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docx(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虎知道整理的10篇最后一课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虎知道将不胜荣幸。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结构。 【教学重点】 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
2、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习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
3、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四、熟悉本课结构 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第二部分(723)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
4、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这三方面的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
5、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 明确: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此外,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穿和摆挂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国旗。这正是韩麦尔先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心设计的。 小弗朗士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一个也字,清楚地表叹了小弗朗士对取消法语改学德语是非常反感的。这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学习祖国语言的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普鲁士的文化侵略的极端仇恨之情。总之,他的爱国情感在韩麦尔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华。 3、第三部分(2429
6、)高潮、结局,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前后照应 例: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与后文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他们已经收操了。 另外: 关于分词问题,前后三次,推动了情节发展。 关于戒尺问题,前后三次,突出了人物严厉的形象。 镇公所的布告牌两次,突出故事的社会背景。 五、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借以理解人物形象 1、小弗郎士的变化: 从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 从怕老师理解、同情并尊敬老师 找出相应的句子 从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 2、韩麦尔老师: 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结尾
7、部分脸色惨白他哽住了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为什么他哽住了?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脸色惨白,因为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这宣布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这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先生的沉重打击,此时他的内心嫉妒悲愤和痛苦。 他哽住了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侵略者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韩先生的沉重打击,表明了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因为韩先生的爱国热情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还是一位爱国人士,小弗郎士老师的爱国热情十分崇敬,所以觉得他高大。 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8、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理解: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请在文章中找出极度悲愤的词语和作用。 【板书】 最后一课 1、小弗朗士(前后对比)略写 爱国主义感情 2、韩麦尔 外貌 语言 动作神态 最后一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
9、、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透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潜力。 4.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情绪,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1.引导学生掌握透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题目导入法。从题目“最后一课”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种情形下的最后一堂课,会出现哪些状况你期望这样的最后一
10、堂课怎样上 2.背景知识介绍法。介绍有关普法战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体会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情绪,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设问激趣法。设问想象:如果有一天,不再允许你说祖国的语言,不再允许你使用母语,你将如何应对由这一话题导入。 4.诗歌导入法。由最后一课这首诗导入。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二、作者及背景、文体简介 1.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
11、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能够帮忙我们了解都德。(幻灯片)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
12、色的浓密头发从头上一向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3.本文从题材上来看是小说,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也有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描述。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能够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下面老师为大家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一方面注意生字、生词,同时也要感知文意。 2.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13、,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请大家自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 4.请两位同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其余同学仔细听,然后评价并补充或更正。 5.师生互动,理清文章思路。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三种划分方法: (1)全文可分四部分。 上学路上(16)上课之前(710)上课经过(1123)宣布散学(2429) (2)全文可分三部分。 上课之前(110)上课经过(1123)宣布下课(2429) 上学路上(16)上课(723)
14、下课(2429) 教师明确:这三种划分方法都有道理。本文主要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之痛,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最后一课”为本文的主要事件,以此为中心,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是有道理的。结构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教师提示: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是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课文正是透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高度的民族职责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教师把六个小组分为两大组,一、二、三小
15、组为一组,研讨小弗郎士,四、五、六小组为一组,研讨韩麦尔先生。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用笔勾画出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语句。围绕“文章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 一、四小组代表为主要发言人,二、三小组和五、六小组分别作补充,学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成果展示: 关于小弗郎士 作者抓住小弗郎士上课前后情绪、态度的变化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在上学的路上:小弗郎士和往常一样,怕老师提问而想逃学;发现天气温和又晴朗,画眉鸟的歌声宛转动听,普鲁士士兵在操练,他觉得搞笑;对布告栏里的坏消息不太关注;对老师只是“怕”,缺乏对老师
16、的理解。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有辨别是非的潜力,也有必须的自控潜力。 上课之前:小弗郎士发现了教室里有许多不平常的状况。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里十分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教室后排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个个都很忧愁。对此,小弗郎士感到吃惊。 上课时:韩麦尔先生说这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期望同学用心学习,小弗郎士听了心里万分难过,他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感到懊悔,舍不得和课本分手;小弗郎士没背出分词的用法,心里挺难受;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生动讲解,使小弗郎士对学好法语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懂得了怎样爱国;小弗郎士观
