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城市规划原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城市规划原理》(5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最新城市规划原理(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城市规划原理篇一 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居住用地规划组织要敬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用地的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的接近自然
2、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地由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供应空间与设施支持。 列举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 关键词:沿街线状、独立地段成片集中、综合。 (1 1) 沿街现状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应依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虑。 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 置时,如交通髢不大,可沿道路两侧布置;
3、当交通量较多时,则宜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削减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道路的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如当道路为南北走向时.往往产生建筑朝向与沿街面貌要求之间的冲突,尤其是采纳住宅底层商店的形式时更为突出。在这种状况下,一般应在保证住宅有良好朝向的前提下考虑沿街建筑群体的艺术要求。当公共建筑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时,应留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一般不宜把有大骨人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可布置一些吸引人流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建筑适当后退,留出小广场,以作人流集散的缓冲。 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应依据其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对一些吸引人流较多且时间集中的项目,如饭店、影剧院等
4、,必需保证有足够供人流集散用的 人行道宽度和车辆存放的场地。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车行道与人行道圾好用绿 带分隔,以保证行人的平安,并削减灰尘和汽车噪声的干扰。 为了充分保证居民的平安和创建一个富于生活气息的居住区中心,宜采纳步行街的形式。 (2 2)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也应依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在建筑群体 的艺术处理上既要考虑沿街立面的要求,又要留意内部空间的组合以及合理地组织人流和 货流的线路。 (3 3)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 以上三种布置方式各有特点,沿街带状布置是我国传统的布置方式,对变更城市面貌简单
5、取得显著的效果,特殊是采纳沿街住宅底层商店的方式比较节约用地,但在运用和经营管理方面不如成片集中的布置方式 有利。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的形式对变更城市面貌方面可能不如沿街带形布置效果大,且用地也可能多一些,但由于在独立地段建立,因此有可能充分满意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功能要求,且居民运用和经营管理便利,在大城市交通比较繁忙的状况下,易于组成完整的步行文化商业区。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则 有可能吸取前二种方式的优点。在详细进行规划设计时原委采纳何种布置形式,应依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 件、建设规模,特殊是用地的惊慌程度及现状条件等综合考虑 4 居住区中心除了考虑平面的规划布置外,
6、还应考虑空间的规划布局。为了充分利用地形、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益以及更紧凑合理地组织交通,居住区中心可分层立体布置 63 城市土地运用分类及兼容限制的意义 城市土地运用性质分类:主要包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 城市土地兼容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不同的运用性质在同一地块上共处的可能性,反映了不同运用性质的土地之间亲和与冲突的程度;其二是指在同一地块中多种用地性质选择的多样性和置换的可能性,反映了该地块的四周环境对其的约束关系。 意义:城市用地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城市,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以及便于规划之后表的定量与统计。土地
7、兼容性限制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弹性、活力和可操作性。 邻里单元 组成原则 1规模:以一所小学所服务人口供应住房,用地面积由人口密度来定。目的使小孩上学平安。 2边界:周边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开过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供应一系列小公园及消遣空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以满意特别人群和小孩身心发展。 4.机构位置:学校、教堂和社区中心集中设置,服务范围与邻里单位界限吻合。/span 5.当地商店: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自足。/span 6.内部道路系统: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统。 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应用 邻里单位有宽敞的边界和内部街道形式,有助于实现社区目标(社
