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8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含解析)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8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含解析)岳麓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作业28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 2019 石家庄高三调研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 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 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 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材料反映了儒、道、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出现了合流的趋势,所以选A 是符合题意的,
2、正确;佛、道并未挑战儒学正统地位,儒学仍然是正统的,选项B不符合题 意,排除;儒、道、佛的终极目标各不一样,是不一致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教 并非融为一体,即三教并非合归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2 . 2019 南宁高三统测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 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 接触世间万事万
3、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 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 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胡道静 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 张属于唯心主义,故D项排除。答案:B3 .2019 吉林高三统测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 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A.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8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
4、.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解析:材料“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 也,则敬以克之”可以得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这体现出朱熹的主张是 正君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与气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程朱理学 掌握理的办法,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答案:A4. 2019 阜新高三调研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 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 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
5、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解析:“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 发明此事之理”可知,该理学家主张求理要循序渐进,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 无法体现“因材施教”,排除B;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教育需有教无类,排除C 项;材料反映求理要循序渐进,并非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D项错误。答案:A5.2019 漳州高三模拟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 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
6、学的发展历程解析: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 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 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 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淆儒家与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 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C项错误;本题阐述的是儒家 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项错误。答案:A6 . 2019 黄冈联考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 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7、,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 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8 .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解析:材料“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反映了王阳明的心 学观点,心学主张心是万物本原,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心学并不是对理 学的否定,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否定“存天理,去人欲”的内容,故A项错误;人文精神注重 人性和人的价值,材料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并不能科学指明 心与物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B9 .2019 济宁高三诊断明
8、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 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10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解析: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反映了人人心中都有良知的思想主张。材 料“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反映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对人性的宣扬, 这些主张都突出了人的自我价值,故A项正确;西学东渐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材料未涉 及此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政治的主张要求,故A项错误;“愚夫愚妇与 圣人同直斥六经,张扬个性”体现了对
9、传统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创新,故D项错误。故 选A项。答案:A8. 2019 合肥高三联考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由 材料可知,王夫之()A.认为人欲也是天理9. 主张“致良知”C.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解析:材料“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可见王夫之认为天理人欲不可 分,故选A项;主张“致良知”的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排除B;王夫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 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排除D 项。答案:A10. 2019 三明高三统考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 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
10、益哉! ”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 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以天下为己任B.抨击君主专制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位思想家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 “扶危定倾之 心”,他们的思想都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反对 君主专制,而是强调他们主张求学应以天下为己任,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民主法治,而 是强调求学应以天下为己任,排除C项。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 材料没有涉及他们反对宋明理学,而是强调求学应以天下为己任,排除D项。答案:A11. 2019 青岛高三调研李贽认为:“
11、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 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A.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解析:李贽批判传统权威,倡导思想自由,“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说明李贽 主张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程朱理学观点进行批判,A错误;B 中“唯一的人性”说法绝对;D中“大公无私”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C12. 2019 沧州高三联考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 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 之所必资,而大圣人
12、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解析:“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是在肯定对财富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这种追求世 俗价值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A项;明末清初, 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故世俗化不是其儒学主流,故排除B项;当时经济领域虽然出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经济并没有在明末发生转型,故C项也不符合史实;D符合史实, 但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答案:A13. 2019 威海高三模拟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 耳相传,也不受官
13、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 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既存的封建秩序的抵制和打击, 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而不是民众追求民主政治,B项 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项错误。“必然结果” 一说绝对化,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 .2019
14、 潍坊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 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 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 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 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 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 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
15、期冀达 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材料二 西方现代的道德观念是从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兼而吸收了古代 哲学的道德理论,并以近代三大著作为依托,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道德体系。基督教的精 神内核实际上也是“仁”,即博爱世人;而古代西方人的道德观则特别注重与知识、思想情 感的结合。苏格拉底提出智慧即德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美德与人类思想情感的结合,强 调知与行的统一。他们从人性角度出发,用知识与理性来实践道德;三大著作中,国富论 在经济上用“看不见的手”兴起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论法的精神在法律上确立 了法律的神圣地位和三权分立原则;社会契约论在思想上从“人生而自由”的基础出发 提出了政治上
16、的“契约自由”。(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 析儒家道德修养观的社会意义。(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道德观的特点,并比较西方现代道德观与中 国传统儒家道德观的异同。(14分)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从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 点以及儒家道德修养观的社会意义;西方现代道德观的特点以及西方现代道德观与中国传统 儒家道德观的异同等方面来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 “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 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17、、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 为的统一”可以得出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张舍生取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 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 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可以得出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 养;强调修心。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第一小问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意义是有利 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 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社
18、会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从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兼而 吸收了古代哲学的道德理论,并以近代三大著作为依托,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道德体 系”“特别注重与知识、思想情感的结合” “用知识与理性来实践道德”“在法律上确立了 法律的神圣地位和三权分立原则;社会契约论在思想上从人生而自由的基础出发提出了 政治上的契约自由”,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特点是吸取基督教、古代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成果; 注重道德与知识、思想情感的结合;强调理性利实践,崇尚自由、法制和契约的精神。第二 小问的异同点,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相同点是都主张“仁爱”;都注重道德实践; 都与情感相结合。不同点是
19、中国更注重道德中个体的自我修养,重感性;西方更注重道德的 社会意义,重理性。答案:(1)观点: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张舍生取义;注重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养;强调修心。意义: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 社会风气;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答对四点即可)(2)特点:吸收基督教、古代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成果;注重道德与知识、思想情感的结 合;强调理性和实践,崇尚自由、法治和契约精神。异同:同:都主张“仁爱”;都注重道德的实践;都与情感相结合。异:中国,更注重道德中个体的自我修养,重感性
20、。西方,更注重道德的社会意义,重 理性。14 . 2019 太原高三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启蒙学者在批判封建专制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崭新的社会理想一一资产阶级 共和国,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则根本没有自己新的社会理想。黄宗羲的理想是恢复“三代之 盛”,无非是改善君臣、君民关系的封建盛世而已。正由于他们没有一种崭新的社会理想, 他们就只能向后看,从历史上所出现的封建盛世中寻找安慰,因此他们大多都拖着一条沉重 的复古主义辫子。摘编自覃正爱明末清初启蒙思想论质疑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据)(24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21、观点。据材料“明末清初的思 想则根本没有自己新的社会理想他们就只能向后看大多都拖着一条沉重的复古主 义辫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正确或不正确的角度,结合明末清初的思想的内容、特点、 影响等方面评述材料中的观点。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示例一:材料观点认为明末清初的思想没有创新,体现了复古特征,我认为此观 点正确。评述:明末清初的思想虽带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色彩;但正如材料中所说的只是传统 历史上要求改善君臣、君民关系思想的延续;它既非资产阶级思想也没有提出人民主权的主 张;同时也没有提出崭新的社会理想给社会发展以新方向,因而明末清初思想没有创新。示例二:材料观点认为明末清初的思想没有创新,体现了复古特征,我认为此观点不正 确。评述:启蒙思想体现的是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而追求人性解放的要求;明末清初的思 想虽然既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也没有提出新的社会理想;但它体现了工商业经济发展下要求 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而追求朴素的君民平等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人们去追求人性自 由;它启蒙的程度虽然远不如欧洲的启蒙思想,但仍起到一定的思想启蒙的作用,因而不是 完全的复古。(若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