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答案.pdf(1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机械制图(第 六 版)习题集答案第3页 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 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范。第4页 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形,用试分法作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范画对称轴线。正五边形的画法:求作水平半径O N的中点M;以M为圆心,M A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H。A H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B、C、D、E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7 0 m m、4
2、5 m m)o 参教P 2 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范画。3 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 注 尺 寸(取整数)。22x4。R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ed J第 6 页点的投影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 6,点B在H面之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上,补全诸的两面投影。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3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 (2 5,15,2 0
3、);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 0、10、15;点C在A之左,A之 前15,A之 上12;点D在A之 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3.5倍。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各点坐标为:A (2 5,15,2 0)B (2 0,10,15 )C (3 5,3 0,3 2 )D (4 2,12,12 )5、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利用坐标差进行可见性的判断。(由 不 为0的坐标差决定,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小者为不可见。)46、已知点A距 离W面2 0;点B距离点A为2 5;
4、点C与 点A是对正面投影的重影点,y坐标为3 0;点D在A的正下方2 0。补全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判断做题。各点坐标为:A (2 0,15,15 )B (4 5,15,3 0 )C (2 0,3 0,3 0 )D (2 0,15,10)第7页 直 线 的 投 影(一)1、判断下列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填写名称。该题主要应用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进行判断。(具体参见教P 7 3 7 7 )A B是般位置直线;C D是侧平线;E F是侧垂线;K L是铅垂线。2、作下列直线的三面投影:(1)水平线A
5、B,从点A向左、向前,B =3 0 ,长18。(2)正垂线C D,从点C向后,长15。该题主要应用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进行做题。(具体参见教P 7 3 -7 7)53、判断并填写两直线的相对位置。该题主要利用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进行判断。(具体参见教P 7 7 )A B、C D是相交线;A B、E F是平行线;C D、E F是交叉线;P Q、M N是相交线;P Q、S T是平行线;M N、S T是交叉线;4、在A B、C D上作对正面投影的重影点E、F和对侧面投影的重影点M、N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交叉直线的重影点的判断,可利用重影点的概念、重影点的可见性判断进行做题。5、分 别
6、在 图(a)、(b)、(c)中,由点A作直线A B与C D相交,交 点B距离H面2 0。图(c)利用平行投影的定比性作图。(a)(b)(c)6、作直线的两面投影:(1)A B与P Q平行,且与P Q同向,等长。(2)A B与P Q平行,且分别与E F、G H交与点A、B。利用平行两直线的投影特性做题。第8页 直 线 的 投 影(二)1、用换面法求直线A B的真长及其对H面、V面的倾角a、利用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及一次换面可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做题。(具体参见教P 7 4、P 8 0)2、已知直线D E的端点E比D高,D E =5 0,用换面法作d,e利用投影面平行线反映实长的投影
