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劝学杜甫诗三首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劝学杜甫诗三首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篇).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劝学杜甫诗三首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实力。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劝学杜甫诗三首 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战乱年头人民的凄惨遭受。 2.理解古代诗歌“藏问于答”的手法,并应用于平常作文当中。 3、理解杜甫冲突心理,揭露官吏的横暴,怜悯人民的苦难,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教授 设计问题情景 教学过程 一
2、.导入及文学常识接受: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吧?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围攻邺城。但由于内部冲突重重,唐军始终不能攻下邺城。到了其次年3月,反而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败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殊在接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望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杜甫是个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见到这种情景,他非常的忧虑和愤慨,于是创建了两组组诗,这两组组诗是“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3、垂老别、无家别)。 其中,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石壕吏,因为构思奇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二、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 三、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诵期间完成) 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为五言古诗(插问:五言古诗是几个字一句?五言就是五个字) 2、题目解析: 关于“石壕吏”这个“吏”字,做一点补充。我们常说“官吏、官吏”,似乎就是指当官的人,但是在中国古代,作官的制度等级森严,“官”和“吏”其实是两个级别的人。他们的不同点在于: 由国家干脆任免的叫“官”,官职和级别较高。比如说“县官”,一个州的“州官”,柳宗元到我们永州上任,他就是一个官。 而地方上的公职人员叫“吏”,官职和级别较低。比如我们常
4、常看到电视里面县官升堂的时候站在两旁的差役,就可以叫做“吏”。 一般而言,“官”到一个地方去上任,他有肯定的任期,四年或者五年的样 子,时间一到,他又要听皇帝的调遣,派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官;而“吏”呢,一般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担当,没有规定的任期,但可以长期干下去。 结合本文,我们知道石壕村的这个“吏”,他是特地管抓人去充军的,所以他是石壕村的一个“捕吏”,详细到我们这篇课文,也可以理解为“捉人的差役”。 四、引读(下面由老师老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比照自己刚才的朗诵,细致体会。) 五、理通全文。 (实行引导学生通译全文的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讲解本文的重点字词,以教科书为准,适当自由发挥,解除学生通读全
5、文的障碍。) 结尾,这首诗,我们就这样翻译了,假如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下课后问老师,好吗? 六、巩固和提高: 石壕吏这首诗中,老妇人的“致词”是全诗的主体,它对揭示主题有重要的作用。 凭我们的直觉,差役跑来捉人确定是要问话的,不行能就要老太太一个人说下去,但是作者杜甫却奇妙地将问话的部分隐去了。我们把官吏的问话补充完整,也许的故事情节就是这样的,请同学留意听,等下我会要一个同学来演示一下。 等老妇出门看的时候,差役早扑了进来,四处搜寻,却找不到一个男人。于是怒吼:“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来!”老妇哭诉起来,说:“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料差役
6、仍旧大发雷霆:“莫非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说:“室中更无人!”家里再没人了。 而在这个时候,屋内抱在儿媳妇怀里的小孙子,受到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捂住嘴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惟有乳下孙!”只有个孙子呢!还在吃奶,小得很。 差役又吼起来,“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并且就要往屋内冲,老妇只得硬着头皮说明:“孙儿是有个母亲,因为要给孩子喂奶,还没有离开这个家,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放过她吧!”但县吏不愿罢手。 老妇生怕儿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好牺牲自己,对差役说:“我这老太婆虽然已经年老力
7、衰,但请让我连夜跟你们回去,抓紧去河阳的话,或许还来得及为将士们做早饭。” 大家看,在原文中,差役的问题一个也没有出现,但是我们可以从老妇人的回答中,大致推断出差役问了那些问题;这种把问的内容奇妙的隐含在回答中的表现手法,就是“藏问于答”。它的运用能够使内容更加的集中,精炼,并且跳出俗套,“石壕吏”之所以情节生动奇妙,它也就体现在这里。 再举个例子,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喜爱用许多的对话,比如: 小红早上遇到我,问我:你吃了早餐吗? 我说:我吃了两个包子,两个馒头,一杯豆奶。 小红说:那你胃口很好。 我说:不是我胃口很好,而是我真的很饿。 小红问:吃完早餐打算去那儿? 我说:昨天我去图书馆迟了,今
8、日想早点去借杜甫诗集。 这样记流水账,显得很啰嗦,同学们再听听老师根据“藏问于答”手法改写后的内容,细致比较一下: 改写: 早上,我告知小红,早餐我吃了两个包子,两个馒头,一杯豆奶;不是我胃口很好,而是我真的很饿;吃完早餐呢,我想去图书馆借杜甫诗集,因为,昨天我去晚了,没有借到。 这样写是不是通顺多了?以后大家也可以试试。 好了,现在请人上台来演示一下。我来演差役,上台的同学演老妇人,用自己的话回答,其他在下面的同学演杜甫,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假如上台来的这个同学进行不下去了,就帮帮忙,好吧?! (叫人) 七、(假如还剩余时间则要学生背诵该文。) 其次课时: 一、巩固提高: 昨天我告知大家,石壕
9、吏是首叙事诗,根据叙事诗的结构,应当将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 (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务的开端。 时间:深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老妇、老翁、捕吏 事务开端: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有两个字值得大家深化探讨:“暮”字、 “捉”字。 1、前一节课说明到“暮”字,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 明确:暮是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傍晚”。 这个“幕”字,很有深意。在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芜等缘由,旅客们都是天还没黑就已经借宿落脚了。因此“暮”字表明诗人到傍晚的时候才匆忙找到石壕村借宿,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联系当时