8、区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敬重感。 二战后,苏联和欧洲把邻里单位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规模不限于小学的服务实力,用地边界发展为以城市干道及自然地形为界,公共建筑的项目和规模也相应扩大。 我国的小区规划模式是在邻里单位概念和苏联小区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图解 城市规划原理篇二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找一座自己熟识的城市,结合它的发展历程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规划建设,发觉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并用图文图文形式表达出来。 提交截止日:2023年4月30日 要求: 1、用简图和文字描述结合表达,文字可以用word; 2、平常作业每位学生都必需按时交寄,交寄时间(按周历表)可以提前,但
9、不得迟交。迟交者最终总平分成果扣30分;(平常作业占考试总分的30。) 3、平常作业的图纸大小、规格均应采纳a4复印纸,电脑打印,无须装订,注明页码,每页上注明教学点、学号及姓名。不得拷贝,违者无成果; 4、平常作业余截止日前交给各教学点班主任,并在作业封面上写明课程名称、姓名、专业、学号、地区;由班主任按学号依次整理收齐后一并交给责任老师 扬州将来城市布局调整的现实分析 .将来一二十年,是扬州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布局的问题上如何深思熟虑、有备无患,是关系到将来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课题。“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推动城市化作为扬州发展的战略
10、重点,提出要“牢牢抓住各种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把扬州建设得更加富有、文明、秀美”。在新的历史时期,主动探究、探讨扬州城市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扬州 “沿江、沿河、沿线”的区位优势,以“一区五园”为支撑,增加城市经济实力;以“一体两翼”为依托,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以“一湖两古”为重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古朴宜赏、生态宜居、秀美宜游”的“魅力古城”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扬州城市布局调整的有利条件 近几年来,扬州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加速奋进、领先崛起”的总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总量明显提高,发展速度增势强劲。2023年
11、,扬州gdp为788亿元,增长了14.7%,是11年来的最高增速,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注册民资350亿元,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财政收入超过90亿元,增长28.8%.;二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市形象大为提升。城建投入3年累计300亿元,社会事业投入200亿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扬州这几年,一举夺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三是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区位优势快速凸现。随着京沪和沪宁高速马路、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三桥的通车,宁启铁路扬州段的建成,润扬长江马路大桥竣工,西北绕城和沿江高等级马路的贯穿,极大的改善了扬州
12、的对外交通。使扬州由京杭大运输河与长江的交汇点,成长为京沪高速一个重要节点、江北客运中心、上海城市群、南京都市圈的结合部,扬州的区位优势明显显现。扬州将更广泛深化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充分显示其作为滨江工商城市的无穷魅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发城市扩张的内在需求,假如在将来三、五年,扬州能如愿建成物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工业实力增加,那么,成为苏中、苏北门户城市,成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就不成问题。这样,就必定存在着扬州由目前的中等城市向大城市演进的过程,客 观上也产生了城市布局调整的冲动。 第一轮区划调整,解决了市县同城、市区面积过小、城市发展受限的问题。区划调整前,扬州市市区
13、面积是全省个省辖市中最小的,多年来,扬州市区与邗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渗透,邗江的一部分乡镇已经成为扬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99年11月批准的扬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邗江蒋王、瓜洲等1个乡镇位于城市规划区内,是扬州市城市发展“西进南下”和实施沿江地区开发的重要方向。2023年,为加快扬州市城市化步伐,促进扬州市区和邗江县共同发展,确定撤销邗江县,设立邗江区。调整后,扬州辖4县(市)3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第一轮区划调整,解决了区域划分不合理的冲突,为扬州做大、做强和下一步经济发展、城市布局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二、扬州城市布局调整应留意的几个问题 (一)、“东联西接”,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江都和仪征分属东西,如同两翼,扬州要腾飞,必需插上这两只翅膀。所以,季书记曾经说过,扬州就是要“左右逢源、东西联动”。确定扬州城区走向的主要缘由有三条,一是交通构造现状使然。扬州业已形成的“四横两纵”交通体系,确定了扬州城区将来的发展格局是“东连西接”,其中:宁启铁路扬州段、宁通高速横卧主城区,如同双杠,东挑江都、西担仪征,加上逶迤东西的沿江高等级马路,三条交通干线,如同三根骨架,把江都、仪征连接成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西北绕城南接润扬大桥,一路北上东进,穿江都全境,其扬州境内部分与宁通高速一起成不出头“井”字状,
15、构成扬州、江都、仪征境内主骨架,并且在江都境内与京沪线相交,假如将来能打通京沪高速和西北绕城西延长线,则扬州城区交通脉络非常清楚,撇开江都,则扬州交通失去重要的一纵,如同断腿,同时失去仪征、江都,则扬州如同自断“左膀右臂”,而“东连西接”则扬州伸展自如,满盘皆活。其次、“东联”是扬州的现实须要。江都与扬州文脉相连,地域相接,特殊是资源优势明显,其中,水系水网密布,京杭大运输河穿境而过,这里有著名世界的引江水利枢纽工程和中国南水北调的源头。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是江苏省石油和自然气主要产区。关键是这里有发达的水陆交通体系,京杭运输河、通扬运输河、盐邵河犬牙交错,京