7、特性及一次换面可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做题。73、由点A 作直线CD的垂线A B,并用换面法求出点A 与直线CD间的真实距离。利用直角投影定理及一次换面可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做题。(见教P83、P80)04、作两交叉直线AB、CD的公垂线E F,分别与AB、CD交 于 E、F,并表明AB、CD间的真实距离。利用直角投影定理做题。5、用换面法求两交叉直线AB、CD的最短连接管的真长和两面投影。利用两次换面可将一般位置直线转变为投影面垂直线及直角投影定理做题。步骤:先将两交叉直线AB、CD中的一条直线转换为投影面的垂直线,求 出 AB、CD的间的真实距离,再逆向返回旧投影面V
8、/H,从而求出最短距离的两面投影。6、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A B的真长及其对H面、V面的倾角a、0。用直角三角形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第 9 页 平 面 的 投 影(一)1、按各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填写它们的名称和倾角(0、3 0。、4 5。、6 0。、9 0)o 解题要点:利用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及有积聚性的迹线表示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A B C 是正垂面;a =4 5 ;0 =9 0;y =4 5 口 D E F G 是侧平面;a=9 0 ;P =9 0 ;y =0。Z平面P是铅垂面;a=9 0 ;P =3 0 ;Y=6 0 92、用有积聚性的迹线表示平面:
9、过直线A B的正垂面P;过 点C的正平面Q;过直线D E的水平面Ro利 用有积聚性的迹线表示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3、已知处于正垂位置的正方形A B C D的左下边A B,a =6 0 ,补全正方形的两面投影。已知处于正平面位置的等边三角形的上方的顶点E,下方的边F G为侧垂线,边长为1 8 mm,补全这个等边三角形E F G的两面投影。利 用正垂面和正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4、判断点K和直线M S是否在A M N T平面上?填 写“在”或“不在”。若点位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则点在该平面内。若 一 直线通过平面内的两点,则该直线在该平面内。点K不在A M N T平面上。直线M S不在A M
10、 N T平面上。n105、判断点A、B、C、D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填 写“在”或“不在”。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可确定一个平面,再看另外一个点是否在此平面上即可判断。四点不在同一平面上。6、作出C 7 A B C D的A E F G的正面投影。利用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来作图。7、补全平面图形P Q RS T的两面投影。解题要点:利用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来作图。01 18、已知圆心位于点A、(j)3 0的圆为侧平面,作圆的三面投影。利用侧平圆的投影特性做题。9、已知圆心位于点B、0 3 0的圆处于左前到右后的铅垂面上,作圆的三面投影(投影椭圆用四心圆近似法作出)利用铅垂面的投影特性、圆的投
11、影特性;四心圆近似法作椭圆具体见教P 2 3。第1 0页 平 面 的 投 影(二)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一)1、求A A B C对V面的倾角B 0 解题要点:利用一次换面可将一般位置平面变换为投影面垂直面。122、求ZZZABCD的真形。利 用 两 次 换 面 可 将 一 般 位 置 平 面 变 换 为 投 影 面 平 行 面。3、正 平 线A B是 正 方 形A B C D的 边,点C在 点B的 前 上 方,正 方 形 对V面 的 倾 角P =4 5 ,补 全 正 方 形 的 两 面 投 影。利 用 正 平 线A B反 映 实 长,再根据直角投影定理以及经一次换面将可将一般位置平面4
12、、作 直 线C D与4 L M N的 交 点,并 表 明 可 见 性。从 铅 垂 面L M N在 水 平 投 影 面 积 聚 为 一 直 线 入 手,先 利 用 公 有 性 得 到 交 点 的 一 个 投 影,再根 据 从 属 关 系 求 出 交 点 的 另 一 个 投 影。可 见 性 判 断 可 用 重 影 点 法 进 行 判 断;简单时可用直 观 法。m135、作出侧垂线A B与ZZ7 C D E F的交点,并表明可见性。从 直 线A B为侧垂线在侧面投影面积聚为一个点入手,先利用公有性得到交点的一个投影,再根据从属关系求出交点的另一个投影。可见性判断可用重影点法进行判断;简单时可用直观法