17、察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对先生此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理解,他敬爱自己的老师;小弗郎士观察郝叟老头和孩子一齐读拼音时感情是那么激动,他更理解了为什么这天镇上的人也来听课,他情绪很难过。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情绪、态度有了如下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这一转变是有原因的,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五、激发想象,联想拓展 根据课文结尾,展开合理想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请以“散学以后”为题续写一
18、段话,不少于350字。 学生可先就情节构想讨论交流,然后互相评议,选出较好的合理的想象。 六、布置作业 1.文章是如何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写一段文字描述韩麦尔先生。 2.整理散学以后,把它收到成长的足迹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透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这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继续品读课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味人物的思想情感 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述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述方法 明确:外貌描述、神态描述、动作描述和语言描述。 外貌描述:“我们的老师这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
19、绣边的小黑丝帽。”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述:“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述:“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述: (指导朗读: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示例:“我们务必把它记在心
20、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明确: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证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
21、带着内疚的情绪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职责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之后,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过程,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2.变换视角,激发想象,创新写作。 教师要求: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资料。 教师提示:要根据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想象要贴合文中的具体情景和人物的身份,应着重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
22、民来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三、环境描述在本文中的作用 1.找出小说开篇的两处环境描述。 明确: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述,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述又证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
23、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依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文中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四、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
24、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此刻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情绪。“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证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好处的深刻理解,也证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五、拓展阅读 1.导入。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遭受列强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人们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
25、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述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侵略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六、布置作业 以“母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理念】 针对作品的特点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我把教学流程设计成“初读精读迁移”三步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课上“选点突破”,优化课文内容,整合文本传达的信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
26、解内容,赏析语言,课后进一步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写一写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过反复的导读,了解小说的细小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的写法。 2、情感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的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欣赏文学作品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从
27、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是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四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以说,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经典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为我们从以上四个角度来学习和欣赏小说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篇课文真实地反映
28、了法国沦陷区的人在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挚爱深情,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如果对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就此和他们谈谈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那么这篇课文只不过是一段法国史而已,很难激发他们内心的民族责任感和学好母语的使命感。那么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抓住作者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加以体会,引导学生探究主人翁形象、情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得以真切感受到:母语被剥夺,文化被侵占所带来的民族创痛,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责任感。 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只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以同龄人的身份走近小弗郎士,走进他的心灵,为他的心声代
29、言。对于韩麦尔老师的分析,则从韩麦尔老师的言、行着手,来感悟一个形象高大内心充满激愤的爱国者在民族危亡时所表现出来的震憾人心的力量。 再由发掘本文资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像韩麦尔老师那样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内心生发尊重本民族语言,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信念,自觉的抵御网络语言、外来文化、港台影片对民族语言肆意曲用、淡化的行为。 【学情分析】 作为这一群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被侵占的痛苦岁月,更没有太多的关注过别国的历史,怎样从内心呼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对民族、对语言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本课的关键。 根据学生学情,我及时
30、调整了教学设计,将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上,以此为突破,紧扣文本,理解作者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与之产生思想共鸣。 【教学创意】 本文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用以培养孩子们爱国情感的传统教材,作者的叙述角度十分巧妙,紧扣“不寻常”三个字构筑情节,使小说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出色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还有暗示着小说背景的场景描写也恰到好处。全文多次重复“最后一课”这句话,意义一次比一次深刻,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根据这些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感知标题。“最后”两字所渲染的氛围,展开对小说中场景描写的分析,挖掘这些描写场景的文字的潜台词,从中理解小说背景。 2、紧扣本文
