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培优讲义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培优讲义教师版.pdf(2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培优讲义教师版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知识点内容:I.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 m、m、d m、c m、mm、p m,n m.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可用以下两种方法:(1)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 换 算 关 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下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 算 关 系.如 要 知 道km与cm之 间 的 换 算 关 系,则 可 由 图 得 出:l k m=1 03 x l O1 x 1 01 c m=1 03+0 1 1 1=1 05c m ;又如要知道nm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
2、由图得出:l n m=1 0 3 x 1 0 7 x 1 0 1 x 1 0 d m=1 0-3-3-d m=1 0-8d m .io-1 io_1 1 03 io-3cm m m /m nmio io1 IO3 1(?(2)按词头记忆:记住国际单位制中带有各词头的单位与无词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表所示),换算时由无词头单位作为过渡.如要进行dm与n m之间的换算,可由表得出:l d m=1 0 1 x l O9=1 0sn m .国际单位词头词头名称兆千分厘毫微纳词头符号MkdCmn与无词头但未见的换算关系1 061 031 0J1 0 21 0-3I Or10-9以上两种方法在初学单位换算
3、时较为适用,当对单位换算掌握得较为熟练后,便不用非得像上述两种方法那样机械地进行了.2 .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m、课桌高0.7 m、篮球直径2 4 c m、指 甲 宽 度1 c m、铅笔芯的直径1 m m、一只新铅笔长度1.7 5 d m、手掌宽度1 d m、墨水瓶高度6 c m3 .刻度尺的使用:(注意量程,分度值)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
4、”: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4 .常用的间接测量 方 法(特殊测量)(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A-BB(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
5、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o(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4)化内为外:此法
6、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被测长度由于在物体内部等原因而不能直接测 口量,如人的身高、球的直径、锥体的高等.这时应设法将内部的长度平移至外部进行测量.如右图所示的操作便将被测锥体的高平移到了刻度尺上的A 5,读出回 的 长度即为锥体的高.匕 斗(5)构造相似三角形法(数理结合法)对于某些较高的树木或建筑物等,由于不能分割或攀登,可以借助于一a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ACBC然后利用相似三南形的性质求得树木或建筑物的高度,此种方法称为“构造相似三角形法”.例如:要测一旗杆 的高度,我们可以先测出其影长8 C,人的 高 度 及 人 的 影 长BC,它们分别构成两个
7、相似直角三角形如上图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 BC所以AB=BCA!BBC【典 例】1 .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7 0(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 5(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 5【答案】p m c m d m m m m d m(2)学校学生课桌的高度8 0 (4)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是2.2 .(6)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 9.2.杨明同学用卷尺测量得到另一个同学陈祥的身高为1.623m,那么这个卷尺的分 度 值 是 1cm,在这个数据中估计值为0.003m。【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倒数第二位与分度值对应;
8、(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解答】解:(1)由身高1.623m,可知数字2 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1.62m,估计值为0.003m。故答案为:1cm;0.003m。3.(2 0 1 6 仙游县一模)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9、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 错误.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B 正确;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C 错误;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D 错误.故选B.【随堂练习】1.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得硬币的直径是2.25 cm。【分析】(1)分度值是刻线上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2)物体的长度值由准
10、确值和估计值组成。刻度尺读数时要注意它的分度值、物体与刻度尺对齐的位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长度是:1mm,所以其分度值是:1mm;(2)硬币的左端对准的刻度是1.50cm,右端对准的刻度是3cm后 7 个格,估读值是0.05,所以右端的读数为:3.7 5cm所以硬币的长度=3.7 5cm-1.50cm=2.25cm;故答案为:2.25 o1.采用密绕法测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在木棍上绕50匝,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50匝铜丝的总宽度L,则可得出一根铜丝的直径d=-L.用此法先后测量三次,50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置于刻度尺上不同位置,结果三次测得的铜丝直
11、径不同,则误差产生的原因是()A.只是由于铜丝间绕得紧密程度不同B.只是由于铜丝的粗细不均匀C.只是由于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D.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可能【分析】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解答】解: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刻度尺刻度不均匀;另外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每次读数的人不同,读得的数值不同;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故选:D。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
12、排绕2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多少cm,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mm?(幽解他仙II 12 13 14【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线圈宽度和圈数,两者之比就是钢丝的直径。【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 间 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 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端与10.00cm对齐,右 端 与15.0cm对齐,估 读 为15.0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L=15.00cm-10.00cm=5.00cm,
13、线圈的直径为 d=L=5,。1rl=0.25cm=2.5mm。n 20答:这个线圈的长度为5.00cm,细钢丝的直径是2.5mm。知识点二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 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lh=60min,1 min=60s,1 h=3600s,ls=l000ms()2.时间的测量工具(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2)古时有日