16、沪高速马路、宁通高速马路等国家级和省级马路四通八达;正在扩建的江都港雄踞长江之滨,目前,江都城区已经与市区接壤,扬州对江都的政治、经济影响非常广泛,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区,接轨是迟早的事。第三、西接是扬州城区拓展的战略须要。如今的仪征不但是一个全国重要的化纤、汽车、化工工业基地。更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区域内有宁扬直达的三条快速交通系统和27公里的长江岸线,西气东输、鲁宁输油等两条管道在此过江。将来扬州要借势六合机场,还要规划建设宁扬快速城际轨道交通,仪征假如不能在区域上整合进来,就成为横亘在宁扬之间的一道槛,不但扬州向西发展的腹地不够,岸线资源也遭到分割。所以出于对将来城市架构
17、的战略考虑,必需把仪征整合进来。 (二)、“西接南延”,策应南京经济圈。 扬州交通区位改变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暗合,这促使扬州重新考虑在长三角经济区域中的定位。不少人把扬州的发展寄希望于上海的产业转移,着眼于接轨上海,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南京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数仅为5.6,而苏州则高达19.5。上海辐射最好的地区是在100到200公里之内。上海对苏南地区的辐射前几年有明显的显现,近年来已经明显衰弱,对苏中、苏北地区尤其如此,事实上,苏南走的是外向型经济之路,苏中地区还没来得及接受上海的辐射,就已经成为商务成本的高地了。2023年,上海将虹桥机场的国际货运转移到上海浦东机场,对苏南的制
18、造业的影响相当大,其物流成本平均上升了20%。03年4月,上海推出“173安排”,围绕松江等郊县173公里范围内建低商务成本制造业基地,用以吸引外资。这被视为是上海阻挡外资向苏锡常地区流入的信号。接着,宁杭高速一通,沪宁杭“大三角”基本形成并产生极化效应,苏南地区已经感受到压力并力图建立环太湖圈经济圈以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省政府也提出规划建设“南京都市圈”,意在发展苏中、带动苏北。但苏中似乎并不领情,而相反,更多的城市热衷于挤进长三角。 宁镇扬地区城市历来山水相连、习俗相近、文脉相通、经济相系,特殊是随着城市间高速马路的建成,城市间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扬州重点产业集中在石化、汽车、纺织、
19、电子信息和船舶等行业,而这几个产业,相邻的南京、镇江都各有千秋。汽车产业,扬州有12家整车生产企业,生产实力达12万辆(含底盘)。但是,仅以一两个企业为龙头,不行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离扬州仅1个多小时车程的南京,现有南汽、南京福特、南京长安、南京春兰、南京菲亚特等产业平台,政府亦在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争到2023年实现10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仅20分钟车程的镇江,也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近110家,年汽车销售达到58亿元,其规划面积6000余亩、总投资近60亿元的精功汽车工业园也正在建设中。此外,扬州的化纤、化工与扬子乙烯、南京石化等企业也关联亲密。在城市架构上,润扬大桥的开通使镇江、扬
20、州成为一座实实在在的双子城,宁扬之间沿江高速、宁通高速、长江三桥四桥的接连开通,使得宁扬两地连成一体,“宁镇扬经济板块”在空间联系上更加紧密。这意味着,扬州很难跳出“宁镇扬经济板块”自成体系。扬州要加快发展,南京都市圈要提升经济能级,宁镇扬板块的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宁镇扬假如分崩离析,各打各的小算盘,则很可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被各个击破。 (二)、“沿江布局”,呼应沿江开发。 经济带的生长与发展,往往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靠城市化、城市群、城市链的辐射带动而旺盛。扬州市提出依托扬州中心城市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在沿江规划600多平方公里,实施沿江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战略。即以园区载体建设为突破口,
21、主动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沿江转移、集聚,使沿江地区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经济走廊。沿江开发,既是产业布局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要求。所以说: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我市抢抓国际产业与资本转移机遇、增加产业集聚功能的重要抓手,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是完善区域性集散和辐射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是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两个率 先”的重大战略举措。 扬州新一轮规划强调的是组团式的发展,而不是简洁的摊大饼,即形成扬州城区与仪征、江都两市“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一是在产业分工上要有明确的定位,要制定产业布局
22、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力争错位发展,不搞重复建设,达到调整和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的目的。二是交通架构上要相互融合,相互对接,加快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且具有前瞻性。三是城市功能安排上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各区的经济发展必需依托中心城区,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四是要从城市组团的目标动身,深化开展相关规划工作:要编制全市沿江开发具体规划,并加强与全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南京、镇江等地的对接,深化探讨沿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岸线利用、港口经济、环境爱护等重点内容,力争在具体规划中对沿江地区、重点是临江地区的每段岸线、每块土地运用性质做出详细规划;要编制岸线利用专项规划,建立岸线资源与
23、利用的数据库,科学划分岸线利用功能区,促进岸线和港口资源整合,提高和放大岸线利用效率,带动纵深腹地发展;要打破“诸侯规划”,推动分区规划编制工作。各区县在规划时必需置身扬州主城区的发展,放眼长远,通盘考虑,立足扬州的大城市圈来进行各区县的规划;要明确分区发展目标和重点,保证沿江开发各项规划上下连接、左右连接、总体与专项连接。扬州是有条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但须要将规模做大,从而辐射并带动周边的地区。沿江开发的发展战略可以使城市建设重心从老城区向外移动,使产业和人才等要素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建设新城,形成“1+4”的发展模式。 (三)、区划调整,推动城区合理布局。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