10、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试着猜想一下,当时正是唐朝的军队和安史叛军相互较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第一种可能,大路毫无疑问地被这些军队占据了,根本不能通行,因此诗人只能走小路,当然,古代的交通没有今日这么发达,他们没有汽车,也不行能有摩托,所以诗人走小路费了许多时间; 其次种可能,当时从新安到石壕村,再到潼关一带是唐朝军队和安史叛军对垒的前线,斗争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诗人一路上走来,十室九空,在天黑之间即使想投宿,但也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所以诗人才在天黑之前匆忙找到石豪村投宿。 2、作者刚刚写到他投宿石豪村,马上干脆点出吏捉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
11、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提问: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明确:“捉”字示意当时的百姓不情愿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实行“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照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有吏夜捉人”的意思,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讲了,(提问:有同学知道这句话事什么意思吗?有官吏夜里来抓人) 再请大家想一想,官吏为什么要晚上来捉人,而不是白天来捉人呢? 深夜来捉人这件事: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官吏捉人的事时常发生,人们都被捉怕了,白天或者躲藏起来,或者实行抗拒的措施,使官吏无法捉到人。再就是反应了官吏捉人手段的狠毒、狡猾,
12、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攻击,使人防不胜防。 因此“夜捉人”这件事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下面一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真实的再现了官吏来捉人时,老夫妻两的娴熟协作,一个马上翻过围墙逃走,另一个则出来应付官吏,为老伴争取逃跑时间。这同样表明白官吏捉人的事,常常发生,所以老夫妻俩才能在多次重复操练后,协作这样默契。 其次部分(2、3): 其次部分是故事的高潮,老妪叙述家中的不幸。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极其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冲突。 (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两句中哪些词形成显明的比照?) 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剧烈的比照; 希望大家留意一下,这个句
13、子中,两个状语“一何”起了加重感情色调的作用。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概,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哀思的气氛。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妇啼一何苦”完全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 下面的是老妇的“致词”,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斗争对老妇家造成了巨大灾难 (提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是那几句写明白斗争给老妇家造成了巨大灾难?) (提示:老妇不是说她有三个儿子都在戍守邺城吗,那个时候唐朝军队和安史叛军正打得难分难舍,他们现在的命运是怎么样的,你想过没有?)三个儿子两个已经战死了,另一个也生死未卜。原文就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其次层:表明老妇家家境贫寒 “出入无完裙”死去了丈夫的媳妇衣不蔽
14、体,家里的贫困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这里随意告知大家一个额外的学问,我们中国古代呢,是一个封建的农耕社会,它完全可以依靠一家人的自由劳动自给自足。像这个课文中说的一样,这一家人有三个儿子,也就是说有三个可以劳动的人。我们可以大致推想一下,假如不是斗争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丰足的生活。用一句很现代的话说呢,就是过上了小康生活;因此呢,“出入无完裙”也表明斗争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峻的破坏。 第三层:老妇被逼服役(最终四句) 我们想一想就知道了,年纪大的人,比犹如学们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比较惦念自己的家,一般是不情愿很长时间呆在别的地方。本文中的老妇呢,当然也不情愿离开自己的家。但是差役们很凶
15、狠,他们抓不到人是不会罢手的。 可家里呢,老头子跑了,除了老妇人自己,就只剩下自己的媳妇和小孙子。假如差役们把媳妇抓走了,小孙子没有奶吃,确定要饿坏的,对吧?!所以老妇人不得不被差役们逼着去服役,虽然她很无奈,但是也没有方法。 第三部分(4):交代故事的结局老妇人被抓走了。 (问:那句诗表明老妇人被抓走了?明确: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请留意, “夜久”两个字,它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当然了,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来,表明他通夜没有入睡。 “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即使是很低微的声音都被他听到了。 三、
16、总结:好了,全诗的讲解,就到这里为止,同学们假如有什么疑问,下课之后呢,可以来找我。接下来,我们对全文做几点总结。 1、我们一起细致阅读了全文,有同学能告知大家,这首诗讲叙怎样的一个事务?主要人物又是谁? 主要事务:官吏深夜抓人,老妇被逼服役。 主要人物:吏 2、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告知大家,这是首叙事诗,既然是叙事诗,它就有肯定的写作依次,同学们知道这是按什么依次来写的吗,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字词? 明确:按时间改变依次来写的。第一段“暮”、“夜”;最终一段“天明”。 3、通过以上的分析,作者写这首诗的思想主旨应当很明显了吧?有同学能告知我吗? 中心思想: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遭遇斗争苦难的人民
17、的深切怜悯,揭露了官吏的凶残,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4、作者杜甫在第一段第一句写道“暮投石壕村”,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认为他是投宿在谁的家里? 明确:第一段最终一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生动的动作细微环节,假如不是作者杜甫当时在场的话,是不行能描写的这样精确的。所以诗人是借宿在老妇家里。 5、接上一个问题,老妇人一家在兵荒马乱的年头收留杜甫,对他有恩,为什么杜甫对老妇的遭受,一言未发,最终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劝慰,大家是如何理解诗人的缄默? 明确: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当时思想上的冲突:他歌颂老妇勇于担当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斗争,希望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但他又
