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 一 册:d t n l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声母d t n 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d t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习读带调音节和拼音词。 教学重点 1、学会4个声母d t n 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d t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习带调拼读音节,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难点 1掌握d t n l的音和形,尤其是n和l的读音要区别开来,通过文中的表音表形图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强化记忆。 2练习d t nl与a e i u 拼音,指导学生练习直呼
2、音节。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拼音卡片若干 3课时 生活中有哪些字是带这些声母的?你能用这几个声母拼出哪些音自主学习思考 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d t 两个声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d t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一备预设 二备调整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声母:b p m 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2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单韵母) 3复习带调音节 二、揭示新课内容 1引导看情景图。 (1)出示幻灯片。 (2)讨论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 图上有谁和谁? 他们正在干什么? 孙悟空的表情怎么样?
3、哪吒心里会想些什么? (3)小结图意。 哪吒和孙悟空战了几个回合后,哪吒敌不过孙悟空,败下阵来。哪吒心里想:他的本领特别大!悟空见哪吒逃跑了,乐得哈哈大笑。 2引导语境歌。 (1)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 (2)边学语境歌,边出示拼音卡片:d t n l (3)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4个声母。 三、教学声母d和t (1)教学d的读音。 出示座钟笔筒。 讨论:图上有什么和什么?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字母的样子,就有点像连到一起的座钟和笔筒。出示声母d。 教师范读三遍。 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d的书写。 d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母有
4、点像? 与b区别。指名说说不同的地方。 (b半圆在右下,d半圆在左下) 谁能想个顺口溜记住d? (座钟笔筒d d d 或反写6字d d d 或b字反写d d d ) 请小朋友看看书上d的写法。 谁来说说d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指导笔画。 d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 的顺口溜) 学生在书上描红。 2教学声母t。 (1)教学t的读音。 出示模特图,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示声母t。告诉学生:它和模特的“特”的读音有点像。 教师范读t。 指名说说读t时要注意什么?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教学t的字形和写法。 指名观察图
5、画,说说怎样借助图画记忆。 (t的竖像模特的身子,弯部像模特拖在地上的裙子,一横就像摸特的首饰) t和f比较。 启发学生自编顺口溜。 自学t的写法。 检查自学情况:t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t有两笔,先写竖右弯,再写短横) 我们在四线格中怎样写t? 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教学 d t与a o e i u 相拼的音节 1出示:da de di du ta te ti tu 指名逐个拼读,直呼,教师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2学生自由试读,标出有困难的音节。 按顺序读,指名读。 五、课堂巩固 1幻灯出示: da ta de te di ti du tu 同桌之间互相拼读 2、练写d t,老师再次
6、提示正确的书写笔顺 六、板书设计 d t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声母n 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一备预设 二备调整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字母卡,小组竞赛,比比哪组学生掌握得好。 2、 接读顺口溜:(说得好的奖小红旗。) 座钟笔筒d d d 时装模特t t t 二、教学声母n 和 l 1教学声母n。 (1)教学声母n的读音。 出示哪吒出关图。 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出示“n”。告诉学生:这个字母和哪吒的“哪”读音有些相像。 教师范读。(师边走边读,以便让所有学生都有个初步印象
7、。)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体会。 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n的字形及书写 。 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n? 自学书写方法。 指名到黑板前写n,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在书上描红。 2教学声母l。 (1)教学l的读音。 出示小丑表演图。 图上画了什么?这位演员表演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声母l,告诉学生这个字母的读音和快乐的乐有点像。 教师范读l。 范读,领读,“开火车”读。 比较n和l的发音方法。 (2)教学l的字形和写法。 启发学生说说l的记忆方法。 要求学生自编顺口溜:一根小棒l l l;心情快乐l l l。 讨论:在四线格中,l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学生在书上描红。 三、
8、教学n l与单韵母a e i相拼的音 1出示:na ne ni la le li 2学生自由拼读。指名逐个拼读 。 3要求学生用支架法练习拼读。 4自由练习拼读,指名按顺序拼读,打乱顺序拼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一、 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 2 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 指名读本词说话要求。 4 师小结归纳要求: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 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 当众演一演。 二、 指导。 1 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 指名读。 3 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
9、说普通话; 4 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 指名说。 6 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三、 练习。 1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上台表演。 3 学生评价,指出不足。 4 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 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10、、古典音乐。 2、搜集诗人林杰的资料。 3、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乞巧) 3、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认记“乞”字。 对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区分“乞”与“气”)再读课题。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快打开书看看注释吧。 3、除了题目,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在诗句的第三行)第二个“乞巧”与题目的“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 4、认识诗人 有谁知道诗人林
11、杰是怎样一位诗人呢?介绍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5、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并把古诗读通顺。 6、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正音:(宵霄)(“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宵晚上,霄天空) 7、书写“霄”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看后练习。 8、再读古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碧霄)(板书:看碧霄) 师: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
12、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欣赏并朗读诗句。 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板书:渡河桥) 2、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师:多么幸福的场面啊!(板书:幸福) 3、师:我觉得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会怎样做呢?(指名回答) 当时的人们也想让他们幸福地过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们看着天空就会想起(读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织女心灵手巧,人们是怎样向她学习的呢?读读第三、四行诗,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 1、生自由读三、四行诗。 2、汇
13、报 师:人们是怎样向织女学习的呢?在第三行诗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乞巧) 师: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原来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们是怎样乞巧的呀?(穿红丝)来,读读诗句吧。(生读第四行诗) A、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想问的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尽”以及人们对“巧手”的追求。 B、同学们,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地方) C、有这么多地方呀,那当时的场面就(热闹了),这两句诗该用什么语气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就因为这样,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
14、乞巧,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读好古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有的同学在这么多次的读书中,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了,能一起背吗?(学生齐背)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也搜集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请你自由读读吧。(古诗秋夕) 2、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读后区分两首诗的异同,老师对诗作介绍) 3、积累 学习古诗,光会读会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学习的古诗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课后把古诗抄在积累本上。 六、总结 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
15、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也可以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看碧霄渡河桥追求幸福 乞巧 穿红丝乞巧学习巧手 小学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贴有生字的大转盘、印有“识字小博士”字样的小奖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
16、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 (1)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2)评选出小组的“朗读小状元”。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
17、意听,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这一环节把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读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引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注重读的面,让全体同学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读的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 5、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 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大转盘”游戏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很多,在引导学生读文时,教师巡视可发现:有一些字是学生普遍认读困难的,如:“势、淹、伏、制、领”等。因此可以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贴在课前准备的转盘上。 (通过大转盘的游戏,帮助学生加强认读,
18、突破识字难点。) 三、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不分日夜、走遍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思考,既挖掘了课文的内涵,又使学生获得的启迪,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 四、。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
19、,开火车认读。 三、识记字形。 1、请大家观察生字,想一想怎么记住字形,然后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一会儿我们来个“识字擂台赛”,看谁的办法最好,记住的生字最多,能成为今天的“识字小博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生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 2、同学们积极动脑,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我们的“识字擂台赛”现在开始!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老师适时补充、鼓励、识字方法,颁发“识字小博士”奖章。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注意要写得美观大方。 四、拓展阅读,课
20、外延伸。 1、阅读童年书架有关文章。 2、课下作业: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擂台赛”。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的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语文生活形式有序、有趣、有力地结合起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五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教师意见不一。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
21、,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敬请编辑同志指点。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
22、 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喻句。“教师”和“园丁”虽然都是人(属同类),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工作的人,表明两者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