13、。6、作A E F G与ZZ7 P Q RS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铅 垂 面P Q RS与一般平面相交,从铅垂面的水平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入手,先利用公有性得到交线的一个投影,再根据从属关系求出交线的另一个投影。本题可见性判断可用直观法。7、作正垂面M与口A B C D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正 垂 面M V与一般平面相交,从正垂面的正面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入手,先利用公有性得到交线的一个投影,再根据从属关系求出交线的另一个投影。本题可见性判断可用直观法。8、作A A B C与圆平面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利用圆平面为正平圆,A A B C为铅垂面,此两平面相交的交线在水平投影面积聚为一个点,再根据从
14、属关系求出交线的另一个投影。本题可见性判断可用直观法。9、作A E E G与口M N P Q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利 用A E F G,C ZlM N P Q都为正垂面,此两平面相交的交线在正投影面积聚为一个点,再根据从属关系求出交线的另一个投影。本题可见性判断可用直观法。第1 1页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一)用换面法求解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定位和度量问题1、作水平面P、平面A B C D、平 面E F G D的共有点。先分别求水平面P与其余两平面的交线,再求两条交线的交点即可。2、已知A B C D和口P Q RS的两面投影,并知 B C D上的点A的正面投影a,在 B C D上作直线
15、 A E/d P Q RS o矩 形P Q RS为正垂面,的交线,即为所求。过A点作一平面与矩形P Q RS平行,再求所作平面与三角形A B C3、已知点A作A B C D的垂线A K,K为垂足,并标出点A与 B C D的真实距离。由点A作平 面P/A B C D,由点A作铅垂面Q 1 A B C D,平 面P、Q都用约定表示,即只画一条有积聚性的迹线。利用两平面互相平行几何条件以及两特殊位置平面互相垂直时,它们具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互相垂直做题。4、根据下列诸投影图中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行”、“垂直”或“倾斜”。利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几何条件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
16、进行判断。分别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写“平165、根据铅垂面的水平投影和反映真形的片面投影,作出它的真面投影。根 据点的投影变换规律作图。6、补全等腰三角形C D E的两面投影,边C D=C E,顶点C在直线AB上。利 用一次换面将三角形的底边D E变换为正平线,顶点在反映实长的垂直平分线上,求 出C点的投影,再根据点的投影变换规律求出等腰三角形的两面投影。7、求作飞行员挡风屏AB C D和玻璃C D E F的夹角0的真实大小。经过两次换面将两个平面同时变换成同一投影面的垂直面,即将两平面的交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则两平面的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夹角即为所求。第 四 章 立 体 的 投 影第1 2页 平
17、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1、作三棱柱的侧面投影,并补全三棱柱表面上诸点的三面投影。可利用棱柱表面的积聚性进行作图。2、作六棱柱的正面投影,并作出表面上的折线AB C D E F的侧面投影和正面投影。可利用棱柱表面的积聚性进行作图,并进行可见性判断。3、作斜三棱柱的侧面投影,并补全表面上的点A、B、C、D、E和F的三面投影。利 用 平面取线的方法作出各点的投影。注意点具体在斜棱柱的哪个面;并注意可见性的判断。184、作三棱锥的侧面投影,并作出表面上的折线AB C D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利用棱台的投影特点和其表面取线的方法作出折线的投影。注意折线的可见性的判断。5、作四棱台的水平投影,并补全表面