14、辱、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3.停表读法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 min 38.3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 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 0 秒,每 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为了使读数方便,还 在 1、2、3、的刻度另标上31、32、33小圈对应分针每过1 格 是 1 分钟,在这格的中间有根短刻度表示0.5分钟.读数时,先看分针的整数分钟,然后注意分针是在0-0.5 分钟范围,还是在0.5-1 分钟范围,如果分针是在0-0.5 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
15、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 0 秒范围.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切记:每种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在初中物理中,除了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外,其它测量都不用估读【随堂练习】1.如图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该表的分度值是0.5s,所测时间是5minl0s。【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Im in,指针在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5 s,而大盘指针在1 0 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l0s。故 答 案 为:0.5s;5minl0so2.如图机械停表的分度值为0.5s,示
16、 数 为 100.3s。【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答】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5s;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 in,指 针 在 Imin和 2min之间偏向2min 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5 s,而大盘指针在4 0.3 s,因此秒表读数为 lmin40.3s=100.3s。故答案为:0.5s;100.3so3.(1)图甲是一只秒表,大 表 盘 的 分 度 值 是 0.1s,此 时 秒 表 的 读 数 为 337.5甲 乙 丙(2)如图乙所示,用 A
17、、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上刻度尺更精确些,其 中 放 置 正 确 的 是 A刻 度 尺,则 物 体 的 长 度 为 2.2 0 c m 。(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宽,请指出它在测量中的两处错误。刻度尺没有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值分别为 2.3 5 c m、2.5 6 c m、2.3 6 c m、2.3 6 c 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2.3 6 c m。【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刻度尺的刻度若离待测物体太
18、远,带来的误差会加大,所以越近越好;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越小,刻度尺越精确;刻度值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首先排除错误的数值,然后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1)由 图 1 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 m i n,指针在5 m i n 和 6 m i n 之间,略偏过 5.5 m i n;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 s,而大表盘指
19、针在3 7.5 s,因此秒表读数为5 m i n 3 7.5 s=3 3 7.5 s;(2)由 图 1 可知,A刻 度 尺 1 c m 又分为1 0 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 m m;B刻度 尺 1 c m 又分为5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2mm,所 以 A刻度尺更精确些;刻度尺使用时刻度线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 以 A 的放置方法正确,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20cm,所以物体长度为2.20cm;(3)由图可以看出,刻度尺没有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4)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56cm记录的数差别太大,故2.56cm记录错误,故
20、应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L=2 35C/2.36clp+2.36cir2.36cm。3故答案为:(1)0.1s;337.5;(2)A;A;2.20cm;(3)刻度尺没有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2.36。知识点三、误差和错误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
21、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例 题1.2005 江西)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r分 叔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解答】解、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等只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选:D。2.写出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分析】从误差的定义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等角度分析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
22、别。【解答】解: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因此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随堂练习】1 .小 明在使用钢卷尺时发现,卷尺的起始部件钢钩和钾钉之间没有紧固,钢钩竟然可以左右活动,如图甲、乙所示,查看了其他多位同学的钢卷尺,都是这样的,说明小明 的钢卷尺的质量是 上 嵬 _ (选填“合格”、“不合格”、“无法判断”);如图丙测圆柱形物体直径时,钢钩全部拉出时,钢钩 内 侧(选填“内侧”、“外侧”)表面与卷尺的“0”刻度齐平,这样即便钩住物体的侧面测量,又减
23、小了误差,它 的 读 数 是9.3 mm因乙【分析】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钢钩全部拉出时钢构的内侧表面与与卷尺的“0”刻度齐平,刻度尺读数时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解答】解:钢钩和钾钉之间没有紧固,钢钩可以左右活动,卷尺都是这样,质量与钢钩和钾钉之间没有紧固无关,故说明小明的钢卷尺的质量是合格的;当钢钩全部拉出时,钢钩内侧表面正好与卷尺的“0”刻度齐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0.1m m,读数为 0.93cm=9.3mm。故答案为:合格;内侧;9.3 o2.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
24、不同),从中取出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 0 c m或1 5 c 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 5 c 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刻 度 尺 刻 度 线 不 均 匀;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不同人的估计值不同_;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分析】误差是测量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消除,只能减小;分析产生原因时,要从工具和测量者两方面入手。【解答】解:(1)各种测
25、量工具在制造时就存在问题,刻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从而产生了误差。(2)为测量更加接近真实值,故在测量时要对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进行估计,也就产生了误差。(3)从实验中不难得到,产生误差的原因与测量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估计有关。故答案为:(1)刻度尺刻度线不均匀;(2)不同人的估计值不同;(3)测量时估读值因人而不同,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误差由测量工具引起,也由测量的人引起。知 识 点3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理解:(1)物体间距离的改变.(2)物体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两物体间的相对方位发生了变化.(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里的一切物体