18、写出了老妇一家的凄惨遭受,这又表明他为斗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而深感哀思。这一冲突也反映在三吏、三别其他五首诗中,同学们有空就去看一看。 石壕吏练习(假如还有时间,本练习可用) 1、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一何 前致词 新战死 长已矣 无完裙 逾墙走 语声绝 泣幽咽 登前途 2、石壕吏是一首_(叙事、抒情)诗,体裁是_ 古诗,杜甫的组诗“三吏”中除石壕吏外,还有_、_两首诗。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意思是什么?说明白什么? 4、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5、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叙事 五言 潼关吏 新安吏 2.因为有孙子,他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出入没有一件完整的
19、衣服可穿。 3.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常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攻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4.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遭遇苦难的人民的深切怜悯,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劝学杜甫诗三首 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篇二 学问目标: 识记重点词语,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实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改写并表演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德育目标: 教化学生应当正确的评价和分析历史,仔细体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面对频仍战乱时的深切苦难,酷爱现在的华蜜和平的生活。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的
20、正确。早年,杜甫壮怀满志,“少年不知愁味道”,中年,杜甫饱尝了人间的冷暖,对生活又有了一番新的相识与体会,今日,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杜甫的另一篇诗歌石壕吏,来品尝一下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2、整体感知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表演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精炼、内涵丰富的特点。 三、说明下列划线词语: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6、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四、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
21、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思想的冲突性: 1、歌颂老妇勇担,望评定苦难,天下太平; 2、怜悯老妇一家的凄惨遭受,对斗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深表怜悯。 五、思索品尝: 1、齐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官吏为什么选择夜晚“捉”人? 2)课文用怎样的一句话来概括官吏和老妇的表现的? 2、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课后记:本首诗歌可以在充分理解驾驭诗歌基础学问和基本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实行课堂表演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进而加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深层理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劝学杜甫诗三首 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篇
22、三 八上同步学习及素养训练之四 一、课文追踪 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5)老翁逾墙走 逾( )(6)三男邺城戍 邺 戍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3.填空 (1)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23、 ,都收集在 。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三别”是指他写的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石壕吏中示意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 (3)吏呼一何怒, !(4)夜久语声绝, 。 5.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24、)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译: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译: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 (2)齐鲁青未了( )
25、(3)造化钟神秀( ) (4)会当凌绝顶( )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 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11.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到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12.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26、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3. 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14.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驾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担心的情景。 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斗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 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
27、归纳层意。 第一层: 。 其次层: 。 第三层: 。 17.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二、练习巩固 18.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4分) 具答之,便要( )还家。 可爱者甚蕃。( ) 各隐卷底衣褶( )中。 选贤与( )能。 男有分( )。 舟尾横卧一楫( )。 不行亵( )玩焉。 黄发垂髫。( ) 19.辨别说明句中加点的词。(6分) 寻 鲜 寻向所志 ( ) 芳草鲜美( ) 寻病终 ( ) 陶后鲜有闻( ) 属 绝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佛印绝类弥勒(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端 足 东坡右手执卷端 ( ) 不足为外