18、上点A、B、C、D、E和F的三面投影。利用棱台的投影特点和其表面取线的方法作出各点的投影。6、作左端为正垂面的凸字形侧垂柱的水平投影,并已知表面上折线的起点A的正面投影和终点E的侧面投影,折线的水平投影成一直线,作折线的三面投影。利用正垂面、正平面、水平面投影特性做题。19第1 3页曲面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1、作圆柱的正面投影,并补全圆柱表面上的素线AB、曲线B C、圆弧C D E的三面投影。利用圆柱的投影特点(积聚性)和其表面取点的方法做题,注意可见性的判断。2、已知圆柱的轴线的两面投影以及圆柱的正面投影,作出圆柱及其表面上点A和 点B的水平投影。先用近似法把圆柱的水平投影作出,再利用圆
19、柱形成的特点,采用素线法做题,并注意各点的可见性判断。3、作圆锥的侧面投影,并补全圆锥表面上的点A、B、C以及素线SD、圆弧E F的三面投影。利用圆锥表面取点、取线的方法做题(素线法、纬圆法),注意可见性的判断。204、已知轴线为正垂线的圆台的水平投影,作圆台及其表面上的曲线AB的正面投影。根据圆台的投影特点,采用纬圆法做题。5、已知圆锥的锥顶S和轴线为水平线,作圆锥及其表面上点A和 点B的正面投影。先用近似法把圆锥的正面投影作出,再利用圆锥形成的特点,采用素线法做题。注意圆锥和各点的可见性判断。6、作半球及其表面上的诸圆弧AB、圆弧B C、圆弧C D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利用圆球的投影特点和
20、圆球表面取点的方法做题。注意各圆弧的可见性判断。217、补全环的水平投影,并补全环面上诸点的两面投影(环面上的点D、E、F、G是按由前向后的顺序配置的)利用圆环的投影特点和其表面取点的方法做题,并注意可见性的判断。7、补全回转体的正面投影,并作出回转面上的曲线AB的水平投影。利用回转体的投影特点和其表面取点的方法做题(纬圆法),并注意可见性的判断。(求曲线AB投影,有4个特殊点要求)第14页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1、作正垂面截断五棱台的侧面投影,补全截断后的水平投影,并作断面真形。利用棱台的投影特点和正垂面的投影特点做题。2、作顶部具有侧垂通槽的四棱柱左端被正垂面截断后的水平投影。利用正垂面、侧
21、垂面、水平面、正平面的投影特点做题。3、作具有正方形通孔的六棱柱被正垂面截断后的侧面投影,并求断面真形。利用棱柱的投影特点(积聚性)和正垂面的投影特点做题,并考虑其可见性;再利用 换 面 法(一次换面)将投影面的垂直面转变为投影面的平行面即可求出断面的真4、楔形块的顶面、底面是水平矩形,左、右侧面为正垂面,前后侧面为侧垂面,左右、前后对称,被水平面、正垂面切割掉左上角,补全楔形块切割后的侧面投影和水平投影。利用水平面、正垂面、侧平面、侧垂面的投影特性做题。4、作具有正垂的矩形穿孔的侧面投影。三棱柱被两侧平面和两水平面挖通孔,利用棱柱的投影特点和侧平面、水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注意可见性。.-V6
22、、具有正方形通孔的四棱台被正垂面和侧平面切割掉左上角,补全切割后的水平投影,补画切割后的侧面投影。利用正垂面面、侧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注意可见性。令第1 5页 分 析 曲 面 立体的截交线,并补全这些截断的、缺口的、穿孔的曲面立体的三面 投 影(第1、8题还需要作出断面真形)1、解 析:作圆柱体被一正垂面截切,其截交线为椭圆。将投影面的垂直面转变为投影面的平行面即可。d a再利用换面法(一次换面)2、解 析:圆柱被水平面和侧平面截去左右两块。利用圆柱投影的投影特性和水平面、侧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3、解 析:圆柱中部被两水平面和两侧平面挖成一通孔。利用圆柱投影的投影特性和水平面、侧平面的投影特性
23、做题。注意可见性判断。4、解 析:圆柱中部被两正垂面和一水平面挖成一通孔。利用圆柱投影的投影特性和正垂面、水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注意可见性判断。255、解 析:圆柱被正垂面和水平面截去部分。利用圆柱投影的投影特性和正垂面、水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注意要做出特殊点的投影。6、解 析:圆柱通孔被正垂面和水平面截去部分。利用圆柱投影的投影特性和正垂面、水平面的投影特性做题。注意要做出特殊点的投影及可见性的判断。7、解 析:圆锥被正垂面截去部分,截平面与轴线夹角大于锥顶角,其截交线为椭圆。利用圆锥投影的投影特性和正垂面投影特性做题。注意要做出特殊点(椭圆的特征点、转向轮廓线上的点)的投影。268、解 析
24、:圆锥被正垂面截去部分,截平面与轴线夹角等于锥顶角,其截交线为抛物线。利用圆锥投影的投影特性和正垂面投影特性做题。注意要做出特殊点的投影。第1 6页分析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补全这些截断的、缺口的的曲面立体的三面投影1、解 析:圆锥被过顶点的正垂面、水平面、侧平面裁切。可利用截平面通过锥顶,交线为通过锥顶的两条相交直线。截平面垂直于轴线(8=9 0。),交线为圆。平行于轴线(9=0 ),交线为双曲线(纬圆法),进行做题。注意可见性。272、解 析:圆锥被水平面、两个侧平面挖通孔。可利用截平面垂直于轴线(8 =9 0 ),交线为圆。平行于轴线(6 =0 ),交线为双曲线(纬圆法),进行做题。注意可