24、,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必定反映。在推动城市化的体制支配和政策取向中,行政区划的调整更带有全局性、联动性。对扬州来说,由于历史缘由,市辖区的划分不很合理,有的区面积过大,有的区面积过小,而且布局犬牙交织,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城市管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任务的进一步加重,冲突和问题越来越突出,须要在新增两个市辖区的基础上,扩展规模过小的区,调整乡镇布局过于分散的区,重新合理划分各市辖区地域面积,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 首先,要明确扬州主城区的特色定位。扬州主城区,除了政治、交通、商贸、文化、金融、会(博)展中心外,应主要担当发呈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其中特殊
25、重要的是城市旅游和文化爱护的功能,要立足创建多样化的环境和景观,统筹爱护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和传统的街区格局和地段、生态景观和湿地资源、水资源等,发展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一湖两古”是扬州城区的优势资源,古城爱护,古运输河和瘦西湖-蜀岗风景名胜区的打造,须要区域上的整合,景区资源以及京杭运输河南北端的水系资源也须要一体化经营和管理,地域分割不利于古城、古迹和生态景观资源的整体利用和爱护。 其次、要超前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扬州经过近些年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实力大幅度提高。但由于过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发展水平仍旧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综合基
26、础设施系统建设应得到加强,更加注意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加注意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由适应型向基地化、网络化、功能化方向转变。重点建设“两网”(快速交通网、信息通信网),完善和利用“两港”(现代化内河港和区域性航空港),显著提升城市物流、文化、旅游及其它诸方面综合功能。要有应对区划调整的基础设施建设预案,留意与江都、仪征两地基础设施的融合。要改善扬州城市基础设施的“瓶颈”,包括当前和今后的电力问题、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扬州特殊要留意以国际化的眼光超前建设扬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就扬州而言,有以下几个重点:宁扬、宁镇之间的交通通信建设进一步网络化(延长一横:西北绕城、打通一纵:京沪
27、和润扬二桥)、高速化(城际轨道、江底隧道);覆盖宁镇扬地区的集疏运体系;城市内部交通的大外环(区划调整后)和现在城区小内环(重点完善北环瘦西湖湖底隧道,有条件预留轻轨);以生态景观资源、人文古迹、湖泊、江河水体爱护为核心内容的环境爱护设施。 第三、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对人口聚集作用。城市化本质上就是农夫市民化,从近五年来全国人口迁移状况统计数字看,地级以上城市人口迁入率最高,平均净迁入率在千分之八以上,而县级市的净迁入率不足千分之二,所以近年来,扬州的一些小城镇发展速度明显降低,一些偏远乡镇甚至出现衰退的迹象,一些县城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就业机会不多,也出现了“空壳”现象,大量的农夫情愿在
28、扬州市区置业,这是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要适时、科学、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构建适应我市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逐步把城市规模做大,从各地胜利的阅历看,有利于市区长远发展的比较好的市辖区结构模式是扇形放射式。相对于同心圆模式而言,扇形放射模式更好,各市辖区既有中心城区,也有外围郊区,都有可以进一步向外发展的空间。所以兼并乡镇要重点围绕城市中心区布点,有目的的建立卫星城和卫星镇,促进人口快速向主城区和各城市副中心聚集。 三、扬州城市布局调整的几点建议 (一)、近期:解决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不到位的问题。2023年行政区划调整,肯定程度上缓解了广陵、邗江、维扬成长空间冲突的问题,但广陵区、维扬区的发
29、展空间并没有完全打开,邗江除施桥、八里外,面积仍旧是广陵、维扬的10倍以上,且被广陵区、维扬区分隔包围,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广陵南下北上、沟通江湖。将邗江的沙头、李典、头桥杭集、泰安划归广陵,同时有效整合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打通京杭运输河南北水系;维扬北移,将邗江的槐 四、方巷、甘泉三镇收入版图;邗江北进西延,将高邮的送桥、天山、郭集、菱塘,仪征的大仪、刘集、新集、朴席划归邗江,先把高邮湖部分湖面圈进市区,使高邮湖、邵泊湖连成一体,提前谋划“省管县”后邵泊湖以北出口问题,同时,仪征的大仪、刘集、新集、朴席划进后,既可以解决现有的腹地不够问题,也可以整合部分长江岸线,一旦仪征设区安排落空,也可
30、把损失降到最低,假如近期还能把新城整合进来,则为最佳;为便于市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可将邗江的泰安、原属维扬的平山、城北、双桥划归广陵,与原属广陵区的老城区一带统一组合,设立旅游专属区。把维扬境内的瘦西湖、大明寺、观音山、鉴真纪念堂、汉广陵王墓、史可法纪念馆等名胜古迹与古邗沟、漕河、竹西公园、茱夷湾公园等,连同原属广陵的老城区,原属邗江的凤凰岛等生态、景观资源统一纳入旅游区管委会。 (二)、中期:以扬州主城为核心,把江都、仪征整合到扬州中心城市来,真正形成“一体两翼”的大城市发展格局,假如仪征、江都撤市建区可行,则可撤销维扬区,将现在的开发区、合并汊河、蒋王、瓜州、朴席、新
31、集,成立瓜州区(暂定名),维扬区机构与现在的开发区合并,行政中心迁往瓜州,原维扬区所属乡镇划归邗江区管辖,原维扬区驻地划归旅游区管委会,这样,城市布点基本靠南,既呼应沿江开发,又利于下一步大交通格局形成,而一旦江都、仪征撤市设区胜利,则须要对几个区原来的区域作进一步调整,部分乡镇须要作适当的回调,以保证几个区的人口、土地面积、经济总量整体相当,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 (三)、远期、与镇江组建跨江组合型特大城市。扬州地处沪宁发展主轴边缘,规划中的五条城际轨道交通线没有一条与扬州相连,但假如跨江轨道交通打通,润扬二桥(连接京沪、公铁两用)得以实施,沿江“宁、通、沪高速(苏通与上