28、人道也( ) 其人视端容寂( ) 东坡现右足( ) 20.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咸来问讯 (2)诣太守 (3)寻病终 (4)斯是陋室 (5)往来无白丁 (6)可爱者甚蕃 (7)罔不因势象形 (8)尝贻余核舟 21.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d.能以径寸之木 2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 a.诎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 23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
29、有许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2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 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 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 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 26.默写(14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
30、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方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4) 所记载的核舟虽然微小,但所雕人物却神态各异,活灵活现,例如佛印就强调他“_ ,神情与苏黄不属”,船尾居左的舟子不仅动作生动“左手抚炉”,而且“其人_ ”。 (5)桃花源记中描述桃花林的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 。 (6)夜久语声绝, 。 (7) ,恨别鸟惊心。 (8)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可以 ,阅金经, 。 (9)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31、。 (10)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左刻“ ”,石青糁之 27.修改病句 (1)爱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下列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予以改正。(2分) 神舟七号升空,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闲逛,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驾驭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鉴于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也发觉多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必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全力拉制疫情在我国传播。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限制中心
32、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lnl流感的防控状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作发出指令。实行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甲型h1n1流感这样的突发事务具有重要作用。 (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4分) “学问守护生命”是由教化部与中心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化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是新学期之初教化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有专家认为,生命教化是教化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化主旨以人为本的回来。 第 句,修改看法: 第 句,修改看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33、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b.我们不赞成应试教化,决不是主见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化教学活动的做法。 c.大陆目前正主动筹组赴台选购团,大约有7至9个以上的选购团安排在5至9月间先后赴台考察并洽谈选购事宜。 d.最近,某煤炭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严峻责任事故的调查结果及其处理看法,以避开同类事情不再发生。 (6)下面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空白处。(不得变更句子的原意) 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使同学们更加酷爱体育运动了。 三、综合
34、性学习 28.班级开展“古诗苑闲逛”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依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2分) 诗集名称: 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苍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
35、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2分) 读古诗,犹如拥抱奇妙的世界。 你能领会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雄伟挺立。 你能倾听水的旋律:有的宛转低回, 。 你能观赏花的姿容: ,有的绚丽盛开。 29.在中国莲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你能写出含有莲花的古诗名句吗?(至少三句,并写出作者)赏荷胜地、谜语 四、中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30-35题(24分) 大地的语言(节选) 阿 来 挚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
36、程中慢慢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非常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好像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穷无尽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确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确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日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的确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强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穷无尽的绿色仍旧充溢朝气,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
37、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爱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织,叶与叶相互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芳香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旧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日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接着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