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双减”课时作业设计案例三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双减”课时作业设计案例三篇.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双减”作业设计案例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的目标1 .T解噪声的来源。2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 .结合生活实例,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二、实施的过程与策略1 .选择典型题来练习。2 .对中考重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3 .以学生的生活事件作为物理情境来设计习题。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必备知识基础: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振动发出的声音。2 .环保角度:凡是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习题:1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A.燃放鞭炮的声音 B.车辆的刹车声C.建造房子的打桩声
2、D.小提琴演奏的乐曲声2 .小张熟睡时被钢琴声惊醒,从环保角度讲此钢琴声是(填“乐音”或“噪声”);如图,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图中 是噪声。目标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必备知识基础:1 .声 音 的 等 级 单 位 是,用字母 来表示。2 .2.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至 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保护: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习题:1.分贝数用来表示()A.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 B.声音的强弱C.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2.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
3、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A.此时的噪声使人失去听力B.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目标3:结合生活实例,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必备知识基础:1 .在 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如在机动车辆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禁止鸣笛;2.在 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在 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耳罩等。习题:1.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A.禁止在市区
4、燃放烟花爆竹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用手捂住耳朵D.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3.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4.深夜,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 k 歌舞厅还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A同学起身关上门窗,B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C同学拨打1 1 0,请 1 1 0 制止歌舞厅过大的歌声,这三位同学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控制噪声?A同学: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减弱噪声;B同学: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5、_ 减弱噪声;C同学: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减弱噪声。参考答案:目标1:1.D、2.噪声、乙;目标 2:L B、2.C;目标 3:L C、2.B、3.A、4.(1)传播过程中、(2)人耳处、(3)声源处。三、效果分析习题题号主要错因讲解重点目标1:第 1 题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感性区别不清楚。噪声的来源分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两种情况目标3:第 1 题对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不清楚。本题考察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目标3:第2 题对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不清楚。本题考察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目标3:对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本题考察的是在声源处第3题法不清楚。减弱噪声
6、。四、案例反思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所以课堂上老师尽量给学生呈现比较有趣的、有吸引力的题目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课上呈现这样的既有针对性也有代表性的作业,孩子们乐于去完成,也能快速的去完成,这样既节省时间也能系统的去掌握核心知识。学习方式可以多样,解释生活中的案例更吸引孩子,努力做到让自己的课变得有趣,让学生走向生活。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双减作业设计案例第六章第2节 密度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目标:1.通过习做,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通过习做,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习做,巩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4.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7、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二、实施过程:【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在调节天平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向 调节 O图乙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 kg/m3o往烧杯内倒入10 cm,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跌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
8、量为 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 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 go【设计意图】(1)(2)复习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3)巩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巩固密度的计算。巩固密度的简单计算,难度稍高一些知识点2密度2.在 将 纸 张 撕 碎 的 过 程 中,纸片的物现量不变的是()A.温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设计意图】巩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体积与质量无关。巩固如何改变物体的质量3.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该同学的身高约为165mmB.该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37C.该同学的质量约为500kgD.该同学的密度约为Itfg/ck【设