25、3、解 析:由圆锥、大圆柱、小圆柱构成的组合回转体被一水平面截切。可利用圆锥表 面 取 点(纬圆法)求圆锥部分的截交线;再利用圆柱的投影特性求圆柱部分的截交线,并注意可见性。4、解 析:半球被两个正平面和一水平面挖一通槽。可利用平面与球的截交线是圆进行做题;并注意可见性。1当截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截交线的投影为真形。2当截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截交线的投影为直线,且长度等于截交线圆的直径。285、解 析:圆球被水平面和正垂面截切。可利用平面与球的截交线是圆进行做题;并注意可见性。1 当截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截交线的投影为真形。2 当截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截交线的投影为直线,且长度等于截交线圆的直
26、径。3 当截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截交线的投影为椭圆。(用纬圆法,并注意特殊点)6、解 析:曲线回转体被水平面和正平面截切。可利用纬圆法做题。29第17页分析曲面立体的交线,补全立体相贯、切割、穿孔后的诸投影(一)1、补全水平投影。解 析:曲面立体由圆台与圆柱相贯而成。利用圆 柱的投影有积聚性可知该曲面立体的相贯线的正面投影,再利用相贯线的投影特点,利用纬圆法求出相贯线的水平投影。注意特殊点1是必做的点(最右点)-F-2、补全侧面投影。解 析:由圆柱与半圆柱相贯而成。e1利用圆柱投影的积聚性做题。303、补全正面投影。解 析:圆柱被穿圆柱孔。利用圆柱投影的积聚性做题,并注意可见性。4、补全水平投
27、影和正面投影。解 析:由圆柱与半球相贯而成。利用圆柱投影的积聚性和球面上取点(纬圆法)做题。注意特殊点和可见性。5、解 析:该物体由球面、小内环面、小圆柱面、大内环面、大圆柱面构成。可分步作其裁交线。1截平面与球相交求截交线的投影(为 圆)。截平面与小内环面相交为 曲 线(纬圆法)。注意最右点的投影0*3截平面与小圆柱面没有交线。截平面与大圆柱相交,截平面与大圆柱的轴线平行,截交线为矩形。*5截平面与大内环面相交为 曲 线(纬圆法)。注意最左点的投影。31第 18页分析曲面立体表面的交线,补全立体相贯、切割、穿孔后的诸投影。1、补全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解 析:两轴线斜交的圆柱相贯,相贯线为封闭
28、空间曲线,相贯线在水平投影有积聚性。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作正平面)2、补全正面投影。解 析:圆柱与圆环相贯,相贯线为封闭空间曲线,相贯线在水平投影有积聚性。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作正平面)3、补全侧面投影。解 析:通孔圆柱由上到下穿通一圆柱孔。利用相贯线在水平投影有积聚性做题。324、补全三面投影(形体分析提示:带有轴线为铅垂线的两个圆柱形通孔的球体)。解 析:可分两部分,球与圆柱相贯。两同轴回转体的相贯线,是垂直于轴线的圆。两圆柱孔相贯。当两圆柱直径相等时,两正交圆柱的相贯线为两条平面曲线(椭5补全正面投影(形体分析提示:由球冠、大圆柱、小圆柱三个同轴回转体构成的组合回转体,球冠和大圆
29、柱被切割成四个圆柱槽。)解析:该组合回转体可分两部分,球冠与圆柱相贯。利用相贯线的水平投影有积聚性,用纬圆法求;注意正确作出特殊点(相贯线的最高点)。两圆柱相贯。(圆柱槽的投影)6、补全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形体分析提示:相贯体的主体是半球与圆柱相切;左侧由一个轴线通过半球球心的侧垂圆台,上方与半球相交,下方与圆柱相交;主体内有一个铅垂的圆柱通孔,圆台也有一个与圆台同轴的圆柱孔,与铅垂的圆柱孔相通,这两个圆柱孔的直径相等)。解 析:该组合回转体可分部分半球与圆柱相切。(光滑过渡,没有相贯线)左侧侧垂圆台,上方与半球相交,两同轴回转体的相贯线,是垂直于轴线的圆。左侧侧垂圆台,下方与圆柱相交,其相贯
30、线在水平投影有积聚性,可采用表面取点法求相贯线。两个圆柱孔相交的相贯线为两条平面曲线(椭 圆),其正面投影为两条相交直线。半球与铅垂的圆柱孔相贯。(两同轴回转体的相贯线,是垂直于轴线的圆。)33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与形体构型第19页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特性(第1、2题补画组合体视图中所缺图线;第37参照立体图补画组合体视图中所缺图线。)4.3.第20页 由立体图画组合体三视图的徒手草图(槽和孔是通槽和通孔,曲面是圆柱面)35362、3、4、371、2、3、第 2 2 页 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I I 17?卬,m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
