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学设计【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教学设计【10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理想教学设计【10篇】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的理想,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理想教学设计【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理想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6理想(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 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
2、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6理想(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范读 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9正音、正字、释词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
3、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设计 篇二 理想教案 一。导语: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
4、0种。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1.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5、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 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
6、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7、“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
8、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
9、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
10、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
11、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
12、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
13、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1.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2.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
14、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五。探究此诗脉络: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
15、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六。课文练习解答: 1.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3.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
16、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理想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理想的风筝教案设计(请指点)。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
17、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玩耍,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 板书:22理想的风筝?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
18、 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 关心学生: (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不住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 (4)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5)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6)出示课件: 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填写: (提问同学的、
19、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7)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这样一位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叫我们如何不去思念他。(出示课件: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然而、刘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 出示自学提示: 朗读读,想:课文哪些地方深深的打动了? 学生自己写:把打动你的情景在书上画出来,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1)放风筝(出示课件:他的腿自然不便于跑动,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2)故意撒手(出示课件:略)(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
20、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过渡: (3)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这样自强不息的刘老师叫不我们怎么不敬佩,不思念。(出示课件:课文最后一段)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2、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那么活泼少年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 六、总结 刘老师理想的风筝,已经放入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理想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学会
21、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子)及10个新词。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文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
22、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25) 1、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汇报学生字情况)。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再读探究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4、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
23、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释放出来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一般生:抄写生字词(10) 优秀生:查阅资料,深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5) 1、师板书;风筝2。师再板书“理想的” 3、师让生看课题提问(板书大“?”) 4、生一提: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 5、生二提:理想的风筝什么样? 6、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都不错,老师也有问题,不过先不告诉你,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你
24、们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25) 1、师:本文讲了谁?刘老师 2、师:他的样子怎样?在第五自然段(师让生齐读) 3、课件:师出示这一文段,并设问:从外貌上,你觉得 刘老师怎样? 生:忠厚生:慈祥 4、师提示:刘老师还有一个使一看就忘不了、与平常人 不一样的特征是什么? 生:残疾(生再齐读这一段。) 5、师:课文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事? 生:玩风筝生:讲课 6、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揣摩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7、班上汇报。 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刘老师在
25、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课件: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
26、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三、对课文进行总结(10) 1、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最好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件:刘老师是个()的人 3、生讨论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答案。 生一:我认为刘老师是个坚强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二:我认为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三:我认为刘老师是个顽强的人,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 5、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
27、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表达方法。课件文字 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 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通过外貌来写品德。 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写好某个人主要通过事来表达。 五、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5) 一般生:熟读课文,找自己喜欢段落背诵 优秀生: (1)写法上的启示。 (2)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理想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
28、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
29、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
30、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设计 篇六 教师只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真正含义,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心细心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课堂亮点就会异彩纷呈,这恰似一道道美景让我们时常追忆。 一、以背诵为依托,层层递进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提升点 按照教学进度这周我们进行理想教学,这是现代诗人流沙河一首哲理诗,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课堂伊始我让学生搜寻记忆展示诗歌的背诵积累,短小精悍的诗歌给小组加2分,稍微冗长的诗歌给小组加三分。当学生争先恐
31、后的展示时,我接着追问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会在畅所欲言中明确:诗歌是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经常吟诵诗歌陶冶情操,笔下生辉。当学生背到曹操龟虽寿一诗时我又追问:你能说说这首诗中那一句是表现作者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吗?学生答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又进一步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古诗词的名句中哪些是表现作者崇高理想的诗句?巧妙引入新课教学。这样在教者层层递进的教学中,给学生搭建展
32、示的平台,对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提升。不仅渲染了课堂浓浓的文学氛围,更让学生潜移默化养成积累记忆阅读的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吗。让学生真正懂得:没有积累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的重要。 二、以朗读为线索,灵活巧妙的教学,找准学生的的情感点 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艺术,非常适合朗读。朗读可以让我们很好的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我抓住激情朗读这一环节,告诉学生我现在代表学校检查各班的诗歌朗读情况,要求小组人人参与,形式新颖,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哪个小组的设计新颖你就是将来的广告创意大师名导演。一石激起千乘浪,你瞧:回音式朗读,男生引领合读。女生引领合读,读演结合,读唱交融,重复朗读真是异彩纷呈,这又激起了我的
33、热情,我又和同学们一起把十一小节诗做了分配,采用了师生组朗读,掀起了课堂朗读的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了诗歌优美的意境,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进人了美好的氛围,情感有了良好的启动,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师巧设计,课堂亮点呈。教学美景常思量,亦难忘,长追忆,暖心房。 理想教学设计 篇七 【总体构思】 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又根据过去初中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成果经验,我们计划用第一、二单元的教材内容,把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铺开。理想这首诗写了作者有关理想的种种感受和体悟,习惯养成教育定位于: 1、继续学习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强化
34、第一单元已培养的习惯:作笔记;作勾画;质疑。 这里习惯培养的具体操作指标是:有具体的方法;有强烈的意识;有行动。 由于本诗的内容形散,又基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理解诗文内容的水平可深可浅,因而学习的重点舍弃了整体感知,而放在局部探究感受上。关键是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点,学习才落实,因此大胆设想:在学生对诗充分感知后,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感知情况自己选择或先质疑或先说自己有感受有体会的诗句(在教学实际中学生90%选择先质疑),在质疑和体悟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与导向。其附着的教学内容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教学中通过仿第一诗节造比喻句理想 是,进行
35、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如下导向准备】 1、有理想才能有作为;为了实现理想,要有牺牲的准备,比如牺牲一定的玩耍时间。重要的是要有得失观,有得必有失,只看你想得到什么,因而可能要舍弃什么。 2、通过对忠厚者常遭不幸诗句的探讨,培养学生敢于怀疑。 【教学板块】 一、导入 (作者流沙河是四川金堂县人,班上也有学生是金堂县的,因而采用创设接近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际中效果很好) 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金堂县的同学?你们与理想的作者流沙河可是老乡哩自然简介作者,引入课题。 二、充分感知 1、学生自由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生齐读,师正音。 3、请一位学生读,
36、其余作勾划。 (之前已教学生怎样勾划:一疑二好三关键,勾划提示最明显) 三、质疑 方式:学生质疑学生答,师点拨。 教师准备: 1、第3节:历史的脊梁骨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4节;折磨我那进取的心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失望、失败是折磨人的。 第6节:敲碎你的黄金梦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 2、借对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四、通过诵读感受品位诗文 1、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并且说说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出语气,是否读出感情。 2、联想拓展:适时引导学生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3、自由组合小组,选喜欢的诗节,表演朗诵。 教师准备:
37、1、注意引导学生合作; 2、鼓励学生在朗诵形式上有创意; 3、教学生学会倾听; 4、对别人的优秀表现衷心赞赏,学会鼓励他人。 五、积累 作勾划汇报好词佳句。 给可望不可即造句。 六、作业 1、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2、找合适的音乐配乐,准备朗诵比赛。 理想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朗读训练。 理解诗歌的主旨。 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
38、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把握诗歌的结构。 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范读 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倔强ju
39、洗濯zhu玷污din 扒窃p诅咒z寂寥lio夸耀yo 脊梁j贪婪ln怨恨yun鬓发b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
40、回指导。 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
41、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
42、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胸怀理想、为理
43、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作业 抄写并识记字词。 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44、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