文面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现实状况,结合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和研究成果,从课程研究领域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探讨适宜的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框架与方法。尝试在教学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重点提出了从理论学习到规划设计的全新教学组织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在增设的原理课中,打破传统的纯理论讲授的基本模式,提出基本概念、生活认知

2、与环境评价三个层面的相互融合的新模式,课程内容包括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认知,再从实践认知到理论分析的循环过程。在规划设计课中,改变以往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单一模式,提出社会调研、系统研究、规划设计三个阶段整合的新模式,从城市整体研究入手,结合生态、社会和经济层面的系统分析研究并发现问题,在提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物质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关键词: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 生活认知环境评价系统研究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是国内规划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城市生活的整体认知,城市规划的系统思想和规划设计的科学方法。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对该课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

3、求,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区,滨水空间等城市建设活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基本上都是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近年来以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为题开展的作业评优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了这门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结合当前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我们尝试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框架,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突出,学生反响热烈,课程作业在全国性的竞赛中多次获奖。 我们以课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为出发点探讨新的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当前我国城市处于现代化的快速转型时期,社会的整体转型意味着在新的价值理念建构之前,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价值失范现象。这一点

4、对于物化人类社会活动的城市来讲尤为突出,在适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没有完全确立之前,结合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所关注领域基本价值观的思考是我们展开任何研究的基本思路。城市公共中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共空间,作为市民公共活动主要场所,它充分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与其他人的交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需要,公共空间正是这种社会需求得以实现的物质依托。近年来丹麦建筑师杨盖尔倡导的公共空间复兴及其实践给丹麦哥本哈根市带来的积极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充分考虑公共生活特征和人的需求的公共空间从根本上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吸引力和品质。因此,城市公共生活的基本属性与特质成为我们教学中首先强调并贯彻始终的基本内容。公

5、共生活是一种社会状态,它与物质空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适宜的空间环境促进公共交往活动的发生,恶劣的环境抑制活动。看似美丽且酷的规划设计方案不等于一个的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设计者需要深入体察环境与人的活动间的相互关联,环境的使用后评价同样在教学中得以强调。最后,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大系统的一个空间子系统,与城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生态系统等关系密切,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等力量共同作用的物质载体及其矛盾交织的集中体现,研究城市公共空间必须整体分析与把握它与城市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

6、尝试。1 课程目标的确立通过城市公共中心系列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公共中心的本质含义,认识城市公共生活对城市的作用,城市公共中心在城市中承担的角色与职能;了解城市公共中心系统与城市其它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城市公共中心系统的结构和内容;初步掌握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掌握城市公共中心及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 课程体系的重构和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内容是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新的课程内容与之相匹配。传统的教学内容强调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和实践操作能力,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面向生活,面

7、向社会成为更新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课课程内容的优化结合原理课与设计课的性质分别展开。在增设的原理课课程内容的设计中,打破传统的纯理论的基本模式,提出基本概念、生活认知与环境评价三个层面的相互融合的新模式,课程内容包括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认知,再从实践认知到理论分析的再循环过程。在设计课课程内容的设计中,打破以往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单一模式,提出社会调研、系统研究、规划设计三个阶段的整合的新模式,从社会、经济层面研究城市问题,解决城市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共中心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方案。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系统分析社会调研环境评价生活认知概念确立规划设计 城市公共中心规划与

8、设计原理 理论 实践2.1从概念确立,生活认知到环境评价原理课的基本脉络2.1.1 基本概念的确立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公共中心可以这样定义:位于城市核心区位,公共建筑和各种设施集中,具有一定规模,聚集着城市中政治、金融、商业、贸易、文化、商务、娱乐及一部分居住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并以其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汇聚大量物资、信息和人才的公共区域,是由历史积淀、城市发展等原因反映着城市特色风貌及市民生活情趣的公共活动地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公共中心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领域,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是一个城市形象对外展示的主要窗口;其二,它是城市居民公共生活发生的核心场所。形象是物质环境的外在表象,

