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docx

上传人:1868****340 文档编号:937111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23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安排,以明确目的,避开盲目性,使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安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个人今后的安排范文,欢迎阅读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篇一 (结合新课标) 一、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教化的相识 二、家庭德育的内容 1.“五爱”教化。 2.培育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3.家务劳动教化。 三、家庭德育的方法 1.统一要求。 2.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3.爱与严相结合,嘉奖与惩处并用。 看法增进酷爱共和国的情感,形成对于法律的信任与敬重。养成理解和关切社会生活的主动的、亲社会的倾向

2、。初步感受权力与义务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相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及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并强化中华民族历史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看法。 通过学习和探究,感悟到很多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进行着不懈的探究;千千万万的热血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谢之情,怀有民族骄傲感、自信念。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激昂民族意识,为我国人民不屈不挠、反奴役、反压迫的民族精神而感到傲慢和骄傲,树立奋勉图强的爱国志向。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酷爱之情。 实力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与封建社会国家的区分,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的优越

3、性,能够初步尝试从权力和义务的角度思索个人行为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形成并不断巩固学习历史的不同方法,学习思索历史事务的缘由与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懂得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及事务,能够采纳适当的方式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差异。 能够进行简洁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提高运用地图的实力,在探讨中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实力。 学问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懂得宪法的特别地位,以及法律在人民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知道中国历史的朝代依次。了解有关汉朝、唐朝的一些重要史实

4、与人物,直到有关新大陆的“发觉”和环球航行的基本领实,以及在人类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工业革命的内容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欺凌的重要事实,以及在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奋斗中出现的人物、事务、过程。 知道近代以来,面对清王朝的压迫剥削,面对列强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进行着不懈的探究。 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斗争,以及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篇二 五(7)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8人,同学学习仔细,基

5、础驾驭比较扎实,同学间能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学习看法比较端正,上课气氛较活跃,布置的预习作业完成率较高。还有十多位同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用心听讲状况比较严峻,以致学习效果差,作业马虎,回答问题举手发言人不多,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够突出。 五、六年级年龄段( 12 13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非常快速的。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本册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

6、社会的相识和理解,特殊是“我”“我们”的意识的形成,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祖国、民族的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推断实力。 教材也留意到该年龄段的少儿在自我分化中的详细特点,如他们所意识到的客体我往往来自于他人的评价,特殊是同伴们的评价同样也起先从自己的各种行为表现中相识“我”,留意到了他们在自我形象等方面的敏感性,留意到了他们的自我期盼往往投射于所崇拜的偶像等特点,同样我们也留意到中国的儿童普遍较缺乏自信念的文化心理特点,教材的设计努力从这些特点动身。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究中国公民

7、教化的范式。 3)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1、引导儿童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并形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关切他人的生活看法。 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标签:九年级政治教学安排,初一政治教学安排,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 能够 学习民主地参加集体生活。 3、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

8、念和规则意识。 4、培育学生酷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自尊心和骄傲感,能够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有开放的国际意识;让他们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学问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了解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5、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1、以往品德课与社会课分别授课的状况下,由于实施这方面教化的场景被窄化,品德课往往是在纯道德的场景中进行的,简单陷于枯燥的道德说理,新的课程为爱祖国的教化开拓了比较广袤、多面的场景,在历史的、地理

9、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多种场景下,爱祖国就可以不再是单纯的道德的教化,而可能是发生在多种教化因素影响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产生单因素影响所不行能有的作用。 2、新课程注意学生自己的体验过程,强调“教化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验和阅历、生命感受和体验。老师的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依据教科书的教学目标,努力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爱护学生的新奇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与实际多结合避开空洞的说教。 4、理解教材,用好教材。 一周一课,其间也可支配一些劳动,春游、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

10、会教学工作安排篇三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三个班共139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主动向上,勤奋刻苦,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探讨问题,勤于思索,勇于发言,大多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主动改正。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化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化

11、主题统领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化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平安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培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相识与同学关系的教化;其次单元主要进行平安生活教化;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化。教材在“我在成长”教化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教化资源,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须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

12、,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识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化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随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忱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留意了对学生道德推断实力的培育。三年级的儿童很简单受到新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仿照、尝试、探究的心理,经常不顾后果

13、盲目仿照,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推断实力,是三年级教化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留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殊应避开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相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四周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索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

14、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老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化基地、图书馆、试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留意了引导老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化资源,使老师能创建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老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

15、刚好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 1、了解自己的看法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念。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观赏和敬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愧感,疼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同等相处、相互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支配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允、公正、民主、同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育现代民办法识。

16、 7、了解有关平安的常识,有初步的平安意识和自救自护实力。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敬重和关切,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切家庭生活,情愿分担家务,有肯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 约。 其次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平安回

17、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急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第十九周复习总结 其次十周期末考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篇四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其次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 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

18、再是单一的学科学问内容,而是学生感爱好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对学生广袤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持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加。4。形式活泼。教材版式新奇,富于流淌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纳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1、感受中外沟

19、通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骄傲。 2、感受斗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斗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怜悯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妙,增加和平意识,激发学生憧憬和平、酷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哺育之恩,激发酷爱地球的情感,懂得爱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相识自然灾难。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傲慢;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内生活的美妙。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务,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养成情愿倾听他人看法,乐于和同伴沟通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日的和