31、,把握主人公形象。教学以“变”为切入点,探寻小弗郎士有哪些变化,他的变化又是由谁的变化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等等,从而顺利成章地引出对韩麦尔先生举止言行的分析,由此逐层剥笋,归结核心。 3、感人细节,拓展延伸: 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几个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余音绕梁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像的空间,因此教学过程中,设计揣摩心声、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程序】 一、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
32、到中国以来已九十几个年头,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1、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谁能说说,“最后一课”是谁的“最后一课”? 小弗、韩、镇上的人 2、小说题目是最后一课,那为什么取名“最后一课”,请你结合小说的故事背景谈一谈。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
33、斯和洛林二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3、课文里有没有交代这一背景的文字? 有,第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改教德语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很明显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做总体评价? 小弗韩 幼稚的孩子普通教师 成熟、懂事的学生悲愤的爱国者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无形中“最后”二字,为这一课笼罩了一层不同寻常的气氛,是怎样一种气氛?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 3
34、、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指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10小节教室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受气氛的沉重、悲伤) 表现依恋、惜别在22小节。 四、再读课文,捕捉心路历程 1、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朗士的心路历程。再读课文,请同学们试着从三个方面来找出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这样的变化? 操练有趣知道布告牌的内容强迫鸽子说德语 对普鲁士兵:幼稚坏家秋仇恨、轻蔑 迟到 对老师:怕骂可怜崇高 想逃学、画眉鸟的歌声旷课找鸟窝、溜冰愿花任何代价 对学习法语:讨厌懊悔难受、渴望 2、在这一过程中,小弗从一个无
35、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 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总结: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五、品读体验,感悟真情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
36、尔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节,行动2429小节。 11小节主要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产生悲伤、沉重、依意、惜别等感情,下面我们着重分18、19小节(请一个同学朗读)。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请同学朗读2429小节: 的确,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在韩先生最后的言行里,韩先生有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感情? 站
37、、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手势 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老师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大家联想一下,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设身处地的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失去教授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的学生和镇上人的脑海中。 6、同学们,面
38、对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或者其他人,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紧承文末一句话,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情节(三、五句话说行)。 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起法语课 (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全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 六、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是感人肺
39、腑的爱国主义篇章。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新的认识?爱国从何做起。 爱国首先必须热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结语: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是写在作文本上的一句决心,不是演讲比赛时的一句精彩的演讲词,不是文艺演出时的一句动听的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从热爱本民族的语言,不忘本民族的文化做起。19世纪黑非洲最深的伤痕,也许不是来自帝国的入侵和掠夺,而是语言殖民化所带来的文化残疾。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要说,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学习汉语,规范地运用汉语,不仅是学科的要求,而且是爱
40、国的体现。 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吧!为纯洁我们的语言而奋斗。 七、课外拓展延伸 学完这一课,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感受,我们大家齐读它, 怎忍看最后一眼, 那眼里全是眷恋。 静静的是课堂, 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 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 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 最后一课, 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请大家在课后以“读后感”或“随想”的形式来写一写自己学完这一课后的感悟。 最后一课反思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
41、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无数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记忆最深刻的是2002年教坛新秀评选上的那堂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样都取一点,教案提纲如下: 1、导入课文。 2、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生字。 4、听课文录音,理请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的语
42、句,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9、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10、阅读训练,阅读最后一部分,回答四个问题。(问题略) 以上10个环节,从语言到句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描写,一步一步规规矩矩,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内容和问题都是教参中现成的,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考虑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独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思考需要时间,我把一节课的时间排满了,学生还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为了保持一节课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来很有趣简单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我的灌和
43、塞下变的毫无生趣,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课后学生的脑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最初决定要上这一课的时候,仍然很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坏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教案设计: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
44、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让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面面俱到其实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识不到这点呢?再就是过度的依懒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理清楚了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
45、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1、你觉的什么是祖国?你知道哪些轰轰烈烈的爱国行为?除了这些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之外,你认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的行为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小弗朗士,你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吗?你认为自己能从他的经历中学到什么(吸取到什么教训)? 4、在最后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小弗朗士对侵略者、学习和老师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几个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