31、5、6、第23页在组合体上作线面分析(对指定的图线和线框标出其它投影,并判别它们与投影面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第1 4题要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1、3、5、6、7、9、3、选择在三视图右侧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编号填入圆圈内。63目HmDsp4、选择与主视图相对应的俯视图及立体图的编号填入表格内。主薛立视视体国困田(1)b E c H(3)g G(4)a F(5)h D(6)i B(7)f C(8)c A读懂两视图后,补画第三视图(一)2、656、第26页 读懂两视图后,补画第三视图(二)674、683、4、5、第 2 8 页 根据立体图在A 3 图纸上用1:2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1、
32、2、3、4、第29页构型设计1、本题有多解。(1)(2)画 他2、本题有多解。mrr用r十 L -十一(3)目J 1 +L 十L3、想象组合体的形状,补画左视图。(1)(2)皿73(2)(3)5、构思一个物体,使其能够完全吻合地分别通过一块板上三个不同形状的孔,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第 30页 展 开 图1、分 别 作 出 吸 气 罩 的 上 部 正 四 棱 台 和 下 部 具 有 斜 截 U 的 正 四 棱 柱 的 侧 面 展 开 图。2、画 出 斜 截 口 正 圆 锥 的 展开 图。4、画出矩形口与圆变形接头的展开图。77第 3 1 页 用简化伸缩系数画出下列物体的正等轴测图(一)解题要点:
33、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各为p=q=r=l。1 2 0 ;轴向伸缩系数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1、2、78第32页 用简化伸缩系数画出下列物体的正等轴测图(二)791、2、第 33页 画出下列物体的斜二轴测图80 解题要点: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NXOZ=90。,ZXOY=ZYOZ=135;轴向伸缩系数p=r=l,q=l/2.第34页 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811、在指定位置作仰视图。4、82在指定位置作局部视图和斜视图。B第35页 剖视图的概念与全剖视图1、分析图中的错误画法,在指定位置作正确的剖视图。3、补全图中漏画的图线。4、在指定位置把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846、在指定位置把主视图画成全
34、剖视图。全剖视图1、作A-A剖视图。852、作A-A剖视图。A-AAi-*-3、作C-C的剖视图。864、作A-A、B-B剖视图。第37页 半 剖 视 图1、把主视图画成半剖视图。872、把主、俯视图画成半剖视图。88 第4小题解析:如果机件的某些内部结构在半剖视图中没有表达清楚,则在表达外部形状的半个视图中应用虚线画出。本题的左视图即为该种情况。第3 8页局部剖视图1、把主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3、把主、俯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4、把主、俯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90第 3 9 页 用两个平行的或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开物体后,把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解题要点:要标注剖切符号。2、A913、92第4 0页
35、剖视图综合练习1、在指定位置把主视图和左视图画成半剖视图和全剖视图。2、在指定位置把主视图和左视图画成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933、用斜剖作A-A剖视图。4、用展开画法的旋转剖作A-A剖视图。A L A-A展开942、作 B-B、A-A 断面。95第39页 根据所给视图,在A3图纸上画出机件所需的剖视图,并标注尺寸。2963、第4 0页O97第41页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1、按规定的画法绘制螺纹的主、左视图。(1)外 螺 纹:大 径M20、螺纹长30mm、螺杆长画40mm后断开,螺纹倒角C2。解题要点:注意小径=0.85大 经;螺纹牙底画3/4圈。(2)内螺纹:大径M20、螺纹长30nll1 1
36、、孔 深40nlm,螺纹倒角C2。解题要点:注意剖面线要画至粗实线处;螺纹牙底画3/4圈。2、将 题1 (1)的外螺纹掉头,旋入 题1 (2)的螺孔,旋合长度为20nlm,作旋合后的主视图。解题要点:以剖视图表示内、外螺纹连接时,其旋合部分按外螺纹绘制,其余部分仍按各自的画法表示。特别注意剖面线要画至粗实线处。3、分析下列错误画法,并将正确的图形画在下边的空白处。4、根据下列给定的螺纹要素,标注螺纹的标记或代号:(1)粗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2 4 m m,螺 距3 m m,单线,右旋,螺纹公差带:中径、小径均为6 H,旋合长度属于短的一组。(2)细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3 0 m m,螺 距2