32、海对接)”连通,则扬州可以尽得南北两条主轴之便利,成为两条主发展轴的端点城市,宁镇扬经济板块的中心城市,长三角辐射苏北、皖北经济腹地以及联系中原地区的节点城市,双子城的格局既有必要也成为一种可能,那么,南京假如直辖,则可考虑仪征部分并入(近期目标已有阐述),使其成为扬州与南京之间的缓冲带,江都则融入主城区,建立润扬大都市应成为首选。 总之,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城市在成长。扬州从20年前到现在,建成区发展了10倍,及早谋划、科学布局,将会对扬州城将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扬州的古、文、水、绿、秀是特色,16.8平方公里的古城与古迹,自然风光与生态园林是将来主城区的灵魂,不行偏离;200多万亩
33、的水面、143公里的古运输河、南水北调源头密布的水网、80多公里的深水岸线和良港是优势,不行或缺;四横三纵的交通网、水公铁联运的交通优势是我们起跳的平台,不行忽视;汽车、化纤、化工、船舶、集装箱、电子、电力、纺织、服装是我们发展的产业基础,不行偏废。在确定我们将来的城市框架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内外交通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长江岸线和江、湖、河水系,充分考虑主城区战略定位,充分发展沿江城市群和产业带,为我们城市的将来供应崭新的发展空间,插上腾飞的翅膀。 城市规划原理篇三 城市规划原理 实践作业一 城市(或城市片区)考察报告(详细题目自定) 目的:通过对城市或城市片区的现场考察,相识城市并了解城市
34、规划对城市形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要求:自行选取城市或城市的某一片区,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其历史和现状基本状况,然后通过现场踏勘视察访谈记录等方式进一步相识该城市或片区,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写出城市考察报告,要求报告内容能有自己的视察发觉和思索产生的结果。 提示: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或者特长侧重于城市某一方面的考察并自行选取表达的形式。视察角度举例: 1、城市整体的视察,城市的结构、形态、分区,城市的特性、文化气氛。 2、对城市历时的考察,发觉城市生长的过程,比较不同时间段形成的片区之间的同异; 3、功能的视察,比较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差异等。 城市片区视察:可以是分区意义上的片区也可
35、以是自行界定的视察片区比如城市的中轴线沿线、城市的边缘区域、滨河(海)地带、历史街区等。 视察层面:功能的构成、建设的密度、空间的分布和形式、尺度、色调、构成城市或片区特征的要素(自然的要素、人为的要素)、各色各样的人、形形式式的活动、交通流。 作业形式:ppt文件 时间:第七周完成。现场考察课外自行支配时间完成。 城市规划原理篇四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念与四个方面。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区分的城市化和城市化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城市转化的
36、现象及过程。四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改变文明意识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和城市化: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动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田园城市”理论: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妙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全部。 现代城市设想: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宁静卫生的城市
37、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 4、我国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5、唐长安与以往都城比较具有的三个特点: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官民不相参”规模尺度超前 6、欧斯曼巴黎改建:欧斯曼对巴黎施行了一次大规模改建:再次拆除城墙,建立新的环城路,在旧城区里开出很多宽敞笔直的大道,建立了新的林荫道、公园、广场、住宅区,督造了巴黎歌剧院。改建后的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漂亮的城市。 7、我国城市用地按十大类的名称与代码。居住用地(r):分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38、。工业用地(m):分一二三类工业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c)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化用地(g)特别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8、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28,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人。 大中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 9、城市用地的四个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10、城市用地评定三类用地的区分:一类用地: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须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须要实行肯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三
39、类用地:不相宜修建的用地。 11、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重点支配好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工业用地和居住、交通运输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 布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12、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殊是经济职能从数量上去分析,说明其潜在优势。 13、性别比的理解与计算: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