9、而物质环境所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其最根本的内容。因此,人们对城市公共中心的社会需求和在此地发生的社会生活,以及空间环境与活动发生的适宜性成为我们寻找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焦点。对城市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就是寻找满足公共中心服务人群特定的公共生活需求合宜场所的过程。这里面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活动人群、活动事件和活动场所。规划设计原理课程就是按照这样的基本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安排,确立学生对城市公共中心的科学认知,为其后进行的规划设计奠定理论基础。2.1.2 活动人群与活动事件的认知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平等自由地享受公共生活的乐趣。其活动人群构成复杂,在基本属性上有市民与游人的差别,

10、在社会属性上则包括年龄、职业、性别、爱好和文化背景等差别。人群构成的复杂性并不意味着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的泛对象化,而是需要针对公共中心特定服务人群的特定需要进行设计。比如美国西海岸城市的一个唐人街广场,在设计中考虑了使用者的不同文化层次、兴趣、社会习惯和性别年龄差异等因素,对空间场所进行了区域性划分,受到当地居民的赞誉。城市公共中心中活动人群的特性和活动行为如何发生,需要通过系统地社会调研的方式来了解,这项工作不可能在短短的25个课时中完成,实际上,城市公共中心活动人群特征及其行为发生本身就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原理课程中,需要明确的是社会调研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树立物质空间环境应与具

11、体的活动人群和活动行为相一致的观念。今天的设计理念强调在更高的层次上创造人与客体环境的相互渗透,设计要充分地表现人的本质人性。这一部分内容则通过课程安排的在对公共中心环境认知环节中,将对人群和活动与具体的环境结合起来,切身感受城市公共生活的发生。2.1.3 活动场所的认知活动场所:即人的活动事件的发生地,也就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活动人群、活动事件、活动场所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主体创造了活动,活动强化了场所,场所又吸引了主体,一个城市的空间才具有了公共二字的含义。活动人群和活动行为是我们关注的起点,活动场所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在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物质

12、需求和精神渴求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环境作出合理的布局与设计,使人们满意的生活在其中正是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空间环境是活动发生的载体,是人类各项活动和各种思想观念的表达形式。特定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环境,充分反映城市居民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特定的需要和社会功能的制约。不同的活动与城市空间相结合形成不同的场所。场所性格一旦形成,便反过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对城市公共中心现实状况的深入了解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起点。城市公共中心从空间领域上包括各类型公共设施和建筑外部环境,也就是所谓建筑实体和开放空间两部分内容。以往将两部分组成完全分离事实上割裂了人们活动的连续性

13、,今天越来越强调两部分在空间和功能上的一体化。2.2从社会调研,系统分析到规划设计设计课的基本脉络2.2.1 综合社会调研的开展城市规划从根本上讲是我们对城市的一种主观认识行为,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对城市历史和现实基本状况的把握是我们进行规划的基本前提。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巨变的同时,也让我国城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地段的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进行全面地分析与判断,并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同样需要对研究地段的深刻体察和全面了解。只有适合的规划策略和方案才能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发展。因此,全面的,准确的把握对象的基本特征,展开社会调查是我们在教学环节中首先进行的

14、工作。社会调研是设计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原理部分关于生活认知的延续与扩展。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的关键点和居民公共生活的核心场所,地段整体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状况是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的内容。这一部分的社会调查不同于原理部分的生活认知,是对城市和研究地段整体的认识与了解。只有在深入而全面的掌握了城市背景和发展机遇,地段历史与现实状况、人群特征和社会活动、空间规模和基本构成、经济活动与经济组织以及交通状况和组织形式等的基础上,才可能发现地段发展的机遇与矛盾,提出整体的规划设计目标。社会调研在规划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次相对集中的环节,在规划设计开始之初,以完成所有的现状图和调研报告为第