37、n l m,单线,右旋,螺纹公差带:中径5 g,小径为6 g,旋合长度属于中等的一组。解题要点:标注细牙螺纹时,必须注出螺距。(3)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尺寸代号3/4,公差等级为A级,右旋。(4)梯形螺纹,公称直径3 0 m m,螺距6 m m,双线,左旋,中径公差带为7 e,中等旋合长度。x苫5、根据标注的螺纹代号,查表并说明螺纹的各要素:(1)该螺纹为 梯 形 螺 纹;公 称 直 径 为2 0 m m ;螺距为 4 m m ;线 数 为2 ;旋 向 为 左旋;螺 纹 公 差 代 号 为 为 。Y/AV7777777777777777A(2)该 螺 纹 为 非 密 封 管 螺 纹;尺 寸 代
38、 号 为1为;大径为 2 0.9 5 5 m m ;小径为 1 8.6 3 1 m m ;螺距为 1.8 1 4 m m 。/T V/G l/2/解题要点:该题查P 3 6 3附 表3和P 3 6 5附 表4第45页1、查表填写下列各紧固件的尺寸:(1)六角头螺栓:螺栓 G B/T 5 7 8 2-2 0 0 0 M 1 6 X 6 5解题要点:该题查P 3 3 2附 表1 0100(2)开槽沉头螺钉:螺钉G B/T 6 8-2 0 0 0 M 1 0 X 5 0解题要点:该题查P 3 3 0 附表72、根据所注规格尺寸,查表写出各紧固件的规定标记:(1)A 级的1 型六角螺母螺母 G B/T
39、 6 1 7 0-2 0 0 0 M 1 6 解题要点:该题查P 3 7 2 附表1 2(2)A 级的平垫圈垫圈 G B/T 9 7.1-2 0 0 0 1 6解题要点:该题查P 3 7 2 附表1 31013、查表画出下列螺纹紧固件,并注出螺纹的公称直径和螺栓、螺钉的长度1。(1)已知:螺 栓G B/T 5 7 8 2-2 0 0 0 M 2 0 X 8 0。画出轴线水平放置、头部朝右的主、左视 图(1:解题要点:参 教P 3 7 0查附表1 0、P 2 6 3画图。(2)已知:螺 母G B/T 6 1 7 0-2 0 0 0 M 2 0。画出轴线水平放置、头部朝左的主、左视图(1:l)o
40、解题要点:参 教P 3 7 2查附表1 2、P 2 6 3画图(3)已知:开槽圆柱螺钉:螺 钉G B/T 6 5 -2 0 0 0 M l 0 X 3 0。画出轴线水平放置、头部朝左的主、左 视 图(2:D o 解题要点:参 教P 3 6 7查附表5画图102第4 3页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1、已知:螺柱 G B/T 8 9 8-1 9 8 8 M 1 6 X 4 0、螺母 G B/T 6 1 7 0 -2 0 0 0 M 1 6,垫圈 G B/T9 7.1-2 0 0 2 1 6、用近似画法作出连接后的主、俯 视 图(1:1)。解题要点:参教P 2 6 3 2 64、螺纹小径为0.85 大径为
41、1 3.6双头螺柱紧固端的螺纹长度为2 d=2 x 1 6=3 2;倒角为 0.1 5d x 4 50 =2.4 x 4 5 ;旋入端的螺纹长度为bm=l.2 5d (G B/T 89 8-1 9 88)=2 0;螺孔的长度为*0.5d=2 8;光孔的长度为0.5d=8;伸出端的长度为0.3 d=0.3 x 1 6=4.8有效长度 l=8+h+m+a=1 8+0.1 5d+0.8D+4.8=3 8;查 P 3 71 附 表,取 1=4 01032、已知:螺栓 G B/T 5780-2 0 0 0 M 1 6X 80、螺母 G B/T 61 70 -2 0 0 0 M 1 6,垫圈 G B/T9
42、 7.1-2 0 0 2 1 6、用近似画法作出连接后的主、俯 视 图(1:1)。解题要点:参教P 2 63螺栓:螺栓小径0.85d=1 3.6;螺纹长度为2 d=2 x 1 6=3 2;螺栓螺母的高度:0.7d=l l.2;倒角为 0.1 5d x 4 5。=2.4 x 4 5 ;螺母:高 度 0.8d=1 2.8;e=2 D=3 2;R=l.5D=2 4;垫圈:外 圈 2.2 d=3 5.2;高度 0.1 5d=2.4;安装后螺栓伸出的长度为0.3 d=0.3 x 1 6=4.83、此题目有误,无法做。104第4 4页 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1.已知直齿圆柱齿轮模数m=5,齿数z=4 0,
43、试计算齿轮的分度圆、齿顶圆和齿根圆的直径。用1:2完成下列两视图,并补全图中所缺的所有尺寸(除需要计算的尺寸外,其它尺寸从图上以1:2量取,取整数。各倒角皆为C 1.5)解题要点:参教P 2 67 表8-4分度圆直径d=m z=2 0 0;齿顶圆直径 d a=m (z+2 )=5(4 0+2 )=2 1 0;齿根圆直径 d f=m (z-2.5)=1 87.54 01052.已知大齿轮模数m=4,齿 数 Z 2=3 8,两齿轮的中心距a=1 1 6m m,试计算两齿轮的分度圆、齿顶圆和齿根圆的直径及传动比。用 1:2完成下列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图。将计算公式写在图的左侧空白处。解题要点:大齿轮:
44、分度圆直径 d=m z=4 x 3 8=1 52 m m;齿顶圆直径 d a=m (z+2 )=1 6O m n i;齿根圆直径 d f=m (z-2.5)=1 4 2 m m中心距 a=m (Z i+z2)/2=1 1 6m m小齿轮的齿数Z i=2 3 2/m-Z2=20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4 x 2 0=8O m m;齿顶圆直径d a=4 x 2 2=88m m;齿根圆直径 d f=4 x 1 7.5=7O m n i;传动比 i=z2/z 产3 8/2 0=1.9106第 4 8页 键、滚动轴承和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1.已知齿轮和轴,用A型圆头普通平键联接。轴孔直径为4 0 m m