40、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15、居住区用地分四类: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绿地。 16、第一批示范小区:天津川府新城村、17、居住区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成组成团成街成坊整体式的组合方式 18、居住区绿地系统组成的四部分:公共绿地公共建筑或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化 19、居住区公共绿地组成: 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园小块公共绿地 20、建设新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低于25% 21、组团路两侧建筑限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不宜小于8m。 22、沿街建筑物长度、消防车通道的规范要求:街区内的
41、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 23、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24、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居住组团级:150-250米。 25、人口净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26、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记。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
42、径。城市道路交通方法的影响。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27、广场按功能分: 市民、市场、建筑、纪念性、生活、交通广场。28、60年头到70年头步行街三种类型:全步行林荫商业街限制车行的步行林荫商业街准步行林荫商业街。 29、城市中心位置的选择: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地段的选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30、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尺度和须要来估量功能的分区和布局,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白以人为本的方向。提出城市规划主要解决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城市规划要留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爱护。
43、城市规划解决的对象是三维空间。 31、马丘比丘宪章的思想基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其中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量并不能起确定性的作用,而起确定性作用的应当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2、限制性具体规划的编制内容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限制指标;确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调等要求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限制点坐标和标高依据规划容量
44、,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运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32、广场的空间组织:应满意人们活动的须要及欣赏的要求。要考虑动态空间的组织要求。静观时,空间层次稳定;动观时,空间层次交替改变。有时要使单一空间变为多样空间,使静观视线转为动观视线,把一览无余的广场景色转变为层层引导,开合多变的广场景色。 33、居住区中中小学布置的考虑因素:中小学的服务半径: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米左右,中学为1000米左右。学生上学路途: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城市交通干道、市中心等车多人杂的地段。布置位置: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偏僻的地段,不宜在
45、交通常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旁边布置,以免噪声干扰;但同时也应留意学校本身对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肯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学校建筑的层数 34、美国郊区化的特点:根据技术条件、发展速度及其不同特点,以1920年为界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美国近代郊区化以有轨交通为主要技术条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以近郊的发展为主。而现代郊区化的主要技术条件是汽车和马路的发展,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以远郊的发展为主。 41、居住区交通组织:“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人车共存” 42、二战以来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二战以后,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
46、城市商业街区的步行化有很大发展,不仅改建城市原有商业街,而且在城市外围新建了购物中心。布局形态上,从人车混行的传统商业大街发展到将汽车交通分开的步行商业街和林荫步行商业区。从单一的地面层商店发展到地 上、地下空间综合的商业建筑群体,发展了步行天桥连通商业大楼和地下商业系统。解决了宽敞商业大道上行人穿街和繁忙汽车交通相互干扰的冲突。 35、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要仔细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限制相结合36、居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及范围 (2)确定规模,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
47、小 (3)拟定居住住宅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岸方式 (6)拟定绿地、活动、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40、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狭义概念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公共运用的室外空间,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 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