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集合九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教案集合九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找骆驼教案集合九篇找骆驼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 玩出了名堂,告诉我们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发现了微生物。 今天要学习的“找骆驼”这篇课文,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深究 教师引述: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细细读读课文,寻找一下问
2、题的答案,好吗? 自由组合或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填写下表。 老人看见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每组推荐一人上台边展示边介绍。 师生评议。 交流体会 请同学们对故事中的商人和老人分别发表个人的见解。 谈谈读了这个故事后受到的启发。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或不注意观察的事例。 情境表演 自由组合,设想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特点,创作表演课本剧。 指名上台表演并评选最佳小演员。 找骆驼教案 篇2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
3、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二、定向。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三、自学。 第一台阶: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第二台阶: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
4、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第三台阶: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四、指点。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
5、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五、我们又不去找骆驼,干吗学?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差异作业。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七、表演。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找骆驼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三、 教学过程 : 1、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 学习
6、课文19自然段。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 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5) 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商人怎么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
7、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2)“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
8、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
9、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6) 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而是另外起了个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7) 朗读这段话。 4、作业 。 找骆驼教案 篇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10、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11、。交流要点: 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找骆驼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
12、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
13、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附:板书设计 判 观 断 骆 驼 察 回 找 印 脚 顺 找骆驼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
14、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
15、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6.找骆驼(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引导质疑 听老师读课文,想想刚才提的问题,哪些听了就解决了。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哪里看出商人的心里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4.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轻声朗读2-9自然段。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哪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
16、,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商人三次回答老人话是怎么说的? 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意思、用词、标点、语气、心情等方面去考虑。)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请用“因为所以”说
17、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我们也可以把“结果”调到前面,“原因”放在后面来说,出示例句,齐读。 请照样子说说,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为什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出示留有牙齿印的树叶帮助理解) 优等生可要求把三句并成一句说。 6.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l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7.总结。 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8.让学生用“我看见( ),就知道( )。”的句子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看见 分析 右脚深 左脚浅 左脚跛 右边米 左边蜜
18、驮的东西 牙齿印 缺颗牙齿 资料提供者: 找骆驼教案 篇7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
19、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重点朗读老人最后不紧不慢说的话。 3、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有条件的地方可引
20、导学生在湿地或沙地上走走,体会单脚跳脚印深,双脚走脚印较浅,从而了解因左脚跛,身体重量就大多集中在右脚上了,脚印就深。 (2)从树叶上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4、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类似“找骆驼”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对观察或调查到的情况经过思考推理,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有关推理、探案小说,如包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又如“积累运用4”的阅读短文小海龟找到了,读一读,想一想,居里夫人的孩子是根据什么找到小海龟的? 四、词语解释 忿忿(fnf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点(zhdi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ngr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五、难句解析 刚
21、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这段话是老人所讲的他是如何推断骆驼的特征的。从“看见知道”可以看出老人不是无根据的,而是通过细致观察才得出结论的。 六、骆驼趣闻 1、暴怒的骆驼骆驼具有很强的忍耐力、承受力和持久力,平时总是一副慢吞吞的温顺的模样。一旦超出其承受限度,也会发生异乎寻常的情况。传说一个牧人痛打一只离群的骆驼,使它勃然大怒,用巨颌咬住牧人的腰部在空中狂挥乱舞,将其摔落在地,牧人当场死亡。 2、忠顺的骆驼骆驼是人类忠
22、顺可靠的朋友。沙特、巴林、约旦等国的王族都将骆驼编入禁卫部队。据说利比亚的领袖卡扎菲更是一天也离不了骆驼,他每天喝骆驼奶,出国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时也要带上骆驼。 找骆驼教案 篇8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篇课文。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
23、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 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2、学生自学讨论。 3、交流,反馈。 老人观察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随机出示:看见 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路左有蜜右有米 还看见树叶留有齿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老人看见的情况。 这里为什么用上“看见”、“又看见”、“还看见”呢?出示:仔细观察 老人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出示:得出结论 老师: 、
24、导语 、指导朗读 、随机范读。 感情朗读。 学生: 、讨论提纲 同桌对读生字词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请同学们朗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小结: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
25、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用“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老人根据观察到的这些情况得出怎样的结论。 老人从“仔细观察”到“得出结论”,中间还需要有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出示:思考分析)现在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也来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想过来的? 板书设计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课后反思 课文文字比较浅显,主要有老人与商人的对话主成,学生自读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但老人最后的那段话反映了老人是如何观察与思考的,相对而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理解不够好,我想如果 通过画画,了解骆驼啃过的树叶的样子。引
26、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牵移运用,请学生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说说商人是如何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骆驼的。一方面促进了消极语言的这转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了解老人是如何观察与思考之后,转换角度,用商人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能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找骆驼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 师生分
27、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
28、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