15、一个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地段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阶段安排在初步规划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案形成之后,目的在于反馈和检验目标和环境规划设计的适宜性。2.2.2 整体系统分析的方法城市公共中心是一个复合体。一方面,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的关键点和市民公共生活中心,它与城市的整体结构有直接的关联,公共中心的层级、辐射范围、基本职能等都是需要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另一方面,公共中心是城市各系统矛盾交织在空间上的集中物化,商业活动对城市区位的敏感效应;文化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规模;中心区的公共交通网络组织;城市风貌特色的反映与体现;市民公共交往活动的发生与开展等等都是需要在规划过程中进行

16、统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的平衡是规划追求的目标。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课基本上是城市规划本科学生第一个接触的关于规划类的设计课程,规划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建筑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理性、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从城市整体的公共中心系统规划结构研究开始,到区域的公共设施分布以及地段的整体规划结构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规划研究的基本工作框架,明确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案并非空穴来风,基于现实的状况,把握机遇与挑战,从整体的发展框架和地段的基本特质出发,进一步明确地段定位和规划设计目标。2.2.3 环境规划设计的提出社会调查和系统分析是进行规划研究

17、的基本方法,最终需要通过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意向方案来表达城市公共中心的基本构型。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前面的原理课部分进行过系统的讲解,在设计课的教学中强调空间环境规划与所确定的规划目标和系统分析的一致性。通常学生在进行空间造型的时候会忽略前期分析的内容,陷入所谓就空间论空间,就形式论形式的狭隘设计观。教学通过两个阶段的划分来控制规划设计思想的连贯。第一个阶段是整体地段的空间环境设计,不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只是根据规划目标与原则确定空间格局的基本意向,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前期的规划意图;第二阶段是选择重点地段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和环境设计,在整体方案的控制下,学生能够在重点地段的环境规划

18、设计中遵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同时作到环境设计深入而细致。3.2.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今天的知识观不同以往,其主要观点在于。第一,知识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第二,知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第三,只是不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而是依存于知识的掌握者;知识不再单纯是社会历史认识的产物,包括个人经验的统合。新的知识观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即教学方法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经验,要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向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创新能力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

19、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样的认识,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该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一门原理课程和设计实践课程,新的教学方法针对课程的特殊性分别开展。在第一部分城市公共中心规划与设计原理中,教学方法延续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向引导学生的探索式学习转化。其主要特点在于:教师不给学生直接学习的主要内容,只提供有关线索和例证,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发现、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再把发现的内容和结论记忆下来。有关公共中心基本概念的内容沿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而涉及到公共中心所反映的城市公共生活特征等内容通过学生的社会调研来获得,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采用多媒

20、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中选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资料,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建立直接的形象化的认识。在课程的第二部分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中,改变传统设计实践课程从一草到三草的纯粹的纸上规划,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教学思路。在课题选定之后,对规划对象的社会调研成为学生的工作重点,规划设计方案都是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3.2.4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可以与教育观念、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创新相

21、匹配,使教育创新的成果得到保障。规划设计课程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能力都不一样,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组织形式是适应规划设计课程的新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大班授课,集中讨论,集中讲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教学,单独讨论。原理课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和若干小组进行社会调研,小组工作计划和活动内容由组长负责,教师提供辅导,调研成果以汇报和讨论的方式在全班集中开展。设计课中现场调研同样分成两个大组,两组分别完成调研报告以相互补充。在规划设计进行中,根据选题的规模确定设计小组人数,总体方案共同完成,各成员分别负责一个地段

22、,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教学方式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构想,只是对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对地段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规划方案,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突出。4. 结语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任重而道远,面对持续发展的城市,以培养城市建设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学惟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推陈出新,积极学习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探索适宜的教学组织模式,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专业人才。参考文献:1(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兰谷译. 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2(丹麦)扬盖尔.汤羽扬译.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英)Matthew Carmona编著.冯江等译. 城市设计的纬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4Stephen C.,Mark F.,Leanne R.&Andrew Stone.1995.Public spa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5. Alexander R.Cuthbert.2006.The form of cities: Political Economy and Urban Design. Blackwell Publishing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