20、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切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情,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爱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育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难侵袭的实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沟通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懂得今日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

21、要性,相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提高冷静视察、客观分析社会事务的实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实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难是自然界发生的异样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骇人动目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打算。 本班共48名学生,整体素养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仔细、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相互关切、相互帮助,和谐友爱相处。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肯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等

22、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很多不良的成分须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

23、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五、进度支配本学期教学周16周,每周2课时,总计32课时。详细支配如下: 每周内容: 1、源远流长的中外沟通 2、飘扬的五星红旗 3、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幻想 5、斗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6、和平来之不易 7、放飞和平鸽 8、人类唯一的家园 9、难过的地球母亲 1011、在自然灾难面前 1213、课程伴我成长 1415、恋恋不舍情 16、憧憬明天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篇五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

24、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教化、集体主义教化和社会主义教化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因素,加深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本学期任教四(1)、四(2)、四(3)、四(4)四个班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学生虽然驾驭的基础学问比较坚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学问知道的比较少,同学们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不强。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所以要求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四年级是

25、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

26、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学会编制小报;相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教

27、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 1、变更

28、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

29、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

30、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

31、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支配 备注 1 2.6-2.12 社区的公共设施 2 已完成 2 2.13-2.19 和谐相处 2 3 2.20-2.26 精彩的社区生活 2 4 2.27-3.4 精彩的社区生活 2 5 3.5-3.11 城乡巨变 2 6 3.12-3.18 腾飞的翅膀 2 7 3.19-3

32、.25 交通连四方 2 8 3.26-4.1 服务在身边 2 9 4.2-4.8 56个民族是一家 2 清明节 10 4.9-4.15 56个民族是一家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1 1 11 4.16-4.22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1 1 12 4.23-4.29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世界之窗 1 1 13 4.30-5.6 世界之窗 节日大关 1 1 劳动节 14 5.7-5.13 节日大关 多彩服饰 1 1 15 5.14-5.20 多彩服饰 总复习 1 1 16 5.21-5.27 总复习 1 17 5.28-6.3 总复习 1 儿童节 18 6.4-6.10 总复习 1

33、 19 6.11-6.17 总复习 1 20 6.18-6.24 总复习 1 端午节 21 6.25-7.1 期末考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篇六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必需贯彻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阅历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驾驭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学问学习。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和学问三个部分。必需相识到,这样三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互为影响的。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看法是在生活中形成的,

34、实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而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学问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 在详细的课程单元中, 要渐渐地习惯于全面地考虑和把握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详细内容,也无论采纳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老师都应当事先从目标动身进行考虑:在这一单元、主题或课题的学习中,可能促进学生哪些看法的形成和转变?可能促进学生哪些实力的熬炼和提高?可能赐予学生哪些学问阅历的获得?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把握。当然,在不同的内容中,看法、实力、学问目标必定地会各有侧重。 学生并非是一窍不通的,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不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起先的。已经具有了肯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些很初步的社会生活阅历,已经在生活中

35、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具有了很简洁的生活自理实力,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很自然地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基本相适应的生活看法,表现出了初步的社会主动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正是从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接着予以教化和提高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要把教学内容当作学生完全不懂的东西来加以讲解,加以灌输。而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动身,擅长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使之与课程详细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的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 除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品德与社会课还应当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阅历。教学

36、过程就是使学生的生活阅历不断丰富,各种实力不断提高,学问积累不断增加,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连续性过程的规律。全部这些,仅仅依靠原有的生活阅历是不够的,要通过各种活动,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思索和尝试的范围不断扩大,以此为基础引导他们向更成熟、更高级的水平发展,使他们原有的生活阅历得以拓展、扩充、提升。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学问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老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行能干脆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当中,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等等占有

37、极为重要的重量,而这些成分的形成、改变与提高,都是以个体的亲身经验、主观体验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验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而亲身经验和主观体验,只能在自主性的活动当中才可能产生。因此,如何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老师带有根本性的任务。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化是要回来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当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当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

38、接触。社会课必需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意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袤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为此应当主动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意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支配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篇七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爱好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

39、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须要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已有的阅历,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爱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爱好,有的孩子则认为老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老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诚信是金”,其次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

40、,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领实,把爱惜家乡文化遗产教化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途的历史演化、将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领实,感受祖国的快速发展,并时刻留意交通平安,不但自己要留意交通平安,还要向四周的人宣扬交通平安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

41、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忱,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学习爱好。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看法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42、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3课时 其次单元:伸出我们的手 3课时 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8课时 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3课时 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4课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篇八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1岁。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化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爱好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

43、肯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很多不良的成分须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索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为学生提高一种思索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敏捷。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阅历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化地

44、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沟通,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探讨,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供应一个可供探讨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加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加者和创建者。 第一单元: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一个人的力气小,只能做小事;很多人合作起来力气大,可以做大事,懂得对手也是挚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和合作无处不在,教化学生在学习中、在赛场上、在活动中合作,集体的力气是巨大的,让学生了解在合作中遇到冲突怎样处理。 其次单元:简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新时代,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