9、计意图】巩固长度、温度、质量的估测;巩固密度单位的换算。4.用刻度尺测出实心合金块的边长为2.00cm,用天平测量合 金 块 的 质 量,示 数 如 图 所 示,合金块的质量为_ g,算出合金块的密度=_ _ _ _ _ _ _ _ _ _g/cnf它的 物 理 意 义 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若将此合金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_ _ _ _ _ _ _ _ _ _ _(变大/变小/不变),O50g 10gf i ar r TTT1【设计意图】复习巩
10、固天平的使用;巩固密度的简单计算,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巩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5.小 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煤油0.8 x103干松木0.5 x103酒精0.8 x103冰(0)0.9 x103水1.0 x103铝2.7 x103水银13.6 x103铜8.9 x103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6.小明从水库中提取了体积是1 乂川”苏的水作为样本,这些水的质量是多少?(P 水=1.0 x103 k
11、g/m3)【设计意图】巩固密度的相关计算,进一步学习物理计算步骤的规范性。能力提升练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设计意图】巩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同种物质与不同种物质密度之间的关系。8.通过实验,得到了 a、b、c 三种物质的m -V 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a 物质的密度是c 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 x103kg/m3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
12、越大【设计意图】巩固m-V 图像。9.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 g 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 g的下列哪种物质()A.酱油 B.酒精 C.煤油 D.汽油10.一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为V,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 一系列V与m的对应值,描绘m-V图象如图所示,求:容器的质量;液体的密度;90 cm 3液体的质量。【设计意图】9、10题巩固密度的计算。三、案例反思:学生在学习密度这一节时,因为先对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探究,再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来定义密度的概念。但在数学方面,只接触到正比例而没有进一步理解质量与体积的函数变化关系。因此在理解密
13、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一概念上,稍显吃力。本节作业设计,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不同的角度力图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同时,计算对于学生是一大薄弱环节,本次作业通过选择、填空、计算三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规范计算的步骤,从而突破这一难点。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学科:物理;学段:初二课标要求2.3.1通 过 实 验 认 识 声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条 件作业目标基础类作业目标:学生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能分辨发声物体;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的产生条件。综 合 类 作 业 目 标:学 生 通 过 练 习,会 在 不 同 情 境 中 应 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
14、件以及传播特点。会分析表格数据,学 习 初步的研究方法。会用声音测距离。拓 展 反 思 类 作 业:学 生 深 化 对 声 音 传 播 知 识 的 应 用,在新情境中应用速度公式和声速,抽象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作业时长1 5 m i n实施过程与策略一、基础类作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刚上初二的梓涵,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回家和妈妈讲述他所学到的内容,关于声 音 的 产 生,他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正 在 发 声 的 物 体 在 振 动设 计 意 图:知道声音是 由 振 动 产 生 的;振动 停 止,发 声 停 止,声 音 不 一 定 消 失。B.物 体 振 动 停 止 后
15、还 会 发 出 很 弱 的声音C.振 动 停 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能力维度:J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改编2三国时期,诸葛亮以战鼓的节奏发布命令擂鼓的士兵用手按住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关于上述情境说法正确的是(A击鼓时发出声响,是由于鼓锤振动引起的B手按住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消失C.鼓声消失是由于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鼓声消失是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设计意图:会识别发声体;知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能力维度:J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改编3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 0 2 0年央涯 晚 由6位央视主
16、持人共同演唱 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其中有笛子作为伴奏,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和好评其中涉及到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引起的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设计意图:结合不同事例加深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的条件能力维度:J记忆与理解;分析与应用;播,在固体中传播较快C.发声体只能是固体D.观众在任何条件下都听不到回声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创编4如图2-1-1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 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 小 球,发 现 小 球 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图2-1-1
17、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设计意图: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用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易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放大。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V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 这 两 个 实 验 现 象 的 分 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设计意图:实验探究得 出