26、都在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我们在研究物体时,说物体是正在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提示:(1)要恰当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选定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做标准,即必须选取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选定,则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参照物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是物体本身.(4)一般情况下,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说这个物体运动,那个物体静止,这都是以假定不动的参照物为标准说的.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相对参照物静止;如果它与参照物的相
27、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说它相对参照物是运动的.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且快慢也相同,以其中任意一个为参照物去研究另一个,结论都是静止的,我们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在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运粮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共同收割小麦时(同样快慢,沿相同方向前进),是相对静止的;再比如加油机与战斗机在完成空中加油的飞行时,宇宙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二者之间都是相对静止的.理解:(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2)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我们说是运动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是静止的.(3)同一物体运动,选择不同参照物,运动结论不同.(4)两个运动物体快慢相同,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28、就相对静止.【典例】1.(2 0 1 5宜昌)鲁 迅 的 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房屋 D.河岸【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 A 错;B、以船为参照物,
29、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 B 正确;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 C 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 D 错.故选B2.(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
30、,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A、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A 错误;B、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汽车与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变化,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 B 错误;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 C错误;D、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桥上路灯与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故 D 正确.故选D.【随堂练习】1.(2015益阳)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
31、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解答】解: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C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的位置都是变
32、化的,所以都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选 项D正确.故选D.2.(2015郴州)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B、该同学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符
33、合题意;C、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D、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14武汉)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
34、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BC错误;(2)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4运动的快慢1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就越大,运动得越慢,速度就越小.2 .计算速度的公
35、式:丫 =t注意:(1)V、s、f 三个物理量必须相互对应:,是通过s 所用的时间,算出的V 才是在这段路程上的速度(2)s 的单位是m (米),r 的单位是s (秒),解题时一定要统一上述各物理量的单位.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交通运输中常用k m/h ,且有l n V s=3.6 k n V h4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r相同的运动路程,比较时间;I相同的运动时间,比较路程;若是想通过速度的大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统一速度单位后才能比较.【典例】1.(2 0 1 5 乐山)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 图象
36、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 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z,P、Q间的距离为s,则()A.v i p v z.,s=1 6m B.v 甲 丫 乙,s=8mC.v i p .t测量工具:实 验 中 用 刻 度 尺 测 路 程;用 秒 表 测 时 间.(2)请根据如图所示,填写下列表格.【分析】(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q;路程时间速度SAB=4cmtAB=2 SVAB=2cm/sSBc=5cmtBC=lSVBC=5 cm/sSAC=9 cmtAC=3sVAC=3CITI/S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路程和时间;(2)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
37、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根据给出的距离,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v=且求出平均速度.t【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旦;t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m求出平t均速度;(2)由图知,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 B=2 s;B C 段的平均速度:V B C=l=9=5 c m/s;tB C I s由速度公式得,S A C=V A c tA c=3 c m/s X 3 s=9c m.故答案为:(1)v二 巨;刻度尺;秒表;(2)t路程时间速度SAB=4cmtAB=2SVAB=2cm/sSBc=
38、5cmtBC=lSVBc=5cm/sSAc=9cm tAc=3s VAc=3cm/s综合运用一.选 择 题(共 16小题)1.(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由图知,在 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 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 开始,把 2.00cm处当作“0”刻度,
39、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5.25cm-2.00cm=3.25cm。故选:Co2.(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解答】解: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Hi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表,所以 PM2.5 的直径为码m=2.5pim=2.5X l()6m=2 5x i()-3mm=2.5X g n