45、。写出键的规定标记;查表确定键和键槽的尺寸,用 1:2画全下列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并标注出(1)(2)图中轴径和键槽的尺寸,在(3)中画出连接后的图形。解题要点:根据轴径查P 3 74、P 3 76附表1 5、1 6键的规定标记:键 1 2 X 4 0 G B 1 0 9 6T 9 79(1)轴(2)齿轮(3)齿轮和轴连接后1072.已知阶梯轴两端支承轴肩处的直径分别为2 5m m和1 5m m,用1:1以特征画法画全支承处的深沟球轴承。这两个轴承的类型是:深沟球轴承。解题要点:参教P 2 73画法;查P 3 78附 表1 9轴承 62 0 5:d=2 5 D=52 B=1 5轴承 62 0
46、 2:d=1 5 D=3 5 B=l l3.已知Y A型圆柱螺旋弹簧的材料直径d=6m m,弹簧中径D=4 5m m,自由高度Ho=1 0 5m m,有效圈数n=6.5,支承圈数及=2,右旋。用1 :1画出弹簧的全剖视图(轴线水平放置)。解题要点:参教P 2 76-2 77、查教P 3 81附 表2 2画图108第 49页 零件表达方案及尺寸标注1.参照立体示意图和已选定的主视图,该零件的形状前后对称,确定表达方案(比例1:1),并标注尺寸(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主视图中未能显示的尺寸,从立体图示意图中读取)。习题集中该题的主视图的底板中心孔的尺寸与示意图中标注底板中心孔的尺寸冲突。1092
47、.读支架零件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指引线和文字指出支架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见 图 示 )(2)零件上2 X(5孔的定位尺寸是工匕;_ 45 _ o(3)M 6-7 H螺纹的含义是普通粗牙螺纹;公称直径为6 m m;单线;右旋;螺纹公差带:中径、小径均为7 H;旋合长度属中等的一组。.(4)零件图上各表面粗糙度的最高要求是渣巫_ ,最 低 要 求 是 义。(5)表达该支架采用的一组图形分别为局部剖视的主视图,局部剖视的左视图,断面留。技术要求I.未注铸造El角R3。2.铸件不得有沙眼、裂纹等缺陷。IVjH 6 T H x/R a 3 22x15yyK525、2x(t2
48、8v(V)支 架比例1:2(图号)件数1制图质量HT200核对(校名)审核110第5 0页 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代(符)号及其标注1.根据给定的R a值,用代号标注在图上。注意沉孔的标注。A(底面)表面A,BCDE,F,G其余R a/|i n)12.53.2 6.32 5毛坯面B(两端面)q2.标注轴和孔的基本尺寸及上、卜偏差值,并填空。OOg滚动轴承与库孔的配合为基 孔 制,座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类 级,公差等级为I T7 级。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为基 孔 制,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k类 级,公 差 等 级 为I T6级。3.解释配合代号的含义。查表得上、下偏差值后标注在零件上
49、,然后填空。(1)轴套与泵体配合基 本 尺 寸430 ,基孔 制。I l l公差等级:轴 IT _ 6 _ 级,孔 IT 7级,过 渡 配合。轴套:上 偏 差+0.015,下 偏 差+0.002。泵体孔:上 偏 差+0.021,卜偏差 0 0(2)轴套与轴配合基 本 尺 寸 d20,基孔 制。公差等级:轴 IT 7 级,孔 IT 8 级,I W配合。轴套:上偏差+0.033,下偏差 0 o泵体孔:上偏差-0.02,卜偏差-0.041。4.用文字解释图中的形状和位置公差(按编号1、2、3 填 写。1)A40的左端面对410圆柱孔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5mm。2)M 0 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
50、025mm。3)。40的右端面对如0 圆柱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4mm。2第51页 读 零 件 图(一)L读轴承盖零件图,在指定位置画出B-B剖 视 图(米用对称画法,画出下一半,即前方的一半)。回答下列问题:(1)(|)7 0 d 9写成有上、下偏差的注法为 M 0 117 4 0(2)主视图的右端面有0 5 4深3的凹槽,这样的结构是考虑减 少 零件的质量而设计的。(3)说明乙硒的含义:4个d)9的孔是按与螺纹规格M8的螺栓相配的 1.l d=8.8的通孔直径而定的,-M 0的 深 度 只 要 能 辕 平 到 满 足 庭 为止。R片153rIL.Z0I患工H亥忘(T名)1132.读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