18、 声 音 产 生 的 条件,并分析改进实验,运用转换法。正确书写物理用语。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J分析与应用;J评价与创造;现 科 技 日 益 发 达,中外多款智能 机 器 人 进是 _o这 种 实 验 方 法 叫做_O题 目 来 源:选编二、综合类作业6设 计 意 图:深入理解入 人 们 的 生 活,如 图 是 幼 教 机 器 人 正 和声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小 朋 友 比 赛 背 唐 诗,下 列 有 关 说 法 正 确条 件,熟 记 声 速,并的是()了 解 光 速。A.机 器 人 的 声 音 不 是 由 振 动 产 生 的能力维度:B.机 器 人 的 声 音 可 以 在 真 空
19、中 传 播J记忆与理解;C.机 器 人 和 小 朋 友 的 声 音 传 播 速 度 相 同V分析与应用;D.机 器 人 的 声 音 在 空 气 中 传 播 速 度 是3评价与创造;题X 108m/s目来源:选编下 表 是 某 些 介 质 中 的 声 速 匕 分 析 表 格 的 信息,下 列 判 断 中 错 误 的 是 (介质/(m s 1)介质/(m s-1)水(5。01 4 5 0冰32 30水(1 5 )1 4 7 0软橡胶(常温)4 0 至 5 0水(2 0 )1 4 8 0软木5 0 0海水(2 5 )1 5 31铁(棒)5 2 0 0设计意图:会分析表格数据,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0、。知道结合 运 动 学 知 识 利 用回 声 测 距。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V分 析 与 应 用;A.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有关B.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状态有关C.在25七时由海面向海底发射声波,2 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30 6 2 mD.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优管听,能听到两次声音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8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 是 由 于()A.山谷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传播声音的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设计意图:在
21、真实情境中知道回声的形成与表现。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V 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9有 一 山 峡 宽 1 2 0 0 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 声 速 v =34 0米/秒)()A.1 0 2 5 米,1 7 5 米 B.6 0 0 米,6 0 0 米C.1 0 0 0 米,2 0 0 米 D.8 5 0 米,35 0 米设计意图:会利用回声测距,并进行简单计算。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V 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 目 来 源:选编10小 强 同 学 在 探 究 声 音 的 传 播 时,做了下面的实 验。(1)如 图
22、2-1-2所 示,将 正 在 响 铃 的 闹 钟 放在 玻 璃 罩 内,逐 渐 抽 出 其 中 的 空 气,将听到响 铃 的 声 音 _ _ _ _ _ _ _ _ _,由 此 推 理 可 以 得出 不 能 传 声。(2)将 正 在 响 铃 的 闹 钟 用 塑 料 袋 包 好,放入水 中,仍 可 以 听 到 铃 声,说 明 水 可 以_ O设计意图:会进行试验探究,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培养科学探究素养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V分析与应用;评价与创造;题目来源:选编11如 图2-1-3所 示,小 明 与 小 芳 用 细 棉 线 连接 了 两 个 纸 杯,制 成 了 一 个“土 电 话”。t
23、 f播 务图 2-1-3用“土 电 话”通 话 时,传 声 的物 质 有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和_ _ _ _ _ _ _ _ _ _O(2)在相隔距离、讲话者声音大小相同的情况 下,如 果 将 细 棉 线 改 用 细 金 属 丝 连 接“土设计意图:会根据具体情 境 分 析 解 决 问 题,例如题目中换用“电话线”有不同效果分析废因。综合考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实验素养。能5确书写物理学名词。电 话”,则 听 到 的 声 音 会 大 些。这 一 实 验 现象表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4、。(3)如 果 在 用“土 电 话”通 话 时,另一名同学 用 手 捏 住 线 上 的 某 一 部 分,则听的一方就 听 不 到 声 音 了,这是由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如 果 在 用“土 电 话”通 话 时,线没有拉直 而 处 于 松 弛 状 态,则 听 的 一 方 通 过 棉 线_ _ _ _ _ _ _ _ _ _ _(选 填“能”或“不 能”)听到对 方 的 讲 话 声。能 力 维 度:记忆与理解;V分析与应用;V评 价 与 创 造;题目来源:选编三、拓展反思类作业1 2飞 机 在 空 中 水 平 匀 速 飞 行,徐
25、 冰 同 学 站 在水 平 地 面 上,用 所 学 知 识,测 量 实 际 生 活中 声 音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当他听到飞机 的 声 音 从 头 顶 正 上 方 传 来 时,发现飞机在 他 前 上 方 与 地 面 成3 7Q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7 F 2 0 5 2 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 与 地 面 成3 7。角 的 位 置 时 用 时6s回答 下 列 问 题:1)声 音 在1 5。(2空 气 中 传 播 的 速 度 为 _ _ _ _ _ _ _2)声 音 当 天 环 境 中 实 际 的 传 播 速 度 是 多 少设计意图:将声学和运动学相结合,在具体生活情
26、境中解决问题,明白理想情况和现实情况有差别。抽象物理模型。能 力 维 度:记忆与理解;J分析与应用;J评价与创造;(直角三角 形 一 个 角 为3 7 时,三个边的长度之比为3:4:5)o题 目 来 源:改编1 3初 中 生 小 军 和 家 人 一 起 自 驾 游 游,途中汽车 行 驶 的 正 前 方 有 一 座 高 山,爸 爸 想 知 道距 高 山 的 距 离,你 能 帮 他 们 想 想 办 法 吗?设计意图:会用速度公式,声 音 在1 5 空气中 传 播 的 速 度 是3 4 0 m/s计 算 距 离。针对生活现象做出准确敢评价,抽象物理模型,运用多种物理方法解决恒题。加强物理与生产、性活
27、的联系。能力维度:记忆与理解;J分析与应用;J评 价 与 创 造;题目来源:创编效果分析:1.将 作 业 分 层 分 类,巩 固 学 生 基 础 知 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满足所有学生需求。2.题型多样新颖,结合当下生产生活背景,让学生理解知识并能在复 杂真实的情境中应用知识。案例反思:1.批改时要注意对象,因材施教,不能硬性要求所有同学完成全部试题,要有选择性,但是老师批改时不能采取统一的方法,对后进生的作业做 到“详批”“细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做题思路,保留做题痕迹;对优等生,着重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完善实验探究过程,准确描述实验,并引导其分析水淹问题改进实验方案。对于中等生,要从作业中继续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对于素质扩展题鼓励其大胆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2.对于作业中最后一题,试题开放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创新方法应及时鼓励,认真批改,而不是大致浏览。对于思路和方法没有问题的学生,帮助学生规范语言和书写,从实验器材的选择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等培养物理核心素养。