40、 m。20A、一粒米的长度在2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柳絮的直径在250Pl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细菌的直径在2.5pm左右。故C符合题意;D、原子的直径小于In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o3.(2018安徽模拟)关于物理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B.错误只能减少,不能消除C.误差的产生可能与测量工具有关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分析】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只要规范测量,遵循仪器的使
41、用规则可避免错误,但是误差不能消除,因为它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解答】解: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有关;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完全消除误差;而错误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尽量使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等等;多估读几位数字不可以减小误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o4.(2018福建)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 B.托盘 C.餐桌 D.墙壁【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
42、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机器人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机器人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机器人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o5.(2018徐州)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 动 的B.静止的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
43、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解答】解: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相对于自动扶梯,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人是静止的;相当于商场地面,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人是运动的。故只有C说法正确。故选:Co6.(2018无锡)学校运动会上4X 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分析】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解答】解:学校运动会上4 X 1 0 0 m接力赛中,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
44、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都奔跑,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故A C D错误,B正确。故 选:B o7.(2 0 1 8广州)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广州塔甲(先拍)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选定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通常情况下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2)任
45、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解答】解:由图可知:以广州塔为参照物,小芳是向西运动的,所以车是向西行驶的,杯子中是水原来随车一起向西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会向西溢出,故C正确。故选:C o8.(2 0 1 8黄石)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选出说法正确 的 选 项()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 0 s 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分析】在 s-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倾斜程度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根据图象可知交
46、点表示相遇。【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的s-t 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t=0 时,一条图线在1 0 0 m 处,另一条图线在0m处,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故 A错误;B、两条图线中,一条随时间的增加路程增大,另一条随时间增加路程减小,说明两个物体往相反方向运动,故 B错误;C、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t=1 0 s 时刻相遇,故C正确;D、由图象知,上 面 图 线 1 0 s 的时间运动了 1 0 0 m -5 0 m=5 0 m,其速度为v i二 s 1 =501n=5襁.t j 10s下面图线在1 0 s -2 s=8 s
47、时间内运动了 5 0 m,其速度为V 2=8=世吐6.2 5 m/s,故12 8sD错误。故选:C o9.(2 0 1 8 枣庄)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O t B.O t C.O t D.【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通过图象判断时,要先明确图象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明确其变化规律。【解答】解:AC、图中的s-t图象是曲线,说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也就是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C不符合题意;B、图 中 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D、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48、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o10.(2018恩施州)如 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I(si s)o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的图线H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b中的to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o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o时刻之前【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A、由题和图a可知,甲乙两车最初的
49、位置不同,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相距s;由图b 可知,两车同时出发,在。to时间内,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是甲车的速度快,由 s-t 图象可知,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图b 中,图线I 的倾斜程度越大,所以图线I 表示甲车的运动情况,则图线n 表示乙车的运动情况,故A 错误;B、图b 中的to时刻,说明两车的位置相同,表示甲乙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并不相等,故 B 错误;CD、由A 项解答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两车距离变为si(si s),有两种情况:一是甲车尚未追上乙车,二是甲车超过乙车;所以,t 时刻可能在图b 中的to时刻之前,也
50、可能在to时刻之后,故 C 错误,D正确。故选:Do1 1.(2018自贡)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 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 20s内的速度大【分析】(1)根据图象解答;(2)从图象中找出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3)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0 5s时间内的速度和1020S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解答】解: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